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節 鹿鳴宴(1)

數日後上林苑,思賢苑之中,一片喜慶的氣氛。

到處披紅掛綠。

連思賢苑學苑裡的小孩子們,也被組織了起來,一個個粉雕玉琢,看上去可愛不已的小孩子,在教官和老師的帶領下,站在道路兩側,熱烈歡迎着今日來訪的客人們。

所有入場的賓客,見到這副場景,全都受寵若驚。

誰不知道,當今天子在這上林苑裡,收養了三千孤兒。

其中,在這思賢苑學苑裡,就有着數百人在讀。

甚至有傳聞,皇長子也在其中!

在皇后陳阿嬌沒有生下嫡子之前,這位皇長子,天然的在法統上就擁有着無可置疑的優勢!

甚至哪怕皇后生下嫡子,只要,這位皇長子長大後不是太過愚笨,太過暴虐或者擁有什麼讓人無法接受的惡習,他的即位成功率,也遠遠高於其他人。

更何況,現如今,義氏外戚,正是如日中天。

有東成候爲後盾,皇長子的未來前途,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只要一想到,帝國的皇長子,未來的儲君,也在這些孩童羣之中,作爲迎賓歡迎自己。

許多人的虛榮心就不可避免的膨脹起來。

反倒是劉病已自己沒有什麼感覺。

他從懂事起,就沒有受到過什麼自己高人一等,或者自己非常牛逼這樣的教育灌輸。

相反,在這學苑裡,他這個皇長子的身份,一直被很好的掩蓋了。

除了幾個高層和部分教官之外,沒有人知道,學苑裡混進了劉氏的長子。

是以,堂堂皇長子,也經常被人揍得鼻青臉腫。

在一開始,學苑中的知情人,嚇得半死,甚至有人連遺書都寫好了,就準備抹脖子了。

然而,在相關報告,遞到天子面前後,意料中的狂風暴雨沒有降臨。

相反,天子批示:小兒輩胡鬧,當不得真!

更讓這些人感嘆的是——帝國的皇長子,在第二天,就又跟那個昨天將他揍得鼻青臉腫的傢伙玩到一起去了……

如此這般,兩三年下來,學苑之中,人人都習慣了。

甚至有些時候,一些不知情的教官,會責罰甚至體罰學習不認真或者訓練時企圖偷懶的皇長子。

最狠的一次,皇長子被一個教官用戒尺打得手心都腫了。

皇長子哭的淚眼婆娑,學苑的山長,嚇得魂飛魄散。

但結果……

天子特別表揚和嘉勉了那個教官,說他教書認真,是難得的人才。

是以,在現在,哪怕是那些知道劉病已真實身份的人,也不會特意的照顧他。

加之劉病已一個月才准許回宮一次,且在宮中被嚴令,禁止對皇長子特殊照顧和逢迎。

是以,劉病已雖然隱約感覺到自己比較特殊,但,卻沒有養成任何嬌慣的習性。

在他的意識裡,他與其他小夥伴,並無二致。

一樣要做功課,一樣要參加訓練。

功課做的不好,訓練不認真,也一樣要受罰——只是可能他的處罰會相對輕一些。

甚至於,連零花錢,也得跟其他小夥伴一般,自己去掙。

譬如說,學苑裡的那些好吃的零食。

都是要拿錢去換的。

而錢從何來?

一是,學習特別好,訓練特別優秀,就可以每月領取二十錢的獎金。

二者,在思賢苑的農田裡,幫助農民除草、捉蟲。

一百顆雜草,或者一百條蟲子,可以換十錢,而這十個銅錢,可以買十塊香甜的糕點或者吃到三塊讓小夥伴都羨慕不已的香辣牛肉乾。

這第三,就是春季,在附近的山陵上摘茶了。

一斤翠綠的嫩茶葉,可以在農民伯伯那裡換到一錢。

經過這些教育,劉病已現在已經在心裡養成了自己的經濟觀念和金錢觀念。

錢不再是天上會掉下來的東西。

而是自己的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和對自己學習、訓練成績的獎勵。

在其他人不經意的關注中,帝國的長子,茁壯成長。

負責暗中關注和監視他的繡衣衛密探以及御史,如今,都已經對他心悅誠服了。

此時,賓客之中,無數人一邊打量着往日裡,難覓真相的思賢苑,一邊悄悄的說着:“聽說,皇長子不過六歲,便已神通天成,頗得人主之姿了……”

“可惜,吾等始終不能得見天顏啊!”

