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節 ‘正義’無敵(2)

“爲了天下蒼生?”張越彷彿聽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好聽的笑話。

爲了天下蒼生,所以,我造謠我有理?

爲了天下蒼生,於是,我無恥我有理?

滑天下之大稽!

天下蒼生還沒有廉價到這個地步!

天下蒼生,也不是誰都可以隨隨便便代表的。

連孔子在世的時候,也不敢說,自己代表了天下蒼生。

“戰爭之費,究竟幾何?”張越冷然問道:“江公可知?”

“自元光以來,大將軍長平烈候七出匈奴,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景恆侯六擊匈奴,貳師將軍兩徵匈奴兩伐大宛,餘者匈河將軍趙破奴、因紆將軍公孫敖等各領軍出,漢匈往戰大小百餘次,漢兵出塞者百萬之巨,軍馬複以百萬計……”

“看上去是耗費良多……”

“然,大將軍、驃騎將軍前後十三出匈奴,斬捕得首十七萬,虜獲匈奴貴族大王當戶以百計,得牲畜牛羊數百萬……”

“故基本上,漢於戰事的支出,在這一時期所費幾無所多……”

旁的不說,單單就是霍去病衛青繳獲的那數百萬牛羊,價值就已經超過了他們前後十三出征的軍費(不包括賞賜)。

更別提,他們還收復了河套,佔據了河西走廊,爲漢室打開了通向西域和更遠方世界的大門。

此外,因他們之功,漢室內地,從此遠離了匈奴鐵騎的威脅。

三十餘年了,整個關中和北方郡國,中國的精華地區,再也不用像文景時期一樣,日夜擔憂匈奴入寇。

也就更不要去計算,因衛青霍去病的緣故,在整個北方地區,不知道多少地主豪強,都買到了廉價皮實的奴婢,賺的盤滿鉢滿。

“也就近些年來,隨着匈奴元氣恢復,王師屢受挫折,從而軍費負擔開始加重……”穀梁學派也正是藉着這個背景開始強盛起來。

在過去,漢軍吊着匈奴人打的時候,這些渣渣不是在家裡當宅男,就是躺在地上喊666.

直到漢匈力量開始發生微妙變化,他們就跳起來,呼籲和平,喊着‘莫如和親便’了。

在他們的思維裡,似乎,匈奴人屬於那種很傻很天真的笨蛋,送個妹子,塞點絲綢黃金就可以打發了。

只能說,穀梁學派的儒生們,不是蠢就肯定是別有用心!

前者是無藥可救的傻瓜,後者則是國之大賊!

“至於災害?”張越輕輕嘆了口氣:“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然湯禹,古之聖王,德被天下,澤及鳥獸……”

“妄言災厄,國法不容啊……”

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當今天子,這位陛下,他對於董仲舒獻的東西,屬於典型的糖衣吃下,炮彈丟回。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天子很反感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

就連董仲舒在晚年也不敢隨便妄言什麼天人感應了。

所以,儒家想給皇權造一個籠子關起來。

最終毫無疑問和過去以及未來所有想給統治者造籠子的人一樣——被關起來的一定是製造籠子的人,而非他們想關起來的人。

“況且,我讀春秋,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天地氣候與氣溫的變幻,似有規律可循……”

“荀子所謂的‘天行有常’似有明確證據……”

說到這裡,張越轉身對劉據和劉進拜道:“臣過些時日,會寫一篇奏疏,上呈天子,以奏此事!”

其實,他是打算將竺可楨先生的《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與《五千年來氣候變遷初步研究》兩篇文章裡的論據拿出來,洗洗撿撿。

此外,他還有一個核彈,打算拿出來。

不過不是現在,對付穀梁學派這些弱雞,還用不到那個核彈,那個殺手鐗。

而江升等人聽了,卻都是面面相覷。

若換一個人說這種話,他們早已經開噴了。

你能拿出證據證明‘天行有常’?

特麼你以爲你是誰啊?

但偏偏,在張越面前,他們沒有這個底氣。

因爲,這個侍中官,曾經幹過在家裡沒事閒的無聊,就拿着圓來割,割了一千五百二十五等分,解出了圓周率!

