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節 龍窯和造紙

當然了,如今在張越面前的這些人,沒有一個能聽懂他話裡的意思。

只是知道,這個看上去貴不可言的主人家,雖然年輕,但卻很好說話,非常客氣。

這讓許多人都放下了懸着的心。

他們最怕的,莫過於再次被人趕出去。

那可真的是沒有活路了!

所以紛紛拜道:“主公仁慈,主公仁義……”

於他們而言,能在這南陵找到一個能夠活命的地方,就已經是邀天之幸,不敢再奢求更多。

張越見了他們的神情,知道這些人的這種精神狀態,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扭轉過來的。

不止是他們,就是那些豪強貴族手下控制的健康奴婢,若被驟然給與自由,恐怕也會同樣如此。

這些人在奴隸制下待的太久,已經忘記了正常人該怎麼生活?

與整個世界都完全脫軌。

就像後世的犯人,被關在監獄之中,與外界隔離幾年,被釋放後,都會無所適從,甚至不知道該怎麼生存。

想要改變這個局面,以目前的生產力和社會結構來看,幾乎不可能。

除非……

給地主豪強貴族們一個新的選擇。

一個新的剝削方向。

就像現在在邊塞地區的軍功貴族和豪強們,就基本上不蓄奴,要蓄也是蓄夷狄奴婢。

像是羌人啊匈奴人啊烏恆人之類的。

爲什麼呢?

肯定不是邊塞貴族地主的良心比內陸的地主豪強們要多。

只不過是因爲邊塞貴族地主們清楚,他們需要自己的鄉黨爲他們的富貴流血犧牲,而且當地土地富餘很多。

剝削壓榨的太厲害,人民就會用腳投票。

而內地就沒有這樣的條件了。

不止沒有動力,也缺乏這樣去做的條件。

人民甚至連用腳投票的選擇也沒有。

逃亡?能逃到那裡去?

這樣想着,張越就已經有了主意了,他微微拱手道:“我欲與君等立一個契約,不知道君等是否願意?”

衆人聽着,卻以爲是這個年輕人想買他們爲奴婢,立刻就歡天喜地的拜道:“主公慈悲,我等願意!”

自被釋放後,在經歷了短暫的幸福,旋即而來的就是巨大的痛苦。

他們這些人,不是自小就被賣爲奴婢,早已經和家人失去了聯繫,就是父母就是奴婢,在皮鞭和枷鎖中長大的。

在這外面經歷了飢寒之後,他們本能的開始思念過去的奴婢生活。

甚至覺得,做奴婢纔是正確的。

這不奇怪,後世不就有一個‘斯得哥爾摩綜合症’?

後世王莽改革,釋放奴婢,結果連奴婢們也有許多不滿意的,就是如此。

張越也知道,現在和他們說道理是白講,所以他只是轉身,對李苗吩咐道:“去取筆墨書簡來……”

“諾!”

片刻後,李苗就捧着書簡筆墨來到張越面前,田禾也端來一張案几,張越坐下來,提筆就開始寫起來。

一刻鐘後,他吹了吹墨跡,然後拿着竹簡起身,對衆人道:“我欲與君等約定於此,今將契書內容與君等明言!願者畫押,不願者亦不勉強!”

但人們聽了,卻只是紛紛道:“主公說啥就是啥,吾等情願聽從!”

別說是現在的人了,再過兩千年,一般人去應聘,HR丟出一張合同,霸道無比,你籤還是不籤?

更有甚者,乾脆讓你和其他中介皮包公司籤一個合同,再以勞務派遣方式派遣到這個公司做事。

你籤還是不籤?