這些年來,不是沒有人,想將子侄送進思賢苑裡,好混到皇長子身邊去。

但可惜,所有的企圖,全部以失敗告終。

思賢苑或者說整個上林苑裡寄養的,都是歷代以來因爲戰爭或者叛亂,而失去了親人,無依無靠,且年紀在十四歲以下的稚童。

更麻煩的是,這裡實現的是以年齡段分班的。

四到六歲一個體系,六到八歲又是一個體系,八到十二歲還是一個體系,以此類推,直到十八歲爲止。

十八歲後,就會分配到太學、武苑、魯班苑甚至墨苑接受進一步教育。

據說,法家和雜家,也各自接受了十來個從上林苑裡出來的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思維活躍,作息規律,沒有任何不良習慣。

而且,勤奮好學,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是以,立刻就得到了各自師長的看重,視爲衣鉢弟子。

從這些人嘴裡,一些上林苑裡寄養的孤兒的學習、生活作息圖,倒也因此被人還原了出來。

十四歲之前的教育,外界依然是一團迷霧(因爲到現在爲止,能夠走出上林苑的孤兒,基本上都是元德二年收養的那一批遺孤中十四以上的人)。

但十四歲之後的生活、作息和訓練,卻都是清清楚楚的。

每天卯時,所有人就會被哨聲驚醒,然後開始晨跑,晨跑結束,剛好是太陽升起之時。

這個時候,所有人集體用餐。

用餐結束,就是各種訓練。

從刀槍劍戟,一直到弓弩騎射,乃至於維修、保養。

有時候,甚至會有羽林衛、虎賁衛的高級軍官來教授。

中午,準時吃午飯,視年齡段不同,供餐也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飲食之中,必備各種奶製品甚至鮮奶。

然後,下午是文化教育的時段。

教師們,會教給這些學生算術、格物以及一些基本的諸子百家的理論教育。

蘭臺的尚書們,至今保持着,輪流來上林苑教學的傳統。

有些時候,甚至能看到汲黯、鄭當時等貴人的身影。

除了這些之外,每三天,會有一天時間,所有人集體外出,在教官的帶隊下,來到上林苑各地,與農夫和百姓爲伍,一起下地耕作,美其名曰:社會實踐。

甚至,每年的春耕和秋收之時,會暫停上課和訓練,全體出動,到上林苑各地幫助農民和百姓耕作、收穫。

而所有人的歷年表現,都會有專人統計、評分,並在最終走出上林苑之前,被統一歸納,這些評分和評估,將決定這些年輕人最終的去處。

以至於,有列侯在聽說了這其中的情況後感慨:“這那裡是收養遺孤啊,這分明就是在培養官員和武將!”

但,沒有人敢掣肘。

因爲,在這上林苑之中的孩子,全部都是父祖疫於王事的忠良之後。

忠臣孝子,本就是社會的棟樑,本就是應該得到優待的特殊羣體。

此刻,無數列侯貴族士大夫,都看着那些思賢苑裡的孩子,全部在心裡默然無語。

相比起自己家裡,含着金鑰匙出生,被驕縱慣了的熊孩子。

這些孩子,每一個都是那麼的完美。

他們站姿整齊,說話自信,無論面對什麼人,都是不卑不亢。

且所有人,都非常懂禮貌,他們甚至懂得分辨不同等級和官階的來客,並且給與相應的禮節。

這太不可思議了!

“不行!”許多人在心裡想着:“我家的孩子,也要想辦法送到這上林苑裡來……”

哪怕,不能與皇長子同窗,建立起友誼,在這裡面也絕對可以成才!

而中國的父母,爲了子女的未來和前途,是這個世界上最捨得花力氣和錢財的。

君不見,爲了讓子女進入太學和武苑,大把大把的巨賈、貴族、士大夫,傾其所有,也要在茂陵買一套學區宅!

如今,茂陵之中,最頂級的學區宅的轉讓價格,已經超過了四千金!

哪怕是最便宜的丙級,也要數百萬!

懷抱着這樣的想法,許多人都已經打算近期進宮去與天子或者兩位太后聯絡聯絡感情,拉拉家常。

這時,忽然,禮樂大奏,悠揚的韶樂之中,一身正式的天子冕服的劉徹,在幾位大將的簇擁下,乘着攆車,來到了會場。

“臣等恭迎吾皇,吾皇萬壽無疆!”羣臣紛紛跪下來。

劉徹微微笑着,走下攆車,從人羣之中穿行而過,最終來到一個早就已經搭建起來的高臺上,端坐到御座中,這才道:“卿等平身!”

“車騎將軍……”劉徹低頭看着侍立在一側的義縱說道:“漢家豪傑何在?”

義縱立刻昂首挺胸,說道:“隨時爲陛下效死!”

義縱話音一落,五百餘位漢軍將士,就穿着最鮮麗的甲冑,頭戴着威武的鐵盔,分作五排從會場左側齊步走進來。

作爲領隊,陽時手持長劍,立在額間,挺直着胸膛,目不斜視,他大喝一聲,中氣十足的喊道:“全體都有!向右轉!”

刷刷刷!

甲衣發出清脆的金屬聲,數百名漢軍健兒在同時完成了轉身,數百把佩劍被同時抽出劍鞘。

然後,這些大漢精銳,統一面向高臺之上的天子,單膝下跪,將利劍插進堅硬的地面,拜道:“末將等在此,恭聽陛下聖命,願爲陛下,赴湯蹈火,至死方休!”