現在,全天下的算術大家,都已經在用這個辦法來證明他的答案。

而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是——關中的很多算術大家,似乎都已經完成了圓周率的一百九十六等分,證明了對方的答案……

此外,他還做過無聊就拿着《左傳》數數的事情。

結果不言而喻,如他所言,《左傳》確實有十八萬餘字。

這萬一這個無聊的傢伙,又拿着某些經典,在那裡一個字一個字的摳過去,真摳出點什麼東西出來,大家臉上豈不是要黏糊糊的了?

所以,當張越說到這裡的時候,人人都成了啞巴,只能任由張越繼續發揮。

“至於所謂馬口之賦,鹽鐵之事……”張越微笑着,看着江升,輕聲道:“晚輩添爲新豐令,受天子命以治新豐,上任也有一月,恰好有些心得,欲與江公分享一二……”

“馬口之賦,分爲口賦與馬口錢,總計二十三錢每人,於庶民而言,確實是重擔!”

“然民之疾,非在於馬口賦,而在於苛捐雜稅,縣道攤派!”

“晚輩曾經查閱了新豐過往的文牘,發現過去諸官非但俸祿、食宿盡從民出,就連嫁娶送往,也要攤派給小民!”

這也正是歷朝歷代的頑疾!

國家的正稅,從來都不是百姓負擔的大頭。

各種苛捐雜稅纔是!

關中其實還算好啦,在張越回溯的史料裡,有記載顯示,在關東地方,某些當官的甚至一年收十幾次的芻稿稅與人頭稅。

各種巧立名目,各種敲骨吸髓!

毫不客氣的說,不解決掉苛捐雜稅的問題,就算國家宣佈免除所有相關稅賦和徭役。

百姓的負擔也不會減輕半分!

張越帶着笑容,看着江升道:“若江公真的心懷天下蒼生,就該上書天子,以言此弊,並與天下士大夫共商此事!”

人家董仲舒雖然也是儒生,但董仲舒活着的時候,就已經多次對這個事情開炮了。

反觀穀梁的君子們,在這個事情上面,卻都成爲啞巴和聾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江升聽到這裡,臉色頓時就精彩極了!

他豈能不知道,百姓負擔的大頭,是各種苛捐雜稅和攤派。

但他敢說嗎?

他又不是董仲舒,沒有那個底蘊,哪裡敢“在這種事情上開口?

況且,收苛捐雜稅和搞攤派的那些人,在事實上做的是幫穀梁的忙。

他們將大量小民逼迫破產,從而,讓財富聚集大地主大豪強手裡。

然後大地主大豪強,則一定會向大宗族演變。

大宗族一成,就是穀梁學派天然的盟友。

“至於鹽鐵之事……”張越微笑着,說道:“在下於經濟才疏學淺,不是很能理解,不過……”

張越對劉進拜道:“臣前些時日,與殿下曾論及故御史大夫晁錯的名篇《論貴粟疏》,殿下曾因晁錯那一句話而驚愕?”

劉進聞言,道:“孤當時曾因晁錯的‘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也’而驚愕,……”

對於劉進來說,他當時的震驚,簡直無法想象。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數十年前,太宗皇帝時期,商賈兼併土地的勢頭竟然猛烈到需要國家來干涉了!

直至張越向他普及了一下當時漢家商賈巨頭的所作所爲,他才恍然大悟。

區區一個臨邛的程鄭氏與卓氏,就已經‘頃滇蜀之民’,區區一個臨淄刀間,便有走狗打手數萬!

雒陽師氏,行商天下,大小船舶車馬無數。

這些大商人的財富,連諸侯王也不能比!

元鼎中,楊可主持告緡,在數年之中,就收繳了數百萬頃土地,沒收了數十萬的奴婢,黃金與布帛、絲綢堆起來連官倉都不放下,以至於需要在上林苑裡起水衡都尉官衙來存放這些資源。

而告緡政策收繳和抄沒的這些土地、奴婢和資源,基本都是從商人手裡拿回來的。

這讓劉進震撼莫名。

商人手裡居然控制着數百萬頃土地,幾乎佔到了天下土地數量的三成!

他們還擁有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奴婢!

黃金珠玉布帛絲綢加起來,頂的上國家好幾年的收入。

翻遍史書,也找不到這樣的先例。

自三王治世以來,幾千年了,誰見過商賈兼併農民的事情?

漢室見過了……

震撼之後就是滿滿的羞愧和恥辱感。

商人?

四民中最低的階級,農民,僅次於士人的階級。

卻被商賈們用五銖錢打的落花流水甚至不得不爲奴爲婢。

而更可怕的卻是,告緡之後,商賈們學聰明瞭。

他們開始學會了靠攏權力,依靠權力甚至是掌握權力!

