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

兩隻貓、一羣燕子,家便能大興?

李家又來了人,來的人更多,達到九十幾人。不過上次來的兩撥人才是真正的大主戶,李闊海親自作陪,這次來的,多是樑永正、劉四根級別,李闊海沒有來,而是讓油坊的李坊頭帶着他們過來。原先劉昌郝也不清楚,後來才知道李坊頭乃是李闊海的堂兄,在油坊有少量的分紅,李闊海還有其他一些堂兄弟,都有少量的分紅,因此那個油坊應屬於“家族企業”。

不用問,看穿着,劉昌郝也是懂的。

這些人,都是李闊海找來的“合夥人”。

劉昌郝還看到一個熟人,是沈村的一家大戶,放在李闊海眼裡,只能算是僞二等戶,真三等戶。他也來到劉昌郝身邊,悄聲問:“我村在傳,說你要娶李家小娘子,又傳你被黃家的人退了親……”

“沈叔父,此乃我家的私事,我帶你們看豬吧。”劉昌郝說。

其實不當問的,雖然劉昌郝無所謂,但被人家退了親,難道會光彩?

不過看到了沈村這個大戶,劉昌郝隱約地猜出李闊海邀請的這羣人,多半全是來自惠民河兩岸各村莊的二三等戶人家。無他,位於惠民河兩邊,漕運便利。不僅是豆餅呢,還要替這些人家買糠秕酒糟,運輸成本將是關鍵,位於惠民河兩邊,以後賣豬也方便。劉樑村都不行,離惠民河稍稍遠了一些。

劉昌郝帶着大夥向山灘上走去,沈村的大戶又走過來說:“你看那人,便是黃村人。”

“是黃村人如何,不是黃村人又如何?”劉昌郝反問道。黃村不黃村的無所謂,主要是劉昌郝歲數不大,面相又嫩,這個人雖是沈村的人,依然有些輕視,不然不會一問再問。

來到山灘上,李坊頭將劉昌郝拉到邊上小聲問:“你家豬少了許多。”

不敢大聲問,少,一是賣掉了,二是死掉了,前者是好事,後者最好不要說。

劉昌郝哈哈一笑:“李坊主,我家已將少許大豬售賣。”

其由來還得從樑小乙回來說起,何胖子看到劉昌郝家的豬好肉多,以及另外兩個原因。

許多人家賣豬時不老實,會搶在“殺豬人”到來時,拼命地餵食。何胖子一般是下午買豬,冬天是立買立殺,這時候天熱,只能天快亮時殺。殺完了,立即拉着車子,於各村各寨叫賣。爲了防止各家餵食,談好價格時,上午就派他兒子過來守着,一直到豬拉尿拉屎纔將豬捆起來稱,換成劉家則不用擔心。儘管劉家現在當家的少年人似乎是一個比較剛硬的主,但劉家家風依然在,雖剛硬,仍然比較仁義,至少不會沾別人的便宜。

天熱了,如果上午不將豬肉賣掉,拖到下午會很麻煩,那怕剩上十來斤肉,這頭豬也等於白殺了。

劉家請了許多女工,加上這段時間忙碌,早晚各家各戶是分開吃的,到了中午,又開始了“大鍋飯”,往往一買便是二三十斤肉。但也不是天天買肉,有時候也會買魚。

我買你家的豬,你就不能再買魚了,肉吃厭了,能吃骨頭,骨頭吃厭了,能吃雜水,變相地分攤了風險。

何胖子勸了好幾回,劉昌郝被他說的煩,正好有的豬也能出欄了,於是答應下來。這段時間何胖子專門買劉昌郝家的豬,趕墟時一買便是兩頭。還有就是,因爲是自家的豬肉,一留便是三十多斤,但人更多,有時候還送一些給幾個叔伯父以及要好的人家,實際也不多。

然而這段時間伙食皆不差,天天吃肉,幾十名女工還是喜歡吃的,各家客戶漸漸快無所謂了,以至秦瓦匠說,你家比我傢伙食還要好,他家以前伙食好是一家好,劉傢伙食好是十幾戶人家包括女工伙食都好,兩者性質是不一樣的。

李坊頭關心的不是賣多少錢,不是死掉就好,說:“你賣的豬更大?”

“必然,這麼多豬,誰會揀小豬賣,且出肉率還會高半成。”

出肉率高,意味着售價會更高,九十幾名被李家拉來的人立即產生了興趣。

劉昌郝能理解,如樑三元家,有若大的桑園子,地雖不多多是好田,一家人一年辛苦下來,只能攢二三十貫錢。這是樑小乙從軍的,否則想娶一個好人家的姑娘,對方開價高,要蓋房子,家裡立即沒有多少積蓄。

還有劉四根,別看那麼一大片桑園子,幾百畝良田,變着法子隱田、降田等漏稅,還放高利貸,與幾個兒子合起來一年積蓄估計不過三四百貫錢。若是老實的納稅,又不放高利貸,收入會更少。

對於這樣的人家,養豬的收入如何不讓他們心動?況且李闊海替他們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有人問:“此是豆枯之作用?”

