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節 宣達司

出了章武候府邸,劉徹又去了一次館陶長公主府。

比起竇廣國,劉嫖應付起來,就簡單多了。

在劉徹遞上一紙帛書後,劉嫖立刻就答應去做竇太后的思想工作。

出了館陶府邸,已是人定時分,長安的宵禁早已開始,所有居民區以及商業區的街道與坊市的門禁都已經落下。

偌大的長安城,只餘下未央宮與長樂宮中的點點燈火還在閃爍,其餘地方,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

劉徹回頭看了看一直送他送到門口的陳午,拱手道:“姑父大人請留步!”

心裡卻是百感交集。

這次爲了收買劉嫖,他可是下了血本了!

那紙他交給劉嫖的帛書,正是以太子的名義,上奏天子,請求增加館陶長公主湯沐之地食邑戶數的奏疏。

對付劉家的女兒,這一招,是見效最快,效果最好的一招。

當年,劉肥都是靠着這一招,從呂后的爪牙下撿下一條命!

其後,無數人學習劉肥,而且屢試不爽!

“一千戶,嘿嘿……”劉徹在心裡冷笑了兩聲:“一個姓竇的郡守的命,也不過值一千戶而已,也不知道東宮那位太后,倘若知道了此事,會是高興還是傷心?”

對於劉嫖的貪婪之性,劉徹也感到有些厭煩了。

心裡面更是琢磨着要不要找個藉口,乾脆早點跟陳阿嬌把婚事辦了?

他實在有些擔心,陳阿嬌被她的這個恐怖的老媽給帶壞了!

…………

時間轉瞬而過,眨眼,就到了二月。

春天的腳步,越來越快,長安城裡,也隱隱有了些綠意,渭河兩側的柳樹枝條開始發芽了。

長安城的居民們,開始三三兩兩的聚集在河岸兩側,或閒聊或觀賞,一波波嘴炮政治局,相繼成立。

老百姓們對未央宮和長樂宮的動向,永遠有着十二萬分的好奇心。

而隨着氣溫逐漸升高,居民們越來越多的開始在戶外活動,八卦黨的規模不斷擴大。

比起擔心說錯話而被問罪甚至吃官司的士紳貴族,一般的平民百姓,只能用膽大妄爲,四個字來形容。

從對戰敗的吳楚兩國怎麼個處置法,一直到趙王劉遂的命運,甚至宮裡面的隱秘,幾乎就沒有長安百姓不敢議論的

他們甚至不需要在私底下議論,也不需要避諱他人。

有些膽子大的百姓,便是當着巡邏的衛兵的面,也敢高聲議論這些事情。

但,讓八卦黨們喜出望外或者說意想不到的是。

剛到二月,他們又多了一個可以八卦的談資了——廷尉趙禹忽然彈劾河南郡郡守及新成縣縣令瀆職,濫殺等十項大罪,御史大夫晁錯第一時間跟進。

一時間,風雲激盪。

而市井之中,更是什麼樣的流言都開始出現了。

有人說,這廷尉和御史大夫怕是皮癢的難受了,居然連竇家都敢惹?這下子,東宮怕是要震怒了!

東宮一怒,天子也未必能扛得住!

但事情的發展,超乎八卦黨們的預料。

面對朝臣的彈劾,東宮居然連一句話都沒有說,詭異的保持了沉默。

甚至有人還有鼻子有眼的說什麼太后與天子同遊上林苑,期間並無談及政事。

這下子,長安八卦黨們的好奇心被徹底的撩撥了起來。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向以護短出名的東宮太后面對朝臣對自己家族成員的彈劾熟視無睹?

於是各種各樣的猜測和橋段,在市井橫飛。

面對這樣的局面,即使是劉徹,也有些心驚肉跳。

想想看,即使是兩千後的天朝,尚且有着刪帖、拘留等手段對付那些吃飽撐着沒事幹,成天盯着政治局八卦的鍵盤政治局成員。

那在這西元前,八卦黨們亂議論,豈不是要被躲貓貓了?

