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

節日愉快,讀書快樂

------

郭嘉也是一點就透的人,問劉明此言,立馬稱讚道:“主公此計大妙。如此我們兩受其利,不管這公孫度、公孫域與馬韓他們打得如何,我們都會有好處。而且還不怕那公孫度、公孫域與馬韓他們不打,如果他們不打,我們就再命遼西的公孫瓚,去打公孫度他們。這樣一來的後果,還是和原來一樣,而若是連公孫瓚也不動手,那正好就給了我們的藉口,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先滅公孫瓚,再滅公孫度和公孫域,最後把馬韓他們也給滅了。主公果然高才。不過,主公,那烏桓、鮮卑他們也是不可不防,主公又何以置之?”郭嘉心中暗自想到:雖然主公的計策不錯,有二虎竟食之妙,可畢竟不是王道之策。只有自身的實力強大了,才能夠一圖天下,區區的幾郡之地,又如何可在話下?

劉明的腦海之中,回想着自己所知道的烏桓和鮮卑等族的資料:自打自己起兵招撫烏桓各族之時,自己就觀看過幽州地理圖,以自己的地理知識,和長城所在的位置來推斷,自己現在治所所在的薊縣,應該就是後世的北京附近,而烏桓所在的地方就是口外了,至於那鮮卑所在,就應該是內外蒙古了。不過怎麼自己現在所見所聞,只有那些烏桓,鮮卑,匈奴等等的稱呼,而那些契丹,金,西夏等等的少數民族就不見蹤影了呢?而且後世之中的蒙古大帝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族,也不顯其名呀。

劉明百思不得其解之際,突然劉明想起郭嘉所言的:先秦遺民,爲逃避苦役,流亡到馬韓。馬韓人使之居住東部地區,與土著弁韓人融合成爲辰韓的這句話。難道是這些民族還沒分化出來。想到這一點,劉明心中充滿了興奮:如果要是能把這些民族,在他們分化出去之前,就先把他們融合進來。那自己的祖國得少受多少文化的摧殘呀。要是沒有這些反覆的破壞,使得自己的祖國需要不斷的重新建立,那我們的祖國得少走多少彎路,怎麼還需要再次的奮起直追呢?爲什麼我們就不能一直領先呢?

郭嘉在一旁看着劉明突然興奮了起來,眼冒精光,拳頭緊握。雖然郭嘉不知道劉明想到了什麼事,但是郭嘉知道主公這回肯定又是開動腦筋了。郭嘉看的暗自高興,準備靜觀其變,看看主公到底又能想出些什麼妙策,而又和自己即將準備進獻的計策,誰優誰略?

而此時的劉明則是不斷地想着:我怎麼才能讓成吉思汗不出來?讓蒙古不獨立出去呢?劉明回想着自己所知道的點點滴滴關於成吉思汗的發家史,據自己在那個電視劇中看到的,這成吉思汗也不是一開始就有蒙古帝國的,他們在此之前,還一直受到金人的欺壓,是成吉思汗逐一的統合了草原上的各個蒙古部落,這才發展壯大起來,並推翻了金人的統治,最後才把帝國的版圖擴大到無比龐大。這要是成吉思汗統一不了各個小蒙古部族,甚至是連遼和金也不出現的話,那該有多好。可是又怎麼才能實現這些想法呢?誒!對了。記得自己在看電影的時候,那些遊牧民族最害怕的不是當時的政府軍,而是馬賊。好像因爲政府軍來的時候,遊牧民族躲起來就是了。反正遊牧民族隨水草而安居,政府軍又在當地待不長。你來我走,你走了我再回來就是了。反倒是那些馬賊更令牧民們害怕。這些馬賊比遊牧民族還要居無定所,飄忽不定。且所到之處,掠奪一空,如不能得逞,往往就是對所搶劫的部落,燒殺一光。所以,這些馬賊可以說是遊牧民族的天敵了。而且,毛老爺爺的民族大融合政策,不正是眼前這些烏桓等族分裂取向的解決方案之妙招嗎?想當初毛老爺爺的新疆建設兵團,甘肅建設兵團,蒙古建設兵團,北大荒建設兵團等等,是何等的波瀾壯闊。這些摻沙子政策一使,建設兵團的人口,落居當地,幾十年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還有什麼漢、滿、藏、蒙之分?不全都是民族大融合了嗎。國家穩定,民族穩定了嗎。自己的老爸不也是這樣上山下鄉的嗎。只不過沒進建設兵團罷了。

想到這裡,劉明興奮的對郭嘉說道:“奉孝,我想到一計,你看可行嗎?”

