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雪中送炭

弓着身子,劉德小心翼翼的踱到大殿正中的靈樞之前。

無數前世熟悉的面孔一一出現在劉德眼前。

跪在靈前第一位的是依然年富力強的便宜老爹,當今天子劉啓,在天子左側,並排跪着的是當朝太后竇氏,在這兩人後面,一字並排跪着樑王劉武、薄氏、竇氏外戚,再之後纔是天子妃嬪及各地諸侯王。

見到劉德過來,幾道不解的目光直接投射到了他的身上。

“你來做甚?”劉德的便宜老媽粟姬見到劉德忽然出現,嘴角一抿,連忙拉扯住劉德的袖子,壓低聲音斥道:“快快退去外面跪着!”

劉德看了一眼粟姬,此時的粟姬,已然漸漸色衰,純以男人的眼光來看,她的身材已經走形,額角也開始出現皺紋,畢竟,她已經三十好幾了,這個年紀即便是以二十一世紀的化妝品和化妝技術,也很難掩蓋歲月帶來的痕跡了。

聰明人如劉彘的生母王娡,在發覺自己青春已經不在之後,果斷把自己的妹妹獻給了皇帝老爹,即討了皇帝老爹的歡心,又在**中多了一個盟友。

可粟姬呢……

卻依然停留在十九年前的時光中……

看着粟姬,劉德在心中長嘆一聲,有些人本身就已經無藥可救了。

在心裡說了一聲抱歉。

然後,劉德就果斷的跪了下去,大禮拜道:“不孝子劉德拜見父皇、皇祖母及諸位宗室叔伯祖!”

說完,劉德就將額頭緊緊貼在地面,等待着他的便宜老爹說話。

劉德的話,聲音不大,但很有穿透力,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的猶豫與怯場。

這讓許多諸侯王將目光在劉德的身上停留了一會。

當今天子至今未確立儲君,因此,從廣義上來說,天子目前膝下十子,人人都有機會。

劉德的忽然出現,讓許多人都開始上心。

這倒不是因爲劉德有王八之氣,虎軀一震,就讓人知道他是真龍天子。

而是劉德家的這一支,在劉氏宗族裡名聲並不怎麼好。

當初,劉德的便宜老爹還是太子的時候,在長安街頭一棋盤生生砸死了吳王太子。

更悲劇的是,吳王太子之死,朝廷至今沒給個結果……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

萬一哪天在街上碰上一個皇子,然後因爲不開眼被皇子一棋盤砸死,那該有多冤?

只要想到這個往事,諸侯王們心裡自然就上心了,反正記清楚每一個皇子的樣貌、性格、與喜好,總不會是壞事。

必須要承認的一件事情就是老劉家的基因優化工程做的確實不錯,基本上,皇子們個個的外形都不差。

百餘年後,班固在漢書中就說:臣之姑充**爲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數爲臣言:成帝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

連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成帝都被贊有穆穆天子之容。

剛剛過完十五歲生日的劉德,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

雖然身高不到一米六,但輪廓分明,身材修長,氣質也不錯,跪在地上,像個雕塑一般。

“何事?”過了一會,一直沉默不語的天子劉啓終於開口問道。

“兒臣聽聞母后昏厥,心憂於此,故而斗膽懇請父皇恩准,使兒臣前往探視,以盡孝心!”劉德輕輕的說道。

但他這話一說出口,不亞於在這宮殿之中丟下一枚重磅炸彈。

劉德所說的母后自然不是他的便宜老媽粟姬了。

按制,能被皇子在正式場合稱爲母后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當朝皇后薄皇后。

也只有母儀天下,執掌**的皇后,纔是理論上所有皇子的共母。

但是,那也只是理論上而已。

事實上,幾乎全天下都知道,當朝皇后薄氏並不討天子的歡心,薄氏的皇后位子之所以穩固,靠的是她的祖姑母太皇太后,如今,老太太已經撒手人寰,薄氏的皇后之位立刻就開始搖搖欲墜。

沒人能理解劉德此時的舉動。

倒是幾位薄氏外戚的公侯向劉德投來了感激的目光。

人人皆知,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老太太在的時候,薄氏自然是漢室國戚,連天子都要禮讓一二,但,老太太剛一去,整個世界一夜之間就出現了變化,讓薄家人充分的知道了,什麼叫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此時,劉德能想起來要去探視薄皇后,自然讓薄家人大爲感動。

