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節 僵持(1)

即使顏異,也很不贊同這一條的修改。

他是見過市集之中,選舉擅權的場面的。

到了選舉之月,富商們穿梭往來,提着大包小包,親自上門拉票。

而一些小商賈,則毫無廉恥的將自己手裡的那張票明碼標價。

即使偶有才幹之人,豪傑之士,廣得人心,被選爲擅權,但也很快就會被糖衣炮彈所腐蝕。

這還是在關中,在天子腳下!

若出了函谷關向東,至雒陽,那麼這個情況就更嚴重了!

地方擅權,幾乎淪爲豪商權貴的走狗!

他們把持物價,操縱市場,甚至惡意擠兌和排擠競爭對手。

若地方村亭的里正也如擅權一般,讓百姓去選舉,那麼,毫無疑問,擅權身上發生的事情,就會複製到村亭之中。

屆時,恐怕就要人心淪喪,淳樸之風不再!

然而,顏異沒有辦法。

這是天子的意志!

他能如何?

而羣臣更是譁然,議論紛紛,各自交頭接耳,對於這一條法令的增加,意見不是一般大。

“陛下!”一個郡守模樣的官吏出列拜道:“臣下邳郡守周泰昧死以奏:臣愚以爲,此律大不妥!自古勞心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倘今法許民以自治,縣道威信恐將蕩然無存,漢官威儀掃地!伏請陛下明察之!”

“陛下,臣睢陽令許志附議……”

瞬間,十餘位地方郡守、郡尉皆出列表示反對。

這是官僚集團的本能反應。

亭裡職權,非常重要!

亭長、里正更是官僚集團與百姓聯繫的最後一環。

若亭長、里正是百姓自己選舉,那麼,未來,地方上有事,要抽調徭役民夫甚至攤派各種苛捐雜稅,豈不就要可能遭遇阻力了?

那些打着父老鄉親旗號的亭長里正,說不定敢於與地方官頂牛,敢於挾持民意與地方官做對!

這是有例子的!

章丘之變後,章丘縣就成爲了天下官員皆畏之如虎的刁民之縣。

當地這幾年換了四位縣令,十幾位縣尉,結果這些縣令、縣尉統統被章丘百姓擠兌走了。

其中有一位縣令,不過是想多收點芻錢,給自己改善一下生活條件,結果就被這些刁民堵了縣衙。

濟南郡害怕重蹈章丘之變的覆轍,只能趕緊將那個縣令調走,同時派人去滅火,許了一堆優惠條件,才讓這些刁民順服。

有了這個例子,官僚們是死也不肯看到類似如章丘這樣的刁民也出現在自己治下。

那樣噁心都噁心死了!

有人反對,自然就有人支持。

“陛下……”在外戚大臣之中,章武侯竇廣國緩緩起身,看着羣臣,然後輕聲道:“臣以爲此法大善!如此既能安民自治,又可杜絕殘民、害民之吏!聖王之法也!”

太常竇彭祖也拜道:“陛下,臣聞河上公曾曰:聖人之治大國,尤以爲小,示儉約,不爲奢泰。民雖衆,猶若寡少,不敢勞之也!故民有什百之器而不用,此聖王之法也!今陛下用聖王法以安天下,臣謹爲天下賀!”

一堆黃老派名宿大臣貴族,次第出列,爲這條法令張目。原因很簡單,對黃老派來說,小政府大社會,就是他們追求的理想社會。

正如老子所言: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

對於民間自治,百姓自治,他們是絕對支持的!

黃老派現在雖然衰微,但在朝堂上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瞬間,他們的聲勢就壓倒了那些反對者。

尤其是他們擡出來的神主牌是河上公!

河上公是誰?

可能後世之人,對此所知寥寥,但在秦漢兩代,乃至於整個中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河上公的大名都是響噹噹的!

他是秦漢黃老派的別系方仙道的祖師爺,是道家神棍們的始祖。

他有一個弟子,名曰安期生。

嗯,就是哪個傳說中神出鬼沒,長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神仙。

就是秦始皇、漢武帝求了一輩子也要求見的仙人!

