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賠罪

“阿孃,種花其利如何?”

想要花的收益,還早着呢,然而幾個牙人每次來都算計一下,謝四娘也懂了。

“山亦能種花,前幾年我是用其種苜蓿,亦非爲豬食,乃是定住水土,往後經濟寬裕,我將其漸漸開發矣。”

“山上亦種花,你需要多少人手!”

“到時說吧。”

“家裡須留錢,你用錢,讓我心裡慌慌。”

想要有收穫,必須有投入,想要收穫多,投入必須多,但謝四娘終是一個標準的宋代溫良婦女,心態也是小富即安,劉昌郝只好說:“這次鞭炮結束,我會留下兩百貫錢不動,以防急用。”

“兒,你欲與劉四根議和,他真會放過你?”

這個……信了纔怪。

劉昌郝忍不住笑了起來:“阿孃,與人說人話,與鬼呢,得說鬼話。”

第二天劉昌郝繼續買山,他家的土山到劉四根家的土山之間,包括他家土山後面的土山,凡是屬於劉樑村段的,一起買下來。一共二十一座土山,七座土山也讓其他人圈佔,不過有劉四根的交易在前,再怎麼說,也是大棘溪邊的土山,你家的土山沒有山溪,價只能更賤。若擡價,劉昌郝則會不客氣地指出真相,我只要去官府報備,登記於大薄,你一文錢與撈不到!

劉四根都拿下來了,村裡那家拿不下來。

七座土山花了四十餘貫錢。

接着又讓劉樑村各家各戶集結於曬穀場上,還有十四座土山,皆是無主的,我現在要圈佔了,不過我家乃是積善之家,故我給你們五六十貫錢,大家分分。

不同意也是同意,同意則更是同意。但劉昌郝真不給錢,也確實拿他沒辦法,不過給了錢,再於登記於縣裡大薄,以後便沒有皮扯。

隨後劉昌郝去了縣城,找到上次主持交易的孔押司,給了一些好處。僅是一些荒崗子,不值得縣裡慎重處理,孔押司直接帶着大薄與印章,隨劉昌郝來到劉樑村。

來到山灘,孔押司擡頭看着各座荒山不解:“劉小郎,你買此荒山有何用?”

“你看,”劉昌郝指了指不遠處的豬圈:“李官人家油枯太多,售之不盡,他欲用油枯養豬,託我試養,以便推廣,油枯雖佳,然豬不能多食,須搭配糠秕、高粱秸杆、酒糟與青飼料,糠秕等我易買到,青飼料難尋也,固我買山欲種苜蓿。”

“原來如此,”孔押司又得了好處,“心領神會”。劉昌郝也不算是撒謊,若不是李闊海,犯得着養一百五十頭豬?即便一頭豬能掙一貫半錢,要不要派兩三個人照管?還擔着風險。養了這麼多頭豬,難以買糠秕,又開始置辦磨坊了。

“然山……你家山幾畝之數?”

“三十畝。”

當年縣裡胥吏來人,將四座山林登於大薄,山有多大呢,幾個胥吏迷糊了,於是估量着,也不敢算多,算成四十畝,在大薄上登記四十畝三等地。魯氏不同意,爭四等地。

地分五等,一等地如劉家的桑園子,賦稅能與半水田相當,實際在胥吏變着法子盤剝下,不但比半水田,比一等田賦稅還要高。三等地相當於乙丙等旱田的賦稅,四等地相當於丙丁等旱田的賦稅,這些松柏都活了,雖然要等很多年才能成材,但只要成材,就是不菲的收入,如何劃成四等地?爭來爭去,變成了三十畝三等地,真按三等地徵稅,確實過了,不過其面積也不止三十畝,魯氏這才同意下來。

但那是成活的松柏山林,眼下是什麼,一座座荒蕪的土崗子,有什麼好爭的?那就按照以前的面積算法,三十四座大大小小的土崗子,合計一百五十畝五等地。

連劉昌郝自己都不大好意思,孔押司卻認爲他負責了,是不止一百五十畝地,但五等地是肯定的,不提自己得了一些好處,以及李闊海的面子,也替縣裡爭取了一些賦稅。

孔押司是帶着大薄與官印來的,順便着將上次買的幾塊地,由白契換成朱契,隨後將孔押司送到渡口。回到家,李二孃帶着兩匹綵緞過來賠罪。

綵緞是比較貴的,劉昌郝卻看也不看,一把將它們扔到門外說:“滾!”

事情瞞不住了,劉昌郝對秦瓦匠說了事情經過,也包括兩家可能的聯親。

秦瓦匠怒了,立即要去教場,劉昌郝在後面說:“秦叔父,你去教場,欲犯軍法乎?”

