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成聖的路

第214章 成聖的路

也難怪汪道昆震驚。

什麼叫做“一道德”?那就是給人提出道德標準。

朱熹作《大學章句》,提出了士子做人的三綱八目,給讀書人提供了道德標準。

三綱者,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八目者,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給天下讀書人提供了道德標準,也給天下讀書人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朱熹成了朱子。

王陽明在朱熹的標準下,提出了致良知之說,又提出了“內聖外王”的標準,進一步給出了讀書人的道德標準,於是王陽明成了新的聖人。

正如同蘇澤所說的,朱熹和王陽明給出來的,都是士的道德標準,可是他們沒有說工和商要怎麼做。

所以汪道昆才震驚,因爲蘇澤要做的事情,就是儒家聖人要做的事情。

不,甚至蘇澤要做的事情要比歷代先聖還要厲害,他是要給天下所有人都提出道德標準。

這就是所謂的“混一道德”!

在震驚之後,汪道昆就是驚恐。

他拉着蘇澤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汝霖,這番話你沒有和別人說過吧?”

蘇澤搖頭說道:“我是讀了老師的手稿,纔有此感而發,沒有和他人說過。”

“沒有說過就好,沒有說過就好,這番話可以不要公開說,也不要寫出來。”

汪道昆是真的將蘇澤當做學生,他說道:

“一道德,你可以想,可以默默的做,但不是你現在能向天下人說的,明白了嗎?”

蘇澤的野心很大,他是要給全天下人提出道德標準,這是聖人乾的事情。

大明朝不需要另外一個聖人了。

王陽明只是改進了朱熹的士人道德,就被大明朝廷忌憚了幾十年。

王陽明有平定叛亂的功勞,甚至還以文臣身份封了爵位,但是大明朝廷始終不讓他進朝堂,甚至不讓他去京師,就是忌憚他新聖的地位。

在王陽明生前和死後的一段時間,心學都是被打壓的。

只是到了如今,心學已經成了讀書人都認可的學問了,朝廷纔算是放開了對心學的禁錮,因爲實在是禁錮不住了。

而蘇澤的野心更大,一旦完成,那就是天下人之師,那是什麼?那就是至聖先師!

沒有一個皇帝可以容忍一個活着的聖人。

汪道昆拉着蘇澤說道:

“汝霖這番話說的很好,等你日後位列朝堂的時候再說,對天下人更有益處。”

汪道昆也是真心覺得蘇澤的那番話有道理。

他注意到了以西門慶爲代表的新型階層,無論是商人,掮客,還是工坊的工人,他們都從土地的束縛中走了出來。

沒有了土地的束縛,也就沒有傳統的土地宗法的港灣,他們不容於農業土地道德的標準,雖然掌握財富卻成了社會抨擊的對象。

新階層的道德困境,也讓他們自甘墮落。

汪道昆站起來說道:“汝霖你才二十三歲,明年就是會試。你在二十七歲之前還能參加兩次科舉,二甲進士就可以入翰林院。”

汪道昆說道:“等你日後成了閣部大臣,再說這番話就行了。”

蘇澤心中冷笑,別說是做了閣部大臣,就是做了攝政大臣,皇帝也絕對不會容忍自己說這番話。

一道德的威力太大了,這不僅僅是成聖的問題。

一旦蘇澤真的提出一個全民認可的新道德標準,那就意味着他成爲所有新階層的引導者,他自然就會成爲新階層的代言人。

大明皇權連宰相都容不下,還要用什麼內閣輔臣來裝點門面,又怎麼能容忍一個活着的聖人呢?

