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

“陛下,這封國當如何劃分?”有人弱弱的出聲問道。

而他這個問題,也提到了關鍵處。

對貴族們來說,這塞外的世界,講真,大多數人都是兩眼一抹黑。

不過,這些年來,隨着戰爭勝利,大量匈奴奴隸和戰俘涌入。

這些奴隸和戰俘,雖然多數都是被集中居住和管理。

但也有一部分善於養馬的人,會被少府拿出來拍賣。

貴族們,或多或少都買了一些奴隸。

當然,這種奴隸買賣,其實與草原上的奴隸貿易是不同的。

中國的貴族,是很講逼格的,不會做那種壓迫剝削之事。

特別是,當奴隸有技能時,這種情況更是從來不會發生。

想當年,戰國四君子,雞鳴狗盜,也奉爲上賓,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如今的漢家貴族,雖然不止於此,但,禮遇有技能的奴僕,卻都是人之常情。

是以,這些被他們買回去的奴隸,最終都成爲了各家的家丁、家僕,甚至還有人成爲了與主家共存亡的家臣。

而通過這些人的嘴巴,外面的世界,自然也爲漢室貴族漸漸熟知,至少在腦海中有所印象。

所以,現在的漢家貴族大臣們,幾乎人人都已經知道,塞外的草原,氣候不同中國。

中國之地,更加溫暖。

而塞外草原,胡天八月就飛雪,九月寒苦,十月大雪紛飛,這是常態。

另外,塞上各地,也都各有不同。

像去歲漢軍收復的河南之土,被今上命名爲‘河套’的地區,就是一個很富饒的地方。

而出了陰山向北,大漠紛紛,戈壁無數。

有些地方甚至千里無人煙。

而有的地方,卻是繁花似錦,水土富饒。

所以,這怎麼劃分和如何分封,就成爲了貴族大臣們心裡面的疑慮。

這塞外的世界,太大了。

而漢家過去分封功臣,冊立諸侯王,都是由天子下詔給宗正、大鴻臚、太常,命令他們準備地圖堪輿封土,然後擇吉日在高廟冊封。

很顯然,塞外不可能跟中國這樣,也不具備這個條件。

那麼,怎麼分封就成爲了問題。

另外,按照天子的說法,從今往後,大家的子嗣的封國都要從中國轉移到外面。

這風險太大了一些!

萬一,要是自個運氣不好,或者得罪了人,只分到一片戈壁,那如何是好?

戈壁千里,恐怕也不如關中一畝之地!

所以,一時間大部分的列侯勳臣外戚,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劉徹。

甚至,就連士大夫官僚們,也是拿着炙熱的眼神看着他。

大家都知道,當今天子,言出必行,而且,如今確實是打算大封羣臣。

但,這分封之制,如何運行,卻是關鍵。

畢竟,沒有人是傻子。

特別是在這種關乎自己和自己的子孫後代的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的大事上面,即使是個真傻子,現在也不會傻。

劉徹望着這些大臣,微微一笑,首先對他們道:“卿等儘可放心,凡分封之國,從其遷國之日開始,二十年內,其依然會享有中國封地食邑……換言之,,既在分封之外,其不僅僅可在要服之地,享有三倍於其食邑的封國,更可依然享有其在中國的原本封國食邑二十年……另外……加恩封國之地,不在其內……”

作爲穿越者,劉徹很清楚,想要馬兒跑的快,不僅僅得用鞭子來鞭笞他們,還得拿出來看得見瞧得着的胡蘿蔔來誘惑他們。

不然,誰跟你玩啊!

特別是,在今天這樣的局面下,沒有足夠大的利益,根本驅動不了這些被榮華富貴和錦衣玉食綁住了雙腳的貴族士大夫們。

除此之外,劉徹也很清楚,想要在塞外,建立起中國的秩序和制度。

就少不了資源和人力。

尤其是人力。

沒有人,什麼事情都幹不成。

就像蒙王劉非的蒙國,想要發展起來,並且最終將當地徹底消化,就得移民至少二十萬。

沒有人,特別是沒有青壯,這根本不可能發展起來。

安東的實驗,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在那些屯墾團的駐地,現在,已經是荒野變阡陌,沼澤成良田。

但非屯墾團之地,大多數的列侯加恩封國,卻依然是蠻荒一片,能夠被開發起來的很少。

大多數列侯的加恩封國的開發程度,根本無法與屯墾團相比。

許多,甚至就是一個純粹的資源開採地,而不是一個阡陌連野,炊煙裊裊的聚集地。

而這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青壯,就是勞動力的多寡問題。

很顯然,中國未來要繼續經營從長城到蔥嶺的地盤,並最終將之在數十年內變成本土。

就一定要有大量移民走出去。

並且在那些適宜耕作的地區,大量建立屯墾團。

但問題是,劉徹思慮再三,最後他知道,即使他開掛,也休想以國家的力量,將這個事情搞定。

要知道,向安東地區移民一百萬的計劃,搞到現在,也纔不過移民五十萬——不到計劃的一半。

但國家的力量做不到,不代表私人的力量做不到。

這個世界,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國家任務,列侯貴族士大夫官僚們,或許會拖拉,或許會磨洋工,甚至於使詐,陽奉陰違。