幾乎所有人,都被這些軍人的氣勢嚇得小心肝亂跳。

在漢室的貴族士大夫眼中,這些軍人,就彷彿一頭頭叢林之中殺出來的嗜血怪獸,僅僅是聞到空氣裡面散發出來的殺氣,就足以讓人腿肚子發抖了。

沒辦法,這五百多人,全部都是漢軍各大軍團之中,千挑萬選的俊才。

每一個人,都是從屍山血海之中殺出來的精英。

哪怕是其中的一個卒子,也可能曾經身被數十刃,漸血百步,殺人盈野。

更重要的是,當今社會重武勳。

他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隨便走到市井之中,都會被萬千人追捧,成爲千百人的偶像。

是以,雖然在場有士大夫列侯,有宗室,有諸侯王代表。

但他們的眼中,除了自己的天子之外,別無他物。

列侯公卿們稍稍收斂一下心神,立刻就跟看到了怪蜀黍一樣,閃爍着莫名的光澤,將這些人從頭到尾都打量了一遍。

“果真是人人皆豪傑啊!”有士大夫撫手贊着,按捺不住心裡的愛才之心:“可爲吾之佳婿也!”

自戰國開始,中國的士大夫貴族,就已經深深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國家強盛,家族昌盛,就必須要得人。

爲了吸引人才和拉攏人才,戰國七雄,一直都是不憚於任何手段的。

直至今日,這個傳統依然影響深遠,並且根深蒂固於士大夫貴族的血脈之中。

而現在,五百多個頂尖人才,至少是軍事方面的頂尖人才,整整齊齊的出現在這些傢伙面前,不需要去尋找,不需要去大海撈針。

只要有個好女兒,就可以帶回家。

因此,人人都是激動萬分。

甚至有人恨不得撲上去,先搶一個擡回家裡,馬上讓自己的女兒與之洞房。

可惜啊……

許多人看了看上首的天子,只能強行按捺住心裡的激動和衝動。

劉徹看着自己眼前的這些年輕俊才,也是忍不住讚道:“果真皆是大丈夫!”

他站起身來,對着公卿列侯以後諸侯宗室們說道:“今朕有良才,卿等有女,朕願爲此輩大丈夫與諸卿保一個媒………不知道卿等意下如何?”

怎麼會有人不願意呢?

所有人立刻都拜道:“臣等謹奉詔!”

然後,就是鶯鶯燕燕,上千名妙齡女性,從思賢苑外的馬車上走了下來。

這些女性之中,最惹人眼的,莫過於那十餘位身被鳳冠被十幾位侍女簇擁着的貴人。

“宣陽主……”

“信陽主……”

…………

見到這些貴人,哪怕是列侯之女、宗室之女,也不得不屈膝下跪,恭恭敬敬的拜道。

因爲這些人,哪怕是地位最低的,也是翁主,諸侯王之女。

而身份最尊崇的,毫無疑問是那四位先帝的公主。。

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1468節 細柳獸第15節 目標第490節 競賽第792節 廟算(1)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74節 豬隊友們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373節 科技樹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437節 收買(2)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68節 早朝(1)第1200節 程序(2)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461節 大朝儀(1)第821節 臣服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239節 回長安第1131節 洗腦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387節 聯盟(1)第218節 認可第334節 滅亡(2)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410節 考舉(3)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879節 構想第908節 換俘(1)第336節 兄弟們(2)第9節 蝴蝶效應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207節 撕逼!(3)第494節 油脂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580節 情報第687節 平律(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821節 臣服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122節 過繼(3)第133節 志向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6節 推恩(中)第566節 風暴(2)第1341節 接觸戰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640節 廟算(2)第500節 法統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164節 雄心(2)第1246節 義民第1444節 歸一(1)第7節 推恩(下)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121節 影響(1)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0節 田叔來了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126節 南越內附(2)
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1468節 細柳獸第15節 目標第490節 競賽第792節 廟算(1)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74節 豬隊友們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373節 科技樹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437節 收買(2)第453節 朝鮮之戰(2)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68節 早朝(1)第1200節 程序(2)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761節 團結大多數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461節 大朝儀(1)第821節 臣服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780節 烏孫入甕第1068節 作繭自縛(2)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239節 回長安第1131節 洗腦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618節 羣魔亂舞(1)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387節 聯盟(1)第218節 認可第334節 滅亡(2)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410節 考舉(3)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879節 構想第908節 換俘(1)第336節 兄弟們(2)第9節 蝴蝶效應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207節 撕逼!(3)第494節 油脂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580節 情報第687節 平律(2)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821節 臣服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122節 過繼(3)第133節 志向第969節 移風易俗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6節 推恩(中)第566節 風暴(2)第1341節 接觸戰第469節 殺雞駭猴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640節 廟算(2)第500節 法統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164節 雄心(2)第1246節 義民第1444節 歸一(1)第7節 推恩(下)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429節 在大夏(3)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121節 影響(1)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90節 田叔來了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126節 南越內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