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回 三路大軍

炎黃元年五月十六。劉明傳檄天下之後,興堂堂之兵,分三路,同時攻打曹操。

第一路,張遼統兵十萬,出青州,攻打曹操的青龍大營。意圖奪取泰山郡,威逼曹操的兗州東郡。

第二路,高順統兵十萬,出冀州,由蔣欣令水軍三萬協助,攻打曹操的官渡壁壘。威逼曹操的老家陳留。

第三路,呂布統兵十萬,出青泥關,攻打曹操的武關,威逼司隸。

面對劉明的討伐,曹操當即作出迴應,首先宣稱劉明廢子登基,乃是篡國。從新擁立劉協爲帝。並下令堅壁清野,實行堅守。

曹操的行動不可謂不快捷,但實際上,曹操的那些反應,也是曹操早就做好的應變之一,現實中的曹操,面對劉明發出的三路大軍進犯,還是很有些難以決斷的。

這倒不是曹操對於當今的軍情不清楚。

要知道,且不說劉明這三路大軍,行走的非常光明磊落。並沒有什麼隱藏行軍的舉動。單只是曹操在獲得曹氏家族的全部實力後,曹操在劉明的境內各地,多少也是有一些眼線的。雖然不能指望那些眼線獲得什麼重要情報。可這種大規模的行軍,普通人也是能夠察覺一二的。哪怕曹操的這些眼線不可能瞭解劉明過境軍馬的具體數目,可大致的猜測,還是差不多的。

但是!問題也恰恰就在這裡,曹操那些眼線、探馬所上報的軍情,偏偏都與劉明對外宣傳的差不多。

這按說軍情一致,曹操不應該還有什麼可嘀咕的。可越是如此,曹操就越是嘀咕。這不僅僅是曹操天性多疑,更主要的是,曹操以己度人,曹操早就認定劉明大軍不止兩百多萬。既然如今劉明已經傳檄天下來討伐自己,那就絕對是打着一戰定乾坤的主張。而要是那樣的話,劉明最少也是要動用百萬大軍的,怎麼可能就派三十幾萬的軍馬來對付自己?這也太多大了吧。好歹我曹操也是有着近乎百萬之衆的實力啊。

故此,曹操皺着眉,沉思不語。

曹操的這些心思,戲志才和程昱都是很清楚地。不過,事關重大,一時間他們兩人對此卻也是拿不定主意。兵法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那劉明既然號稱天下第一軍,縱橫天下多年不敗,盛名之下,焉有虛士!這虛虛實實的進兵,誰又能敢斷言?

確實。戲志才和程昱跟隨曹操多年,一直被劉明壓得死死,不敢斷言劉明的大軍進攻的具體意圖。不過,他們不敢,可不代表着就沒人敢了。

司馬懿初生牛犢不怕虎。又兼此時正是少年得志之時,見曹操坐下衆人皆無語,通盤思考後,已經明白曹操所顧慮的,隨即出列說道:“丞相。劉明大軍來襲,雖兵分三路,卻皆不可懼。三十萬軍的軍馬,野戰攻堅,或許無敵。以之攻城拔寨,不過是自損實力,成全丞相武勇矣。”

雖說司馬懿地這番話很是鼓舞人心,不過,曹操手下在座的衆人,吃過劉明大虧的,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對劉明大軍,那早就是懼怕已久,對司馬懿地這種空談,很是不以爲然。

當下,曹操手下的鐘繇就說道:“劉明大軍,享譽已久,攻伐袁紹、董卓,莫不是出兵五十餘萬,二三月,即可攻下,野戰之兵,不善攻城,絕非可以用於劉明大軍。且,丞相如今實力遠勝於袁紹、董卓,那劉明出兵,爲策萬全,也斷不會以弱於當初討伐袁紹、董卓之兵力來襲,其間必然有詐。不是此三路軍馬乃是劉明大軍的先頭部隊,就是劉明大軍用以試探我軍虛實之探路先鋒。很有可能劉明依此三路軍馬來窺伺我軍薄弱環節,隨後,大軍支援,長驅直下。”

鍾繇一番話,都說到曹操心眼裡去了。就連戲志才和程昱也是極爲認可。至於其他的人,那就更是點頭不止了。

司馬懿不置可否的說道:“鍾大人,你之所言,確有道理,可那又如何?”

司馬懿地一問,當即就讓鍾繇有些傻眼。確實如此,哪怕自己說的再正確,可那又如何?

這一點,在司馬懿提問之後,不僅鍾繇想到,在場的絕大部分人也都想到。確實啊。把人家劉明大軍的軍事意圖瞭解的再清楚,哪有如何?該來的還是要來。最終的辦法還是要面對劉明的三路大軍,如此,人家是不是試探,又有什麼區別呢?