但自己的事情,卻是肯定都會放在心上,盡心盡力的去完成。

若有利可圖,那便會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做。

舉個例子。

當初,高帝劉邦分封功臣爲列侯,總共分封了一百三十七位功臣和六個外戚。

到今天,大約還倖存了七十位。

而當初,這些列侯功臣們分封的侯國,大的有戶一萬戶,小的五百多戶。

但,今天,當劉徹翻開這些列侯的侯國名錄時,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了。

在短短五十多年的時間裡,這些侯國的人口,就跟坐火箭一樣飛昇了。

其中,最bug的是蕭何當初所封的瓚縣。

最開始瓚縣的戶口總數是八千戶。

但到了太宗時期,末代瓚候蕭同有罪廢爲庶民時,其侯國戶口在四十餘年間,增長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兩萬六千戶。

平均每年戶口增長速度是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也難怪後來太宗復瓚候家族,但卻死也不肯讓蕭延續爲瓚候,而是將他挪到了筑陽,開啓了蕭何一系的筑陽候世代。

但即使如此,也無法阻止老蕭家的種田天賦,封爲筑陽候後數年,末代筑陽候蕭則有罪自殺,侯國廢除,但,這個侯國的人口卻又從不過一萬戶,增長到了一萬六千戶,年均增速百分之二十……

是以,蕭則GG後,不過兩年,劉徹的老爹就又想起了老蕭家,這一次復封蕭則的叔叔筑陽煬候蕭遺的弟弟蕭嘉爲武陽候。

這分明就是看上了老蕭家的種田本領。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蕭家能夠一直作死,但一直與國同休,世代有人爲列侯。

這不僅僅是人家祖上有陰德,更是人家雖然作死很厲害,但種田本事也同樣bug啊!

像是現在的武陽候蕭聲去年就報告——賴陛下洪福,武陽縣戶口已萬三千五百餘……

又是一個年均百分之二十的奇蹟……

所以,那些羨慕老蕭家的。

有本事,你也去搞個連續幾十年戶口增速百分之二十!

不!

只需要保持百分之十五!

劉徹也會死都保住這個家族的富貴,他的子孫也會繼續如此。

在各個侯國裡,最弱是潁陰候國,始封戶口五千,到今天還沒有過萬,只有大約九千戶,增長速度盡爲年均百分之一。

但潁陰候家族不善於種田,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綜合所有高帝功臣,無論是已經GG的(已經GG的只統計其廢除侯國時的數字),還是依然存在的。

這些侯國綜合起來,其年均戶口增加速度是百分之十三以上。

遠遠高於,漢室自己的郡國戶口增加速度。

漢家丞相府和少府統計的戶口增加速度,僅爲年均百分之九。

這還是劉徹這幾年大力鼓勵生育的結果——在前些年,戶口增加速度大約只有年均百分之八。(戶口統計資料來源於《西漢人口地理》)

換句話說,其實,這些列侯們的能耐很大。

至少比官僚們大。

至於列侯們會不會亂報數字來邀功?

這是不可能的!

因爲,這跟後世的企業亂報營業額一般,是要交稅的。

口賦、酌金,這都是跟人口直接掛鉤的。

成年人一年一百二十錢的口賦,還有每千戶貢獻酌金四兩,這是鐵律。

沒有人能夠逃避。

而列侯們的食邑收入,則不過一戶一年兩百錢而已(漢律規定:封者食租稅,歲率戶兩百(錢))

換句話說,列侯們的食邑稅,是國家從財政裡撥給他們的(先收了口賦)。

而這也正是列侯們在自己的封國那麼喜歡種田的原因——每多一戶,一年多兩百錢啊!

像老蕭家那樣玩,一年增速百分之二十戶口,眨眨眼就可以多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這還是合法收入,更不提私底下隱藏的那些外快。

而這,正是劉徹敢於將列侯們放出去的依仗。

就憑這些傢伙的種田的本事和能耐。

只要保持在中國的水平,二三十年內,中國就可以消化掉整個河西和西域。

這麼賺的事情,就是當了內褲也要上啊!

更別提開這些優惠政策,給好處和利益了。

就是穿上女裝,來一場cos,劉徹也願意!

而列侯貴族士大夫們,聽了劉徹的話,紛紛將心放回肚子裡。

天子要移封,甚至斷絕從此以後的中國分封,轉而在塞外重新分封。

講道理,大家是害怕的。

甚至是抗拒的。

塞外再好,能比的上自己經營日久的老巢?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首先,天子依舊保留了大傢伙的中國封國,給予了寬限,時間還很長,足足有二十年!