但結果,劉徹很詫異的發現,啥事都沒有……

儘管市井八卦滿天飛,但內史、廷尉以及御史大夫衙門,就好像瞎了聾了。

對百姓的議論,好像完全看不到一樣……

當然,也不是真的看不到。

最起碼,當某些貴族也想參與一把時,相關人員立刻就被請去內史衙門或者廷尉衙門喝茶了。

各管事的衙門不管老百姓們瞎議論,劉徹卻不能不進行一些相應的準備。

要是真的放任這些傢伙到處打聽,真的摸出了劉徹這個太子夜訪章武候和館陶長公主,只爲對付竇全的事情來,那就麻煩了。

劉徹決定嘗試引導一下八卦黨們議論的方向。

畢竟,連孔子這個幾百年前的人尚且都知道,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

輿論這個東西,向來都是堵不如疏

類似天朝那樣粗暴的刪帖,或者漢室這樣對民間議論放任不管,完全放羊,都是不可取的。

宣傳工作,是很重要的!

於是,劉徹一紙令下,一個名爲宣達司的機構在太子宮裡掛牌成立。

作爲一個新的太子機構,整個宣達司成立之初,攏共就三個人。

司曹令吏,由主父偃來擔任,另外,司馬相如跟一直以來閒着沒事幹的周遠成爲了宣達司最初的兩個令丞。

除此之外,整個宣達司就沒有其他人了。

雖然結構簡單,但,這個新機構的權力卻大的驚人。

它可以在得到太子准許的情況下,動用所有太子宮的一切力量,最重要的是,它直接聽命於太子劉徹,直接向太子負責。

單單就是這一點,便讓許多人眼紅無比。

誰不知道,直接對太子負責等於可以時常打着彙報工作的名義去見太子?

於是,很多在太子宮裡自認爲’懷才不遇‘的舍人以及其他雜官,都開始積極的常常找藉口,去找主父偃等人拉關係,旁敲側擊的打聽情況。

而宣達司成立後不久,長安的八卦界的議論,開始出現了人爲導向的跡象。

輿論不再去議論爲什麼東宮太后不干預這事情或者是誰要對竇全動手這樣敏感的事情。

大家都開始咬牙切齒的痛罵起了竇全。

因爲,有人將竇全的詳細罪行給披露了出來。

百姓嘛,總是痛恨貪腐的,基本上沒有人會對貪官污吏抱有什麼好感。

對於廷尉和御史大夫站出來懲處竇全這樣的貪官,老百姓們更是報以熱烈的掌聲。(。)

第327節 選秀(2)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156節 合縱(2)第987節 動員(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152節 安排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321節 馬耕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363節 劇變(1)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1070節 反撲(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77節 上林苑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729節 圈錢第440節 設計第1010節 內閣(2)第1408節 裁決(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123節 赦與罰(1)第573節 戰和(2)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856節 撫卹(1)第1357節 乞和第270節 收編第890節 任命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336節 兄弟們(2)第1170節 訛詐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77節 上林苑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457節 契機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383節 詔諭第1377節 任務第1602節 僵持(1)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1492節 深海(2)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569節 攪局者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295節 人蔘!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6節 推恩(中)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676節 覺醒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45節 鑄幣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605節 說服(2)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232節 影響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98節 暗流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93節 尷尬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517節 煩擾第1066節 屠殺(完)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342節 背鍋俠(2)第310節 交易(2)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588節 新世界(4)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590節 新世界(6)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445節 歸一(2)
第327節 選秀(2)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1156節 合縱(2)第987節 動員(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173節 千萬不要做豪強第1152節 安排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321節 馬耕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363節 劇變(1)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607節 河西!河西!(2)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1070節 反撲(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77節 上林苑第628節 溫言在口(3)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729節 圈錢第440節 設計第1010節 內閣(2)第1408節 裁決(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123節 赦與罰(1)第573節 戰和(2)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856節 撫卹(1)第1357節 乞和第270節 收編第890節 任命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336節 兄弟們(2)第1170節 訛詐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77節 上林苑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457節 契機第997節 徐福後人第383節 詔諭第1377節 任務第1602節 僵持(1)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1492節 深海(2)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569節 攪局者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295節 人蔘!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6節 推恩(中)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676節 覺醒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806節 誰纔是瘋子!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45節 鑄幣第777節 悲慘的烏孫人(2)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1605節 說服(2)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232節 影響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98節 暗流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93節 尷尬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1517節 煩擾第1066節 屠殺(完)第695節 學閥們的狂歡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342節 背鍋俠(2)第310節 交易(2)第1329節 長安的重新規劃第588節 新世界(4)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590節 新世界(6)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445節 歸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