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

bookmark

和高拱不同,張居正對於隆慶皇帝並沒有什麼感情。

而張居正如今的地位,也都是他自己一步步掙來的,和皇帝的私人關係也沒有什麼關係。

張居正原本的志向,是傳統士大夫的想法,輔佐君王成就一番事業。

可是隨着他接觸到蘇澤的學問,再加上皇帝的一系列騷操作,讓張居正意識到,明廷的問題可能就是來自於皇帝本身?

爲了個人享樂,向湖廣派遣礦監。

爲了供養天下宗室,讓明廷開支緊張。

但是張居正並不相信蘇澤的那一套“主權在民”的理論。

主權在民?普通百姓懂什麼治國之道?

別說治國的道理了,這片土地上不少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在的縣,渾渾噩噩的渡過一生,對這些人講什麼主權在民?

不相信“君權天授”,也不相信“主權在民”,張居正所選擇的道路,就是精英治國了。

恢復相權,廷推大臣,張居正聽到東南的政改方向之後兩眼放光,這纔是他追求的政治理想。

讓皇帝退回到深宮,和上皇一樣“垂拱而治”,不要插手參與朝政,這纔是最好的道路。

高拱罷相之後,張居正終於動手了。

十二月十五日,張居正上書支持公車上書,公開支持“恢復相權,廷推大臣”。

張居正上了一篇萬言的奏章,首先從當今天下的亂局講起。

張居正引用了當年太原兵變的時候海瑞所上的《治安疏》,將如今天下南北對峙的原因,歸結於上皇沉迷修道,所謂“以天下而私一人”。

在奏章中,張居正提出了一個觀點。

如果遇到和當今天子一樣“賢能”的皇帝,在羣臣的“輔佐”下自然能夠治理好國家。

如果遇到和上皇一樣昏聵的皇帝,不聽從羣臣的勸諫還要一意孤行,那就是天下的禍患,也是天下動亂的根源了。

就如同普通人家一樣,子孫也有賢能和無能的,皇室同樣如此。

張居正也很直白的說出,既然無法保證皇帝是否賢能,那就應該重用周公一樣的賢能大臣,來“輔佐”皇帝治理天下。

張居正圖窮匕見的提出,請求明廷恢復朱元璋廢除的宰相制度,在朝廷設立丞相,輔佐君王治理天下。

張居正提出的政改目標,是重新恢復到明初的丞相制度。

其實明初的丞相制度也是照抄的元代制度中書省制度。

明初的丞相,其實並不叫做丞相,而是中書令。

元代將三省六部制度中的門下省、尚書省裁撤,單獨留下了中書省,由中書省總領百官,制定和執行天下的政令。

而在地方上設立“行中書省”,也就是所謂的“行省”,由這個機構承接中書省的政令,執行地方上的政策。

張居正提出,請朝廷重設“中書省”,負責起草政令,執行政令,皇帝的旨意必須要通過中書省確認,才能成爲合法的詔令,將封駁詔書的權利重歸於“中書省”。

而張居正也敏銳的看到了明廷的虛弱之處。

如今朝廷打仗用的糧草,基本上要靠湖廣提供,兵員則是要靠九邊。

而爲了讓其他省份的地方大員也支持自己的改革,張居正也提出要回到行省制度,將地方上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合併爲行省,在地方上設立“高官”這個職位,掌控一省的行政和軍事大權。

在上這一封奏章的時候,張居正已經聯絡過山西、四川、陝西、河南四省的地方督撫。

這四省的督撫被皇帝派來的礦監折騰的不輕,他們自然也是支持張居正的變法的,也都在變法奏疏上附屬了自己的名字。

此外張居正已經派人前往京師,在京師的報紙上全文刊登了自己的改革主張。

讓人快馬加鞭的送上奏章,張居正長嘆了一口氣。

他想到了被罷相的高拱,又想到當年他是窮翰林,高拱是裕王府講學的時候,兩人在小院子暢論天下時候的景象。

張居正腦海中再次浮現蘇澤的面容,從那一次蘇澤上京營救俞大猷,在靈濟宮一見也已經過了多年。

這些年高拱成了輔政大臣,自己也成了地方大員,而蘇澤則成了割據半壁江山的東南大都督。

看着鏡子中的白髮,時光飛逝,時不我予,張居正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高拱的路已經註定失敗了,既然這條路走不通,那現在就該走自己的路了。

必須要儘快變法,明廷纔有和東南對抗的本錢!

