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2節 統治(2)

合黎山腳下,就是弱水。

這條源自祁連山上的遠古冰川的河流,一路向北,流向居延澤,並注入這個巨大的湖泊羣之中。

水質清澈、甘甜,河中魚類繁多。

河流兩側,一個個村莊林立。

這些村莊不似中國內陸的農村,反倒與安東地區流行的屯墾團。

全部都是採用土磚和木頭搭建而成,而且,每一棟房子的大小、形狀和結構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

村莊外圍,是用籬笆圍起來的。

四周建有土木結構的箭樓,不時有着拿着武器在戒備的僰人士兵在箭樓上探頭。

劇孟騎着戰馬,在數十名騎兵的簇擁下,在這些村莊之間巡視。

僰國王子何剛與護羌將軍領義兵都尉事刀間敬陪左右。

一路上,無數羌人貴族和僰人武士首領紛紛出迎。

“將軍,最近數月,下官與王子率部在這弱水一側建立了十餘個村莊,皆以屯墾團故事,列伍成隊,用軍法爲綱,以漢官爲骨……”刀間對劇孟介紹着這些村莊的現狀:“數月以來,諸羌民已經漸入正道,皆按軍法起居,習耕作之事,十餘年後,此地將再無羌人之屬,唯有漢之郡縣而已……”

劇孟聽着點點頭,讚道:“刀將軍爲社稷立了大功,翌日回朝,吾當上表天子,爲將軍請功!”

然後,他看了看那個一直在期待着的僰國王子何剛,道:“王子亦然!吾已經上表朝廷,請加王子爵位,賜漢家官銜!”

何剛聽完大喜過望,若能得到漢朝天子賞賜和加爵,獲得漢朝官銜,那麼,他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況且,這兩個月他也沒有白乾!

單單是他的武士們所抓的那數千羌人戰俘,就爲僰國換來了數千萬五銖錢的收入!

可以在漢室購買足夠整個僰國上下三年之用的糧食與布帛!

賺死了!

僰國地貧而且多高山,產出很少。

自古以來僰人都只能靠着劫掠和強奪他人的食物與人口維繫自身的存在。

是以,在很久以前,僰國就開始了訓練奴婢,出口到其他國家,以換取糧食等必須物資。

等到打開了漢朝市場後,僰人更是欣喜若狂。

一個訓練好的優質僰奴,常常就能換到數十石甚至數百石的糧食。

若是極品,更是可能換得數千石之多。

這可比自己去山裡刨食要容易和快多了!

爲了糧食和布帛以及其他漢朝商品,僰人從此踏上了不歸路。

在過去五年,他們南征北戰,幾乎全民皆兵,爲臨邛的兩位漢朝大商人貢獻着自己的血與肉,換來富足的生活。

僰國王室本是阿姓,在去年朝覲長安後,爲了表達對漢的臣服,僰王於是改其姓爲何。

如今,僰國更是派出了其國中最精銳的兩千餘名武士,在其王太子何剛的率領下,來到這數千萬的異域,繼續爲了財帛與糧食而戰。

在這合黎山周圍的羣山之間,僰人武士表現的異常出色。

他們冷血、殘忍,機敏而勇敢,在裝備了漢軍的制式武器後,打的羌人擡不起頭。

僅僅是僰國武士,就在過去的這兩個多月裡攻破了十餘個羌人部族,殺死千餘人,俘虜五千餘,讓羌人聽到僰人的腳步聲就嚇得落荒而逃。

但結果通常是沒有人能逃脫他們的追捕!

就連挑剔無比的刀劍,也對僰人的表現非常讚賞,認爲他們比鮮卑和烏恆更適合當漢室的打手!

“將軍,聽說朝堂已經準備在這合黎山、姑臧山之間,廣泛的設置屯墾團?”刀間忽然問道。

“嗯……”劇孟點點頭:“就等大朝議上,天下共議了……”

刀間聽完,頓時就高興的手舞足蹈起來:“太好了!若能在此建立數個屯墾團,那麼不出十年,此地便將永固爲漢疆!”

再沒有比屯墾團這樣的制度更適合用來鞏固新疆土的了。

刀間在安東就是棘門軍屯墾團的校尉出身,在棘門軍屯墾團期間,他親眼見證了,諸夏的移民是如何將一片荒野、沼澤變成一個年產糧食以數十萬石的魚米之鄉的!