此時,可能最瞭解司馬懿心態的就是曹操了,曹操當即不管鍾繇如何,向司馬懿問道:“若依仲達,又該如何?”

司馬懿不喜不憂,很是平常的說道:“劉明三路大軍來襲,不管是先鋒也好,試探也罷,終究都是後話。唯有趁劉明大軍不備,擇其一路,予以重創,今滅之。方能震懾幽州大軍不敢輕犯,與我軍和睦共處。”

曹操聞言一喜,連忙問道:“仲達有何妙策,細說之。”

司馬懿依舊保持不喜不怒的樣子說道:“回丞相,那劉明三路大軍所攻之處,皆我中原之門戶,皆不可失。但是,這三處要害之地。青龍大營,坐鎮泰山,當道紮營,兩側壁壘險峻,當中道路崎嶇,兵力萬難展開,雖有萬馬千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兼那守關大將張秀,人稱:北地神槍。其武勇無雙,萬夫莫敵。如今他那裡有五萬精兵把守,絕非幽州十萬兵馬可破。但是,因此,此處兵馬,也絕難展開反攻,想憑此地盡陷劉明一路大軍,絕無可能。故此,丞相只需排一上將,提兵五萬,前去支援,足可保青龍大營無憂。而且,就算青龍大營難敵,那濮陽城,經過城鄉這麼多年的部署,早已與泰山連成一體的城牆,也是幽州大軍難以逾越的一道壁壘。故此,幽州此路大軍,丞相可以無視。”

曹操點了點頭。司馬懿說得明白無誤,這一路的大軍確實可以不用考慮了。若是那幽州真能憑着十萬兵馬攻破自己這一路的防守,那自己根本就沒資格與劉明相爭,考慮也是沒有。

而這時,司馬懿又道:“丞相官渡壁壘,自曹仁將軍失守後,無日不在加強,沿江高臺壁壘無數,霹靂神車,盡在其上,萬石齊發,黃河可以斷流。何況劉明操櫓之士。更兼丞相如今在那裡修建的守江要塞。根本就沒有敵軍登陸的餘地,其城前裡許即爲黃河,自敵軍登岸之時,即爲我軍兵射殺之地。此地之險惡,更勝江南大江天險。仁敵軍千萬,我軍一旅,即可保得無憂。故此,丞相也只需名一上將領兵五萬前去支援,只要保得官渡壁壘,石彈,箭矢無缺,官渡即可無憂。不過,可也因此,敵軍連登岸也不可得,我軍若想盡殺此路敵軍,那也是妄想。故此,丞相令其自保之後,也可無視。”

曹操再次點頭。

而司馬懿此時稍微有些亢奮的說道:“此二路無憂,皆乃是丞相得地利之便。唯有那幽州第三路大軍所攻打的地方。我軍卻佔不上什麼地利之便。那武關原本是董卓經營多年,爲了防範我中原之要塞,雖被丞相所得之後,有所改善,可面對幽州的大軍,也不過比一般的堅城,稍稍的好上一些。那劉明大軍若想突襲我中原,這武關就是他們唯一的突入之地。但是!正因如此,那武關卻也是咱們全殲劉明一路大軍的最佳地點。”

司馬懿說到這裡,不僅司馬懿本身有些亢奮了,就連曹操手下的衆將,也無不有些亢奮。這既是司馬懿前面解說的成功,讓他們覺得司馬懿有可能不是空口白話;而且也是因爲曹操手下的衆將,大部分也都是真正的武人,對於能與享譽盛名的幽州軍來對抗,那也是期待已久的事情。輸贏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那令人熱血沸騰的過程。

不過,曹操雖然也是一個武人,雖然也很期待和劉明的幽州軍交手對抗,可曹操更是一個政治家,更看重的不是過程,而結果。故此,曹操更對司馬懿能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來保證勝利更感興趣。而不是聽司馬懿說白話,若是司馬懿隨後只說什麼兩軍直接對抗的話,或是集中優勢兵力拿人硬拼的話,曹操還是會再想他法的。

故此,曹操還是很冷靜的問道:“若如此,仲達又有何策以實仲達所想?”

曹操很是期待,可沒想到,司馬懿很是不給曹操面子地說道:“丞相,那武關與青泥關之間,有好一大片開闊之地,正可做我軍與劉明大軍決戰之所。我軍可集中優勢兵力,一戰而破敵軍。”

曹操那個泄氣啊。沒想到這個才智過人的司馬懿,最終的妙策也不過是集中優勢兵力與劉明大軍決戰。曹操還準備着司馬懿能再獻一個什麼守城的妙計呢。

曹操不禁暗中嘀咕:你不知道劉明大軍最擅攻堅,最擅以少破多的麼。想當初,夏侯元讓,領重兵追擊騷擾司隸的小股幽州部隊,都沒有奈何的了人家,反倒讓那張遼一戰成名。同等兵力下,與幽州軍決戰,那不是開玩笑麼。

