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武昌易幟

和武昌隔江相對的漢陽。

張居正帶領大軍,攻佔漢陽後,就不再進軍了。

爲了這件事,荊州知府徐學謨多次勸說張居正立刻進軍武昌,但是張居正都不理睬他,搞得徐學謨和張居正不歡而散,還揚言要彈劾張居正。

徐學謨曾經是在湖廣抵抗景王叛軍的主力,但是他募集的不過是鄉勇而已,要進攻武昌城,還是要依仗張居正的朝廷正規軍。

所以徐學謨雖然生氣,但是張居正就是不肯進軍,他也拿張居正毫無辦法。

今天徐學謨再次請見張居正,請他立刻攻打武昌,但是張居正依然不不見他。

氣的徐學謨返回自己的軍營,一名中年文士迎接上了上來。

“府臺大人,張閣老怎麼說?”

徐學謨沒好氣的說道:“還能怎麼說!張閣老連我的面都沒見!這些日子張閣老帳中的規矩越來越森嚴了!”

中年文士皺着眉。

趙志皋,浙江人,嘉靖二十二年,就在浙江科舉連中秀才和舉人,那時候趙志皋十九歲。

只可惜接下來的幾次科舉,趙志皋都屢次不低,始終考不上進士。

如今他三十九歲了,趙志皋一邊在南京國子監讀書,一邊等着下一場貢試。

後來就是東南新軍進入南京,趙志皋從南京出逃。

他沒有往北走,而是來到了湖廣。

在景王起兵的時候,趙志皋正好就在荊州,徐學謨募集義勇,趙志皋報名參了軍。

得知趙志皋有功名在身,徐學謨就提拔他做了幕僚。

趙志皋看到徐學謨氣的不行,只能寬慰說道:“張部堂不肯攻打武昌,怕是有別的思量。”

徐學謨說道:“他能有什麼思量,還不是磨蹭着不想返回京師。”

趙志皋畢竟只是個舉人,做一些軍隊後勤的工作還行,但是朝堂爭鬥就是個雛兒了。

徐學謨有心提點他,於是說道:

“如今內閣中,楊閣老被人稱之爲泥塑閣老。”

“剩餘的三位閣臣,高閣老是陛下在裕王府邸時候的講讀,和陛下有師徒之情,又有宣府定策之功,在陛下心中份量最重。”

“新務是高閣老提出,陛下照單全允,還命令高閣老主持京察,這權勢可要比當年夏言嚴嵩當權的時候還要盛。”

“三輔就是我們這位張閣老了,張閣老總督南直隸軍務,但是現在南直隸在哪裡?”

徐學謨露出不屑的表情。

“至於四輔張四維,不過靠着勸說上皇迴鑾的功勞,才能倖進於內閣,也只能唯高閣老馬首是瞻,應聲蟲罷了。”

“張閣老之所以遲遲不攻打武昌,就是不想在這個時候返回京師,和高閣老爭權!”

趙志皋哪裡知道朝堂上這麼多彎彎繞繞,他問道:

“聽說高閣老和張閣老相交莫逆,張閣老也曾經做過當今陛下的講讀學士,還是高閣老推薦的。張閣老也是想要做事的人,難道不應該儘快平定景王之亂,挾這場大功勞返回京師嗎?”

徐學謨冷笑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也,那時候高張二人都是窮翰林,自然沒什麼好爭的。”

“高閣老性格剛直,張閣老也是極有主見的人,兩人要是都在京師,肯定要爭的你死我活。”

趙志皋驚訝的說道:“難道就因爲這個,張閣老不肯攻打武昌?可他要拖到什麼時候啊?”

“拖到朝廷拖不住了,來人和他談的時候。”

徐學謨冷冷的說道:

“論和陛下的親疏,他比不過高閣老。”

“論擁立之功,他也比不上高閣老。”

“比科舉做官的資歷,他也比不上高閣老。”

“既然都比不上高閣老,那不入京師纔是最好的選擇。”

趙志皋喃喃說道:“難道張閣老是要留在湖廣?可是朝廷何曾有過閣臣駐守地方的先例啊。”

徐學謨說道:“如今已經是亂世,亂世談什麼先例。”

“張閣老依仗的就是手下這支軍隊,若是班師回京,定然要交還軍權,若是能留在湖廣,就可以節制湖廣軍政了。”

趙志皋問道:“朝廷會答應嗎?”

“朝廷就是不答應有用嗎?”

