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節 經濟(2)

汲黯將這鬱夷歷年來的數據唸完後,也是心裡一驚,然後震怖的看着手裡的檔案。

“連鬱夷今日,都已經是如此興旺了……”汲黯在心裡想着:“難怪關中百姓皆曰:天子堯舜也!”

便是劉徹,其實也有些吃驚。

他知道鬱夷這六年來發展的不錯,因爲,包括鬱夷在內的周圍數縣所共同組成的所謂岐山原地區,就是墨家的大本營。

當地,縣鄉亭裡,墨社林立。

可以說是如今漢室基層組織力量最強,行動力最強的地方。

但,居然發展的如此好,這也實在讓劉徹有些咋舌。

“想不到墨家之中,實幹者如此之多……”劉徹在心裡感慨着:“如今,看來,朕當年的擔心是白費了!”

當初,劉徹覺得,墨家的士子,理想主義色彩太濃厚,恐怕無法成事。

但爲了拉攏墨家給他賣命,所以他丟出了岐山原這個關中最窮最偏的地區給墨家去搗鼓,本意是想讓墨家知難而退,老老實實的搞他們的科學技術和研究。

但,當初的劉徹,怎麼也想不到不過數年,墨家居然能交出一分如此完美的答卷!

假如數據沒有水分的話,那麼,在過去六年中,僅僅是鬱夷一縣,戶口就增加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總戶口從五千三百二十一戶,直接暴增到了接近七千戶。

六年時間,戶數淨增加一千六百戶!

相當於每年淨增殖戶口百分之十二以上!

這可比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增殖速度還要恐怖,因爲這意味着,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稅賦來源以及更多的兵源。

而在土地方面,就更可怕了。 wωw⊙ тtkan⊙ c○

過去六年,鬱夷的土地,雖然總額只增加了不過數千畝。

但是,土地質量卻大大提高了。

上田的數量,幾乎翻了五倍,從過去的七千餘畝,暴增到現在的接近三萬畝,而中田的面積,也大大增加了,從過去的五萬餘畝,增加到現在的接近七萬畝,自然,下田的數字,減少了幾乎三分之二,只有不過兩萬畝了。

這個數據的變化,表明了,鬱夷當地的農業經濟和發展,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此地肯定將成爲漢家糧倉。

年產粟麥數十萬石。

不僅僅可以養活鬱夷百姓和鬱夷越來越多的孩子,更可以每歲轉輸國庫數千石田稅,甚至還可以售賣數萬石糧食給少府!

而假如劉徹沒記錯的話,在六年前,鬱夷的財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官府甚至沒有餘財修繕水利,只能用着那些老舊但已經不堪重負的水利設施。

當地的土地鹽鹼化非常嚴重,山地也多,糧食產出,越來越少,以至於畝產超過兩石的上田,加起來也才七千多畝。

這麼點糧食,根本養不活人!

劉徹的思賢苑的百姓,最初就有超過三成是鬱夷人。

但在現在,不過六年時間,鬱夷的面貌就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別說大臣們,就是劉徹都感覺驚訝無比。

要知道,其實今天的漢室,很多郡縣,都是無法在糧食上自給自足的。

所以,纔會出現很多地方的百姓,特別是下層的貧民,飢一頓飽一頓的情況。

所以,此時的天下百姓,纔會沒有吃午餐的習慣。

因爲,他們必須省下寶貴的糧食,來填飽家人的肚子。

爲了填飽家人的肚子,很多百姓,都選擇摘野菜充飢。

營養不良,一直就是漢室青少年的頭號殺手。

但現在,鬱夷百姓,依靠自己和墨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意味着什麼?

劉徹很清楚!

這意味着鬱夷模式,可以被推廣,甚至可以成爲一個模範。

天下郡縣這麼多,不說全部都可以如同鬱夷一般自給自足,甚至還有餘力,反哺國家。

哪怕只是降低貧民數量,增加中產階級的數量,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但暫時來說,鬱夷模式,甚至整個關中的地方的發展方式,都不適合在關東推廣。

原因很簡單。

鬱夷和整個關中的大發展,不僅僅是因爲墨家或者法家給力。

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爲對外戰爭帶來的紅利。

單單是馬邑之戰,漢軍就繳獲了接近兩百萬的各種牲畜。

然後,劉徹將它們中的一部分,假貸給了關中百姓。

不然的話,墨家就是開掛,恐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績。

劉徹將汲黯手裡,接過那份鬱夷的經濟數據,看着其中的牲畜數量。

然後,他擡起頭,看着羣臣,道:“六年前,整個鬱夷縣,僅有傳馬兩匹,騾五十頭,牛一百餘頭,挽馬、驢約四十餘頭……”

“而現在,鬱夷有在欄傳馬十五匹,騾一百二十餘頭,耕牛五百餘頭,挽馬、驢等三百頭!”劉徹說道:“今日百姓耕作,已經離不開牲畜之力了!”

