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

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

蘇澤看着香囊上的刺繡,好半天才認出來,這大概是鯉魚?

鯉魚躍龍門,這是大明對讀書人最吉利的祝福。

唐人尤其愛鯉,以鯉魚爲祥瑞,高官要佩戴魚袋,魚袋中要裝魚符。

這種風潮傳到倭國,有男孩的倭國家庭,端午節這天要在家門口立鯉魚旗,也是取的鯉魚躍龍門的寓意。

如今大明官員已經不用魚袋了,鯉魚圖案的香囊則成了應試士子們討吉祥佩戴的平常事物,頗有一種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意味。

只不過這方小姐的刺繡,實在是一言難盡。

勉強能認出是鯉魚,針法也是歪歪斜斜的,風格上頗有些後世搞笑表情包的感覺,蘇澤忍住笑意,雖然這香囊的樣子醜,但是味道清新淡雅,足以見到這位知府家大小姐在香道上的造詣遠超女工刺繡。

縣試前兩天,林良珺和長寧衛辦事的人一起找到了蘇澤,小蘿蔔頭從袖子裡掏出一個香囊遞給蘇澤:

“這是我哥給你的。”

又是香囊?

蘇澤接過香囊,同樣繡着一條鯉魚。

如果說方若蘭的繡工是帶着一些抽象藝術的元素,可以歸結於後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的話。

那林默珺的繡工就是大開大合,進軍到象徵主義的高度,橫平豎直的走線,頗有些後世軍品的簡約風格,如果不是蘇澤理解能力出衆,怕是無法想到這是一隻鯉魚。

哭笑不得的收下香囊,蘇澤只好將兩個香囊都佩戴在身上。

到了縣試這天,考院門口已經站滿了應試的士子。

整個南平縣的讀書人齊聚於此,蘇澤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稚嫩的面孔。

童子試還是童子居多啊,那種皓首窮經的老童生也不是沒有,但是在福建畢竟商業氣氛濃郁,總是科舉不第基本上也都轉行了。

考院在縣城的東南門附近,這座建築的唯一用途就是舉行科舉考試。

縣試和府試都會在這裡進行,爲了防止考試作弊,負責主考的縣令和監考官,以及禮房挑選出來謄抄卷子的書吏,都會提前關在考院中。

雖然只是縣試,程序上已經很完備了,至少形式上沒有作弊的空間。

負責看守考院,檢查考生的士兵,也是從別縣調來的衛所士兵。

並不是說不能作弊,而是作弊的成本高了,至少對大部分人士子是公平的。

在考院邊上的酒樓中,也坐着一羣讀書人。

以黃時行爲首的秀才們,每年縣試府試的時候也會在樓上聚會。

當有考生出來後,就有秀才詢問考題傳到樓上,在場的秀才當場作題,然後公推出一名“樓上案首”來。

這種行爲就類似於高考結束後關注高考作文題,公考上岸之後做行測一樣,屬於已經上岸的人“懷念”過往苦讀時光,實際上是尋求一份自我滿足感的行爲。

要不然高考結束怎麼不做數學題的?還不是隻有語文題目還能看得懂,數學題早就已經看不懂罷了。

聚會的主角自然是黃時行了,雖然經受了《拍案驚奇》的打擊,但是黃時行畢竟是有秀才功名的,也是被延平書院山長陳默羣認可,是這一屆中最有可能中舉的讀書人。

讀書人的圈子,也講究一個寧爲鳳尾不爲雞頭。

南平本地的舉人,一般會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和海瑞一樣,不再繼續科舉,直接去京師吏部等待授官。

就算是不入品的學官也是官,若是能考成優秀,也未必不能出任一方知縣,成爲百里侯。

而剩餘的舉人,按照大明朝的規矩,落榜的舉人是要入國子監讀書,然後參加下一次貢試的。

入國子監讀書,叫做“入監”舉人,如今南北二京的國子監雖然文風不盛,但是在國子監讀書可以免去在京城高昂的住宿和餐飲費用,還能和同道一起學習切磋,是普通家庭舉人的好選擇。

如果不在國子監讀書的,其實在大明的律令中是違法行爲。

嘉靖五年和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明發諭令,要繼續參加貢試的舉人,必須要有在國子監中入監的讀書學籍,否則不允許參加貢試。

