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搶購一空!

第120章 搶購一空!

鬧倭寇的風波逐漸停歇,南平縣城內也恢復了平靜。

不過延平書院和府學倒是賴在縣學不肯走了。

原因自然是鹿大王已經登陸外海,大家都知道東南要不太平了,留在城外讀書還是太危險了。

不過讀書人還都是閒不住的,自從徐士盛死後,城外也沒再傳出鬧倭寇的事情,縣城的緊張氣氛鬆懈下來,這些讀書人們又開始出城踏青遊玩,只不過要多帶上幾個護衛。

延平書院的山長陳默羣,正陪伴着好友何良俊在南平城東的九峰山踏青巡遊。

何良俊就是拓湖先生,這位拓湖先生世代官紳,是松江華亭人。青少年時代,攻習詩文,愛好戲曲。後來做了貢生後曾經授官南京翰林院孔目。

仕途不順暢後,何良俊辭官回鄉專門研究曲藝,如今也是江南文化名流領袖。

不過去年倭寇攻破松江府,何良俊的藏書樓都被倭寇燒了,爲了避禍這才從松江府南下游歷。

陳默羣是何良俊的好友,應陳默羣的邀請何良俊在南平縣暫住了一個月,而何良俊也投桃報李在南平縣搞了個戲文徵文活動,算是幫着延平府的讀書人在全國打打名氣。

萬一能有一篇佳作面世,那延平府的讀書人也能在全國讀書人那邊露露臉。

前些日子鬧倭寇,陳山長也不敢出城,最近城外風聲逐漸安穩下來,陳山長帶着好友出城遊玩。

這南平城外九峰山上名勝古蹟非常多,此時陳山長和拓湖先生手持竹杖,兩人矯捷的攀登九峰山。

身後作陪的是延平書院的教授和學生,他們氣喘吁吁的在後面跟着。

陳山長舉起竹杖,指着山上說道:“元朗兄,前面就是化劍閣了。”

何良俊,字元朗,號拓湖先生。

何良俊登高看着山崖下方的延平津問道:“這就是二劍合一的延平津?”

陳山長點頭說道:“正是此地。”

“聽說化劍閣還有李相公的碑文,現可存否?”

“李相公的碑文尚存,我帶元朗兄去看。”

化劍閣是南平縣一座名勝古蹟,這是一段來自於晉代的傳說。

相傳晉代名臣張華擅長觀星,他觀星發現鬥牛星宿之間紫氣長虹,認爲將有神劍出世,佩戴神劍的人可以做宰相。

於是他委託同樣擅長星象的豫章人雷煥去豫章豐城做縣令,尋找星象中所示的神劍。

古人認爲天上的星象也對應地上的位置,鬥牛星宿對應的就是豫章之地。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那一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說的就是雷煥在豫章挖出神劍的典故。

雷煥挖出兩把寶劍,一說是太阿和龍泉,也有說是干將和莫邪,他將其中一把劍送給張華,自己則留下一把劍。

這時候雷煥的兒子勸說父親不要藏下寶劍得罪張華,但是雷煥卻說晉朝要大亂,張華也會被害,這劍是靈異之物,終究會化爲他物而去,不會永遠爲人所佩帶。

後來張華果然在八王之亂中身死,那把神劍也不知所蹤。

後來雷煥的兒子雷華任州從事,一次帶劍經過延平津時,劍忽從腰間跳出落入水中,雷華讓人進入水中找劍,一直找不到。

只見到兩條龍各長數丈,盤繞在水中,身上有花紋,尋劍的人驚懼之下離開。

雷華嘆息道:“先父化爲他物的說法,張公終將會合的議論,今日算是驗證了。”

這件事之後,南平人就在延平津邊上的九峰山建造了化劍閣,成爲著名的旅遊景點,化劍閣上有不少名人題字碑文。

何良俊隨着陳默羣繼續登山,果然見到了一座石碑,兩人走到石碑處觀看,這就是何良俊所尋的李相公的碑文。

不過這位李相公,倒不是當朝的相公,而是宋代明相李綱(紹宋裡那位)。

看完了李綱的碑文,何良俊再看下方的延平津,張華、雷煥,雷華的故事交錯,突然讓人產生了一種古今悠悠的感慨。

陳默羣說道:“元朗兄,馬上就要到化劍閣了。”

一想到自己被倭寇焚燬的家園,何良俊嘆息一聲坐下道:

“下山吧。”

陳默羣驚訝道:“馬上就到化劍閣了,爲何要下山?”

何良俊說道:“我想到蘭亭集序上那句,‘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後人可還能記得我等今日登高?”