事實上,多數人不得不籤。

這就是弱勢羣體的無奈。

更別提現在這些人了。

他們除了張越這個莊園願意收容他們之外,他們已經無處可去。

一旦被趕出此地,他們就將餓死、凍死在野外,屍體被野狗啃食。

但張越卻還是鄭重的念道:“唯漢延和元年夏七月,南陵長水鄉人田禾、李苗,與人約……”

按道理,這個契書應該是和他來定。

但問題是他是國家大臣,不適合直接和普通平民訂立契約。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告訴天下人,怎麼玩這種契約遊戲。

所以,就學了一手後世的勞務派遣制度的精髓,將契書雙方定爲他的家臣田禾、李苗與這些百姓。

不止可以完美的規避風險,還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定約人以年俸三千錢,受田禾、李苗之僱,庸期五年,到齊給付庸資,計萬五千錢……”

“李苗、田禾等諾約:若定約人委實用心,勤勉,則歲給賞賜……”

“僱傭期內,定約人每日兩餐,春夏秋冬各季衣物,由李、田負擔……”

“定約人需遵守國家律法、執行李、田之令,勤勉勞作,無所怨言……”

…………………………

張越一口氣,就將這個契約的內容唸完。

總結起來,其實就是,衆人要和他的家臣田禾、李苗簽訂契約,接受他們的指揮和命令,認真工作、不畏艱險。

五年期後給付庸資。

假如在五年中發生了任何頂撞、忤逆或者其他甲方認爲的不好行爲,就要扣錢。

且甲方(田、李)有權力,指揮和安排他們做任何事情(除了違法和與公序良俗相悖之外)。

總的來說,這就是一份霸王合約,幾乎就是後世的包身工合同的翻版了。

但衆人聽完,卻都是一臉不可相信和震撼的神色,紛紛哭着拜道:“主公仁德,主公仁德啊!”

在他們的認知,這種不僅僅可以吃飽肚子,有四季新衣給付,打着燈籠都找不到啊!

至於什麼勤勉、認真啊,這是他們最不缺的東西。

更不提還有錢拿,而且是一萬五千錢!

若有這筆錢,足夠他們在關中安一個小家了!

於是人人都爭先恐後的在這份契書上畫押。

本來,講道理這種事情是需要通過官府公證,至少要有鄉亭的遊徼在場,還需要錄入文牘進行備案。

但張越現在時間很緊,就將這個步驟省略了。

反正,日後這事情可以讓李苗和田禾兄弟去辦。

將契書搞定,張越就對田苗吩咐:“月前,我曾命爾等兄弟在甲亭村外山下,挖有水窪,浸泡了竹筒,你去帶人將這些竹筒取出來,運回莊子……”

又對李苗吩咐:“爾帶人去山上伐薪,準備燒火……”

這就是要準備將白紙搞出來了。

“諾!”兩人立刻領命,各自帶了十餘人去做事。

等他們離開,張越就帶着其餘人,在這莊園裡遊覽了一遍,然後就將一條條命令發佈下去。

首先,就是停止望樓的建設,這種東西落後而無用。

接着,就命人在靠山的地方,挖幾個窯洞,準備燒製瓷器。

有着空間回溯的資料,他知道在兩漢之際,中國瓷器燒製技術出現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龍窯和饅頭窯的雛形都已經出現。

並在東漢燒製出了第一種青瓷。

張越打算,先拿龍窯來燒製青瓷,練練技術,然後再點亮瓷器的科技樹。

這可是一個大買賣,做的好了,賺錢恐怕不比鹽鐵的利潤低。

所以,他很重視。

不僅僅親自畫了龍窯的結構圖——這是他從回溯的東漢瓷窯復原圖臨摹的。

這種龍窯還是很原始,沒有煙囪,只在尾部有排煙孔排煙。

但正因爲原始,所以沒有太多技術含量。

也正因爲是這個結構,所以這種原始龍窯的窯內溫度可以達到一千兩百度甚至更高。

有了瓷器,再加上白紙,這個莊園的經濟產出就不會少!

一年賺個幾千萬跟玩一樣!

