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送溫暖

明天就是考舉的第二輪了。

主父偃拿着從朋友那裡好不容易借來的一卷《九章算術》,一個字一個字的反反覆覆的誦讀和研究着。

天氣實在是太熱了,看了一會書之後,主父偃就不得不走到屋子中間,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清水淋在自己身上,藉此消暑。

“錢不多了啊……”主父偃掏出兜裡剩下的幾十個銅錢,也是無奈的嘆了口氣。

在薊城啓程的時候,他身上還有着三千多錢的積蓄。

然而,在長安這短短十幾天,就將那三千多錢,花的差不多了!

好在,這些錢花的值!

即使考不上考舉,只要能考過第二輪,有了這個資歷,以後的路就寬敞許多了。

這幾天,主父偃就聽說了,有好幾個來自河東郡的士子,已經得到了他們家中的家書,這些士子的家族長輩,在信裡面都是要求他們一定要考過考舉的第二輪,河東郡守已經放話了,所有河東籍的士子,只要能考過第二輪,倘若最後沒被錄用,回到河東後,直接可以被舉薦!

這就是一個信號了!

雖然目前爲止,只有河東郡計劃如此做。

但只要智商正常一點的,都能想到,很快,全國的郡縣甚至諸侯國都要跟風了!

原因,主父偃也能猜到。

當年先帝在位時期,爲了給朝廷補充更多新鮮血液,曾經下詔給地方郡縣強制規定了舉薦人數,達不到標準的郡縣主官,就會影響其政績的考覈——每年的十月,地方郡縣都要上計中央,將過去的一年轄區內的人口、戶數、田畝、盜賊、刑罰以及賦稅收入上報朝廷,稱爲上計,上功稱最,下功是殿,評爲‘最’加官進爵,拿了個‘殿’的,不止要被責罰,甚至還可能丟掉烏紗帽。

事關烏紗帽,誰敢鬆懈?

特別是漢家歷代天子對於考覈官員之事極爲重視,常常都是天子親自主持,丞相輔佐,九卿百官共同審議。

但是,舉薦人才這種事情,不是地方官隨隨便便找個阿貓阿狗就能湊數的。

當此之時,舉薦者必須首先在地方上擁有極大的名聲,起碼要全郡上下都有威望,其次,本身還得是個知識分子……

這樣的人,一郡之中,能出幾個?

符合條件的,早被舉薦了,不符合條件的,都在拼命刷聲望。

如此一來,不知道多少郡縣的郡守,本來按照政績,妥妥的能混個‘最’,但就因爲舉薦上丟了分,於是落到了次一等上面,跟加官進爵說再見了,更有一些倒黴蛋,本來政績應該是合格的,但因爲舉薦上面不給力,結果給貶到了‘殿’上,然後被各級上司叫去罵個狗血淋頭,運氣不好的,直接丟了烏紗帽,趕回老家種田去了。

現在已經是五月末,臨近六月了,距離新年也就四個月時間。

顯而易見,又到了各地郡縣準備上計的時候。

但,同樣很顯然的是,許多郡縣註定要完不成規定的舉薦任務了。

這個時候,考舉就像一跟救命稻草出現在了各地地方官的視線中。

更妙的是,對於地方來說,緊跟中央政策變化,無論怎樣,都不算錯!

主父偃知道,河東郡只是因爲離長安近,所以第一個做出反應,等考舉的事情繼續擴散下去,接下來的兩個月,只要腦子不是太呆板的地方官就都會跟進。

故而,想清楚了這一點之後,幾乎所有在長安的士子都沸騰了起來!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天知道還有沒有下一次考舉?

就算有,誰又知道下一次在什麼時候舉行?

況且,官場上論資排輩現象很普遍,早兩年被舉薦,總比蹉跎幾年後再被舉薦有前途!

因此,等身上稍微有了些涼意後,主父偃立刻再次坐到案几前,捧着書,繼續研讀着。

“主父先生可在家?”剛坐下來,門外就傳來了陌生的聲音。

主父偃連忙穿上被他脫下來的衣服,整理一下衣容,就道:“尊客稍等片刻,某馬上來開門!”

等他把門打開,就見到了幾個似乎有些熟悉的面孔。

主父偃想了想,貌似前幾天就是這些人跑來他家門外恭賀他通過第一輪,結果他一時太過欣喜,竟然撒了兩百多錢的賞錢,害的他這兩日連葷腥都不敢吃了……

想着這事,主父偃的臉就稍微有些抽搐,還好,他修養還行,問道:“諸位所來,有何貴幹?”

