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節 歸一(2)

此時,整個東冶內外,一片混亂。

閩越各部的頭人和貴族,面面相覷,多數人壓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是,大王、王弟和漢使就已經死了。

“怎麼辦?”一些實力派聚集在一起悄悄議論着。

閩越王國從來就不是一個封建制王國,當然,它也不是一個奴隸制王國。

它是古老的氏族制度與宗周時代的分封制度的混合物。

這是早在閩越王國存在以前就決定的事情。

哪怕是閩越王國的開國之主無諸在位之時,他也從未有效的統治和管轄過閩越全境。

其他部族與東冶的關係,大約相當於中世紀歐陸的貴族與騎士,宗周時期的國君與卿大夫。

是以這個變故一發生,猝不及防之下,許多人都慌了神。

就在這時,一個漢將卻在數十名的衛兵的簇擁下,走出軍陣,拔出腰間的佩劍,視若無人一般進入了駱甲的軍隊之中。

周圍的閩越士兵沒有一個人敢於揮刀相向。

這個將官走到駱甲的屍體旁,一劍割下對方的首級,將之高高舉起,然後大聲呵斥:“逆賊東冶候甲已經伏誅,爾等還不快快棄械投降?”

叮噹!叮噹!

隨着他的逼問,一個個士兵丟下了自己手裡的武器,跪在地上。

很快這些駱甲的嫡系就幾乎全部跪地投降了。

就算是那些沒有投降的人,現在也找不到抵抗的藉口和理由,只是傻傻的站在原地,沉默不語,等待着他們命運的審判。

提着駱甲的腦袋,這將官大聲說道:“如今,越王慘遭逆賊所害,王世子郢,允文允武,當即刻嗣位!”

他這麼一說,其他閩越部族的首領也就沒有意見了。

在他們眼裡,這大抵應該是駱家世代相傳的兄弟鬥爭戲碼,雖然這一次玩的比較過分,但勉勉強強還是可以捏着鼻子認可的。

畢竟,最終坐上王位的還是姓駱,勾踐大王的後代嘛!

於是,駱郢立即就被漢軍保護着,前往東冶王宮,於王宮之中即位。

即位後,駱郢下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遣使前往長安,請求漢天子冊封。

這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但他順帶卻提出了請求長安派遣官吏,來東冶督導!並請求天子批准重設閩中郡衙門和系統。

毫無疑問,這幾乎等同於閩越正式宣告脫離半割據獨立狀態。

閩越王國,主動走向了與中國相融的軌道。

自秦始皇以來,大一統的中國王朝,就有着三個要素——車同軌、書同文以及郡縣制。

前兩者,在過去百年的歷史之中,已經基本實現了。

特別是元德以來的五銖錢以及大量的商品涌入,使得今天的閩越王國,在經濟、文化、金融以及思想方面做好了統一的準備。

如今,一旦實行郡縣制,可能只需要一代人的時間,這七閩之地,就將再也無法從中國分離。

……………

看着這一切,尹齊很開心。

“總算是幸不辱命啊……”尹齊感嘆着。

自元德四年以來,繡衣衛就一直在閩越國內佈局,有唱紅臉的,也有唱白臉的,甚至還有死間。

三年辛勤耕耘,今天終於迎來了收穫。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繡衣衛工作的結束。

在事實上來說,駱甲的行爲,與其說是他自己的意志,倒不如說是繡衣衛誘導下的行爲。

要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

只需要駱甲知道,他曾經私底下做過的某些事情,已經被王世子知道,並且讓他確信,王世子一旦登基,他必定會被清算。

再找幾個謀士,給他出出主意,做做計劃,就不怕駱甲不行動。

而這種借敵人的手掃清障礙,正是繡衣衛最擅長的事情。

“諸君,還需要繼續努力,繼續監視……”尹齊望着自己面前的這數十個一直以來潛伏在東冶城裡的探子,鼓勵道:“等到閔中郡設立,朝廷派來官員,諸君就可以大功告成,安享富貴了!”

繡衣衛的待遇是很高的。

特別是針對這些需要潛伏在敵對國家或者勢力的探子、間諜,薪酬非常高。

一個間諜,一年加上獎金、津貼以及其他各種補助,就是十萬錢!

除此之外,一旦事成,爵位、妹子、土地乃至於官位,都是唾手可得。

最典型的就是曾經奉命潛伏在匈奴的間諜和探子們,在如今他們都已經得到了足夠滿意的報酬。

所有人都被按照功勞大小,授予了相應的爵位。

甚至有人還受封爲關內侯。

這可是從前,一般人連想都不敢想的尊貴地位!