“屬下原聞其詳。”郭嘉早就等着呢,那有不願意的。

劉明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措辭,對着郭嘉暢說其言道:“奉孝,你也曾經說過,烏桓等族,一個小部落,不足畏懼,只患他們互相吞併,融合成一個大的部落。而且這些部族又都居無定所,不好控制。如若我們爲他們各自劃分一方土地,併爲他們的部落族長建立城郭,使之世代相居。這些大族長能從此享受榮華富貴,必不會拒絕。而其後,我們再從軍中擇其精銳,忠勇之士,成立一枝馬賊部隊,對那些散居其外的小部落進行捋掠,這樣,那些遊牧民族也只能依城而居。而且,就是那些大部族在城池之外的時候,我們的馬賊軍隊,也可對他們進行掠奪,阻其發展。當然了,如果那些部族,真心的歸順了我們,融合進了我們的民族,我們完全的控制了該地之後,我們也可派出軍隊,驅趕馬賊,而我們的馬賊部隊,再和我們派出的軍隊,假打一場之後,然後避開這樣的部族。這樣,還可提高我軍的聲威。而當這些部族發展到一定的人口之時,那些劃定的土地,必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他們必定想到擴充地盤,就在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幫助勢弱的一方,以其無端挑起事端爲由,責令其進行分族。只要能長此以往,形成規矩,每當他們的部族壯大到了一個規模,他們就會自行進行分族。不用我們的監控,他們族內有野心的人士,也會自然落實此成例。而我們只要控制了我們周圍的幾個大部族,把他們分爲八個地區進行控制,而每個分族出去的族人,交與其他部族異地管理,這些在其他部族的監控下的分族出去的部落,也再次的劃得了自己的領地,併爲監控他的部族納稅,以求得發展。而當他又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由其監控他們的部族,來爲他們實行分族政策。如果身爲監控部族的不能控制他們所管轄的部族,那我們就可以把這個監控部族的權力,轉交給別的強大部族,使這個監控部族。淪落到受控制的一方,如此,這些部族爲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實行好分族政策的,畢竟管理那些分出來的族人,也會爲他們帶來各種的好處,同時保護他們自己的統治地位。這些控制他族的部族,每族只限控制三個部族,而且由於控制的不是本族的族民,因此對他們的監控更會嚴格,以防反叛。如此環環相扣,他們發展的人越多,我們控制的疆界就越大,而我們所費的人手卻是不多。而且,我們派去幫他們築造城郭的人手,全都可以落居當地,與他們進行通婚,以他們區區的那點幾十萬的人口,還不到我們的一郡之人,百年之後,哪還會有什麼胡人一說,不全都是我們漢化之民了嗎?”

劉明這裡說的興高采烈,郭嘉那裡聽得心驚膽顫,汗流浹背。郭嘉心想:主公實在是太陰險了,這樣的絕戶計,他也能想得出來?相比之下,自己想的那些強大自身實力,同時用間,離間烏桓,鮮卑各部族,是其不合,互相爭鬥。那真是目光短淺了,只能解一時之急,而不能長治久安。尤其是主公那馬賊軍的設立,真是奇思妙想,而且深合兵法之道。孫子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這馬賊軍就絕對不是在籍之兵,而且自己也絕對不用負擔這些馬賊的輜重。這些馬賊軍完全可以從那些烏桓、鮮卑等部落中掠奪來的。而且這些馬賊軍,不僅能搶奪物資以自用,而且還能爲主公聚斂一定的財富,更爲主要的是鍛鍊了主公的軍隊。尤其妙者,那些馬賊搶來的外族女子,還可充作軍妓,真是一舉三得。而主公那遷人口,同化異族的想法雖妙,可實行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

想到這裡,郭嘉進言道:“主公之妙策,實乃是發前人所未想。真乃是千古之奇策。可這馬賊軍的設立,烏桓、鮮卑各族的分族計策,倒好實施。畢竟設立馬賊軍,不過是我們擴充軍備的另一種形式。而那分族,也不過是把我們控制的部族,加以控制的手段。可這分族出去的土地,不是無限的。當我們分散出去部族,遇到了化外之民又如何?遠的不說,單說那逃離了草原的南匈奴等民族,如若碰到了,又該如何?而且,如此發展下去,路途遙遠,我們鞭長莫及,又該如何?再說那主公欲移我族之民,同化那些異族,這個想法雖然大善。直追我華夏鼻祖,軒轅黃帝。想當初那軒轅始祖也是融合了各個部族,纔有了我華夏一族。可如今我族發展到今日,人口壯大,文化源遠流長,我族的百姓,又怎麼會在那些蠻荒之地,落地生根呢?”