爲什麼瞞着不說,怕的就是這一條。

張德奎也將秦瓦匠抱住,劉昌郝讓他坐下來,繼續說:“李二孃今日帶兩匹綵緞,以向你父親賠罪,我將它們扔出門外。”

“扔得好。”

“樑永正跑不掉,教閱過後,必回來,你欲打,等我家鞭炮結束我讓你打。”

朱三又帶來六百多貫契單,後面估計還會有,但不會太多,再晚,劉昌郝也不做了。真相只有家裡人知道,劉昌郝再三囑咐莫對外說,以防一些婦女拿捏。沈氏也是知情者,並且想方設法督促各女工手腳放快。也幸好劉昌郝將女工分成三組,人數相差不大,都是做同樣的活,又是在一起做活的,有了比較,利於相互激勵督促。

前段時間劉昌郝花了多少錢,經濟有多緊張,劉昌郝一直未說,各家客戶心中是明瞭的,契單多是好事,一旦結束,劉家經濟立即緩轉過來。問題是一天比一天冷,天知道惠民河那天冰封,眼下每一天都是好的。

教閱一回來便開打,打大了,驚動官府,弄不好都牽連到鞭炮作坊。

秦瓦匠雖是急性,也不至於連這道理都不懂,他憤憤不平地吐着粗氣。

“鞭炮結束,我讓你打,若你想大打,我讓張德奎動手,我來支持經濟。若僅出氣,你便自己動手。”

不是打不打的事,打大了,鬧到官府,問題秦瓦匠可能現在就有案底了,說不定他家鄉的官府已經貼出海捕文書,萬一查到,正好二罪合一。想動狠手,秦瓦匠是不能親自動手的。

秦瓦匠說:“少東家,你未與李家聯親,劉四根家於縣裡有人。”

劉樑村看笑話未看成,鬧減租子卻讓劉昌郝收了地,於是被怒火蒙上了眼睛,皆說劉昌郝在敗李家的錢。但不是沒有人看出來的,如韓大虎站在邊上冷眼相觀,便看了出來,劉昌郝根本沒有與李家小娘子訂親。

跡象不要太多,劉昌郝回來後,大手大腳地花錢,劉樑村說花的是李家的錢,李家就這麼放心,也不派人過來看,李闊海來了,是十月下旬來的,看的不是花,山塘,而是一羣小豬崽子。

兩家訂親,中秋節劉昌郝不去拜李闊海家的節?

所以韓大虎推薦了荊老五幾個壯年光棍,只是韓大虎雖看出來,劉昌郝不想提,韓大虎也不會問。

“秦叔父,我讓張叔父動手,豈會害張叔父。我確實未與李家小娘子訂親,然李官人要領我的情份。”

若不是豆油,上次即便自己開出三分利,李闊海也未必借錢,人家也是用錢的時候。自己在養豬,但自己謀這個利麼?爲什麼養這麼多頭豬,無論李闊海是否借了“無息貸款”,也不能否認自家是爲了李家油餅而養的豬。

若是花谷久這樣的人物,李闊海是不會出面的,然而樑永正這樣的人物,李闊海不過一努嘴的事,正好還了自己一筆人情。

打官司需要花錢的,那時自家有錢。打官司也需要人的,曹錄事拿什麼與李闊海比?

“甚繁!”

“秦叔父,如你,打了再說,快活了,然而你敢歸鄉乎?”

張德奎在邊上聽笑了,這廝,若不是少東按着,即便來到劉樑村,弄不好也會出事情。

“我阿父傷勢如何?”

“韓保正救得及時,僅挨十餘杖,傷不太重,秦大父也讓我不要對你說,就是怕你鬧教場。”

好就好在教場的杖不是杖打劉昌郝的那種重杖,秦父雖吃了一些皮肉之苦,並無大礙。這件事讓韓大虎很惱火,劉四根也不大讚成。

教閱前劉昌郝害怕劉四根通過曹錄事的關係,蠱惑教頭懲罰七個客戶,故去了劉昌隆鬼宅轉了轉。

但不轉,劉四根也不會往上面想,因爲教場有韓大虎在,韓大虎對劉家抱着什麼感情,劉四根不清楚?即便想對付劉昌郝,也不能用這種笨辦法。

聽到父親沒大礙,秦瓦匠略鬆了一口氣,他依然氣不過,臨吃晚飯時跑到樑家,將樑家的鍋碗瓢盆,包括飯菜一起掀翻在地。樑永正的兒子上來阻攔,秦瓦匠一記老拳打去,將樑永正的兒子打得鼻青臉腫。

村子裡許多人莫名其妙。

教場不是封閉的,時有親人送衣被、行李、乾糧,以及錢。

劉樑村也有許多保戶去過教場,不少人聽說了這件事。秦瓦匠動手,村裡人一起想到,秦瓦匠終於知道了,有好戲看了。

但更多人奇怪,劉四根以前雖然在村裡稱王稱霸,樑永正家也不差,犯不着巴結劉四根,更犯不着爲了巴結劉四根對付劉昌郝家的客戶。若是好對付,劉四根自己早動手了。

很快他們知道了,不知是誰放出來的風聲,說劉四根中秋節前便派媒婆向樑家求親。

都是一個村的人,知根知底,劉四根家有好的一面,有錢有勢,有壞的一面,名聲比較糟糕,樑永正猶豫不決。

直到上月月底,樑永正才漸漸意動,開始商議兩家的親事,也差不多商議好了,大約教閱歸來,兩家便會訂日子。

劉昌郝忽然明白,編丁時樑永正不但用了徵字,語氣也很不友善。說什麼上月才意動,恐怕劉四根前面提親,樑永正已經意動,不然也不會對自家持着敵意。

之所以拖到上個月,樑家是女方,總要擺一個譜兒。

兩家聯親,一家是狼,一家是狽,不聯手已經可怕,狼狽聯起了手……沈氏看着外面:“要變天了。”

