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拆遷問題

bookmark

蘇澤看向衆人說道:

“從吏部上次送來的報告中,目前我們的官員,大部分都喜歡在城市任職,很多官員不肯去鄉村。”

“甚至有一部分的官員,將在鄉村工作的同僚視作下僚,認爲他們的工作沒價值。”

“在我們東南的考覈競爭體系下,沿海的城市也比內陸的鄉村更容易做出成績來,去年的乙等進士,基本上都想辦法去了沿海的城市任職,甚至有人不惜就任品級比較低的職位。”

蘇澤看着衆人說道:

“這日後也是我們東南的巨大隱患啊!”

衆人嚴肅了起來,以蘇澤的見識和能力,他提到的問題最終都會成爲大問題。

蘇澤重視的技術,最終都會成爲影響整個東南的重要技術。

所以當蘇澤提到城市和鄉村問題的時候,衆人也都收起了對以往成績的樂觀,開始傾聽起來。

蘇澤說道:

“出於成本的問題,工商業天然會在沿海地區聚集,這是工商業流通成本決定的。”

“長期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城市和鄉村的差距也會進一步拉大,而城鎮化也會隨着工業而不斷加大。”

“但是如果因爲城市化的趨勢,而忽略鄉村問題,那日後要出大問題的。”

蘇澤看了一圈說道:

“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將鄉村視作勞動力基地,視作是商品傾銷的地區,將這些地區當做是落後的地區。”

“現在很多官員,不僅僅是不願意去鄉村,而是認爲發展農業是落後的,在任何地區都要搞工業。”

申時行思考了一下說道:

“但是大都督,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已經是整個東南的趨勢了,這一點也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

“而且我們東南講的是主權在民,在城市能夠有更好的醫療,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機會,也不怪農村地區的人口前往城市。”

“屬下主政松江府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如今這種現象更普遍了。”

何心隱也點頭,松江府和蘇州府,是如今東南城鎮化最快的地區,在這兩府一些鄉村都徹底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青壯年都大量進城在工坊務工,就連土地都拋荒了。

財政大臣方望海說道:

“其實這也是城鄉差距拉大的原因,一個壯年勞動力,全年在家務農,收入是遠遠抵不上一個同樣壯年的僱工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進城也是正常的。”

衆人點點頭。

東南對於戶籍的控制遠比東南鬆弛,因爲蘇澤一貫反對明太祖制定的各種戶籍制度,反對身份禁錮政策的。

所以東南很早就開始戶籍自由的行動,鄉村中的人口,抵達城市後只需要在城市中登記,就可以在城市中居住。

這種政策自然是加快了工商業的發展,吸引了更多農村人口前往城市。

徐渭也說道:

“農業是國家的邦本,大都督的憂慮也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現在放任這種現象,日後也會影響到我們東南發展的。”

衆人紛紛點頭。

這段時間以來,衆人都知道治政的不容易了。

東南雖然是鼎格建制,沒有歷史包袱,但如今的東南也面臨了千年未有的大變革。

換句話說,整個東南都沒有作業可以抄。

大明,甚至包括大明以前的政治制度,都不再具有參考性。

東南現在遇到的問題,都是新問題,都是前人從沒有遇到過的問題。

就比如是城鄉問題,在千百年來,華夏人都是安土重遷的,他們世代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是生活不下去了很少會離開故土。 但是現在不同了。

時代的發展,工商業的發展,讓更多人選擇離開了生活了一輩子的鄉村,前往城市生活。

而人口的流動,也滋生出來更多的問題。

蘇澤很明白城鄉差距的進一步拉大,這是所有工業化社會發展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蘇澤說道:

“首先還是農村土地的,鄉村的土地可以作爲最後的蓄水池,不能讓進城的人把土地都賣了,但是也不能讓大片土地拋荒。”

方望海有些爲難的看着蘇澤,蘇澤說道:

“還是通過財政政策調節,土地出售需要加稅,同時要完善租賃制度。”

“閒置的土地可以出租掉,租出去的土地,田稅從租種者那邊收,這樣可以讓離鄉的人不會輕易賣掉自己的土地。”

方望海點點頭,東南的田租是按照土地權屬徵收的。

也就是說土地在誰的名下,那就向誰徵收田稅。

改善田賦的制度,那可以讓進城務工的農民更傾向於出租土地而不是出售土地,那他們在城市中發生困難的時候,還可以退回鄉村容納風險。

衆人紛紛點頭。

蘇澤說道:“最後還是要加大鄉村建設,只要鄉村的基礎設施好一點,交通更便利一些,鼓勵村鎮興辦工坊。”

衆人點點頭,加大對鄉村建設也是基本國策了,不過包括蘇澤在內,大家也並不樂觀,這種流動是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選擇,而不是一兩個政策可以將人留住的。

等到了會議結束,蘇澤將徐渭留下來說道:

“對於官員考覈上還是要繼續改革,對於去偏遠地區的官吏要修改考覈標準,不能一味的以經濟發展作爲指標。”

徐渭也點點頭說道:

“吏部已經找了幾個支援偏遠地區的典型,表彰提拔了幾個優秀的案例,並且對於偏遠地區也制定了幫扶方案。”

“不過大都督,如今城市發展出現了新問題。”

“松江府和蘇州府那邊,靠近城市的土地價格上漲很快,蘇州府城內的土地已經不夠用了,城市擴張需要城市邊緣的土地,很多地主佔着這些土地,不肯官府修路造橋,訛詐天價的拆遷費用。”

“這其中也有負責規劃的官吏和地主勾結,提前得到規劃的地主會提前購買土地,一旦被官府徵用就會獲得天價賠償。”

“此事已經在蘇鬆二府引發輿論了。”

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245章 李時珍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060章 吃飽飯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334章 鑽膛炮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025章 急救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84章 射擊技能第258章 藥,種子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86章 大買賣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22章 震驚!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600章 三三制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550章 授權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237章 水戰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463章 紅丸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667章 政治仗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049章 縣衙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388章 印花稅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311章 從“賊”第001章 穿越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617章 打老虎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021章 開蒙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98章 解元!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005章 破浪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435章 髒東西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533章 活該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
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245章 李時珍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第77章 三江感言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060章 吃飽飯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334章 鑽膛炮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025章 急救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84章 射擊技能第258章 藥,種子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579章 燃眉之急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86章 大買賣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22章 震驚!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600章 三三制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550章 授權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237章 水戰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463章 紅丸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667章 政治仗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049章 縣衙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388章 印花稅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311章 從“賊”第001章 穿越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617章 打老虎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021章 開蒙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198章 解元!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005章 破浪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435章 髒東西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533章 活該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