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高廟事變(2)

晁錯此時的心裡,真是糾結無比,偏偏卻發作不得。心裡稍微尋思了一下,晁錯就板着臉道:“殿下您這是小題大做,要跟內史衙門爲難嗎?”

他的聲音剛強而堅定,彷彿犯錯的人是劉德,而不是他內史衙門一般。

這也是官僚必修的一門課程,名曰:倒打一耙,俗稱惡人先告狀。

倘若是一般的皇子,被晁錯這種九卿大臣一瞪眼,一威逼,心中稍微有些不自信的,就會退縮和服軟了。

可惜劉德前後三世,經歷的風雨已經足夠讓他時刻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劉德擡頭看了晁錯一眼,道:“卿不可自誤!”

劉德很清楚,在晁錯這樣的人面前,必須讓他清楚的認識到他劉德是不可能在此事上屈服的。

否則,讓這等積年老吏掌握了主動,劉德就要被牽着鼻子走,甚至可能遭受重大打擊。

於是劉德將手一揮,下令道:“南軍將士,聽我號令!”

王啓年聽到劉德的聲音,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毅然決然的蹲下來拜道:“末將聽令,請殿下吩咐,南軍將士,爲漢室效死,從不落人後!”

於是一百多名禁軍整齊的喊了一聲:“請殿下下令!”

在刀劍之下,特別是劉德明擺着:假如不給我一個交代,我就給你一個交代的態度下。

晁錯心裡嘆了一聲,低下頭顱,跪下來叩首道:“殿下,其中另有隱情,請殿下入內,容臣詳細稟報!”

晁錯也是沒辦法了。

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

當年先帝被大臣諸侯推舉爲帝,登基之後,深感槍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掌握大權後,就極力經營南北兩軍。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南北兩軍,只聽從天子的命令,只服從天子虎符的調動,只認劉氏子孫。

其他的大臣、諸侯王,在這些老粗眼裡,完全就是路人甲乙丙丁的存在。

晁錯毫不懷疑,假如他還要硬頂,只等劉德一揮手,這內史衙門就要血流成河了。

而且劉德殺了他,跟白殺一般!

當年,當今的天子,在長安街頭只因爲一點口角之爭,就一棋盤砸死了吳王太子。

這個事情,到現在爲止,朝廷都沒給出一個任何像樣的說話。

吳王太子死了,死的毫無價值,就連遺體都還是沒名沒分的草草的送回吳國。

就更別說,如今他的內史衙門確實是犯了忌諱。

劉德也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僵了,平白的讓人看了笑話。

畢竟,擅殺兩千石大臣這種事情,在漢室的歷史上,也就那麼幾個特例,況且內史衙門也並非沒有還手之力。真要鬧起來,爲了活命,內史上下武裝起來,劉德就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於是,晁錯剛一服軟,劉德馬上就收劍入鞘,露出一個平易近人的笑容道:“既然另有內情,那我就隨晁內史進去談談吧……”

晁錯一聽劉德這話,心裡就跳腳了,因爲他立刻就知道了,假如他方纔再頂一下,說不定,劉德就可能服軟了。

但是,他敢賭嗎?

想了想,晁錯在心裡搖了搖頭,他不敢賭!

“向儲君服軟,並不丟人……”晁錯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只是……

可惜了,這個給申屠嘉挖好的陷阱,如今卻是白費功夫了。

“我還是太心急了……若是遲上兩日,說不定就成了……”再過兩日,劉德要搞考舉的算術考試,估計也沒時間來內史附近閒逛了。

“怪只怪我太過冒進,忘了劉德昨日說過要來拜訪我的事情……”晁錯在心裡嘆着氣:“大概是申屠嘉氣數未絕吧……天意如此!”

他怎麼可能想到,這一切都是劉德故意爲之的呢?

劉德爲何一定要保住申屠嘉呢?