就如穀梁學派的許多君子和他過去的那幾位老師,哪一個沒有幾個做生意的親戚朋友?

打着太子的旗號,在外面經商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

江升的臉色,在這剎那,有些羞紅了。

張越話裡的意思,已經很淺顯了——這分明就是在指責他和他的門徒們,打着‘不與民爭利’的幌子,爲商賈張目!

對於每一個漢室的儒生而言,反商和仇商,就是他們天生的義務!

鞭笞商賈的爲富不仁和窮兇極惡,更是所有儒生的責任。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法家的態度和儒家的態度完全契合。

只是……

五銖錢大神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

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都是嘴上罵着商賈,私底下面對商人的五銖錢,幾乎全無抵抗之力。

不信的話,去茂陵的袁廣國的那個袁林門口看看就知道了——每天都有數以十計的儒生在袁家門口賣弄自己的學問,推銷自己的才學。

至於法家就更不堪了。

一邊罵商人,一邊和商人聯手起來操縱市場,玩內幕交易獲取利益的也不止一個張湯。

只是,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做是可以,但說出來卻是不行的。

當然,江升也不愧爲穀梁巨頭,在理論和學問上的造詣,深厚至極。

他很清楚,在這個事情上,他決不能和這個侍中官有什麼糾纏——哪怕辯論贏了,也會髒了自己。

況且也辯不贏!

事實上,在商賈的問題上,穀梁君子們的分數是負的!

因爲經商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幾乎人人都有經商——哪怕自己沒有做生意,總有幾個做生意的親戚在外面打着他們的旗號晃悠。

只是微微一想,江升就道:“張侍中,老朽觀侍中,言必及利,事必談利,此豈國家大臣應有之風!?”

張越聞言,自然知道,對方要施展儒家的又一個祖傳絕招了。

什麼絕招?

斗轉星移,乾坤大挪移是也!

簡單的來說,就是你和他談事實,他和你談道德,你和他談道德,他與你談歷史,你與他談歷史,他與你講道理,你與他講道理,他和你說故事。

目的,自然就是爲了將對手拉進自己熟悉和佔據優勢的領域,然後再以其豐富的經驗擊敗之。

不過呢,碰上張越,算他倒黴。

蓋因爲,作爲一個穿越者,張越對於怎麼解決這樣的對手,早就有了豐富的經驗了。

所以,張越只是輕輕反問:“以江公之言,國家大臣,不爲國家社稷的利益着想,不爲子孫後代的福祉着想,不爲天下黎庶的溫飽考慮,應該做什麼呢?”

江升聽着,心裡一喜,以爲張越落入了自己的算計之中,立刻便對劉據和劉進深深一拜,道:“以老朽之見,自當立道德教化!所謂:善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堯、舜之道爲殷國基,子孫紹位,百代不絕,誠可謂之善也!”

“故君子大臣,進必以道,退不失義,高而勿矜,勞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順;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業!”

“如此,則萬民鹹伏,天下景從,教化之功澤於天下!”

這番話說完,江升得意洋洋,深以爲傲。

這可是他最近琢磨出來的道理和學問,本打算寫成文章的。

如今拿出來,這個張子重即使不能納頭就拜。

至少太子和長孫也會被自己的話語所深深折服吧!

只是……

當他擡起頭,他愕然發現,長孫正一臉懵逼和不解的看着自己。

只聽這位長孫殿下問道:“江公之言,可有一句能解決問題的方案?”

江升頓時就懵逼了。

解決問題?

那不是刀筆吏和下面的雜役做的事情嗎?

我輩士大夫,只要搖搖扇子,談談道德,做個榜樣就可以了。

“孤近日嘗讀前代名臣先賢之奏疏,無論賈誼賈長沙,還是晁錯晁御史,乃至於北平文侯、平陽懿候、平津獻候等,皆以立論於時弊,然後舉其弊,言其利,畫得失於上……”

“道德文章,或可用於教化之事,但……用來解決時弊……孤以爲,恐怕……”劉進撓了撓頭,還是給江升留了點面子,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孤以爲,這道德的歸道德,學術的歸學術,政務的歸政務比較好……”

這是他跟着張越在新豐這麼多天,日思夜想之後,與張越交談得出來的道理之一。

在新豐的經歷,已經讓他明白。

道德並非萬能,文章寫得再好,道德水平再高,終究也填不飽百姓的肚子。

要填飽百姓的肚子,就只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去做事。

妄想靠着道德打天下。

那是緣木求魚!