既然如此,那莊園的土地作物,就全部以高產的冬小麥爲主了。

這就需要全盤推翻現有的耕作工具和技術,用一套全新的東西。

所以得等到新豐那邊生產出了曲轅犁和耬車,再送一批迴來才行。

將這些事情都逐一吩咐下去,安排好,去山上伐木的李苗就帶人回來了。

在這個時代,關中的森林面積非常大,人們隨隨便便就可以在山上找到一堆堆的百年甚至數百年的巨木。

所以李苗等人幾乎沒有費太大的氣力,就帶回了數車各種柴木。

張越立刻就讓人搭起一個竈臺,又讓人找來了許多石灰,用木桶浸水待用。

接着便在竈臺上,架起一口大釜,在竈臺裡生起大火,一切都準備就緒,就等着田禾帶回竹料,就可以開工了。

半個時辰後,田禾帶着人,趕着幾輛牛車,將當日浸泡在水坑裡的那些竹筒拉了回來。

這些竹筒足足有數百根,因爲在水坑裡浸泡的太久太久,哪怕在取出來後,在長水河裡漿洗過一次了,也依然散發着濃濃的腐臭味。

哪怕隔着十幾步遠都能聞到。

而在田禾身後,有不少好奇心強烈的人,尾隨在後。

甚至還有十來個在此地巡邏的長水騎兵,也跟在身後。

由於張越的這個莊園,現在還沒有重新建立起牆垣,所以呢這些人雖然不能進來,但也圍在門口。

張越見了,索性就讓人將他們放了進來。

畢竟,這造紙術橫空出世,總的有個見證者。

…………………………

“張蚩尤回南陵了?”莊幸是長水校尉麾下的一個隊率,每日奉命在這長水校尉大營附近巡邏,最近一個多月,更是被受命要求加強對長水河南岸的莊園區巡邏,驅逐和逮捕任何可能危害當地的遊俠或者其他身份不明人士。

這個命令雖然讓他有些腹誹,覺得上面的人大驚小怪,小題大做。

但在現在,他卻覺得,這個命令真是太好不過了。

因爲他終於有機會認識甚至結交那位‘張蚩尤’了。

只是……

“這張蚩尤讓人將這麼多臭烘烘的竹筒拉回來做什麼?”莊幸一臉的好奇。

他麾下的騎兵們,也是興致勃勃的跟在他身後,進了那個莊子。

然後,他們就看到,幾十個褐衣打扮的男子,將這些竹筒用石灰水反覆的漿洗,然後用斧頭劈掉了竹筒外面的青皮。

接着將這些竹筒放進一個在大火中被煮的沸騰的大釜裡。

釜下的竈臺裡,不斷被人添着木柴。

就聽着一個男子的聲音說道:“繼續去伐薪,這大釜要蒸煮三日三夜方可!”

“諾!”立刻就有人領命,帶着人似乎準備出發去伐薪。

“何不用泥炭?”莊幸聽着,不禁出口道:“若是長久用火,必是泥炭更好!”

長水校尉大營裡的鐵匠,就以泥炭生火來修補武器。

他也見過,自知泥炭比柴火燃燒的時間更久。

…………………………………………

張越看着眼前,被燒的滾燙的大釜,也是在心裡嘆了口氣。

沒辦法如今漢室的蒸煮器皿裡,最大的就是這種大釜了。

更大,那就是諸侯貴族們用的青銅鼎了。

倒不是沒有鐵鍋,更非不能製造鐵鍋。

而是因爲技術限制,沒有人敢用鐵鍋。

畢竟,鐵會生鏽,若用鐵鍋來烹煮,等於是買了價值高昂,還用不了幾年的東西。

哪怕是再有錢的人,也捨不得這樣浪費。

所以,他只能找到這種笨重的大釜來蒸煮竹筒。

剛剛下了命令,讓田禾帶人繼續去伐薪,就聽到有圍觀的人說道:“何不用泥炭呢?

“若是長久用火,必是泥炭更好!”

張越立刻擡頭看過去,卻見是一個長水騎兵。

於是走上前去拱手問道:“敢問尊駕所謂‘泥炭’何處有?”

那人卻是連忙下馬,拜道:“不敢當侍中公之問,那泥炭長水校尉大營就有許多,侍中公若是需要,末將回去通稟校尉,就給侍中帶來!”

“有勞閣下!”張越聞言,連忙拜道:“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末將莊幸!”那軍官聞言,興奮不已,拜道:“請侍中公在此稍候片刻,末將去去就回!”

說着便翻身上馬,帶人離去。

對他來說,能結識這位張蚩尤,無異於是人生中最關鍵的事情!

張越卻是看着對方遠去的身影,微微的思索着:“煤炭在此時就已經開始進入冶鐵鑄造業了嗎?”