臘月二十八,凌晨,一匹快馬衝入了冷肅的京師。

今年因爲山東的戰事,鰲山燈會終於是停辦了。

因爲朝堂的動盪,皇帝也沒有心情舉辦什麼慶祝活動,京師顯得冷冷清清。

臨近過年,京師的物價依然居高不下。

高拱創辦的新務紡織工坊,“出品”的布料要比東南的布價格高上幾倍。

布也就算了,畢竟可以不買,但是今年煤炭價格的居高不下,京師都已經出現了凍死人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報紙的銷量卻飛快的增長。

這自然是印刷機技術的推廣普及,導致的報紙成本進一步下降,如今一些印刷質量低劣的小報一份只要幾文錢。

這樣的定價,這些報紙自然是虧本的。

但即使是虧本,京師市面上依然發行着好幾份報紙。

原因也很簡單,在東南多次使用報紙來進行宣傳攻勢之後,大家都明白了報紙就是輿論的陣地,搶佔輿論陣地比什麼都重要。

幾文錢一份的報紙自然是虧本的,但是賺來的卻是影響力,除了明廷翰林院主編的《皇明新報》,和東南在京師發行的《京師新報》之外,剩餘的報紙都是私人投資辦的。

就在張居正的奏章通過通政司送入內閣,準備抄送六科給事中的時候。

京師的各家報紙上,就已經刊登了張居正變法的全部內容。

今天註定是報童最開心的一天,所有的報紙都賣瘋了!

只要是刊登了張居正變法奏疏的報紙,都遭到京師百姓的瘋狂搶購。

識字的百姓,乾脆就在路邊大聲朗讀起來,引來那些不識字百姓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

京師百姓早就因爲去年的鰲山燈會對皇帝憎惡不已,今年皇帝大選宮女,往四處派遣礦監,京師百姓們竟然還是懷念上皇來了。

百姓很自然的將憎惡發泄到了皇帝本人身上。

張居正給皇帝的上書,全稱是《請皇明變法奏疏》,但是在各家報紙上刊登的題目,卻是《變法檄文》。

說白了,這並不是一封奏疏,而是和蘇澤的《討逆檄文》和《弔民伐罪檄文》一樣,是寫給明廷的戰書。

此時的明廷內閣,楊博和高拱都已經稱病在家了。

他們請辭的奏疏已經被皇帝批准了,慰留他們到元宵之後,不過是皇帝的客氣話。 這時候還賴在內閣,就會被人說是戀棧權位,不是真心想要辭官。

在楊博和高拱辭職之後,李春芳意氣風發。

通過一系列的政治投機,他終於成爲了京師內閣僅存的內閣大臣,走到了權力的最高峰。

張居正的奏章?

李春芳翻開奏章,當他看完了第一頁,冷汗就下來了。

他連忙飛快的翻完了奏章,李春芳嚇的癱軟在軟塌上。

他張居正怎麼敢!

李春芳能做到內閣重臣,自然也不是傻的,他很快意識到張居正是真的敢!

如今明廷最精銳的新軍都在山東前線,山東剛剛大敗,必須要穩住防線抵禦東南。

而九邊的軍隊則要防禦草原和越來越不安分的遼東女真人。

湖廣,是如今明廷的錢糧重地,而張居正手上也是有兵的!

甚至可以說,如果張居正停止供應山東前線糧草,山東的三鎮新兵就會先造反!

山西、四川、陝西、河南四省,再加上湖廣,就是如今明廷的大半壁江山。

別說他們造反了,只要他們不聽從明廷的號令,現在的京師朝廷就要完蛋。

李春芳立刻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立刻喊道:“我要進宮面聖!”

李春芳着急趕到皇宮中,卻沒有見到皇帝,出面的是司禮監的首席太監馮保。

因爲派遣礦監太監的事情,文官和太監勢如水火,李春芳不想要和馮保有過多的牽連,他拱手說道:

“馮公公,在下有要事要求見陛下。”

馮保眯着眼睛說道:“陛下昨夜操勞國事到半夜,現在還在休息,李閣老先稍待一會兒?”

李春芳立刻急了,他說道:“國事緊急!還請公公速去通傳!”

馮保有些不悅,但是他想起皇帝對於這位閣老還算是重視,最後還是放下自己的好惡,進入宮內通報。

昨天隆慶帝確實忙碌了一夜,只不過並不是爲了國事忙碌。

他從軟玉金香中被馮保喊醒,露出不悅的表情。

但是聽說了李春芳着急求見,隆慶帝還是換上了衣服,召見了李春芳。

李春芳一面呈上奏章,開口就說道:

“陛下,湖廣反了!”

