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

隆慶帝很憤怒。

自己不過是要辦一場鰲山燈會,這些言官就這樣的反對。

至於清遠伯李煒父子做的那些事情,在隆慶帝看來,這不過是國丈父子爲了辦好鰲山燈會,手段稍微激烈了一些。

再說了,辦鰲山燈會,也是和百姓同樂,百姓出點錢怎麼了!

不過隆慶皇帝畢竟和他的父皇不同,面對言官在左順門外闕庭,隆慶倒是也做不出上皇廷仗衆臣的事情。

他只能召集來了內閣中的楊博和高拱。

內閣中的二人已經知道了言官闕庭的事情經過了,當皇帝見到兩位輔臣之後,楊博就眼觀鼻鼻觀心的站在一邊,宛如一座泥塑的神像。

楊博自從擔任內閣首輔之後,除了軍事上的事情之外,幾乎對朝廷大事都很少發表意見,被朝廷大臣們稱呼爲“泥塑閣老”。

這次的事情關於皇帝的老丈人,門外又跪着言官,楊博又擺出這樣一副樣子,顯然是不想要摻和進去。

隆慶帝也知道楊博指望不少,他將目光看向高拱。

高拱首先問道:

“陛下,《京師新報》上的報道可是真的?”

高拱在年前忙着新務的事情,每天都忙的昏天黑地,根本知道因爲一個小小的鰲山燈會,竟然鬧出這麼大的幺蛾子。

高拱曾經做過隆慶的老師,被高拱這麼問,皇帝反而支支吾吾起來。

高拱這下子就明白了,《京師新報》上的內容竟然都是真的。

一時之間,高拱覺得事情有些滑稽。

自己堂堂內閣次輔,竟然是從東南賊的報紙上知道了鰲山燈會的真相!

高拱說道:“請陛下停罷鰲山燈會,革去清遠伯的爵位,命令其發還搜刮的百姓財產。”

皇帝立刻說道:“萬萬不可,清遠伯也是爲朕作事,要是因此受罰,日後誰還願意爲朕做事啊?”

看到皇帝這麼說,高拱着急的說道:“清遠伯不是爲陛下做事,而是藉着爲陛下做事來敗壞陛下的名聲啊!”

隆慶帝還是說道:“清遠伯是朕的家人,不可處罰。”

高拱的血壓上來了,他說道:“清遠伯是陛下家人,京師百姓就是不是陛下子民了?若是不處理清遠伯,京師何安?”

隆慶帝不再說話,氣氛就這樣僵住了。

高拱明白皇帝的性格,他吸了一口氣說道:

“陛下,那就請立刻革去清遠伯的差事,將籌辦鰲山燈會的事情交給工部,召回錦衣衛和宮裡的太監,處理其中民憤較大的首惡。”

皇帝說道:“鰲山燈會的事情都是清遠伯在籌辦,已經辦了一半了,再交給工部來辦能辦好嗎?”

高拱都快要窒息了,到這個時候皇帝還想着他那破鰲山燈會呢。

隆慶帝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鰲山燈會還交給清遠伯籌辦,從錦衣衛和太監中挑選幾個民怨大的處理一下,高師傅以爲如何?”

高拱只覺得身心俱疲,自己這些日子忙着新務,和下面天天扯皮。

今天又因爲鰲山燈會鬧出這麼大的亂子,而皇帝卻不肯處置清遠伯。

但是又能如何呢?

大殿中氣氛再次凝結。

就在這個時候,剛剛一副神遊天外模樣的楊博立刻回神,他開口說道:

“如今俺達汗的兒子黃臺吉在京師,鰲山燈會正好彰顯我大明天朝上國的氣象,就依陛下的旨意去辦吧。”

隆慶帝不由大喜,他又問道:“門外闕庭的言官要如何?”

楊博說道:“臣去勸說他們以國事爲重。”

隆慶帝立刻說道:“那就勞煩楊閣老了!”

高拱看到皇帝和首輔達成了一致,他也實在是無話可說,只能向皇帝告退,跟着楊博一起來到左順門外。

楊博畢竟也是老臣了,他解下自己的衣服,披在爲首的王用汲身上,然後對跪在雪地裡的言官說道:

“陛下已經下旨,懲辦在鰲山燈會中搜刮民脂民膏的錦衣衛和太監,全部移送法司審判,諸位快點起來吧。”

就這?

王用汲問道:“敢問閣老,清遠伯父子有何懲處?”

楊博尷尬的說道:“事情辦成這個樣子,清遠伯父子並不知情,他們也是爲陛下做事急切了些,被手下小人矇蔽。”

王用汲吸了一口氣又問道:“陛下同意停罷鰲山燈會嗎?”