答案就是,劉德需要一個支持他,力挺他的丞相。

太子之一位一天沒落到他手裡,就一天可能還存在變數。而申屠嘉的支持,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更何況即使劉德做了太子,倘若沒有一個申屠嘉這樣的元老大臣,扶上馬,保送一程,也可能會有危險。

這個世界,總是在變化的,人會因爲地位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之前的想法。

先前,劉德不敢救申屠嘉是因爲他怕惹禍上身,危及自己本身。

而如今,隨着劉德地位和身份的漸漸改變,救申屠嘉可能惹上的麻煩已經不如保下申屠嘉所能獲得的利益了。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假如申屠嘉按照歷史被晁錯氣死,那麼,劉德馬上就要面對一個當了丞相的開封候陶青和一個做御史大夫的晁錯。

政治上一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更何況是如此劇烈的人事變動?

陶青若當了丞相,肯定會在宮裡找一個外援。

萬一陶青跟王娡勾搭上了,那劉德還不得吐血了?

再萬一,陶青與王娡合流後,對晁錯進行拉攏和做出某種交易呢?

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劉德必須將所有阻礙他登上太子大位的一切不利因素扼殺在萌芽之中。

爲此冒些風險是值得的!

更何況,他現在這麼幹,完全沒風險,打死晁錯也猜不到,劉德竟然開了掛,清楚的知道他的所有計劃與步驟。

正所謂有理走遍天下。

當然,解決此事後,劉德覺得,他需要跟申屠嘉好好談談了,在吳楚之亂之前,申屠嘉還是不要跳出來再跟晁錯作對了,免得徹底激怒了這頭犟牛。

“殿下請……”晁錯帶着劉德進了內史官邸的一個房間中,將劉德請到主位上,坐下來後,他才道:“殿下有所不知啊,臣所鑿開的那面牆不屬於高廟的組成部分啊,只是一道外牆而已……”

呵呵……

外牆就不算高廟的建築了嗎?

大概可能或許是吧!

前世晁錯就是用的這個理由不僅僅洗脫了罪名,還氣死了申屠嘉,讓申屠嘉發出:吾當先斬以聞的悲嘆。

劉德看了晁錯一眼,笑道:“是否不算,我說了不算,卿也說了不算,聖天子說了纔算!”

便宜老爹會怎麼說?

嘿嘿……

自然是不算了!

這個事情,劉德覺得也不需要再糾纏下去了,拿着它當成籌碼就好多了。

既然是籌碼,那就需要交易了!

………

今天又感冒了,悲劇啊~~~~~~~

掛了一天水,吃了不少藥,一個字也沒寫,只能發存稿維持更新,更是悲劇中的悲劇!

求安慰~~~~~~~

第1006節 繳文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506節 遊說(1)第793節 廟算(2)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796節 投軍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270節 收編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197節 入場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752節 遠航(1)第405節 賄賂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93節 陽陵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9節 懲處第1468節 細柳獸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99節 水軍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01節 挑撥第194節 麻煩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468節 家宴(2)第1161節 征途(1)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43節 貓膩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604節 說服(1)第821節 臣服第1603節 僵持(2)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169節 藝術(3)第1005節 殺雞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717節 無題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868節 鮮卑歸附(1)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964節 省親(1)第948節 整頓(3)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996節 廟算(2)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516節 緣由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538節 無題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76節 黑心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608節 定策(2)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277節 戰前(1)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98節 失望第208節 調查(2)第1488節 田叔去世
第1006節 繳文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506節 遊說(1)第793節 廟算(2)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796節 投軍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270節 收編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197節 入場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752節 遠航(1)第405節 賄賂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93節 陽陵第1528節 遇事不決, 大搞基建第19節 懲處第1468節 細柳獸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99節 水軍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01節 挑撥第194節 麻煩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468節 家宴(2)第1161節 征途(1)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43節 貓膩第268節 來自印度的消息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604節 說服(1)第821節 臣服第1603節 僵持(2)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169節 藝術(3)第1005節 殺雞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717節 無題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63節 周陽由必須死!第789節 馬邑會戰(3)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951節 公羊學的野望(2)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868節 鮮卑歸附(1)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964節 省親(1)第948節 整頓(3)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996節 廟算(2)第1012節 特務政治的開端(2)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516節 緣由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538節 無題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76節 黑心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608節 定策(2)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1277節 戰前(1)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1398節 失望第208節 調查(2)第1488節 田叔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