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

“捷報!捷報!”

一騎南來,越過千山萬水,直入未央宮的北闕城樓。

一路上,向來緊閉的宮闕,紛紛打開,讓軍情使者讓路。

使者策馬跑過長長的甬道,穿越迷宮一般的宮闕,進入未央宮深處。

然後,他在宣室殿前下馬,從背上取下象徵着最高級別的軍事情報的密封竹筒,跨上宮闕的高臺,疾步而上,一邊走一邊喊道:“捷報!捷報!河陰大捷!”

……………

此時,宣室殿之中,正在議政。

劉徹則背靠在御榻之上,眯着眼睛假寐。

昨夜,他與將軍們商議和推演軍事一直到深夜,睡眠不足,自然精神很差。

而殿中,官員們則差點就挽起袖子要來一次全武行了。

沒有人敢輕易後退。

因爲今天的議題是:下一條軌道,應該修在哪裡?

軌道運輸,這幾年在關中發展的非常蓬勃。

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這種秦人留下的造物,在被墨家改進後,簡直就是一個吸金利器!

像師家,就躺在軌道上,日進斗金!

而軌道更代表着人脈和關係網。

師氏當年來到關中的時候,誰認識他啊?

大家都等着宰肥羊,吃肥豬過年呢!

那時候的師氏也確實如此,甚至連師家家主師旦都絕望了。

但,誰能想到,本是拿來買命的軌道,卻在修成後,不僅僅爲師家帶來了財富,更帶來了無數人脈和關係。

發展至今,師氏甚至已經隱隱有些要搶掉田氏的關中第一豪強的頭銜的架勢。

所以呢,這些年,人人都在盯着朝廷什麼時候再修軌道?

而現在,劉徹終於鬆口,下令讓少府在雒陽、睢陽、晉陽、滎陽以及太原等城市之中,選擇三個,作爲漢室軌道網絡的下一個部署地。

自然,立刻就引發了軒然大波。

軌道交通的便捷、快速和廉價,現在已經是有目共睹。

關中行商之人,大凡有大宗貨物,必定會委託師氏運抵指定地域。

因有着軌道的存在,關中的商業每年都在以高速發展,就連社會經濟和民生,也受益於興旺發達的商業。

自然,出生樑國的官員,肯定會拼命讓軌道項目落戶睢陽。

而出生河南的官員和貴族,則會支持滎陽和雒陽。

這地域紛爭一起,瞬間各自抱團。

其實,這也跟劉徹自己拿不定主意有關。

軌道交通,經過這些年在關中的實踐和運行,已經證明了它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而且一條軌道的存在,還能養活至少數千名工人和車伕。

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軍事價值都非常巨大。

但投資自然也是無比龐大的。

一條三百里長,默認在平原地區的軌道,起碼需要投資近萬萬。

而漢室現在還在跟匈奴開幹,自然沒有太多資源可以傾斜。

要不是前不久的國債認購很順利,劉徹現在已經是一個窮光蛋了。

換句話說,其實,這個軌道計劃,是劉徹借錢在修。

其中,晉陽和太原,是肯定要鋪的。

這是軍事需求的必然。

但,這剩下那條到底在修到那裡?這就讓劉徹舉棋不定。

畢竟,睢陽、雒陽、滎陽,其實無論地理位置還是戰略位置,都是同一個級別的。

無非就是誰先誰慢的問題。

但就是這個問題,在朝堂上已經打出狗腦子了。

畢竟樑國、河南,這兩個地方本來就是漢家經濟最好,人口最多的地區。

自然,此兩地出的官員,也是最多的。

所以,劉徹也就懶得插手,讓這些士大夫互噴。

誰贏了,軌道就落到那裡。

在現在來說,漢家關注的還是前線。

不過,因爲距離的緣故,前線的情報,一般要四五天才能抵達長安,即使是傳說中的八百里加急緊急報告,也需要三天。

所以,儘管劉徹很着急的想要知道河陰戰事的具體細節。

但卻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待前線的報告。

這時候,那個傳訊的使者,直接走進大殿,跪到殿中,奏道:“陛下!衛將軍都緊急奏報:賴陛下洪福,社稷之靈,祖宗庇佑,河陰大捷!”

劉徹立刻就站起身來。

而文武百官,也都立刻停止了紛爭,看向了那個傳訊使。

幾乎是馬上,就有宦官走下御階,去將那代表着勝利的竹筒接過來,然後恭敬的跪呈在劉徹之前。

劉徹心裡面激動無比,但還是故作淡定的接過那奏報,然後唸了起來:“臣衛將軍、執金吾都:頓首百拜,扣問陛下聖安!賴陛下之天威,社稷之靈,將士用力,臣已於河陰,大破匈奴左大將之部。陣斬捕首一萬餘級,匈奴左大將倉皇撤兵……”

“萬歲!”羣臣聽到此處,再也沒有人能按捺得住心中的激動,跪在地上,大聲的呼喊起來。

而將軍列侯們,則激動的更是難以自抑。

倘若此處不是宣室殿,即便是君前,恐怕,許多人都會不顧形象的載歌載舞。

河陰之戰一勝,等於漢家在草原上打開了局面。

這意味着,漢軍不僅僅可以在長城內,獲得勝利,更可以出塞作戰,撅師萬里,取敵酋首級而歸!