隆慶帝一愣,緊接着面色潮紅起來,他站起來喊道:“什麼!”

可是剛剛起猛了,又突然站起來,隆慶皇帝只覺得雙腳一軟,跌坐在御座上。

“陛下!”

馮保立刻上前,攙扶住了皇帝。

隆慶帝強忍住了頭暈目眩,讓馮保打開奏章,讓他大聲讀了起來。

馮保只能捧起奏章讀了起來。

越是讀,馮保越是心驚,他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而隆慶帝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潮紅色逐漸褪去,變成了慘白色。

李春芳則擔憂的看着偷偷看着皇帝的臉色。

從登基以來,隆慶帝的身體是越來越差。

曾經定期召開的朝會,也因爲皇帝身體的問題多次取消。

而近半年以來,因爲皇帝的身體問題,不少祭祀活動也都交給勳貴代祭。

高拱當政的時候,就勸諫過皇帝要保證身體,遠離女色。

此時隆慶的身體不停的顫抖,等到馮保讀完了之後,隆慶將目光看向李春芳。

“李閣老,且爲之奈何?”

李春芳內心苦澀,張居正聯合四省督撫上這份奏疏,這已經是圖窮匕見了。

甚至在高拱還在位執政的時候,張居正就已經在串聯這件事了。

如今湖廣是明廷的糧倉,四省又是明廷控制的最重要區域,這些地方督撫都支持張居正,那明廷根本沒辦法反抗。

李春芳這才發現,原來自己這個閣老什麼都不是,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辦法。

李春芳低着頭說道:

“陛下,當務之急還是山東的新軍,請陛下召楊閣老和高閣老進宮議事吧。”

隆慶帝一愣,他有些不悅的說道:

“楊高二人已經病休很久了,不能視事,朕問的是你的意見!”

李春芳苦澀的說道:

“三鎮新軍是重中之重,若是新軍大臣李成樑也倒向張居正,朝廷就沒辦法了。”

“高閣老和張居正有舊,當務之急必須要知道高閣老是不是和張居正有串聯。高閣老在京師推行新務,門生故吏遍佈京師各衙門,若是兩人有串聯,則朝廷危矣。”

李春芳一口氣說完,隆慶帝的身體更加顫抖。

隆慶帝突然兩眼一黑,噗通一下倒了下去。

“陛下!”

耳邊傳來馮保的驚呼聲,李春芳也不顧朝廷的禮制快步上前,但是隆慶帝很快就聽不到任何聲音了。

馮保驚恐的看着李春芳問道:

“李閣老,現在要怎麼辦?”

李春芳立刻冷靜下來:

“封鎖消息,秘密召御醫進宮。”

“不要通知楊閣老和高閣老嗎?”

李春芳立刻搖頭:“他們二人立場不明,陛下的身體狀況不能告訴他們。”

“不過宮裡的消息不可能封鎖太久,還是要等御醫診斷之後,再做決斷!”

馮保也已經六神無主了,他聽了黃錦的空器之論,一向將皇帝意志視作自己的意志。

可誰也沒想到,這麼快版本就已經變了!

皇帝自己的意志還能不能乾坤獨斷都已經不好說了,自己這個依附於皇權的寄生蟲要怎麼辦?

“對,快召御醫!”

趕上了,先發了,如果有錯別字再勘誤

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022章 畝產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224章 徐渭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018章 船塢第566章 睢陽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81章 講武堂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163章 吃絕戶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001章 穿越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40章 挖人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63章 吃絕戶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444章 陽謀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025章 急救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58章 藥,種子第069章 縣令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531章 歌舞團第675章 宣傳戰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245章 李時珍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009章 寒菜粥第257章 大員島第257章 大員島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74章 夜航船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056章 脫毒難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
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022章 畝產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224章 徐渭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018章 船塢第566章 睢陽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81章 講武堂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163章 吃絕戶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001章 穿越第207章 航行澳門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40章 挖人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63章 吃絕戶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444章 陽謀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025章 急救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258章 藥,種子第069章 縣令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531章 歌舞團第675章 宣傳戰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245章 李時珍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009章 寒菜粥第257章 大員島第257章 大員島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74章 夜航船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056章 脫毒難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