劉進將話講完,才發現,所有的人都正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尤其是他的父親,一副幾乎認不出他的模樣。

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兩百二十七節 大棒(2)第三百五十一節 長樂宮宴(2)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六百節 砍瓜切菜(5)第六百五十三節 協商(2)第五百八十八節 橫掃宵小(2)第五百六十節 鄂邑公主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三百一十四節 尊尊親親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四百三十三節 後手第兩百四十三節 兵主?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三百八十七節 拒絕?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六百零一節 惶恐的官僚第五百三十二節 高山仰止第八百一十七節 技術人生(1)第兩百八十三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2)第兩百二十二節 上任(2)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二十七章 新發現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五百六十三節 引導輿論(2)第八百七十九節 各方反應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第一百九十一章 鄉社自治互助制度(1)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兩百九十六節 面聖(3)第四十八章 氪金(1)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三百零六節 傀儡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七十一章 秉公執法?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八百七十四節 橫掃(2)第七百七十三節 國家發老婆了第四百六十一節 吩咐第兩百四十三節 兵主?第一百八十八章 同窗第四十四章 教育 (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三百五十六節 巫蠱之禍?(3)第四百三十節 義不容辭孔安國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一百五十九章 回家(2)第八百三十四節 馬仔(2)第六百三十二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1)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三百五十九節 粉碎巫蠱(1)第兩百八十八節 工商署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第四百五十一節 悲劇的李禹(2)第一百四十五章 任命第三百四十四節 坑爹第七百四十六節 公主駕到(2)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五百二十四節 開導(1)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四節 龍窯和造紙第四百一十五節 耍賴第四百零三節 新豐產業園(2)第四百九十七節 漢家野望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六十二章 災難第一百八十一章 豪強、商賈(1)第八百二十三節 尷尬的韓說第八百零一節 不忘鬱夷第兩百六十二節 從神秘走向科學第三百八十六節 邀請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三百三十三節 有其師必有其徒(1)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五百三十六節 只想當大佬第七百六十四節 拍馬大策(1)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六百四十四節 定策(4)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七百七十三節 國家發老婆了
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兩百二十七節 大棒(2)第三百五十一節 長樂宮宴(2)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六百節 砍瓜切菜(5)第六百五十三節 協商(2)第五百八十八節 橫掃宵小(2)第五百六十節 鄂邑公主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三百一十四節 尊尊親親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四百三十三節 後手第兩百四十三節 兵主?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三百八十七節 拒絕?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第六百九十三節 秉畀炎火(1)第六百零一節 惶恐的官僚第五百三十二節 高山仰止第八百一十七節 技術人生(1)第兩百八十三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2)第兩百二十二節 上任(2)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二十七章 新發現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五百六十三節 引導輿論(2)第八百七十九節 各方反應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六百三十六節 鐵與火(1)第一百九十一章 鄉社自治互助制度(1)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兩百九十六節 面聖(3)第四十八章 氪金(1)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三百零六節 傀儡第兩百節 假民贖買第七十一章 秉公執法?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八百七十四節 橫掃(2)第七百七十三節 國家發老婆了第四百六十一節 吩咐第兩百四十三節 兵主?第一百八十八章 同窗第四十四章 教育 (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三百五十六節 巫蠱之禍?(3)第四百三十節 義不容辭孔安國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一百五十九章 回家(2)第八百三十四節 馬仔(2)第六百三十二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1)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三百五十九節 粉碎巫蠱(1)第兩百八十八節 工商署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第四百五十一節 悲劇的李禹(2)第一百四十五章 任命第三百四十四節 坑爹第七百四十六節 公主駕到(2)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五百二十四節 開導(1)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四節 龍窯和造紙第四百一十五節 耍賴第四百零三節 新豐產業園(2)第四百九十七節 漢家野望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六十二章 災難第一百八十一章 豪強、商賈(1)第八百二十三節 尷尬的韓說第八百零一節 不忘鬱夷第兩百六十二節 從神秘走向科學第三百八十六節 邀請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三百三十三節 有其師必有其徒(1)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五百三十六節 只想當大佬第七百六十四節 拍馬大策(1)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六百四十四節 定策(4)第六百七十節 抉擇(1)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七百七十三節 國家發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