楊博繼續說道:“今年有外藩使者入朝朝貢,陛下辦鰲山燈會是爲了顯示我上國氣象,不能停罷。”

罪魁禍首安然無恙,害人的鰲山燈會還要繼續舉辦,王用汲將楊博的衣服解下,繼續跪在雪地中說道:

“臣要繼續闕庭!”

不過他身後的言官倒是有幾個站起來了,畢竟他們當中有些也是爲了博取直名,而不是真的爲民請命。

楊博有些尷尬的說道:“王御史,這都是爲了朝廷大局啊!”

這下子王用汲身後又有幾個御史站起來,跪在雪地中的就剩下王用汲一個人。

王用汲只覺得有些說不出來的憋屈,大局大局,事事都是大局,可京師那些年節前家破人亡的百姓就是大局的犧牲品嗎?

楊博還在一臉和善的規勸自己,高拱別過臉去,不敢和自己對視。

剛剛和自己跪在雪地裡的同僚都已經站起身,甚至還有人過來幫着楊博勸說自己。

王用汲將手裡的奏章放在雪地上,又將頭上的官帽壓在奏章之上。

“臣請辭官。”

說完這些,王用汲也站起來,乾脆的轉身而去。

高拱轉過頭,看向王用汲這身穿青色官袍的低品文官,只看到王用汲一個人孤單的走在雪地中,只留下一串腳印遠離了巍峨的宮闕。

隆慶元年(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最後一場明廷風暴終於過去。

王用汲辭官,他向都察院交還大印,就帶着家人在年前離開京師。

隆慶皇帝對剩餘11名闕庭的言官進行了口頭誇獎,但是都將他們從言官的位置調到了清冷衙門。

雖然都升了官,但是隻要是熟悉大明官場的,都知道這是明升暗降。

皇帝命令東廠查辦錦衣衛和太監中的不法事,可是東廠和錦衣衛本來就是一家,這一次東廠的人也從中分到了好處。

查來查去,最後錦衣衛和太監一個沒動,只是從幫着錦衣衛和太監搜刮的潑皮無賴中,抓了幾個出來頂罪。清遠伯父子安然無恙,立刻對在順天府告狀的商人進行了打擊報復,這些商人要麼被順天府衙役抓進大牢,要麼家產全部被搶走。

朝廷又對《京師新報》展開了新一輪的禁報活動,因爲實在找不到《京師新報》的印刷坊,順天府知府想出一個辦法,既然沒辦法禁報,那就將賣報的人都抓起來。

順天府在城外找了一些破舊的房子,說是開設養濟院,將城內流浪的孩子全部抓進去,不允許這些孩子進城賣報。

不過陸添壽提前得到消息,將《京師新報》的報童都保護起來。

順天府的衙役抓不到報童,除了將京師街頭的流浪兒抓了一空,還抓了不少百姓的孩子。

這些百姓丟了孩子,找到城外的養濟院,又被衙役勒索“伙食錢”,要不然就不肯將孩子放回來。

這讓本來就年關難過的百姓雪上加霜。

就在除夕這一天,京師街頭一夜之間張貼了無數份《京師新報》,這一次沒有報童販售,而是直接貼在樹上,貼在牆上,甚至貼在不少人的家門上。

報紙沒有其他版面,只有一篇署名“王用汲”的文章。

文章揭露了清遠伯借鰲山燈會搜刮百姓的全部證據,又用親歷者的視角,詳細講述了左順門闕庭的經過。

順天府知府知道消息,連忙派遣手下衙役前往撕毀,可是街頭巷尾貼的報紙太多,很多百姓將報紙收藏起來,順天府這點衙役根本來不及撕毀。

在這麼一場風波後,沈一貫沒有再出手,明廷京師終於迎來了新年。

隆慶二年元宵,鰲山燈會如期舉行。

龐大的“鰲山”上各種形狀的彩燈閃爍,絢麗的焰火不停燃放,更有鐘鼓司優美音樂裡,宮娥們翩翩起舞。

隆慶皇帝帶領羣臣,一邊賞看燈會,一邊對身邊的黃臺吉問道:

“卿以爲這鰲山燈會如何嗎?”

黃臺吉站起來,躬身說道:“天朝上國氣象,宛如仙境!臣在草原所未見也!”

