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節 收買(2)

丁亥年八月六日(甲子)。

長安城的街坊,鋪滿了鮮花,南北兩軍,分列兩側,歡迎舉族歸順而來的濊人首領,南閭信。

午時三刻,南閭信的馬車在典屬國公孫昆邪的引領下踏進長安城。

“阿父,這就是長安嗎?”南閭信的兩個兒子用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這座在過去,只在傳說中才聽過的城市。

而長安,也果然跟傳說中所說的一樣,漂亮、乾淨、整潔,甚至就連街道上,都見不到半分的垃圾。

道路兩旁,更是種滿了鮮花。

蝴蝶飛舞,蜜蜂追逐,巍巍渭河,潺潺流動,碧波盪漾,魚羣往來,真是如同仙境一般。

與之相比,他們過去所見過的最大的城市王險城,簡直就簡陋得跟鄉下的集市一樣。

南閭信聞言,笑着點頭,道:“是,這就是長安!”

他心中也是激動無比,就如同一個朝聖的信徒,見到了心目中的神明一樣。

濊人本是有別於農耕和遊牧民族之外的漁獵部族。

他們在山林中狩獵,在草原上放牧,~▽在河流中捕魚。

因此,自從被驅逐到東北的原始叢林後,濊人就一直以原始的奴隸制度形式存在,直到今天。

在南閭信之前,濊人的首領對於中原,基本是沒有什麼概念的。

他們去過最遠的地方,不過是朝鮮的王險城,所知的世界。也只有朝鮮半島和旁邊冰天雪地的世界。

但,到了南閭信這一代。漢室的力量開始復甦,從遼東郡北部和西部出發。前往濊人控制的地盤貿易的商旅越發多了起來。

商旅的增多,使得文化交流開始變得頻繁。

在這個時代,漢文明就像照亮世界的太陽一樣,吸引着所有渴望自強的人。

南閭信自然也不例外。

十年之前,南閭信的大帳中,就已經有漢朝的破落文人存在,教他識字算術。

慢慢的耳聞目濡,潛移默化,就連南閭信自己都沒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反正。最近這些年來,漢朝在他心裡,慢慢的變成了一個理想國,一個天堂,他心中漸漸有了只要是漢朝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只要是漢人的文化,就必然比濊人自己的文化,朝鮮的文化高級n倍的心態。

有時候他甚至有衝動:乾脆帶着全族人民。一起投奔幸福安康的漢朝算了。

只是現實讓他忍住了這些衝動。

原因很簡單,依照漢朝的政策,歸順的異族,不管是誰。不管帶了多少人來投奔,統統都要打散重新安置,至少也會把首領什麼的調走。

可他堂堂的濊君。這濊人的共主,在部族中可以生殺予奪的至高存在。爲何要去漢朝低三下四的做個臣民呢?

比起在本族可以肆無忌憚,可以無法無天。可以隨意殺人,決定他人命運,歸順漢朝,就成了一個閒暇時他纔會去想的問題。

而且,爲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南閭信甚至嚴禁漢人與濊人的平民、奴隸交往、交易,一切涉及漢人的事情,都必須也只能由他處理。

漢人的書簡、文人,更是管控的重點。

特別是漢人中一個孟子的人的著作,南閭信不允許濊人中的任何人閱讀。

當然,他的兄弟子嗣不在其列。

這種情況,本來會繼續延續下去,或許等到南閭信的兒子即位以後,纔會有所改觀。

但這個世界變得太快了。

王險城的衛家自己作死,偏偏要招惹漢朝!

漢朝的強大,南閭信可是從那些教他讀書的文人哪裡瞭解過的。

幅員數千裡的遼闊國度,擁有七百萬以上的戶口,帶甲百萬!

漢人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動不動就是百萬百萬級別的死傷數,確實嚇尿了南閭信。

他的濊人部族,加上奴隸和老弱病殘,總共也就二十五萬口,還不夠漢朝皇帝塞牙縫的。

更可怕的是,這是被事實證明過的鐵證!

去歲漢人內部的戰爭,吳楚兩國動員數十萬軍隊,與漢朝天子大戰。

單單是雙方投入的兵力,從紙面上看,就已經超過百萬了!

吳王劉濞的使者也曾經路過濊人的地盤,根據劉濞使者所說,吳王發兵八十萬,楚王三十萬,趙王二十萬。

當時南閭信聽完後,張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他實在很難理解,上百萬的軍隊,是個什麼概念。

但隨後,他徹底的爲漢朝傾倒了。

吳楚趙三國,號稱的百萬大軍,三個月就灰飛煙滅。

漢軍主力幾乎沒有太大損失……

天兵天將啊!

難怪漢人嘴上總是說:天兵一到,立爲齏粉!

果然是齏粉啊!