所謂泥炭,他當然知道是煤炭的舊稱。

但他還真不知道,在這個時間點上,煤炭就已經廣泛的被運用到漢室的冶煉業了。

第七百五十節 淳于文的野望第五百五十八節 王氏外戚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五百六十一節 都閃開!別攔着我裝X!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兩百三十九節 江充之死(2)第七十六章 暗殺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第六十八章 朋友!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七百一十節 郡兵(2)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九十三節 建立班底(2)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2)第一百零六章 執金吾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七百二十九節 跨國婚介第五百二十三節 難題(2)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一百八十五章 匯合(2)第兩百二十四節 劉進的內疚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四百九十八節 天子的認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牘第一百七十六章 部署(1)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兩百二十六節 大棒(1)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十章 神秘老人(3)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八百六十六節 強勢(3)第七百八十三節 戰爭準備(1)第八百八十二節 天子之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考察(1)第三百七十九節 佈局樓蘭(2)第五十四章 自取滅亡?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四十五章 教育(3)第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六百四十一節 定策(1)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三百九十九節 新的威脅第兩百六十節 天子贈書第三十二章 共享書籍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七十一章 呼之欲出第兩百六十七節 推薦信第三百一十節 碾壓(2)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四百四十七節 自古劉氏出逗逼第四百四十四節 廣陵王(2)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兩百一十九節 執金吾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四百四十六節 掀桌子(2)第九十九章 蒐羅人才(1)第兩百四十七節 江充末路(2)第九百節 異變(1)第五百九十六節 砍瓜切菜(1)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七百一十六節 諸子齊聚(2)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兩百九十節 大boss要來了!第六十七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2)第七百一十四節 對烏孫的定位第七百八十三節 戰爭準備(1)第八百零九節 風暴(1)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十四章 夫復何求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七百五十四節 關中富商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四百一十二節 各自的抉擇第七百六十二節 中產之謀(1)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五百七十節 世無背鍋俠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八節 新生(1)第二十七章 新發現第七百五十五節 官商(1)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五十八章 劉進的憂鬱第三百二十三節 延年公子(2)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六十章 劉進的歉意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
第七百五十節 淳于文的野望第五百五十八節 王氏外戚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五百六十一節 都閃開!別攔着我裝X!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兩百三十九節 江充之死(2)第七十六章 暗殺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第六十八章 朋友!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七百一十節 郡兵(2)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九十三節 建立班底(2)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2)第一百零六章 執金吾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七百二十九節 跨國婚介第五百二十三節 難題(2)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一百八十五章 匯合(2)第兩百二十四節 劉進的內疚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四百九十八節 天子的認可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牘第一百七十六章 部署(1)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兩百二十六節 大棒(1)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十章 神秘老人(3)第七百一十三節 烏孫的野望第八百六十六節 強勢(3)第七百八十三節 戰爭準備(1)第八百八十二節 天子之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考察(1)第三百七十九節 佈局樓蘭(2)第五十四章 自取滅亡?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三百二十六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1)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四十五章 教育(3)第十九章 交易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六百四十一節 定策(1)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三百九十九節 新的威脅第兩百六十節 天子贈書第三十二章 共享書籍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七十一章 呼之欲出第兩百六十七節 推薦信第三百一十節 碾壓(2)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四百四十七節 自古劉氏出逗逼第四百四十四節 廣陵王(2)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兩百一十九節 執金吾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四百四十六節 掀桌子(2)第九十九章 蒐羅人才(1)第兩百四十七節 江充末路(2)第九百節 異變(1)第五百九十六節 砍瓜切菜(1)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三百九十七節 嬰兒保衛戰(2)第七百一十六節 諸子齊聚(2)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兩百九十節 大boss要來了!第六十七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2)第七百一十四節 對烏孫的定位第七百八十三節 戰爭準備(1)第八百零九節 風暴(1)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十四章 夫復何求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七百五十四節 關中富商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四百一十二節 各自的抉擇第七百六十二節 中產之謀(1)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五百七十節 世無背鍋俠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八節 新生(1)第二十七章 新發現第七百五十五節 官商(1)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五十八章 劉進的憂鬱第三百二十三節 延年公子(2)第六百四十九節 敲打(2)第六十章 劉進的歉意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