薄家人一高興,有人自然就不高興了。

粟姬的臉色幾乎霎時就變得鐵青起來,竇氏的幾個長者臉色也不怎麼好看,倒是老太后好似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般,靜靜的跪在靈樞前,彷彿一切都與她沒有關係。

“這是應有之理,準了……”上頭的天子不平不淡的說了這麼一句話,然後轉身繼續面朝靈樞跪了下去,於他而言,即使本身並不喜歡皇后,但在這國喪之上,必要的面子必須維持,方纔皇后昏厥,卻沒有一個皇子站出來表示一下,已經讓他的臉皮都有點掛不住了。

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當初,先帝孝文皇帝最寵愛和喜歡的兒子,其實壓根就不是他,而是已故的樑懷王劉揖,先帝爲了培養劉揖,連賈誼都送去給劉揖當太傅。

在劉揖墜馬身亡之前,他的太子位置一點都不穩固,要不是當時的太子妃現在的皇后薄氏在太皇太后面前多番周旋,他根本撐不到劉揖身亡的那一天。

因此,劉德能出來救場,劉啓自然很高興,只是作爲天子,他不能表現出來。

“諾!”劉德深深拜下去,只有他才知道,這是他踏出自救之路的第一步:“兒臣謹遵父命!”

然後,劉德轉身對粟姬輕聲解釋道:“母妃,請原諒兒子自作主張……”

粟姬低着頭,鐵青着臉,不肯搭話。

劉德心裡早有準備。

想要踏上奪嫡之路,就必須捨棄一些東西,況且其實他跟粟姬除了血緣上的聯繫外,感情並不深,因此,他心中並沒有所謂的負疚感。

他低下頭來,看着粟姬的模樣,輕聲道:“母妃,我漢家以孝治天下,生爲人子,兒子不得不以身作則……”

劉德這話聲音雖小,但還是能被旁邊幾位妃嬪聽到。

大度的或許一笑置之,但小心眼的,卻是立刻就恨得牙咬咬了。

“什麼意思?”劉德聽得分明,這是劉彘的母親王娡的聲音。

但劉德沒有理會,轉身弓着身子,朝着內殿寢宮走去。

……………

第821節 臣服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187節 鼓舞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333節 滅亡(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603節 僵持(2)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52節 滅蝗策第1180節 講道理(1)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934節 分野(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523節 金山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388節 聯盟(2)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394節 談判(1)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396節 尚武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004節 漢三藏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649節 嘗試(1)第431節 廟算(3)第123節 蒼鷹第929節 探尋第326節 選秀(1)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908節 換俘(1)第270節 收編第1351節 決戰(3)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1065節 屠殺(4)第585節 新世界(1)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14節 樑王劉武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242節 選擇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21節 招攬人才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328節 選秀(完)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440節 設計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491節 深海(1)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324節 抉擇(2)第186節 麻煩第573節 戰和(2)第675節 神蹟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227節 明道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19節 好奴才第756節 命名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966節 省親(2)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517節 煩擾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802節 入關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657節 南巡(2)第1428節 在大夏(2)
第821節 臣服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187節 鼓舞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333節 滅亡(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603節 僵持(2)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152節 滅蝗策第1180節 講道理(1)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934節 分野(1)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523節 金山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388節 聯盟(2)第711節 骯髒時代(2)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1394節 談判(1)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396節 尚武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1004節 漢三藏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649節 嘗試(1)第431節 廟算(3)第123節 蒼鷹第929節 探尋第326節 選秀(1)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908節 換俘(1)第270節 收編第1351節 決戰(3)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1065節 屠殺(4)第585節 新世界(1)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14節 樑王劉武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242節 選擇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21節 招攬人才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328節 選秀(完)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440節 設計第1565節 蠱惑西南諸國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1491節 深海(1)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324節 抉擇(2)第186節 麻煩第573節 戰和(2)第675節 神蹟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088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2)第1227節 明道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134節 天子的提議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019節 好奴才第756節 命名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966節 省親(2)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1517節 煩擾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802節 入關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657節 南巡(2)第1428節 在大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