至於這些年來,因爲在繡衣衛做的不錯,官職升到了千石的人,更是有十幾人之多。

唯一比較讓人抑鬱的是——作爲天子鷹犬,繡衣衛的權責其實不是很大。

只有監視、監察之權,卻沒有處置權,更加沒有執法權。

在沒有授權之前,他們甚至連個衙役都不如。

所以,這些年來,有許多精幹的繡衣衛成員,在幹了一段時間後就掛印而去了。

特別是分配來的士子,流失速度很快。

所以,如今的繡衣衛,也不得不加強一下對下面人的籠絡,以防止人才流失過快。

衆人聽了,卻是很高興。

在這閩越王國潛伏或者說忽悠,可不是那麼好玩的。

越人習性粗暴,而且這東冶之地酷暑難耐。

要不是錢多待遇好,沒有人願意來這裡。

此刻,聽到終於可以完結,撤回長安享福,大家自然都是笑着道:“一切都是都尉教誨之功……”

尹齊卻是擺擺手,道:“我繡衣衛,沒有文官士大夫那麼虛僞,用不着如此吹捧,諸君的功勞,都是諸君所立,與我沒什麼干係……”

尹齊的爲人是繡衣衛諸都尉中最奇特的一個。

甚至,他被公認爲未來繡衣衛最合適的掌門人。

因爲,他天生就是爲了特務而生的。

冷酷無情,而又有着底線,善於籠絡他人,卻又能堅持原則,兩袖清風,但並不諱談金錢,甚至,他是最擅長用金彈攻勢的官員了。

對尹齊來說,假如有事情很難解決?

那簡單,拿黃金砸就是了。

就像這一次行動,本來,駱越、駱甲的行爲和行動,幾乎是難以預測的。

但尹齊一到閩越,立刻讓人聯繫他們的那些近臣和貼身臣子,一個個試探過去,找到了那幾個愛財如命或者喜歡女人的傢伙。

直接用黃金砸+封官許願。

這些人立刻就倒戈了。

所以,駱甲自以爲天衣無縫的計謀,在一開始就已經在尹齊的掌握下。

而駱越自覺絕對安全的保護措施,自然也就漏洞百出。

於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

將這些探子送走,讓他們繼續潛伏到閩越各階層之中。

尹齊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下的東冶城。

“樓船衙門的艦隊,應該也快到了……”尹齊在心裡想着:“等艦隊一到,吾就可以前往齊魯了……”

作爲繡衣衛都尉,而且是越來越被重視的繡衣衛高級官員,漢室最大的特務頭子之一。

尹齊現在已經開始負責起了整個長江以南的繡衣衛事務。

而此行,尹齊的任務除了讓駱郢能漂漂亮亮的即位之外,最大的任務就是走訪整個吳楚齊魯地區,建立健全基層的繡衣衛組織。

這些地方組織,並不要求有什麼特別強的能力或者執行能力。

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蒐集地方上的各種公開情報,民間的聲音以及議論,然後將這些東西全部彙總起來,每隔一個月向長安報告一次。

很簡單,也很瑣碎。

但這個系統的重要性,卻是毋庸置疑的。

譬如關中地區,正是因爲有着這樣強大的基層組織,所以,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繡衣衛的眼睛。

一旦發現異常,立刻就有精幹的繡衣衛官員帶隊來調查。

就像那一段被銘刻在未央宮某處的繡衣衛衙門前的勒石上的話:吾等乃天子之眼,社稷之耳,國家之爪。嗅出賊子,剷除亂臣,上佐天子,下輔黎庶,吾之行也!

這也是繡衣衛與其他曾經在歷史上出現過,或者未來的特務組織最大的不同之處。

他們有理想,而且有追求。

至少在高層是這個樣子。

不怕流氓會武功,就怕流氓有文化。

同樣的道理,有着理想和追求的特務,戰鬥力自然就不是錦衣衛和血滴子那種戰五渣所能比擬的。

今時今日,漢室繡衣衛已經是一個擁有上萬成員,且有着獨立武裝和組織的官僚系統。

而且,名聲很好。

就連儒家都很難去攻仵和抹黑繡衣衛。

原因很簡單,繡衣衛今天在明面上的職責是:監察不法,覈查亂法,查民生之艱難,傳黎庶之苦於宮廷。

這可不是口號,喊喊就過了。

在事實上來說,目前在關中地區,繡衣衛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壓根就不是監視和監察官員、貴族,而是反應民間疾苦。

各個基層的繡衣衛探子,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按時報告當地的情況。

民衆生活如何?畝產多寡?是否受災?人民擁有的土地情況以及極困百姓家庭的情況。

這些都是公開的,只要帶一雙眼睛和一副耳朵去看去聽就能知道的事情。

而且也很難弄虛作假。

因爲地方還有着鄉亭的里正、亭長、遊徼、薔夫等基層官員可以佐證。

也正是因爲如此,關中的假民牲畜、耕具和土地等種種政策,還有糧食保護價政策,纔能有效實施,不會發生太嚴重的資源浪費。

基本上官僚們偷偷摸摸的將一些資源塞給關係戶,那是可以的。

但你要作死的大量侵吞?