不過蘇澤也沒有傻到現在就公開宣揚自己的理論。

他還沒有想好具體怎麼“一道德”,這並不是提出一個標準就行了的,而是要其他階層的人都認可這個道德標準。

特別是要讓掌握了話語權的儒家士子承認這套標準,以蘇澤目前的名望和實力,都遠遠沒到這個時候。

之所以對汪道昆說,是因爲汪道昆是自己的房師,是自己天然的政治同盟,而且汪道昆確實是一個有抱負的讀書人。

汪道昆叮囑完畢,又覺得興奮異常。

他寫的《金瓶梅》,對於書中人物的命運哀嘆悲憫,可就如同蘇澤所說的那樣,他身爲作者,也不知道爲何主人公們會遭遇這樣的問題,最後只能用天道輪迴的佛門觀點來闡釋。

可是蘇澤的說法如同醍醐灌頂一番,讓汪道昆再一次思考書中的人物的命運。

蘇澤看到汪道昆出神的樣子,就明白他已經認同了自己的理論。

思想啓蒙,這是隨着新階層的出現,必然會出現的事情。

如今正在越發有影響力的泰州學派,提出“百姓日用即爲道”,其實已經是臨門一腳了。

泰州學派以孟子的親民思想爲根基,提出了平民儒學的理念,在民衆中具有不小的影響力。

王艮爲販夫走卒講學,吸收匠人、商人、傭工、小販爲弟子,其中一個暗含了“人人如龍”的未來期許。

雖然泰州學派也沒有明確的提出“一道德”的目標,也沒有意識到社會階層的變化,只是從民本的思想發端,自然的提出要在平民中傳播儒學。

但是朝廷也意識到了泰州學派的威力,王艮死後,他的弟子顏鈞、何心隱、李贄,全部都不被官府所容。

日後何心隱被掌權的張居正誅殺,李贄也死於獄中,自此之後,大明儒學再也沒有了變革方向。

學術成爲了黨爭工具,各種“君子之黨”此起彼伏,將大明朝這個白茫茫大地搞的乾乾淨淨。

至於後世大清的學術,不說也罷。

蘇澤找到了新的方向,“一道德”的命題太大了!他不僅僅需要自己提出理論,還需要有人幫着實踐,而自己的恩師汪道昆,就是他影響的第一人。

這一次夜談,對蘇澤的影響不亞於“龍場悟道”。

“汝霖今日來找我,是有什麼事情嗎?”

蘇澤這纔想起來自己的目的,他拱手問道:

“老師,聽說朝廷在搜尋龍涎香?”

汪道昆嘆息一聲說道:“是啊,陛下令戶部採購龍涎香百斤,戶部行文沿海諸省,要求各省都要進貢龍涎香,布政使司那邊正在頭疼呢。”

嘉靖皇帝對於龍涎香的喜愛到了癡迷的地步,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要求進貢龍涎香了,可是這東西實在是難找,別說是百斤,連十斤都沒蒐集齊。

蘇澤用準備好的說辭說道:

“老師,弟子認識一琉球人,他說他們琉球手裡有龍涎香。”

汪道昆驚喜的看着蘇澤問道:“當真?”

蘇澤點頭說道:“弟子曾經見過,確實如同書中所說的那樣,味道雋永獨特。”

汪道昆站起來說道:“那琉球人何在?”

蘇澤說道:“就在福州城內,但是他是琉球國主的親信,此番帶來龍涎香,是想要求朝廷重開琉球朝貢。”

汪道昆一愣,不過想想也很合理了。

琉球一直想要重新開貢,也許是在福州的琉球人聽聞了皇帝蒐集龍涎香的消息,於是通知了琉球國主,想要用龍涎香說服嘉靖皇帝,重新開啓朝貢貿易。

所以他們纔會找上蘇澤來擔任說客,而自己這個福建巡撫,是整個福建少數幾個可以向朝堂上題本的官員。

仔細想想,似乎重新開啓琉球朝貢也沒有什麼壞處。

汪道昆出身徽州府,徽商衆多,他家族也有不少人從事商業,他對於海洋貿易的態度並不牴觸,甚至覺得商業辦好了也能興國。

琉球對大明朝一向恭順,算是藩屬國中相當聽話的。

汪道昆立刻說道:

“我這就像朝廷上題本!”

蘇澤連忙說道:“老師,若是內閣部議,恐怕會被駁回啊。”

汪道昆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對於嘉靖皇帝搜尋龍涎香的事情,表面上內閣和戶部都是堅決要完成的,實際上在裡面磨洋工多少,皇帝也是不知道的。

要不然等幾年後,嘉靖皇帝也不會着急到派太監來沿海地區搜尋。

若是汪道昆這道題本送上去,恐怕有可能會被內閣直接擋掉。

“我懂了,那我就上密揭!”

終於說服了汪道昆,蘇澤的計劃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

接下來以那位道君皇帝的尿性,爲了這龍涎香一定會重啓琉球朝貢貿易。

朝貢貿易的門票拿到手,蘇澤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藉着琉球的皮,來進行合法的大規模東亞貿易了。

在大宗貿易中,走私貿易雖然利潤高,但是遠遠比不上合法的大規模貿易賺得多。

原因也很簡單,在大宗貿易中效率優先,一艘走私船才能運多少生絲?

而合法的生絲貿易一次載貨量,就是零星走私的幾百上千倍,就算是利潤率低了一點,但是量大自然就賺得多了。

在蘇澤那個時空,隆慶開關之後,很多中小型走私基地迅速衰頹,大商人寧可走稅收更高的官方通道,就是這個原因。

琉球朝貢的港口是福州,這裡距離長寧衛不遠,琉球朝貢貿易一開,蘇澤賺的就不是南平縣城那幾間鋪子的錢了。

有了錢,造船買炮就可以搞起來了。

汪道昆答應上密揭請奏,重開琉球朝貢貿易。

等到這些都談完了之後,汪道昆說道:“年後汝霖就要入監了,你準備去哪裡?”