不過,曹操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只是對司馬懿道:“仲達,幽州野戰,天下無敵。此言絕非妄語。那幽州兵馬,多鐵騎戰馬,狂飆之下,與陣軍兵,無不膽寒。哪怕衆將效死力,生死之際,也無兵丁肯聽從。此既幽州鐵騎無敵之因。仲達少於幽州交戰,故此不知。也是常情。可若與幽州決戰,沒有等量的鐵騎與其對戰,那一切部署,終屬空談。仲達前兩路對策,皆可照準。可這與劉明大軍決戰之策,還需三思。還是要另尋他策,固守爲上。”

曹操說完,那些見過幽州鐵騎勇猛的,無不大點其頭。

說實在的,幽州騎兵,那真是曹操心中永遠的痛。

想當初,曹操剛剛出世,剿滅黃巾之時,就是看到劉明的鐵騎之後,即萌生了對劉明騎兵的懼怕,也萌生了想要組建一直騎兵的夢想。隨後,曹操的虎豹騎就是在這個動力下成立的。

只是,優質戰馬的不足,一直是限制曹操不能大力發展騎兵的一個致命因素。只能受劉明的外貿控制。後來曹操與董卓聯手之後,馬匹的補充,稍微好了一點,可隨之不久,董卓被劉明所滅,北方的馬匹資源,全都被劉明壟斷了,曹操之能通過走私和貿易限制高價買入,這又造成了曹操騎兵發展的困境。

故此,此時曹操說起來,心中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同時,曹操也驚醒了當初劉明爲什麼對馬匹,鋼材等物資貿易上卡得那麼緊的高瞻遠矚。

可曹操萬萬沒想到,在他說完之後,司馬懿並沒有罷休,而是朗聲說道:“丞相何長他人銳氣,滅自家威風。那劉明鐵騎,雖稱野戰無敵。可終究是爲逢敵手。丞相若依我策,管教劉明鐵騎命喪當場。”

司馬懿堅定的信念,也影響了曹操,曹操隨即虎視司馬懿道:“仲達,你若能破幽州鐵騎,我當以三公之位許之。”

司馬懿不喜不怒的說道:“謝過丞相。”隨後,司馬懿向曹操言道:“幽州鐵騎,最擅攻堅,不過是因爲馬快而猛。萬馬奔騰之下,雷霆不及,人逢此景,膽怯者必逆轉而逃,從而一影響百,百影響千,以致全軍潰退。若軍士盡皆布懼死,各依長矛,列陣而待,無需用力,彼盡死矣。”

曹操聽後,心中明白:劉明鐵騎來攻,雖鐵甲覆身,可那也是人。快速奔馳而來的巨大沖擊力,自己這邊受不了,劉明騎兵也受不了,只要自己軍隊不逃跑,能以命換命,那劉明的鐵騎,還就真的不是那麼不可抵擋。而且,只要應付過了第一批,那些陣亡的劉明鐵騎,更會形成劉明後續兵馬的前進障礙,正好便於自己步兵的展開。但是,要自己那些兵馬不怕死的迎戰,這有談何容易?

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400回 敏感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71回 曹操使臣第371回 黃雀在後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116回 呂布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138回 破關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53回 正名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469回 玄妙第113回 腐敗第392回 遍地的張遼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159回 神算第161回 結交第191回 人生目標第252回 接駕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275回 陣第270回 突破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75回 陣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192回 錢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472回 小麻煩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563回 邀約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31回 空兵第142回 絕技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69回 高人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73回 你可知罪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47回 危局第116回 呂布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166回 天神力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356回 敗退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253回 劫駕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519回 逼供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384回 連環策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2回 賣酒遇惡霸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430回 釜山第204回 一號計劃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69回 高人第402回 鬼老精第14回 法墨傳人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589回 明白人周瑜第554回 巫神黃月英第35回 張飛怒喝
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495回 諸葛亮頭疼第一事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400回 敏感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71回 曹操使臣第371回 黃雀在後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116回 呂布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138回 破關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53回 正名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469回 玄妙第113回 腐敗第392回 遍地的張遼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159回 神算第161回 結交第191回 人生目標第252回 接駕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275回 陣第270回 突破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275回 陣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192回 錢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472回 小麻煩第219回 李儒奇謀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563回 邀約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31回 空兵第142回 絕技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69回 高人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73回 你可知罪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47回 危局第116回 呂布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166回 天神力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356回 敗退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253回 劫駕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480回 犯踐的民族第519回 逼供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384回 連環策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2回 賣酒遇惡霸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430回 釜山第204回 一號計劃第32回 突騎兵和強騎兵第69回 高人第402回 鬼老精第14回 法墨傳人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589回 明白人周瑜第554回 巫神黃月英第35回 張飛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