那對不起,第二天,廷尉和御史就會找上門來,請你去喝茶聊天。

是以,今天的繡衣衛,在明面上的那些人,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入官衙,行走在人羣之中,並且受到尊重的。

他們的子嗣,也不會被歧視和打壓。

年輕的士子和文人們,也並不覺得加入繡衣衛有什麼可恥的。

當然,某些儒生和官員士大夫,依然免不了對繡衣衛抱有深深的敵意。

但繡衣衛的根基已經牢固。

基本上,通過正常手段,已經無法剷除和根除這個龐大的系統了。

而在這個過程裡,尹齊的功勞是最大的。

因爲這個系統都是他親力親爲,一手建立起來的。

想着齊魯吳楚之事,尹齊也免不了深深皺眉。

這些地方,可比關中和北方複雜多了。

天子的近臣,故尚書丞顏異去了會稽郡兩年了,但到現在爲止,他也沒有在當地理清楚頭緒。

巫婆神棍們依舊活躍。

雖然這與顏異不喜歡殺人有關,但也足以說明當地情況的複雜。

另外,九年前,吳楚之亂時,下邳郡的亂象,也足以證明,這些地方有着大鱷。

想到這裡,尹齊就回到臥室,坐到案几前,提筆給長安寫奏報。

他需要獲得殺人的權力!

………

閩越的變故,很快就通過商道和水路,傳遍了周邊。

吳楚和南越的大商人聞訊,都是興高采烈。

閩越窮歸窮,但當地有人,這是事實。

雖然,不大可能跟南越一樣,在當地開展一些特殊貿易。

但……未來,一旦朝廷決定在閩越如中國故事,也開展各種假民牲畜和耕具的政策。

這該是一塊多大的蛋糕啊?

更何況,閩越王國還有着獨步天下的鑄劍技術和鑄劍師。

特別是那些技術精良的鑄劍師的技術,不亞於少府的頂級工匠。

如今閩越歸附,這些工匠,自然就被人瞄上了。

這些人可比少府的工匠好挖多了!

隨便挖一個回家,都足以成爲招牌!

更何況,還可以偷學對方的技術,將這些技術變成自己的。

官場和貴族階級們聞訊,也同樣是興奮不已。

道理很簡單,閩越王請求天子派官員督導,同時恢復閩中郡衙門。

這就意味着,大傢伙的機會來了。

閩越王太傅,秩比起碼是兩千石,甚至可能是中兩千石,輔佐的好,未來封侯不在話下。

即使不能封侯,一箇中兩千石的官職,也足以告慰生平。

對於那些年紀較大的地方郡守來說,這幾乎是他們致仕前最好的機會了。

至於閩中郡衙門,更是有着郡守、郡尉,整套班子的空缺。

哪怕郡守給了閩越人,那郡尉和駐軍,卻肯定是要給漢臣的。

這種升官發財的好機會,當然沒人錯過!

於是,雪花般的請願書不斷飛向長安。

無數人表示‘願意爲了陛下的偉業,去最艱苦的地方奉獻’。

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995節 廟算(1)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550節 無題第573節 戰和(2)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275節 新思維(4)第五百五十一節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239節 回長安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652節 誘導(2)第35節 厚恩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480節 佈局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1083節 撤退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353節 決戰(5)第324節 佈置第639節 廟算(1)第75節 爲政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378節 喜事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49節 比爛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927節 封王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792節 廟算(1)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137節 朝覲者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959節 猛將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309節 交易(1)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621 節 錯誤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643節 木偶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44節 財源第1467節 期許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188節 明主(1)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163節 雄心(1)第5節 推恩(上)第281節 迷霧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756節 命名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19節 送溫暖第1168節 藝術(2)第1442節 魔爪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590節 博弈(2)第373節 科技樹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401節 法統(1)第1516節 緣由第1351節 決戰(3)第1467節 期許第320節 敲打第237節 賄賂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
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995節 廟算(1)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550節 無題第573節 戰和(2)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275節 新思維(4)第五百五十一節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239節 回長安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652節 誘導(2)第35節 厚恩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480節 佈局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1083節 撤退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1353節 決戰(5)第324節 佈置第639節 廟算(1)第75節 爲政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378節 喜事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549節 比爛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927節 封王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1211節 新法家(4)第1119節 高闕陷落(1)第792節 廟算(1)第1570節 攪局者(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137節 朝覲者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959節 猛將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309節 交易(1)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621 節 錯誤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106節 救亡圖存的匈奴人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643節 木偶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44節 財源第1467節 期許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188節 明主(1)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163節 雄心(1)第5節 推恩(上)第281節 迷霧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756節 命名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19節 送溫暖第1168節 藝術(2)第1442節 魔爪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590節 博弈(2)第373節 科技樹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401節 法統(1)第1516節 緣由第1351節 決戰(3)第1467節 期許第320節 敲打第237節 賄賂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