更別提,河陰之戰,斬首萬餘。

可以說,幾乎將匈奴的主力打成殘廢了。

這意味着,直至高闕城前,將再無可以阻攔漢軍的力量。

只要再拿下高闕,河間之地,就已經在手,漢軍登高望遠,可以窺探陰山了。

作爲身居廟堂之上的朝臣們,自然沒有幾個是東郭先生。

大部分還都是有真才實學的。

自然,他們都清楚一個事情:假如漢軍能夠再攻下高闕,那長安從此就要遠離戰爭的威脅了。

從今以後,北方的草原騎兵,除非長了翅膀,不然就再也威脅到長安這個漢家的根本之地。

火燒回中宮的恥辱,甘泉山上的烽火,從此將不復再有!

當然,更重要的是——此番戰爭,漢軍在取得了河陰之戰的勝利,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最起碼,也可以跟匈奴打一個平手了。

這意味着,無數人的投資,有了保障。

要知道,前不久,天子可是逼着很多列侯公卿士大夫認購了‘國債’。

要是這戰事有意外,那就慘了。

因爲皇帝可能會不認賬。

但現在既然贏了,有了戰爭的紅利,自然再無人懷疑皇帝在未來的償還能力。

劉徹看着高興的都快蹦起來的羣臣,他的臉上也露出了無比欣慰的笑容。

“衛將軍都,三朝元老,佐朕以忠,治軍以嚴,撅師出塞,陣斬捕首萬餘,其以衛將軍都爲昌武侯,食邑五千七百戶!”劉徹也適時的下達詔命:“望將軍再接再厲,再立新功!”

“陛下聖明,臣等奉詔!”羣臣自然立刻叩首拜道。

河陰之戰一勝,郅都是肯定封侯的。

不僅僅郅都要封侯,他手下的有功將官,也至少要出兩三個列侯和十幾位封君。

這就是戰爭的魅力所在。

只要獲勝了,那麼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這讓很多列侯真是心癢難耐。

人人都在琢磨着,下次再打匈奴,就去找條大腿抱抱。

這一次與匈奴作戰,不就有好幾個列侯跑去抱了義縱的大腿?

抱大腿這種事情,顯然是貴族們的特長。

若非這次是漢軍第一次出塞作戰,很多列侯都沒有信心,不然去抱大腿的,估計數之不盡。

現在,就已經有很多人後悔了。

“唉,吾當時應該膽子大一些……”許多人都在心裡想着。

然而,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錯過這次機會,下次再想抱一個大腿,恐怕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劉徹看着羣臣們,也在心裡鬆了一口氣。

河陰之戰,總算是有了一個結果了。

只有劉徹知道,爲了打贏河陰之戰,漢室到底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

僅僅是民夫,就足足徵發了十萬。

還動員了整個代上的郡兵去支援和保障漢軍的糧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河陰的漢軍,每吃一口飯,就有三口在路途上被民夫和軍隊吃掉了。

不過,好在河陰之戰贏了。

贏了就一切都好說!

只要再打下高闕,那麼,漢室就可以將所有投入的資源和財賦,成倍的賺回來!

河套,哪怕是在後世,也是享有塞上明珠的美譽的。

而在此時,只能用‘天府之國’‘塞上秦川’來形容此地。

此地,有着充沛的水資源,肥沃的土地和一馬平川的平原。

當年,秦始皇獲得此地,興奮的將它命名爲‘新秦中’,既秦人的第二塊基本盤。

可惜,秦始皇的這個野望沒有變成現實。

秦末的農民起義,徹底摧毀了他的帝國和黃圖霸業,更使得諸夏民族陷入了危機之中。

如今,劉徹只要重新奪回河套。

那麼,不管付出了多少,都可以在未來得到更多的回報。

首先,就是奪取河套後,漢家再也不缺馬了。

河套的肥美牧場和湖泊,足夠蓄養百萬匹以上的戰馬!