這自然是肯定的。

過去,當牛耕和馬耕沒有普及前,大量百姓,只能靠着人力挽犁,進行簡單低效而且消耗極大的勞作。

若是勞動力不足,很容易就會錯過農時,導致歉收,全家捱餓,甚至讓一個家庭面臨絕境。

但,現在有了牲畜之助。

百姓的耕作方式和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從前,需要數日甚至十餘日才能耕完的土地,如今,在耕牛、挽馬以及曲轅犁的共同幫助下,僅需一日或者兩三日,就可以完成。

而且,相較於過去的淺耕粗種。

如今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是深耕細作的黑科技。

這直接讓漢室的畝產暴增,同時,因爲深耕的緣故,土壤的鹽鹼化也被遏制住了。

更重要的是,這還不會誤了農時,導致莊稼歉收和病蟲。

而帶來這些改變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漢軍的勝利!

劉徹掃了一眼列侯們,問道:“這是窮兵黷武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若這樣都是窮兵黷武,那麼,孝公之後的七代秦王是什麼?

列侯們紛紛低下頭,沉默不語。

而鷹派和劉徹的馬屁精們,則是人人昂首。

甚至於,就連在殿外的士卒,也是聽得熱血沸騰。

人人都在心裡狂吼着:陛下萬歲!

劉徹卻是緩緩吐出一句名言:“這不是窮兵黷武!此乃以大漢的劍,爲大漢的犁,找到大漢的牲畜!”

至於土地?

暫時是指望不上的。

整個塞北的草原,適宜耕種的地方,都很少。

除了河套外,也就是一個河西走廊中的綠洲,可以適宜耕作。

但河西走廊的綠洲和沃土,分佈稀疏,假如要在當地進行屯墾,以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說,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武帝在輪臺屯田的前期投入大的連武帝都只能咬牙堅持!

不過,只要打通了河西走廊,進入西域,那麼,漢家就可以接觸到一塊適宜農耕的風水寶地。

而越過蔥嶺後,適合種地的地方,簡直不要太多。

到時候,就可以用漢軍的劍去爲漢家的犁獲取土地了。

更可以緩解人口增殖速度過快帶來的壓力。

將這個事情攤開來,說清楚後,劉徹就將剩下的七八封的報告,連念也不念,直接丟進火盆燒掉。

這既是因爲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更是因爲,其實剩下的報告,有大半,其實都是空白的。

劉徹只是在虛張聲勢,嚇唬舊列侯們:你們的事情,朕都知道,不過,朕寬宏大量,就不計較了。

但列侯們不知道啊,所以,許多心裡有鬼的,都嚇了個半死。

直到走出殿門時,依然有人心有餘悸的拍着自己的胸膛,感覺整個後背的衣服都已經溼透了。(。)

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639節 廟算(1)第36節 張湯第552節 誘餌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19節 盤算第60節 微服(2)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129節 撫慰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55節 收買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132節 殿問第64節 試驗第121節 過繼(2)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253節 戰略(1)第543節 酷吏(3)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581節 籌備(1)第1127節 波瀾(1)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159節 連橫(1)第397節 津關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756節 命名第1358節 自作孽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1393節 畫大餅(2)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497節 委派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592節 統治(2)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398節 失望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446節 博弈(2)第360節 微服(3)第1247節 佈置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283節 五銖錢!(1)第1227節 明道第1146節 使命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310節 協議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799節 戰前(3)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95節 人選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563節 貪婪第932節 廣關(1)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513節 鼓譟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1407節 裁決(1)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59節 微服(1)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182節 講道理(3)第505節 種子
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867節 相同的抉擇第639節 廟算(1)第36節 張湯第552節 誘餌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519節 盤算第60節 微服(2)第258節 各方的反應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129節 撫慰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55節 收買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132節 殿問第64節 試驗第121節 過繼(2)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253節 戰略(1)第543節 酷吏(3)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581節 籌備(1)第1127節 波瀾(1)第1480節 安東之患(2)第158節 宅男是做不得的!第1159節 連橫(1)第397節 津關第813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1)第140節 睚眥必報主父偃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756節 命名第1358節 自作孽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1393節 畫大餅(2)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539節 曲線興國第1497節 委派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592節 統治(2)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398節 失望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446節 博弈(2)第360節 微服(3)第1247節 佈置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892節 少府的成果(1)第283節 五銖錢!(1)第1227節 明道第1146節 使命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310節 協議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1327節 李廣出擊(1)第799節 戰前(3)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95節 人選第192節 寶鼎真僞第555節 墨家復興第563節 貪婪第932節 廣關(1)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513節 鼓譟第818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6)第1407節 裁決(1)第286節 無法改變第59節 微服(1)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182節 講道理(3)第505節 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