徐學謨長長的嘆氣,他總是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可卻不知道這預感來自何處。

武昌城中,景王見到了東南方面從九江派來的使者。

讓景王和趙貞吉驚訝的是,東南派來的使者,竟然是一名朱明宗室。

來的人正是現任鳳陽巡撫,朱明奉國將軍朱聰浸之子朱華燁。

當年囚禁在鳳陽皇城的宗室造反,推舉朱浸聰獻城,朱華燁就是率先打開鳳陽城門的人。

後來蘇澤親自問朱家父子要什麼賞賜,朱聰浸被留任爲鳳陽知府,而朱華燁則加入了林德陽所在的第三旅。

在後來幾場戰鬥中,朱華燁都表現優異,被推薦到南京陸軍學堂進修,如今是第三旅第三營的營長。

在軍中的鍛鍊後,朱華燁不再是從前瘦弱的樣子,他的皮膚曬黑了,身穿便裝站在景王和趙貞吉面前,氣勢上卻一點不落下風。

景王爲了見東南的使者,還專門穿上了他就藩德安時候傳的禮服,趙貞吉也換上了硃紅色的官袍,可是他們眼前的朱華燁,完全是一副不在意的樣子。

“東南新軍第三旅第三營,朱華燁,奉蘇大都督的命令,和兩位商談武昌歸正的事情。”

景王還想要套套近乎說道:

“貴使也姓朱?難道也是我朱明宗室?孤聽說蘇大都督用人不拘出身,就算是我朱明宗室也能得到重用?”

朱華燁看着滿臉富態的景王,忍住自己厭惡的表情,但還是點頭承認了自己朱明宗室的身份。

景王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他認爲蘇澤派遣一名朱明宗室來談判,應該是想要厚待自己。

景王甚至上前,想要拉住朱華燁表示親近。

但是朱華燁立刻退後一步,和景王保持距離。

他們父子是朱明宗室,但是被地方官員剋扣祿米都快要餓死了。

同樣是就藩在山西的宗室,代王卻富得流油,侵佔大量的官田民田,代王作爲山西宗室的頭藩,不僅從不接濟窮宗室,還夥同山西官員侵吞其他宗室的祿米。

那時候朱明皇室也沒想過這些窮親戚。

後來父親朱聰浸爲宗室出頭,冒死闖關前往京師上奏嘉靖皇帝,最後的結果是山西祿米的事情沒有任何結果,父子二人流放鳳陽。

同樣都是宗室,朱聰浸父子這種遠支宗室都快要餓死了,還被禁錮不能讀書從軍,不能做生意甚至不能種田。

而景王這樣的近支宗室,一就藩就分封土地四萬傾,還貪心不足繼續侵佔官田民田。

朱華燁對於自己宗室的身份厭惡透頂,他沒有搭理景王的套近乎,而是公事公辦的說道:

“蘇大都督的條件:”

“第一,武昌必須是無條件投降,我第三旅從水路進入武昌,接管武昌城防,城內所有軍隊必須繳械向我方投降,在我第三旅進城前,必須維持武昌秩序。”

“第二,武昌各衙門全部封存,各級官員全部在家中等待甄別。”

“第三,景王和趙貞吉必須前往南京,大都督要親自見你們。”聽到如此苛刻的投降條件,景王和趙貞吉都面如死灰。

本來他們還以爲靠着武昌獻城的功勞,可以得到蘇澤的厚待。

趙貞吉還想着蘇澤讓他留任武昌。

而景王更是幻想蘇澤會擁立自己,畢竟自己是皇帝的親弟弟,蘇澤完全可以在南京扶持一個南明出來,和北方明廷打擂臺。

那時候景王也能在名義上過一把當皇帝的癮。

可是蘇澤的態度卻如此的冷淡,根本不提對二人的賞賜。

而從東南對待武昌原任官員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來,蘇澤根本不想繼續任用明廷的官員。

這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啊!

景王有些後悔了。

他露出不悅的表情說道:“武昌還在孤王的手裡,蘇大都督是不是太看不起人了?!”

“孤也不是非東南不可投,只要打開武昌城,大明軍隊就駐紮在漢陽,孤可以向皇兄請罪,也不失爲一條退路。”

朱華燁聽到了景王的話,表情更加冷淡:“請降是你們提出來的,我們東南只不過提出接受投降的條件,降與不降,二位自便。”

景王更是生出火氣來,大家都是宗室,你不就是投靠東南早了一些嗎?

孤王是皇室近親,是上皇的兒子,當今皇帝的弟弟!