過年期間,黃臺吉也一直在和李春芳談條件。

黃臺吉並不是蠢笨的人,相反他十分的精明,很快就意識到了明廷官員的軟弱。

因此黃臺吉的態度咄咄逼人,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

但是李春芳也是人精,他聽出了黃臺吉的訛詐之意,反而放下了心。

既然只是訛詐,那事情就還有的談,如果蒙古真的要入侵,那就不會這麼談了。

果不其然,黃臺吉提出了蒙古的條件:

其一,明廷向蒙古提供“低價”絲綢五千匹,並“賜給”俺達汗茶五千斤。

其二,再開宣府、寧夏、榆林貢市,讓蒙古向大明“朝貢”。

其三,這一次黃臺吉要帶走京師鐵匠五百戶,火藥匠三百戶。

但是李春芳同時也得到了一個成果。

蒙古人願意出五千騎兵幫助大明這個宗主國平叛,但是要求明廷支付軍餉糧草,還要給賞錢。

李春芳立刻將這個消息報告給皇帝,隆慶帝大喜。

不顧新年休沐,皇帝立刻召集重臣們開會。

羣臣議論紛紛,第二條和第三條倒是沒有多少人反對,只是羣臣對第一條非常反對。

還是高拱領頭說道:“陛下,檀淵之盟宋向遼支付的歲幣,也不過是絲綢一萬匹,白銀一萬兩,如今一仗沒有打,就向蒙古支付歲幣,這如何向列祖列宗解釋!?”

不過這一次隆慶帝是有盟友的,促成和談的李春芳立刻跳出來說道:

“高閣老此言差矣,此非歲幣也!”

“歲幣,是年年要付的,這次只是低價出售絲綢茶葉,又不是年年都要付!”

“而且這也不是爲了向蒙古付歲幣,而是出錢僱傭蒙古騎兵平叛罷了!”

若是這一次的談判能成功,那李春芳就能收穫最大的一份利益,靠着這次的功勞再次入閣都不一定,所以他當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高拱的說法。

有了李春芳帶頭,自然也有不少大臣站出來支持。

高拱做事比較急,而且做事情比較霸道,平日裡得罪的大臣不少。

新務改革涉及的利益多,涉及的部門也多,高拱也知道這些大明官員的德行,往往更願意提拔年輕官員做事。

所以他在朝堂上的敵人不少,很快支持李春芳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最後還是楊博這個泥塑閣老最後站出來一錘定音,同意黃臺吉的條件,但是蒙古人在過完春天之後立刻要出兵南下,協助大明平叛。

既然訛詐了這麼多的好處,黃臺吉自然不吝嗇在鰲山燈會上說幾句好話。

這幾句文縐縐的馬屁自然是李春芳教的,爲了讓他說這兩句話,李春芳還蒐羅了兩個美女送給他。

隆慶帝大悅,還拉着黃臺吉登上城牆,俯瞰燈會現場。

只看到大量百姓聚集在鰲山燈會附近的廣場上,黃臺吉更是覺得大明富庶,反問自己是不是訛詐的太少了?

往年的鰲山燈會,都會舉辦燈市,百姓攜家帶口逛燈市。

可是今年誰還敢辦燈市,大部分百姓面對燦爛的煙花,心情都十分沉重,根本沒人願意上街慶祝。

百姓不願意出門,順天府知府立刻派遣衙役和京營的士兵驅趕百姓出門,齊聚在紫禁城前的廣場上,造成一副繁榮的景象。

正月十五,隆慶帝大醉。

等到煙火結束,疲憊的百姓返回家中。

等到夜深人靜,家家戶戶打開房門,在門上掛上一隻慘白的小燈籠。

這事情也不知道是何人倡議,不知道是爲了悼念爲了鰲山燈會家破人亡者,還是百姓爲了發泄怨氣。

燈籠各式各樣,都是百姓自己扎的,用的就是廢棄的報紙。

京師之中,每一條小巷子都燃起了慘白的燈籠,似乎是在紀念,更似乎是在報喪。

這並不是約定起事,而是百姓無言的抗議。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隆慶二年春,天下大吉。

第653章 滾雪球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58章 冤案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241章 朕的錢!第043章 筆架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657章 拼命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027章 鴛鴦陣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170章 縣試前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495章 陽謀第494章 爹的事第123章 打擂臺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281章 講武堂第186章 大買賣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007章 軍籍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51章 發鈔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53章 滾雪球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84章 射擊技能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525章 分產令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23章 蘆田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
第653章 滾雪球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58章 冤案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241章 朕的錢!第043章 筆架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657章 拼命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027章 鴛鴦陣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170章 縣試前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458章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495章 陽謀第494章 爹的事第123章 打擂臺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281章 講武堂第186章 大買賣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007章 軍籍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51章 發鈔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53章 滾雪球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84章 射擊技能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525章 分產令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023章 蘆田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