“是也。”

豆餅蛋白含量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糠秕能有多少蛋白含量?

一人異想天開地問:“人能食乎?”

劉昌郝憋了好一會說:“能食,亦能做豆漿豆腐。”

九十多張嘴巴發問,一會兒劉昌郝便敗退了,將褚父叫來,由他來代答。

李坊頭在邊上說:“劉小郎,你有巧思。”

說起來簡單,就是一個合夥養殖,換成一般人都不會太注意,然而對此,李闊海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不敢,李坊頭,許多人買豬,豬崽何來?”

賣了一些豬,劉昌郝也安排人買了一些豬崽回來養,正好留作過年時殺。但發現已經不大好買了,價格也漲了不少。

“東主已經安排人手,去外縣買豬崽。”

想將豆餅問題解決,只好提供一條龍服務了,不過與前面的大戶不同,這些“僞大戶”養豬,李闊海是有分成的。

一大羣看了好一會,也問了好一會,心滿意足地走了。

劉昌郝帶着幾個人剪菊花。

菊花一歲一枯榮,春天又是萬物生長最快的時季,分株皆長出許多萌櫱枝,不圖繁殖,萌櫱枝也要剪掉,否則花會開得不大。想繁殖也簡單,正是進行水插的好時季。去年已經進行過一次水插,劉樑村人現在不會說劉昌郝敗家了,只是覺得這種方式很新奇。

謝氏也過來看,一會說:“芍藥開得亦好看。”

牡丹花漂亮,花期不是特別長,最晚開的兩種牡丹也快謝了,芍藥跟着綻放。這些都是名種芍藥,春天劉昌郝上了大量肥料,每株只留了兩朵花,當然開的很漂亮。而且芍藥養得好,不比普通牡丹小多少,又是兄弟兩的關係,所以單看花,許多人能傻傻地分不清。

開花的還是去年的大株芍藥,至於分株的子株,有的也帶上花苞,卻讓劉昌郝一起剪掉,僅是大株,又控制了花朵數量,雖開了花,花並不多。

“阿孃,不僅芍藥,月季養好,開時亦漂亮。”

月季雖不及牡丹芍藥大,但養得好,有的大品種花直徑也接近十公分,花瓣多者達百片以上,而且月季與牡丹不同,牡丹縱是大株,開花也不多,一棵大株月季往往能開數十,上百朵花,顏色多,花期長,所以傳入歐洲後,迅速風行整個世界,被多個國家當成國花。

不過之前很少有人注意它,直到宋朝纔開始漸漸有人重視,馴化出一些名種。

即便是名種,價格也比較賤,也比劉昌郝預想的要差,所謂大花者直徑不過七公分,雖有數十片葉瓣,卻不像後來什麼顏色都有,主要就是淺紅色、深紅色、粉色、黃色與白色這幾種,觀賞價值自然大爲下降。當然,比劉樑村幾戶人家種的要好得多,其名美其名曰月月紅,也算是月季,花期很長,可是花開得小不說,花瓣只有可憐的十幾片,更沒有什麼賣相。

謝氏看着棘牆。

去年伍貴將枝條帶過來,幾乎沒有半點看相,春天開始生長,纔開始仍沒有多少看相,直到現在才稍稍改觀,少數花苗上也帶着花朵,然而與芍藥子株一樣,全部讓兒子安排人剪掉。

謝氏又轉向另一邊問:“昌郝,牡丹苗何時揭棚?”

“天真正熱時揭。”

謝氏所說的揭是完全拿掉棚膜。

這時只能說“溫暖”,還不能稱爲熱,白天揭,晚上覆,雖麻煩,更利於光合作用的轉換,有保墒情,對芍藥根成活更有利。前兩年,芍藥根纔是最重要的,芍藥根死掉,那怕上面接頭活了,新生的根鬚暫時吸收不到充足的養分,接苗還會萎縮直至死亡。若是芍藥根活了,那怕上面的接苗是不生根純寄生的假活狀態,也不會死。

而且完全揭棚,等於“徹底暴露”,劉昌郝說樑小乙成爲十將有人眼紅,這些是牡丹花,同樣會有人眼紅……明年,明年先穿過兩三道棘牆吧。再過上一個來月,正好甜瓜漸大,月季花也會長大不少,多少起着一些棘牆的作用,各家客戶養的狗也更大一些,派人帶狗輪流巡邏,便沒有人敢來搞破壞。

“不知有無大株好看?”