陳默羣沉默了,他雖然是延平書院的山長,是本地的名人,可是他這樣的人物,怕是能載入《地方誌》都困難。

何良俊雖然是曲藝名家,但是也沒有和吳中四子那樣名揚天下,他這樣的人也很難寫入青史當中。

而能夠記錄在歷史上的,無論是張華還是李綱,這都是那個時代最頂尖的人物。

雷煥父子跟着名人的故事,也能流傳千古。

而自己呢?

何良俊的感慨讓陳默羣也失去了登山的興致,他也舉起竹仗說道:“下山下山!”

延平書院的教授和學生也不知道爲什麼山長不到化劍閣就要下山,不過也只能乖乖的跟在後面下山回城。

與此同時,黃時行舉着油墨飄香的小報,正在等待山長陳默羣回來。

爲了能一炮而紅,黃時行一口氣印了二百份的《文苑新韻》,免費贈送給南平縣城的達官貴人。

黃公子發行報紙,延平書院的讀書人自然要捧場。

《文苑新韻》定價二兩銀子,那些家中有錢的紛紛慷慨解囊購買,而沒錢的窮讀書人,也會幾個人湊銀子買上一份。

這倒也不是單純爲了拍黃時行的馬屁,而是《文苑新韻》肯定會成爲南平縣文壇的盛事,如果不能跟上風,可能會被同學看不起孤立。

混圈子的,自然最怕被圈子孤立。

江南讀書人要隨身攜帶那麼多的拜帖,就是這麼個道理。

當地文化圈子的熱點你不知道,當地重要的文化活動你不參加,其他讀書人就會看不起你。

知府衙門後宅,方若蘭看着裝訂精美的《文苑新韻》,翻開第一頁看到了第一篇文章。

第一篇自然是黃時行的戲文了,爲了能在士林揚名,這篇戲文是黃時行寫好之後,又請了福州府的曲藝名家潤色修改後,精心準備的戲文。

方若蘭翻看了一下,實在忍不住跳到了下一篇。

用方若蘭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篇辭藻華麗,完美符合戲曲格式規範的標準戲文。

可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好看。

是的,枯燥的劇情,毫無特色的人物,實在是讓方若蘭提不起一點興趣。

就這?就這?延平府的學子就這個水平?

方若蘭繼續翻下去,第二篇文章也是當地知名的士子,這篇戲文和黃時行的差不多,一樣的無聊。

方若蘭再次打了一個哈欠,下一篇,還是一樣的無聊。

再下一篇,更無聊。

實在是太無聊了。

方若蘭又從頭翻到尾,並沒有看到蘇澤的名字,她也不知道是高興還是遺憾。

高興的是蘇澤沒有寫這麼無聊的戲文,遺憾的是蘇澤沒有參加這次徵文。

方若蘭直接將《文苑新韻》扔到了一邊,看這樣的文章簡直就是污了自己的眼睛,必須要找點好看的文章來洗洗眼睛。

“給我!給我!”

門外傳來了侍女的嬉鬧聲,方若蘭推開房門,就看到自己院子的侍女正在爭搶着什麼。

方若蘭對待手下侍女相當寬厚,不少侍女都是家生子陪着她長大的,日後也都是要隨着方若蘭陪嫁的。

不過方家也是大家族,治家嚴格,侍女們停止了嬉鬧。

方若蘭的貼身侍女走過來,方若蘭問道:“伱們爭搶什麼呢?”

貼身侍女支支吾吾的說道:“有小廝在府外買了一份小報,大家爭搶這份小報。”

“小報?”

方若蘭想到《文苑新韻》,她首先是皺起眉頭。

一份《文苑新韻》需要二兩銀子,方府的小廝肯定是買不起的,拿到是強搶的?

因爲李夫人打馬吊,所以都是方若蘭治家的,一聽到這件事後她立刻板起臉問到:

“什麼小報,從哪裡買來的?”

方若蘭拿出掌家娘子的氣勢,侍女立刻跪下來,將爭搶的報紙遞上來。

不是《文苑新韻》?方若蘭還從沒有見過如此隨意的印刷物。

四張沒有裁剪泛黃的大紙,印着密密麻麻的方塊字,連裝幀都沒有,這也能叫做小報?

方若蘭接過報紙後,看到《拍案驚奇》四個字,立刻知道這是民間印刷的通俗小報。

這東西在江南地區也有,不過也算不上是報紙,頂多算是地攤文學的字報,一般也是賣給普通百姓的。

“這小報多少錢?”

侍女立刻回答:“買報的小廝說一份三錢銀子。”

聽到這個價格,方若蘭放心了,這肯定不是方府僕人仗勢欺人搶來的了。

方若蘭治家嚴格,不允許僕人藉着方府的名頭魚肉鄉里,但是對家中僕人待遇不錯,每個月給的錢也不少。

對於方家的小廝來說,三錢銀子買一份報紙雖然貴了些,但也是掏的出來的。

方若蘭掃了一眼,卻看到了作者一欄蘇澤的名字。

本來方若蘭都將小報遞給侍女了,這下子將小報拿回來說道:“我先看看,等會兒還給你們。”

說完方若蘭拿着小報返回屋子裡,攤開報紙讀了起來。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這名字挺有意思的?