實際上這些諭令根本沒有效果,比如明發諭令後的嘉靖二十八年的貢試上,入監考生的比例不足三成,但是最後也都認可了這些進士的資格。

而這些不入監的考生,以舉人候補官員的身份,就可以享受普通百姓沒有的自由。

真的做了進士之後,肯定要聽從朝廷安排做官,再也沒有這樣的自由生活。

所以很多人就會在這個時候四處遊學,比如在有名的書院中學習。

也有藉着遊學之名遊山玩水的,甚至還有藉着舉人身份跑商的。

還有的舉人乾脆效仿古之遊俠,號稱儒俠四處行俠仗義。

如比方知府的小舅子,方若蘭的舅父李贄,中了舉人之後就四處遊玩講學,著書立傳,也被人奉爲上賓,到了哪裡都有人贊助,就彷彿全國巡迴演出的明星一樣。

這也是蘇澤要考舉人的原因。

考中舉人,就有了普通百姓沒有的自由,蘇澤就可以離開南平、延平乃至福建,積累造反的力量。

也因爲本地舉人都不在本地,所以黃時行這個“最有希望中舉”的秀才,就成了延平府年青一代讀書人的領袖。

頗有些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意思。

黃時行被衆人圍住,享受這種被人追捧的感覺。

這時候已經有考生提着考籃來到考院門口了。

這種籃子扎着紅繩,裡面放着筆墨硯臺這些文具。

蘇澤的考藍是從於家書鋪拿的,筆墨和硯臺都檢查過之後,上面沒有文字或者夾縫,再加上一些食物放在一起,連同一塊油布蓋在考藍上,蘇澤也來到了考院前。

周秀才是蘇澤作保的廩生,在他身邊聚集了一羣讀書人,這些都是由他作保的士子。

蘇澤拿着互結親供單,排隊接受檢查,不過這種檢查基本上也就是形式上的,整個南平縣就這些讀書人,蘇澤又是如今南平縣有名的讀書人,很快就通過了檢查。

一陣鞭炮聲響起,這叫做“三炮”,也就是考院開門的考試鈴聲。

考試當天會放三次鞭炮,早上三四點,縣城四門和附近的村子都會放的頭炮,提醒考生做好準備。

一個時辰後會放二炮,距離考院遠的考生可以出發了。

第三炮就是考院開門的鞭炮聲,蘇澤和陪他送考的林顯揚道別,提着考藍進了考院。

接下來就是入考院的搜身檢查了,雖然明代科舉還沒有清代檢查腚眼那麼變態,但是士兵搜身的速度還是很慢的,和蘇澤一起的都是周秀才作保的考生,他們都用警惕的目光看着其他人。

廩生作保是十人聯保的,也就說只要其中有一個人出問題,其餘人都要取消考試資格。

不過南平縣的縣學教諭是海瑞,南平的學風還是比較正的,倒是沒有出現夾帶作弊的人。

等到進了考院,蘇澤才知道陳朝源所說的簡陋,竟然簡陋到了這種地步。

比後世辦公室格子間還小的考棚,只有一塊木板和磚石壘起來的凳子,使用面積和蹲廁差不多。

斑駁的牆體和鏤空的頂棚,陳朝源外面下小雨裡面下大雨的所言非虛。

蘇澤拿着號牌,甲六不僅僅是考試證號,也是考試位置的標記,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考棚。

這時候蘇澤才知道,爲什麼前任案首的考號能賣五兩銀子。

因爲是前任案首的考棚,應該是最近修復過的,屋頂起碼是不漏雨了,牆也要比別的考棚白了很多。

不愧是價值五兩銀子的雅座!

在衆人豔羨的目光下,蘇澤走進考棚,將木牌掛在考棚邊上,等待書吏最後一次覈對身份。

分發三份答卷紙,九份草稿紙後,白知縣帶領手下鎖上了考院大門,南平縣乙卯年縣試考試開始了。

在白知縣宣佈考試開始後,每一個考場區域內,都有一名衛所兵舉着木牌,開始在考場區域內走走停停。

第一道《四書義》的題目就寫在了這個牌子上,考棚中的考生要先將題目謄抄到稿紙上,作答完畢之後再謄抄到打格的考卷紙上。

“不亦說乎,有朋”

看到這道題目,蘇澤就聽到了考棚中此起彼伏的嘆息聲。

竟然第一道四書義就是一道截搭題!