“來人啊!將此人押下去!”

景王喊來護衛,趙貞吉立刻攔着景王說道:

“殿下,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不如先讓使者先去別院休息,獻城的事情還可以想繼續談。”

趙貞吉又低聲在景王身邊耳語道:

“留着此人,還可以用他和朝廷談判,讓朝廷知道殿下依然有選擇的餘地。”

景王想了想,趙貞吉說的也有道理。

如果真的殺了朱華燁,那就徹底和東南決裂,再也沒有退路了。

景王揮揮手說道:“押下去!”

朱華燁並沒有任何慌張的表情,任由王府親兵將他押送到別院關押。

雖然景王很生氣,但是王府親兵對於朱華燁非常尊重,不僅僅安排了非常舒服的房間,還自掏腰包買來豐盛的酒菜,送到朱華燁的房間中。

等到太陽落山,朱華燁聽到了門外的動靜,只看到房間被推開,一個人影站在門外。

“趙大人,我還以爲你會晚點纔會來的。”

朱華燁頭也沒有擡,對着門後的黑影說道。

黑影走進屋內,果然是一身黑衣的趙貞吉,他驚訝的看着朱華燁問道:

“朱營長,你知道我今晚會來?”

朱華燁微微一笑說道:“趙大人,我能單獨前往武昌,自然不是景王那等蠢物。”

他擡起頭看着趙貞吉說道:“趙大人,你就是我來武昌的保障。”

趙貞吉一驚,本來他以爲朱華燁是年輕氣盛的軍官,還在埋怨爲什麼東南新軍派了這麼一個愣頭青過來談判。

現在看根本不是這樣,朱華燁是故意激怒景王的。

果然,朱華燁說道:

“投降明廷,景王尚且有活路,趙大人是必死無疑了。”

“這座武昌城內,景王有退路,武昌的大小官員有退路,武昌的軍頭士兵有退路,唯獨趙大人你沒有退路。”

“向我們東南無條件投降,是你唯一的活路。”

趙貞吉露出陰冷的表情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就不怕我魚死網破嗎?”

朱華燁卻說道:“趙大人你不會的。”

趙貞吉收起恐嚇的表情,再次換上哀愁的表情問道:

“請問朱營長,大都督要趙某去南京,會如何處置我?”

朱華燁正色說道:“那就要看趙大人做過什麼了,如果趙大人做過害民之事,那我東南法度森嚴,恐怕要去庭上走一遭。”

“若是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按照舊明降官的待遇,會先在福州南禪寺改造,等改造完畢再由大都督府處斷。”

趙貞吉咬牙切齒的說道:“獻武昌這麼大的功勞,大都督竟然如此吝嗇?那日後不是要寒了投誠志士的心?”

朱華燁說道:

“我在南京陸軍學堂的時候,大都督曾經和我們講過一堂課。”

“大都督曾說,自古得天下者,切不可貪圖捷徑。”

“無論是隋代北周,還是宋代後周,都是因爲得國太易,沒能清掃前朝餘孽,導致國祚不昌。”

“所以武昌若是無條件投降,我東南自然樂意接收,可若是有人想要挾城邀功,還想要通過投機混入我東南,那大都督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自武昌起,我東南只接受無條件投降!”

聽到朱華燁這麼說,趙貞吉滿臉絕望。

他心機算盡,卻沒想到蘇澤根本不吃他這一套。

可正如朱華燁所說的,別人也許還有退路,獻城是他唯一的活路。

第二天,四月十七日,武昌城內的軍隊包圍了景王府,控制了武昌各個官府衙門和城門武庫。

趙貞吉又下令打開東城的水閘,第三旅的先頭部隊駕駛快船進入武昌城。

等到四月十九日,漢陽的張居正纔得到消息。

他急匆匆的集結軍隊,卻看到武昌城上升起了第三旅的軍旗。

明晃晃的炮口對準城外,林德陽命令鳴炮示威。

張居正只能繼續退守漢陽。

武昌易幟。

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57章 大員島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09章 廣築城?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85章 去月港第240章 緝私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351章 《治安疏》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35章 髒東西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265章 歸有光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657章 拼命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123章 打擂臺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172章 榜一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四卷總結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494章 爹的事第659章 碾碎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
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257章 大員島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09章 廣築城?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蒼蠅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85章 去月港第240章 緝私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351章 《治安疏》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435章 髒東西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265章 歸有光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657章 拼命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123章 打擂臺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172章 榜一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四卷總結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494章 爹的事第659章 碾碎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