“阿孃,我前些天不是說過嗎,雖大株也算是名種,若將牡丹分成五個等級,它們只能算是第二等級,若分成十個等級,只能算是第三第四等級。接頭裡,纔有許多真正的頂尖名種,如姚黃、魏紫、絲頭黃、狀元紅等。它們一旦盛開,會遠比眼下各大株的好看。”

若是按照原來的計劃,劉昌郝會繼續兼併,東南抵達大棘溪,西北抵達劉孫兩村交界處,再將坡地平整,僅是耕地面積就有一千多畝。劉昌郝準備拿出五六百畝耕地種牡丹,餘下的耕地,以及山灘、土山,種植各色花木,這已經是一個龐大的計劃了。誰知道還有一個萬畝錦繡,一下子讓劉昌郝心亂掉了,以至都不再提什麼大計劃。

謝四娘看了一會,回家,照料蠶。

連豬的收益都不放在眼裡,桑蠶收益也無所謂,劉昌郝以修養桑樹爲名,扣剋了養蠶數量,正好蓋氏身體一直不大好,讓她與謝氏一道養蠶。採桑與往年一樣,花錢請村裡半大的孩子去採桑葉。但春蠶開始之前,劉昌郝在村裡放出話,我家今年不售桑葉,一是賣不了多少錢,二是懶得淘氣。此外,還用生石灰對蠶室進行了一次消毒,蠶室便是兩家的耳房。

養蠶也是很麻煩的,蠶孵化後便開始喂桑葉,蠶室必須保持通風,衛生乾淨,蠶葉必須新鮮,想新鮮就得勤換,不是將桑葉拿出來就行的,還得用小毛刷輕輕地將吸附在上面的蠶刷下來,然後打掃蠶沙。

若是仔細區分,程序更多,南宋《蠶織圖》將整個桑織業分成浴蠶、暖種、指烏兒、摘葉、切葉、體喂、一眠、二眠暖蠶、三眠、分箔、大眠、忙採葉(採葉數量最多的時候)、眠起喂大葉、做蠶簇、蠶上山、裝山、下繭、約繭、剝繭、秤繭、鹽繭、甕藏、生繅、絡垛、經靷、作緯、挽花等幾十道工藝。

一樣的繁瑣,但如劉昌郝所說,熟悉了,也就不累人。苗苗也參加了勞動,在前身記憶裡苗苗很怕蟲子的,居然對蠶不排斥。

他又想到了另個時空,許多城裡小孩子養蠶,也有大人養着玩,還跑到淘寶上買蠶種、桑葉。

最好玩的是一個小姑娘在淘寶上買了五十條蠶,店家又額外送她一百條,然後按照說明書來,不是喂桑葉,還要先洗桑葉,再晾乾,半夜裡還要爬起來喂,好不容易熬到蠶結繭,在網上亂問,我這繭賣給誰。一百五十個蠶繭能賣給誰,自己養着吧。

這說明養蠶已經涔入到中國人的遺傳基因裡,血脈裡,即便自己聽着這些沙沙的蠶吃桑葉聲,也恍若聽到天籟一般。

苗苗拿起一條蠶說:“哥哥,蠶寶寶好可愛哦,它吐絲後會死掉嗎?”

真相是吐絲結繭後不會死掉,而是讓蠶農活活給煮死,然後繅絲……讓劉昌郝如何回答,他扭頭看着謝氏。

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107章 搞事情第212章 三年第198章 佳話第199章 安息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201 虎吃狼第112章 十將(下)第194章 作死(四)第十章 可惡(下)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84章 免費第121章 傳奇(下)第101章 免費第101章 免費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11章 十將(上)第十三章 欠條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213章 瘴病第117章 取之(上)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31章 大佃戶第144章 落戶第四章 箱子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107章 搞事情第161章 見(二)第144章 落戶第四章 箱子第十二章 豆油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124章 鳳凰(上)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122章 邸店178章 說不出第177章 農學第199章 安息第194章 作死(四)第184章 免費178章 說不出第200章 好算盤第161章 見(二)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205章 賣弄(上)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46章 買村第225章 風暴(中)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46章 買村第132章 戶帖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六十六章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七十章 制度第201 虎吃狼第六章 團行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十四章 家第107章 搞事情第112章 十將(下)第101章 免費第三章 苗苗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209章 農家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182章 王氣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01章 免費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十六章 跳腳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206章 賣弄(下)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19章 名垂史冊178章 說不出第184章 免費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80章 解鎖
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107章 搞事情第212章 三年第198章 佳話第199章 安息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201 虎吃狼第112章 十將(下)第194章 作死(四)第十章 可惡(下)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184章 免費第121章 傳奇(下)第101章 免費第101章 免費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111章 十將(上)第十三章 欠條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213章 瘴病第117章 取之(上)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31章 大佃戶第144章 落戶第四章 箱子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107章 搞事情第161章 見(二)第144章 落戶第四章 箱子第十二章 豆油第五十三章 莊風(下)第124章 鳳凰(上)第169章 小白臉(上)第122章 邸店178章 說不出第177章 農學第199章 安息第194章 作死(四)第184章 免費178章 說不出第200章 好算盤第161章 見(二)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166章 兩面受敵第205章 賣弄(上)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146章 買村第225章 風暴(中)第三十一章 偷菜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46章 買村第132章 戶帖第六十八章 初見第六十六章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七十章 制度第201 虎吃狼第六章 團行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十八章 巡山(下)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十四章 家第107章 搞事情第112章 十將(下)第101章 免費第三章 苗苗第二十三章 牙人第209章 農家第二章 天上的人家第六十七章 白綿紙第208章 猶豫不決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182章 王氣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01章 免費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十六章 跳腳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206章 賣弄(下)第二十五章 盆地論第119章 名垂史冊178章 說不出第184章 免費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180章 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