劉明被郭嘉的話,打斷了興奮的心情,真沒想到啊,電影上的馬賊,到獲得了郭嘉得認同,可這毛老爺爺的英明神武的偉大決定,竟被郭嘉質疑了。不過,劉明轉念又一想,也對!自己哪有毛老爺爺那麼大的號召力。但是,我這不是還有一批奴隸了嗎?我這又不是實行的什麼民主,或是什麼主義,我說了就算,有什麼不能辦的?實在人不夠,花錢再買就是了。可是,這麼簡單的問題,郭嘉難道就想不到嗎?

劉明大惑不解的情況下,用詞更是斟酌的對郭嘉說道:“奉孝,土地的問題,我們先不用考慮。畢竟我們現在疆域之外的土地,已經是無比的龐大了。幾十年內,夠我們使用和給他們劃分、發展的。幾十年後,如果有分出去的部族,碰到了強敵,他可以向管轄他的部族請求幫助,而那時各個分出去的部族都有了一定的規模。管轄他的部族,則可帶着他下轄的三個部族,共同作戰。勝利之後,所得的財務,盡皆歸監控之族享用,而分出來的那些部族,則是得到了土地,用來生活。這樣他們都會皆大歡喜。而如果他們所遇之敵,過於強大,如此還不能戰勝,那他還可以再向自己的上一級監控部族,請求支援,如此一來,就會有一十三個部族共同攻打一個敵人,如此下去,焉有不勝的道理。而且他們和強敵作戰,更是消耗兵力,反倒有空出了地方,可以再次的分配。如此一來,只會對我們有利,而不會對我們造成損害。至於鞭長莫及,那更不用我們操心,我們只要控制好我們手下的八個部族就可以了,至於他們每個部族手下控制的那三個部族,就由他們自己操心去吧。我們鞭長莫及,他們也一樣啊。他們只會想到還有同樣強大的幾個部族被上一級的部族控制着,而上一級的部族,還有和上一級部族同樣強大的幾個部族,被更上一級部族所控制。他們怎麼敢有所異動呢?至於我族的百姓,雖然不願移居蠻荒之地,可我們手上的就有多少萬的奴隸了?足夠融合那些異族用的了,而且不夠的話,我們還可以再買進一些,總有夠用的時候。而且那些窮苦的流民,無土無地,無錢可安身的,也都可以招到那去進行修路建城等等的勞動,等到建好之後,我們還可分他們一些土地,而那時的地方,也決不會再是荒涼的了,這些流民,想必會樂於在那裡安居樂業的吧。”

第467回 追擊第43回 紅十字會第156回 軍校第345回 屠殺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179回 傢伙長的好處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415回 恩威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358回 咽喉第92回 野心的萌動第343回 神秘第30回 草原之鷹第97回 完婚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5回 回扣第83回 心性的考驗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271回 背叛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85回 倖存者的指控第99回 納妾第213回 無奈呀第213回 無奈呀第200回 五路大軍第147回 談笑間第454回 拼命第386回 奇襲第136回 小強第299回 千葉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17回 張飛買酒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87回 初戰異族第47回 危局第590回 鏖戰江心第277回 衰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415回 恩威第358回 咽喉第604回 天下亂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177回 誅文丑第123回 圖謀幷州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454回 拼命第538回 龐統得對錯招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328回 禰衡到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61回 玄德弟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148回 拜月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427回 病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544回 偷襲第544回 偷襲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3回 馬鐙,蘇雙第95回 和親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584回 郭嘉小計第232回 沒門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192回 錢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250回 機會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547回 勸降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439回 受賄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
第467回 追擊第43回 紅十字會第156回 軍校第345回 屠殺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179回 傢伙長的好處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415回 恩威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358回 咽喉第92回 野心的萌動第343回 神秘第30回 草原之鷹第97回 完婚第601回 劉明妙想,皇上得工資第25回 回扣第83回 心性的考驗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271回 背叛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85回 倖存者的指控第99回 納妾第213回 無奈呀第213回 無奈呀第200回 五路大軍第147回 談笑間第454回 拼命第386回 奇襲第136回 小強第299回 千葉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17回 張飛買酒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87回 初戰異族第47回 危局第590回 鏖戰江心第277回 衰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415回 恩威第358回 咽喉第604回 天下亂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177回 誅文丑第123回 圖謀幷州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454回 拼命第538回 龐統得對錯招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328回 禰衡到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61回 玄德弟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148回 拜月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427回 病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544回 偷襲第544回 偷襲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3回 馬鐙,蘇雙第95回 和親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584回 郭嘉小計第232回 沒門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192回 錢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250回 機會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547回 勸降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439回 受賄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