天空晦暗,北風怒號,一會兒潔白的雪花開始從天空飛舞而下。

PS:儘管王安石說桑園按普通田地徵稅,實際桑園、菜圃與收益高的花圃徵稅比極高,一塊25丈圃地(長度,寬度不知幾何)須納一貫稅錢。收益高的,以及地分五等,田分九等,皆沒有錯,至少出發點是好的,但執行時會變得繁瑣,執行能力也跟不上,加上徵稅物種很多,糧有粟、稻、麥、黍、穄、菽(豆)、高粱等,布帛有羅、綾、絹、紗、絲、綢、絲線、綿、布葛等,以及金、銀、錢、六畜、齒革翎毛、茶鹽竹木麻草、薪炭石蠟,表面上爲了便民,有什麼徵什麼,但落於實處,便引發許多問題。宋朝爲了化繁爲簡,曾推出三壤法(只將地分成三等徵稅),但許多地區地形複雜,差距大,如劉樑村這塊,分成三等肯定不行,然分成九等又過繁瑣,於是百姓自發地分成五等。結果三壤法不能很好執行,反引起不少混亂。

王安石變法,對事不對人,看上去是不錯,然而人跟不上,執行力更跟不上,導致諸多問題發生。

范仲淹慶曆新政,對人不對事,實際他也不知道對那些事,那如何對人呢,不是教育就能教好的,而是制度!所以讓所謂的慶曆新政成了一場鬧劇。

第八十章 僞證第155章 文字(下)第226章 風暴(下)第150章 燕離(下)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107章 搞事情第122章 邸店第224章 風暴(上)第108章 蛻變(上)第130章 撒石灰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67章 鳳鳳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218章 荒誕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225章 風暴(中)第188章 父子第109章 蛻變(下)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10章 德魯伊第十四章 家第135章 請客第212章 三年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七十章 制度第124章 鳳凰(上)第113章 燕子第219章 附從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199章 安息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93章 作死(三)第四章 箱子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九章 可惡(上)第125章 鳳凰(下)第121章 傳奇(下)第227章 閣對(上)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201 虎吃狼第121章 傳奇(下)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217章 敢死隊第224章 風暴(上)第179章 魏武卒第195章 作死(五)第225章 風暴(中)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十九章 種花第181章 大宏願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33章 知曉第183章 T字第100章 朝天第134章第217章 敢死隊第225章 風暴(中)第156章 隱瞞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178章 說不出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49章 燕離(上)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79章 魏武卒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五十七章 攔第122章 邸店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121章 傳奇(下)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08章 蛻變(上)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七十三章 樑得寧第135章 請客第180章 解鎖第120章 傳奇(上)第197章 作死(七)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50章 燕離(下)
第八十章 僞證第155章 文字(下)第226章 風暴(下)第150章 燕離(下)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107章 搞事情第122章 邸店第224章 風暴(上)第108章 蛻變(上)第130章 撒石灰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67章 鳳鳳第三十五章 韓大虎第218章 荒誕第114章 血脈裡的東西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225章 風暴(中)第188章 父子第109章 蛻變(下)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三十七章 油枯第110章 德魯伊第十四章 家第135章 請客第212章 三年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七十章 制度第124章 鳳凰(上)第113章 燕子第219章 附從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199章 安息第171章 青玉案(一)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193章 作死(三)第四章 箱子第102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第九章 可惡(上)第125章 鳳凰(下)第121章 傳奇(下)第227章 閣對(上)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70章 小白臉(下)第201 虎吃狼第121章 傳奇(下)第九十五章 碰不得第四十七章 徵丁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第四十五章 水插第217章 敢死隊第224章 風暴(上)第179章 魏武卒第195章 作死(五)第225章 風暴(中)第五十一章 修路(下)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十九章 種花第181章 大宏願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33章 知曉第183章 T字第100章 朝天第134章第217章 敢死隊第225章 風暴(中)第156章 隱瞞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159章 召.編故事(下)178章 說不出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三十二章 打架第149章 燕離(上)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179章 魏武卒第三十三章 水的味道第五十七章 攔第122章 邸店第五十八章 繞彎子第121章 傳奇(下)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08章 蛻變(上)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七十三章 樑得寧第135章 請客第180章 解鎖第120章 傳奇(上)第197章 作死(七)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50章 燕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