截搭題,就是將四書五經中兩句話,甚至多句話截取搭在一起出的題目。

這句話並不是四書五經中的原文,難度自然要比普通的單句題或者多句題難的多!

首先要通讀四書,才能知道這道題目的出處,然後還要根據截搭之後的題目作答。

其實明代科舉在貢試中很少出截搭題,但是在縣試中很多出卷的縣令爲了偷懶,就偏愛出截搭題。

因爲截搭題難,所以黜落普通考生特別快,有時候第一場考試,就能刷掉足夠的考生,改卷子也非常容易。

不過出題人高興了,做題人就要暗暗問候白知縣的祖宗了。

不過其實這種截搭題,倒也不是故意爲難考生。

到嘉靖年,大明朝廷已經舉辦了這麼多次的科舉。

時文選刊也出了這麼多期,四書上的內容基本上都出的差不多了。

而出了科場舞弊,那主考官是要掉腦袋的。

有些常用的題目,捲到極點的考生已經將名家名篇都背熟了。

可怕就怕一個考場出兩個卷王,那出現兩份雷同的試卷,主考官還活不活了?

不過蘇澤拿到這個題目,反倒是鬆了一口氣。

這種截搭題雖然巧妙,但是隻要有了正確的破題思路,基本上就穩了。

蘇澤提起筆,這種題目其實有點類似於現代人的智力遊戲。

首先看兩句的出處。

其實這兩句上過學的基本上都讀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過如果按照這句原文來破題,那就落入出題人的陷阱了。

八股文破題必須緊扣題目,也就是要對應“不亦說乎,有朋”來破。

這時候要扣住朱熹的集註來破。

朱熹集註上對“說”的釋義,“學者,將以行之也。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

這句話朱熹註釋的很巧妙,點出了學習和實踐的關係。

蘇澤雖然不喜歡朱熹,但是這句話他是很認同的。

“學習了就要實踐,實踐了知識就轉化爲我自己的知識,所以會感覺到愉悅。”

說就是通“悅”,就是愉悅的意思。

蘇澤破題就從學習實踐之悅開始,他提筆寫道:

“說以學而深,可決其朋之有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能從學習到實踐爲樂,能從所學中得到快樂,那就自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跟從。

這樣破題既寫出了讀書和實踐的辯證關係,又符合儒家君子之朋的定義,可以說是破題的相當的巧妙了。

破題沒有問題,接下來的部分蘇澤就開始寫他的實踐論了。

【藍色被動——旁徵博引】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

這兩個被動技能讓蘇澤腦袋空前的清明,各種引經據典,硬生生的將這個題目歪到了最後的論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窮究真理是天地之間最愉悅的事情,而真理必然是越辯越明的,能踐行真理之路的人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追隨。

洋洋灑灑寫完一篇八股文,蘇澤又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錯別字和犯忌諱,這才謄抄到了考卷紙上。

就這樣已經半個時辰過去,又有小吏拿着筆,開始查看考生們答題的進度。

每隔半個時辰,就有書吏過來檢查進度,查看稿紙上的字和答卷紙上的字數,並且記錄在考簿之上。

這就是怕考生和鄰間的考生作弊,如果草稿紙上一個字不寫,就開始直接在考卷紙上做答,那就有領座考生幫着代答的嫌疑。

等到蘇澤謄抄完畢,已經到了上午九點,五名衛所兵舉着牌,這是五經義的題目。

大明只要求治一經,你治什麼經就答什麼經的題,蘇澤將《春秋》題目抄下來,這道題中規中矩沒什麼花活兒,蘇澤很快就寫出了答案。

接下來的試帖詩也四平八穩,蘇澤最後檢查了一遍,乾脆就喊來書吏,交卷!

這個八股文題目出自八股文教材《曲園課孫草》中的三十篇範文。

當然後面的實踐論是肥鳥魔改的。

(本章完)

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245章 李時珍第281章 講武堂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81章 講武堂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31章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036章 售鹽第674章 夜航船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035章 謹慎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482章 缺官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75章 治本經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243章 水淹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451章 僭主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056章 脫毒難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003章 占卜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211章 沖繩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022章 畝產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
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245章 李時珍第281章 講武堂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281章 講武堂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131章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036章 售鹽第674章 夜航船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035章 謹慎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482章 缺官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75章 治本經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243章 水淹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451章 僭主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056章 脫毒難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003章 占卜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211章 沖繩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022章 畝產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