更讓人安心的是——屯墾團本身就是一臺戰爭機器。

只要屯墾團能在某地紮根下來,不過兩年,這個屯墾團本身就可以成爲一個兵營。

平時,屯墾團的男丁們在屯墾團的教官和官吏指導下集體勞作、訓練並接受各種技能訓練。

一旦有事,狼煙一起,半天之內整個屯墾團就能武裝起來,在三天內就能完成組織和作戰準備。

當初,匈奴右賢王率其本部數萬騎入侵安東,結果被各大屯墾團圍觀了。

刀間至今依然記得當時的場面。

數萬匈奴騎兵,在屯墾團大軍面前,竟然不敢動彈,最終甚至只能屈膝投降,歸順漢室。

這比任何文字和語言,都更有說服力。

刀間毫不懷疑,一旦虎賁衛、羽林衛、細柳營等大型屯墾團來此,不消兩年,他們本身就足以彈壓地方了。

一切牛鬼蛇神都將再不能興風作浪!

大漢在此地的統治根基更將穩若泰山。

劇孟聽着也是贊同的點點頭,他雖然從未親眼見過安東的屯墾團的強大。

但他卻聽過無數人複述過那些可怕的屯墾團的威勢。

在安東,沒有任何遊俠、罪犯敢在屯墾團的轄區內鬧事!

屯墾團的轄區之內,秩序井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皆奉法而行,所有敢在屯墾團內鬧事的人,不是被送去承恩島與倭奴爲伍,就是已經被吊死在屯墾團的轅門前。

用屯墾團之制,確是漢家統治此地的關鍵!

只是……

朝堂上總有些人喜歡拿屯墾團太過依附和遵從軍方意志說事。

尤其是那些大地主出身的文官們,更是視屯墾團爲死敵,恨不得將之全部解散,永不再設!

這時,遠方一騎忽然奔來,一個揹負着象徵緊急軍情的信使,一路狂奔,來到劇孟面前,翻身下馬稟報道:“將軍!西匈奴中細作急報!”

劇孟立刻接過那個情報看了看,臉色立刻就變了。

他對左右道:“走!回營,立刻召集各校尉議事!”

居延出事了!

就在半個月前,西匈奴的實際控制者,左大將且渠且雕難遭遇了一次未遂的刺殺!

第1415節 變遷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622節 恐嚇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796節 投軍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659節 南巡(3)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15節 目標第147節 陽弋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67節 安排第30節 謊言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216節 基本盤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193節 公示第1507節 遊說(2)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78節 戰前(2)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578節 夢兆(1)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499節 問題第1414節 相親(2)第647節 殺放囚(1)第1595節 戰起(2)第121節 過繼(2)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721節 原委第1524節 流放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966節 省親(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175節 羞恥第57節 證據第487節 開源第409節 考舉(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87節 萬石君第1200節 程序(2)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650節 嘗試(2)第871節 覲見(1)第712節 影響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16節 決裂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793節 廟算(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409節 考舉(2)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933節 廣關(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188節 明主(1)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977節 老朋友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179節 直臣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169節 藝術(3)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95節 人選
第1415節 變遷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622節 恐嚇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796節 投軍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659節 南巡(3)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15節 目標第147節 陽弋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67節 安排第30節 謊言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216節 基本盤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193節 公示第1507節 遊說(2)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278節 戰前(2)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578節 夢兆(1)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499節 問題第1414節 相親(2)第647節 殺放囚(1)第1595節 戰起(2)第121節 過繼(2)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43節 見人說人話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721節 原委第1524節 流放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966節 省親(2)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763節 打擊一小撮(2)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1175節 羞恥第57節 證據第487節 開源第409節 考舉(2)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87節 萬石君第1200節 程序(2)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650節 嘗試(2)第871節 覲見(1)第712節 影響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16節 決裂第228節 第一次主持廷議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528節 三越攻略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793節 廟算(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409節 考舉(2)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1509節 單純的竇嬰第933節 廣關(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188節 明主(1)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977節 老朋友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1179節 直臣第1225節 百死不悔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169節 藝術(3)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195節 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