考上舉人之後,按照慣例是要去國子監報道的,大明朝在南北直隸都有國子監,分別設在京師和南京,就算是不入監學習,也是需要走個過場的。

蘇澤本不想要參加會試,所以自然不願意去京師國子監,他說道:

“學生準備去南京國子監。”

汪道昆點點頭說道:“這樣也好,明年的會試太倉促了,以汝霖的才學,可以等四年後的下一次會試,若是能中二甲,依然可以參加館選。”

汪道昆以爲蘇澤選擇去南京入監,是不想要參加明年的會試,這也是很多舉人的正常操作了。

殿試定下名次沒有重考的機會,一甲二甲三甲涇渭分明,庶吉士、進士、同進士出身天淵之別,所以有些讀書人寧可晚上一屆參加科舉,也是爲了能得到科舉高名次。

蘇澤是福建解元,以汪道昆看來蘇澤直接參加會試問題不大,但是想要得到科舉高第還是要看運氣,那還不如沉澱四年再考。

汪道昆將一封信交給蘇澤說道:

“南京國子監祭酒與我有舊情,你將這封信交給他,入監後他也不會爲難你。”

國子監的教學水平一言難盡,還不一定有蘇澤這樣的舉人水平高呢。

真正在國子監中坐監學習的讀書人少之又少,汪道昆的這封信可以讓蘇澤免去坐監的麻煩。

汪道昆繼續說道:“你去南京國子監也有好處,南方書院林立,汝霖可以遊學一番。汝霖要立萬世之言,自然要行萬里路了。”

蘇澤也贊同汪道昆的想法,書院是大明特色,不得不品嚐。

江蘇、浙江、江西、福建,這些都是大明朝如今的卷王聖地,書院林立,這些書院除了研習科舉之外,也會辯論經學議論朝廷政局,讀書人要在士林揚名,就少不了要在圈子裡打響名號。

遊學就是最好的辦法,就和延平書院一樣,這些地方的書院也會請遊學士子講學,蘇澤已經是福建解元了,自然有講學的資格了。

汪道昆並不是那種死讀書的讀書人,他自己就志趣廣泛還考上了科舉高第,對於蘇澤這個得意門生他不是勸蘇澤死讀書,而是勸他多遊歷四方積累閱歷。

在知道了蘇澤“一道德”的志向後,汪道昆更是鼓勵他可以遊學四方,吸取別人的學術觀點完善自身。

蘇澤恭恭敬敬的向汪道昆表示感謝,這才滿意的離開了巡撫府邸。

接下來幾天,他繼續在福州城內活動,拜訪自己在福州城的熟人。

於宗遠果然考過了武舉,他如今已經得授福州左衛副千戶一職,但是大明朝軍職含金量低,蘇澤年紀輕輕就是福建解元,日後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於宗遠這一次拿出小弟的姿態,而蘇澤卻依然對他待之如舊,還讓於宗遠邀請同僚一起喝酒。

原本於宗遠在軍營中吹噓自己認識蘇澤,大家還都嗤笑他吹牛,如今看到蘇澤和於宗遠的親密關係,衆人就只有羨慕了。

一省解元前途遠大,日後蘇澤有機會入閣拜相的,於宗遠這算是抱上大腿了。

方望海留下書信的那些人,福建布政使、福建按察副使和福建提學,蘇澤也各自送上了貴重的禮物,那個技能又增長了不少。

有方望海的書信引薦,蘇澤和方大小姐已經有了婚約,那自家子侄的禮物自然是照單全收,衆人都誇方望海找了乘龍快婿。

轉眼到了十一月,從福建加急的密揭送到了司禮監。

(本章完)

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84章 射擊技能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666章 棄遼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030章 鬼市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224章 徐渭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531章 歌舞團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056章 脫毒難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47章 破蜀道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53章 虎狐犬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568章 炮兵理論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007章 軍籍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50章 授權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58章 藥,種子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001章 穿越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177章 知府家宴
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84章 射擊技能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666章 棄遼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030章 鬼市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224章 徐渭第066章 山雨欲來(三更)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531章 歌舞團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056章 脫毒難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502章 張居正罷相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47章 破蜀道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53章 虎狐犬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308章 誣陷造反時,最好真的要反第568章 炮兵理論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007章 軍籍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50章 授權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58章 藥,種子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001章 穿越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177章 知府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