其次,中國也估計不會再缺耕牛了。

河套的牧場,每年向內地至少提供十萬頭耕牛。

更別提,當地的資源豐富,甚至墨苑都在當地發現了一個大鐵礦。

更何況,收復河套,等於給漢室買了一個名爲‘安全’的保險。

長安,從此不會暴露在任何敵人的威脅下。

長城也將重新恢復它的歷史價值——不僅僅作爲一個防禦基地,更是一個進攻的發起點。

當然,更重要的是:河套地區,沃野千里,足可養活一個百萬規模的人口。

這塊新土地的獲得,足可使漢室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再次緩解。

作爲皇帝,劉徹很清楚。

中國的問題,從來只有兩個。

一個是人口,一個是土地。

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那其他一切問題,對中國來說,都不是問題。

…………

當天,漢軍在河陰取得大勝的消息,立刻傳遍整個關中。

整個關中軍民,都陷入了狂歡之中。

就連太學的學生,也加入了進來。

對漢室來說,上次的馬邑之戰,打破了匈奴騎兵‘野戰無敵’的神話。

而這次的河陰之戰,則打破了許多人私底下說的‘漢軍不可出塞,出則必敗’的謠言。

整個社會,都被這個勝利的喜訊爲之一振。

甚至有許多地主宣佈‘爲了慶祝河陰之戰的勝利,所以今年的田租,一律減半……’。

本來,這種事情是不太可能發生在中國的。

在以前別說戰爭獲勝,太宗皇帝多次減免田稅,這些傢伙也沒有見過動彈。

但是,近年以來,隨着關中商業不斷髮展,各種作坊如同雨後春筍一樣拔地而起。

有一段時間,甚至出現了‘不管生產什麼,不管生產多少,總是能夠賣掉’這樣的奇蹟。

許多人因此投身工商業,即使是列侯們,也遮遮掩掩的派了管家和家臣開設作坊。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青壯人口被作坊搶走了。

很多農民,特別是貧民,甚至除了農忙時節會下地幹活外,其他時候,都在作坊裡。

這樣一來,佃農就大大減少了。

畢竟,給地主種地,雖然說現在關中地租普遍都是三成。

而且,因爲農業技術進步,工具也迎來大發展,土地產量大大增加。

在實際上來說,其實,即使佃農,也可以得到溫飽了。

但問題是——人家作坊給的錢實在啊!

一個熟練工人,每天可以拿十錢以上的薪水,作坊主還包吃住。

哪怕是新人,學徒,也能拿到一天五錢左右的工錢。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年輕人都被工坊吸引走了。

面對作坊的搶人,地主們沒有辦法,只好是打感情牌,打鄉情牌。

儘量的對自己的佃農好一些。

不僅僅逢年過節,得發點禮物,更是要隔三差五的給佃戶們一些福利。

不然的話,人家轉身一拍屁股去了作坊,你哭都來不及。

更何況,現在關中地主豪強和勳貴們也學精了。

他們也不再將土地看成發財的工具和聚寶盆了。

而是將依附在自己土地上的農民看成真正的寶物。

自己的佃戶,是最好的士兵和最擁護自家的人。

他們的忠誠度和凝聚力,都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在如今這樣的情況下,很顯然,不會有傻瓜,再去苛待自己家族未來的真正根基了。(。)

第824節 影響第1063節 屠殺(2)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1205節 撕逼!(1)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103節 抉擇(1)第1283節 山寨(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206節 安排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906節 洗牌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023節 替死鬼(2)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184節 蠢貨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968節 安排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456節 三越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1124節 赦與罰(2)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841節 殲滅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143節 團結(2)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71節 投名狀第1095節 天單于(3)第342節 背鍋俠(1)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208節 調查(2)第1036節 出塞(1)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609節 定策(3)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344節 背鍋俠(4)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582節 籌備(2)第1163節 雄心(1)第1128節 波瀾(2)第1249節 調整(1)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794節 動員(1)第753節 遠航(2)第1343節 屍山第968節 安排第1605節 說服(2)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1028節 狂歡(2)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206節 安排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373節 科技樹第608節 定策(2)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456節 三越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438節 收買(3)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392節 忐忑第797節 戰前(1)第427節 看望第1388節 聯盟(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1037節 出塞(2)第1503節 接班(1)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323節 疑慮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350節 決戰(2)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393節 和親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
第824節 影響第1063節 屠殺(2)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1205節 撕逼!(1)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103節 抉擇(1)第1283節 山寨(1)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456節 掀桌子(2)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415節 匈奴公主(2)第206節 安排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906節 洗牌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150節 劉德的提議第1023節 替死鬼(2)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516節 本性難改第184節 蠢貨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968節 安排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456節 三越第1017節 戰前準備(3)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1124節 赦與罰(2)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841節 殲滅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143節 團結(2)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171節 投名狀第1095節 天單于(3)第342節 背鍋俠(1)第738節 王者歸來-墨家(3)第208節 調查(2)第1036節 出塞(1)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609節 定策(3)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344節 背鍋俠(4)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582節 籌備(2)第1163節 雄心(1)第1128節 波瀾(2)第1249節 調整(1)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794節 動員(1)第753節 遠航(2)第1343節 屍山第968節 安排第1605節 說服(2)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1028節 狂歡(2)第979節 準備戰爭(2)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206節 安排第337節 江都攻略(3)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1053節 感動與殺意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1041節 河陰之戰(3)第373節 科技樹第608節 定策(2)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456節 三越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438節 收買(3)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392節 忐忑第797節 戰前(1)第427節 看望第1388節 聯盟(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1037節 出塞(2)第1503節 接班(1)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323節 疑慮第1322節 可怕的胥紕軍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1082節 匈奴的覺醒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350節 決戰(2)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393節 和親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