東晉的葛洪,就將此人視爲祖師爺,曾經在其著作之中寫道:是年嘗遊天台,觀東海日出,賞仙山勝景,訪太公故地,瞻仙祖遺蹤,見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猶存。

李隆基等後世求仙帝王,也都曾經寫過詩作,表達自己對於這位仙祖的敬仰之情。

縱然再過兩千年,天台山景區之中,也有着許多個打着這位仙祖名頭的景點。

但在此時,河上公的宗教地位,次於他的學術地位。

他留下的《道德經》註釋本,是當世最權威的道德經註釋本,但凡黃老學者,都必讀他所註釋的道德經。

他在黃老派的地位,就和子夏先生之於儒家,就如韓非子之於法家。

是承上啓下,繼往開來的關鍵人物。

甚至,可以這麼說,漢代黃老派政治家的執政思想精華,就是脫胎於這位不知名的黃老派先賢的思想。

清靜無爲,與民休息等理念,都是這位先生第一個提出來的。

當竇廣國出首,黃老派緊隨其後,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後,整個大殿頓時有些寂靜。

章武侯竇廣國可是代表着太皇太后臉面的。

他的出聲,代表着太皇太后在這個事情上面的態度。

當朝太皇太后可不是什麼易與之輩。

別看人家現在不管政事了,但她想弄死幾個官員,卻還是簡單的很。

沒看到,儒家巨頭轅固生因爲得罪了這位,至今被打壓,連博士官都沒混上一個嗎、

所以,一時間,士大夫官僚們有些畏懼。

但很快他們就將這畏懼之心拋之腦後。

因爲,這涉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倘若讓此法通過,那麼以後泥腿子們要是造反了,怎麼辦?

數秒之後,就有人拜道:“陛下,臣以爲竇君候、太常等人所言大繆也!”

劉徹看着此人,心裡冷笑。

他認得這貨,他是法家的人。

準確的說,是晁錯的心腹,同學,鉅鹿郡郡守楊開。

很顯然,看這條法令不順眼的不只有儒家,法家也不爽這條可能導致黃老派復興的法令,更重要的是法家纔不願意給百姓什麼自治權呢!

在法家眼中,百姓只有服從和聽從他們安排的權力。

哪裡有什麼自主權?

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1317節 運動戰(1)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171節 投名狀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550節 無題第1036節 出塞(1)第488節 移民(1)第591節 新世界(7)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432節 廟算(4)第382節 殖民(2)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499節 問題第55節 燕飲(上)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47節 陽弋第494節 油脂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317節 運動戰(1)第77節 上林苑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1463節 裁決第152節 滅蝗策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226節 安排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33節 志向第495節 歸心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326節 怎麼辦第690節 文治(1)第1467節 期許第48節 忠臣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585節 戰前(2)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966節 省親(2)第433節 忽悠(1)第678節 決定未來的朔望朝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188節 明主(1)第392節 忐忑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825節 腹黑第785節 洗腦(1)第991節 諾!陛下!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686節 平律(1)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266節 戰略(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404節 忐忑第1312節 賞賜(1)第587節 新世界(3)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87節 萬石君第1312節 賞賜(1)第1596節 戰起(3)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462節 大朝儀(2)第1323節 抉擇(1)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393節 畫大餅(2)
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1317節 運動戰(1)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115節 高廟事變(2)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171節 投名狀第508節 怪獸出籠第550節 無題第1036節 出塞(1)第488節 移民(1)第591節 新世界(7)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393節 畫大餅(2)第432節 廟算(4)第382節 殖民(2)第1214節 匈奴的圖謀第499節 問題第55節 燕飲(上)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47節 陽弋第494節 油脂第970節 戰爭的腳步(1)第1317節 運動戰(1)第77節 上林苑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30節 榜下捉婿第1463節 裁決第152節 滅蝗策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226節 安排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33節 志向第495節 歸心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326節 怎麼辦第690節 文治(1)第1467節 期許第48節 忠臣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585節 戰前(2)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982節 以胡制胡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966節 省親(2)第433節 忽悠(1)第678節 決定未來的朔望朝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1188節 明主(1)第392節 忐忑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825節 腹黑第785節 洗腦(1)第991節 諾!陛下!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637節 壁虎斷尾第686節 平律(1)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380節 漁陽之虎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1266節 戰略(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404節 忐忑第1312節 賞賜(1)第587節 新世界(3)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87節 萬石君第1312節 賞賜(1)第1596節 戰起(3)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462節 大朝儀(2)第1323節 抉擇(1)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393節 畫大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