一看開頭,貢生李由和名妓杜十娘相愛,這故事有些俗套,不過杜十娘敢愛敢恨的性格還算討喜。

方若蘭有些失望,又是才子佳人的通俗小說,不過蘇澤的語言生動,倒是讓人不知不覺的讀了下去。

後來杜十娘拿出百寶箱,給錢讓李甲幫他贖身,方若蘭讀了下去總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贖身後杜十娘和李甲縱情山水,蘇澤的文筆相當好,彌補了剛剛方若蘭的不快,她微微點頭,如果這故事就這麼結束了,未嘗不是個俗套但是好看的愛情故事。

可是很快峰迴路轉,富商孫富看上了杜十孃的美色,挑唆李甲將杜十娘出賣時,十娘悲憤交加,取鑰開鎖,將箱中寶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後自己也“抱持寶匣,向江心一跳”。

方若蘭如同被當頭棒喝,反覆讀了幾遍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李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轉憶十娘,終日愧悔,鬱成狂疾,終身不痊。

孫富自那日受驚,得病臥牀月餘,終日見杜十娘在旁詬罵,奄奄而逝。人以爲江中之報也。

這結局雖然孫富和李甲二人都得了報應。

但是最讓方若蘭久久不能忘記的,還是杜十孃的剛烈的抗爭形象。

再仔細想想,李甲的性格懦弱自私,結局在開頭已經暗示。

富商孫富描繪的很形象,倒是和當今爲富不仁的商人一樣。

但是杜十孃的形象卻是方若蘭從沒有見過的,卑賤的身份無法掩飾她對愛情的追求,在愛情幻滅後怒沉百寶箱的剛烈,都給方若蘭巨大的震撼。

奇文也!

方若蘭再次反覆讀了幾遍,更是覺得這樣的文章怎麼能刊登在這樣粗糙的紙上呢。

可是再想一想,小說中李甲和孫富一文一富,都是品格低下的鼠輩,身份卑賤的杜十娘卻是文中最高潔的,方若蘭又覺得自己着了相,好文章纔是最重要的!

《文苑新韻》那樣裝幀精美,全篇都是垃圾文章,用來墊桌腳都污了自己的書桌!

要給舅父看看!

方若蘭打開門,喊來侍女,將五錢碎銀子塞給侍女道:“你讓府內小廝再去買一份小報回來。”

過了兩炷香的時候,侍女滿頭大汗的跑回來說道:

“小姐,《拍案驚奇》都賣空了!”

“賣空了?”

“是於家的書鋪賣的,早上府內小廝去買菜的時候順手買的,可沒想到剛剛就被搶光了!”

方若蘭有些遺憾,她對着侍女說道:

“等我抄完就將小報還你們。”

與此同時,剛剛返回住處的陳默羣和何良俊,也都收到了黃時行親手贈送的《文苑新韻》。

何良俊也幾乎是皺着眉讀完了上面的戲文。

他提倡曲藝格韻不錯,可是這種垃圾文章也能算是戲曲?

何良俊又想起今日登高,本來還幻想着能在延平府發掘一篇名留史冊的好文章,自己也能作爲歷史的註腳流芳後世,現在看來這就是在做夢啊!

這位拓湖先生準備讀一讀名家名篇洗一洗眼睛,也聽到了門下小廝的爭搶聲。

這個,前半段真不是水字數。

只是肥鳥在查資料的時候,化劍閣這個典故很有意思。

張華,王勃,李綱,這些人物在小小的一個地方交匯,這也是我們中華歷史文脈不絕的明證。

就像是聽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忍不住寫出來。

如果大家不喜歡,就留言說一下,下次肥鳥不寫了。

另外刺刀的問題,晚明的子母銃已經開始裝備刺刀了,學名銃刀。

當然這個刺刀和二戰的刺刀不是一回事,裝在槍托上的。但是咱不是有技能嗎,可以製造嘛。

我只是論述在火器時代,刺刀的作用,不過感謝大家指正。

ps作者沒去過南平,不過查資料化劍閣尚存,住在附近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本章完)

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533章 活該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666章 棄遼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17章 打老虎第550章 授權第311章 從“賊”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11章 沖繩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416章 政第027章 鴛鴦陣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054章 抵捐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70章 縣試前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035章 謹慎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24章 徐渭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29章 電磁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
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533章 活該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666章 棄遼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17章 打老虎第550章 授權第311章 從“賊”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11章 沖繩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416章 政第027章 鴛鴦陣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054章 抵捐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70章 縣試前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035章 謹慎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224章 徐渭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29章 電磁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