換句話說,即使外面封國有所阻礙,但也不妨礙大家繼續花天酒地,榮華富貴。

其次,在這樣的制度保障下,大傢伙就有了底氣了。

什麼底氣?

自己的老巢啊!

在場列侯,尤其是那些自高帝以來的老牌列侯們,現在許多人都激動了起來。

論底蘊,誰能與他們相比?

譬如曲城候蠱捷,此人,雖然在列侯圈子裡,名聲不好,在長安市井裡的名聲也不咋的。

但,老蠱家卻是漢家僅次於老蕭家的種田能手。

在過去的五十八年時間裡,曲城候家族經歷了兩代人的治理。

始封之時,曲城縣戶口僅有四千戶。

剛剛好是他老爹的食邑戶數。

但在現在,曲城縣,已經是漢家數一數二的人口大縣。

總戶數高達一萬兩千四百餘戶,年均增長接近百分之二十。

如此多的人口,給與了他極大的底氣和權力。

特別是在今天,人口也是財富,也是底蘊,也是力量的今天。

這樣的人口基數,給與了他不下於萬戶侯的影響力和權力。

旁的不說,曲城縣從元德元年開始,向國家輸送了考舉士子數十人,還有百餘位在漢軍中擔任着從地方郡兵到野戰兵團的隊率以上軍官。

甚至還有人出任了羽林衛的校尉。

而這些人,都是蠱捷看着長大的——至少,也曾經受過他的恩惠。

而這就是力量,這就是影響力!

在漢家,一個列侯,在外面再怎麼混蛋和亂來,但在封國,在老巢,都會收斂。

甚至會施恩,會接濟孤寡。

所以,封國的百姓,對其主君的認可度非常高。

特別是在佃戶和家臣之中,許多人甚至願意與主君生死與共。

當初,末代留候張不疑指使他人謀殺自己的情敵楚國內史,結果被廢爲城旦。

張不疑廢爲城旦後,講道理,肯定會死的很慘很慘。

但,他的晚年卻出乎意料的過的比一般地主還瀟灑——至少有數十名忠心耿耿的家臣和家奴,不離不棄,追隨者他。

甚至在他死後,其後事也是由這些家臣和家奴操辦的。

他們甚至傾其所有,爲自己的主君操辦了一場堪比列侯的葬禮。

張不疑這樣都已經被廢除了全部權利,剝奪了所有財產,廢爲最低下的罪人,尚且有着如此多忠臣義士跟隨。

其他列侯,還握有權利和財富的列侯,又可以動員多少人力物力?

旁的不說,就以蠱捷爲例。

在歷史上,淮南王劉安謀反被丞相關起來,奉命前去監視和接管淮南國軍權的就是這個蠱捷。

而他從受命開始,三天內就召集了三千民兵。

這就是漢家列侯手裡巨大的人力資源和影響力的直觀體現!(~^~)

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649節 嘗試(1)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856節 撫卹(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32節 殿問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605節 說服(2)第342節 背鍋俠(1)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65節 前世仇第615節 洗錢第424節 冬小麥(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595節 戰起(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1128節 波瀾(2)第537節 洗腦(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1019節 好奴才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583節 敲竹槓第175節 神器!第1159節 連橫(1)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29節 狂歡(3)第445節 博弈(1)第844節 善後(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424節 使團(1)第171節 投名狀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84節 籌劃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342節 背鍋俠(2)第1224節 觸動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652節 誘導(2)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7節 推恩(下)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428節 在大夏(2)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158節 合縱(4)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977節 老朋友第1162節 征途(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5節 推恩(上)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509節 禍事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323節 疑慮第8節 家宴(上)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760節 交易第594節 忠臣第1037節 出塞(2)第1151節 教育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78節 腦殘粉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492節 深海(2)第1122節 影響(2)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1595節 戰起(2)
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477節 薄世回京第649節 嘗試(1)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856節 撫卹(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117節 李廣的誓言第866節 達成協議第132節 殿問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605節 說服(2)第342節 背鍋俠(1)第160節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65節 前世仇第615節 洗錢第424節 冬小麥(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595節 戰起(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1128節 波瀾(2)第537節 洗腦(2)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1019節 好奴才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583節 敲竹槓第175節 神器!第1159節 連橫(1)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1029節 狂歡(3)第445節 博弈(1)第844節 善後(1)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424節 使團(1)第171節 投名狀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84節 籌劃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620節 羣魔亂舞(3)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342節 背鍋俠(2)第1224節 觸動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652節 誘導(2)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7節 推恩(下)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428節 在大夏(2)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1158節 合縱(4)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977節 老朋友第1162節 征途(2)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335節 江都攻略(1)第5節 推恩(上)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509節 禍事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323節 疑慮第8節 家宴(上)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582節 東甌內附第760節 交易第594節 忠臣第1037節 出塞(2)第1151節 教育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78節 腦殘粉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1492節 深海(2)第1122節 影響(2)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1595節 戰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