與之相比,南閭信覺得,濊人在漢人面前,大概不比一隻螞蟻強多少——要知道,他就算把吃奶的勁都用出來,也最多動員兩萬人。

這麼一算,衛家就成了一艘破船了,隨時都可能沉沒。

尤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救衛家的匈奴人,都跟漢朝天子聯姻修好。

這樣一來,南閭信立刻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既然衛家這條船要沉了,他南閭信可不願意跟着這艘破船一起沉到海底。

恰好那時候遼東郡北部都尉彭吳的外甥賈生來濊人的地盤交易,他立刻接見,提出了內附的想法。

彭吳被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的昏頭昏腦,立刻就加緊聯絡,兩邊,一個是想馬上逃離衛家的大坑,一個是想着儘快把這個天大的政績撈到懷裡,雙方一拍即合,迅速達成了協議。

本來,南閭信歸附漢朝,多少是有些不怎麼爽的。

畢竟,歸順了漢朝,雖然能享受漢朝貴族的榮華富貴,住到寬敞無比,猶若仙境的豪宅中,但,從此卻可能失去了可以主宰他人命運,予取予求的自由。

雖然他的漢人老師們都勸他:中國一令吏,都勝過夷狄一國君。

但,畢竟沒真正在中國待過,也不知道真假。

與之相比,想殺人殺人,想吃啥吃啥的酋長生活,顯然更有魅力。

因此,歸順後,南閭信其實挺糾結的,因此也留下了些暗手,萬一要是漢朝皇帝坑了自己,他就煽動部族的奴隸和牧民,跑的遠遠的。

這糾結感沒持續多久,南閭信就接到了漢朝天子的詔書。

不僅僅嘉獎了他的‘深明大義’,賞賜豐厚,更重要的是確認了他可以繼續執掌濊人部族大權的地位。

雖然身份從幾乎完全獨立的濊君,變成了要受到漢朝控制的滄海君,要接受遼東郡郡守和漢室丞相府的管轄。

但詔書說的明白。

濊人的全部大小事務,若無遼東郡、丞相府或者天子詔書,皆由滄海君獨斷。

而且,這個滄海君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永光休烈!

對於奴隸主來說,一切能世襲的東西都是好的!

特別是權力與地位!

更別提,這個權力與地位得到了漢朝皇帝的背書!

南閭信自然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他的子子孫孫的特權地位都得到了保障!

只要漢朝不倒臺,他家族在濊人的地位,就不可動搖。

南閭信頓時就爲自己之前留下的那些暗手感到羞愧了。

“天子待我如此厚遇,我卻……真是罪該萬死!”南閭信心裡想着:“我以後一定要忠誠於漢朝天子,我南閭家世世代代要當漢朝天子的走狗!”

這是南閭信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想法。

換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奴隸制的酋長,處在南閭信的位置上,大概也會這樣想。

因爲,對於奴隸主來說,只要能保障他的地位和權力,給人當狗沒什麼不好!

反正,就算是死,死的也是下賤的奴隸和牧民。

用奴隸的血肉來換取自身的富貴與地位,這樣的買賣,太划算了!

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884節 和親確定(1)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895節 風起南國(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90節 交易第483節 閱兵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037節 出塞(2)第239節 回長安第123節 蒼鷹第1160節 連橫(2)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610節 胸甲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436節 收買(1)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1066節 屠殺(完)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877節 安排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133節 志向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8節 家宴(上)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359節 微服(2)第1185節 丟臉第168節 祥瑞(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242節 選擇第1055節 糾纏(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1448節 決策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116節 培育第3節 薄皇后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267節 明悟第292節 挖坑(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408節 裁決(2)第1151節 教育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42節 長漂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569節 人心(1)第1263節 上谷第986節 動員(1)第109節 設計第1207節 撕逼!(3)第933節 廣關(2)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1064節 屠殺(3)第1463節 裁決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634節 新學派(3)第1224節 觸動第207節 調查(1)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193節 公示第1504節 接班(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1589節 博弈(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請假條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494節 油脂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879節 構想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853節 影響(3)第825節 腹黑
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884節 和親確定(1)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895節 風起南國(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90節 交易第483節 閱兵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037節 出塞(2)第239節 回長安第123節 蒼鷹第1160節 連橫(2)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610節 胸甲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436節 收買(1)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1066節 屠殺(完)第811節 王牌對王牌(2)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1231節 調、教儒家(2)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877節 安排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133節 志向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8節 家宴(上)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359節 微服(2)第1185節 丟臉第168節 祥瑞(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242節 選擇第1055節 糾纏(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1448節 決策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116節 培育第3節 薄皇后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267節 明悟第292節 挖坑(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408節 裁決(2)第1151節 教育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42節 長漂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569節 人心(1)第1263節 上谷第986節 動員(1)第109節 設計第1207節 撕逼!(3)第933節 廣關(2)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1064節 屠殺(3)第1463節 裁決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617節 不負初心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0節 齊王的問題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634節 新學派(3)第1224節 觸動第207節 調查(1)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1193節 公示第1504節 接班(2)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1589節 博弈(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請假條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494節 油脂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879節 構想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102節 墨家的秘密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1405節 太學的變化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853節 影響(3)第825節 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