“我等奉劉德殿下之命,來給先生送些消暑之物……”領頭的一個男子滿臉堆着笑容,讓兩個手下將一包大概幾斤的東西放在主父偃腳下,拱手道:“還請先生清點一下,這是五斤綠豆……”

還沒等主父偃反應過來,那男子就拿着一個竹簡,遞到主父偃面前,道:“若是無誤,請先生在此竹簡之上寫下大名,也好方便我等交差!”

不得不承認,此時的遊俠兒們可能殺人犯法,欺凌弱小之類的事情乾的比他們的後輩古惑仔們還要出色,但有一點,後世的古惑仔拍馬也趕不上他們的遊俠前輩——重諾守信!

當世的遊俠,絕大部分將誓言看的比生命還重要,將名譽看的比金錢更高貴。

主父偃傻傻的拿着筆在竹簡上籤下自己的大名。

那男子看了之後,就拱手道:“近來長安天氣炎熱,還望先生多加保重,注意降溫……若有什麼事情,可來東市找俺,報上俺趙莊的名字就可以了……”

在趙莊眼裡,這些在長安的士子,現在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啊,哪裡不盡心盡力?

更何況,身爲一個遊俠,其實本身還是很有些仰慕文人士子的心思的。

再一個就是發財立品,當官立德,如今他跟了一個好大佬,眼看着又洗白的機會,將來甚至就是成爲朝廷鷹犬也不是不可能,自然,也就下意識的開始維護自己的個人形象了。

趙莊接過主父偃遞來的竹簡,再拱手道:“我等事已辦妥,就不打擾先生讀書溫習,在此謹祝先生明日考舉旗開得勝,迎娶一位貴族小姐!”

現在的長安城裡,已經有關內侯甚至徹侯放話了,最終能被錄取的人,他們要招之爲女婿。

這無異於是一針強力刺激,讓幾乎所有的寒門士子,包括主父偃在內,都激動了起來。

誰不想娶一位嬌滴滴的貴族小姐?

別的不說,到時候光是嫁妝,就足夠將一個原本的赤貧之家,立刻變成富裕之戶!

望着趙莊遠去的背影,拿着那包小小的綠豆,主父偃的心裡感覺暖暖的。

“別的不論,但是能想到我等士子酷暑難耐,光是這分仁心,就足以證明劉德殿下乃是明主啊!”主父偃心中想着,當今之世,文人們最推崇的是兩種主君。

一種是給他們官做,讓他們施展抱負的,另外一種就是重視他們,能不惜屈尊降貴,爲他們彎腰的。

後者更比前者受到文人推崇。

田叔當年,未爲趙官,卻甘願陪同趙王張敖一同下獄的原因就是:張敖重視他……

這一日,長安城裡寄居的無數寒門士子,都感受到了劉德的溫暖,許多人甚至就此就決定效忠劉德,誓死不渝了。

……………

10.1上架了,多存稿纔是王道~可我卻存不起來啊,悲劇~~~

第1198節 老將第206節 安排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717節 無題第464節 大朝儀(4)第1594節 戰起(1)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19節 送溫暖第1198節 程序(1)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467節 期許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425節 使團(2)第1375節 寶藏第1589節 博弈(1)第1259節 動員(1)第5節 推恩(上)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313節 賞賜(2)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565節 風暴(1)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99節 水軍第360節 微服(3)第65節 前世仇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507節 遊說(2)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3節 橄欖枝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1529節 刷經驗(1)第32節 入宮第587節 新世界(3)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43節 微行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16節 哭廟(2)第1589節 博弈(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841節 殲滅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408節 考舉(1)第383節 詔諭第1456節 掀桌子(2)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464節 甜棗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53節 條候第1347節 毀滅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329節 安排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748節 國葬(2)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372節 警告第30節 謊言第293節 挖坑(2)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271節 反應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
第1198節 老將第206節 安排第232節 劉德的改變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717節 無題第464節 大朝儀(4)第1594節 戰起(1)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119節 送溫暖第1198節 程序(1)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1467節 期許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425節 使團(2)第1375節 寶藏第1589節 博弈(1)第1259節 動員(1)第5節 推恩(上)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313節 賞賜(2)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565節 風暴(1)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606節 河西!河西!(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99節 水軍第360節 微服(3)第65節 前世仇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507節 遊說(2)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434節 殖民時代(2)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3節 橄欖枝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1529節 刷經驗(1)第32節 入宮第587節 新世界(3)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501節 商賈的力量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43節 微行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916節 哭廟(2)第1589節 博弈(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841節 殲滅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923節 土雞瓦狗(2)第408節 考舉(1)第383節 詔諭第1456節 掀桌子(2)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464節 甜棗第817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5)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53節 條候第1347節 毀滅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496節 一夫狹五口而牧百畜第329節 安排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748節 國葬(2)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372節 警告第30節 謊言第293節 挖坑(2)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271節 反應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