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夢醒月球

“嗯,嗯?”林峰被一陣劇痛從昏迷中驚醒,“看來沒什麼大礙”,他四處打量了一下,自己還坐在駕駛倉內,周圍儀器還在不停閃爍,說明沒什麼大的損壞。

他先檢查了自身,沒什麼大問題只是一些皮肉傷而已,作爲宇宙聯邦裡高級特工,這點傷根本算不了什麼。搖了搖頭,林峰首先打開飛船指揮艦的自檢系統,不一會隨着顯示器狀態圖波動,傳來一陣金屬合成聲音:“指揮艦一切正常,與基地聯繫中斷”。

聽到這裡,林峰皺了一下眉頭,站起來走到主控系統面前,他發現整個指揮艦與基地所有正常通訊聯繫全部中斷,而且指揮艦的接收系統還在不停的接受莫名奇妙的信號。

經過半個小時的檢查確認,林峰終於搞清楚一件事,他已經離開原有的世界,來到了公元1970年,也就是他原來世界的兩千多年前。

在這個世界中,網絡還沒有在民間大規模使用,而在他的那個世界則已經邁向星際時代。唯一可惜的是,即使全人類邁向星際時代中國也始終處於弱勢,因爲那是有白人主導的世界,他們不可能把最先進的教給我們黃種人,因此中華民族一直處在宇宙聯邦裡相對弱勢的一方。

林峰表面上作爲華族唯一一個躋身作爲宇宙聯邦軍隊的少將參謀,實際上他確實華族的特級情報員,暗地裡幫助宇宙聯邦中華族獲得聯邦先進的技術資料。

最後一次任務中,華族爲了取得聯邦領導權必須得到聯邦中美利堅人的最新宇宙戰艦,爲了完成這個任務,華族也犧牲了三名高級情報員,最後身份暴漏的林峰只得獨自一人駕駛這艘超級戰艦返回華族基地,中途遇美利堅人攔截,不料在逃脫過程中蟲洞發生異變,時間和空間發生扭曲,他就莫名其妙的來到了公元1970年。

林峰身處聯邦超級戰艦的主倉並沒有感到絲毫不適,這是因爲兩千年後的人類已經實現各種場所模擬地球引力技術,因此在星際旅行時,人類就好像生活在地球上一樣,不會有任何不舒服感覺。

現在他已經從超級戰艦主腦知道目前它正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平原地帶。事實上,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是高地,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爲月陸和月海。

自從知道超級戰艦來到月球后,林峰就決定在月球建一個基地。在人類走向太空後,隨着地球資源地消耗,資源豐富的月球自然而然的成了各國爭相掠奪的對象,其中歐美等西方國家仗着其先進技術大肆掠奪。而中國只能在旁邊乾瞪眼,發幾句牢騷而已。

經過人類科學家的探測,人類已經知道月殼由多種主要元素組成,包括:鈾、釷、鉀、氧、硅、鎂、鐵、鈦、鈣、鋁及氫。月球有豐富的礦藏,據介紹,月球上稀有金屬的儲藏量比地球還多。

月球上的岩石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富含鐵、鈦的月海玄武岩;第二種是斜長巖,富含鉀、稀土和磷等,主要分佈在月球高地;第三種主要是由0.1~1毫米的岩屑顆粒組成的角礫岩。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種左右的礦物,其中6種礦物是地球沒有的。

月球的礦產資源極爲豐富,地球上最常見的17種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鐵爲例,僅月面表層5釐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億噸鐵,而整個月球表面平均有10米厚的沙土。月球表層的鐵不僅異常豐富,而且便於開採和冶煉。

而且,月球上的鐵主要是氧化鐵,只要把氧和鐵分開就行;因此,林峰只要在月球上利用隨身所攜帶的智能機器人建設幾座工廠,就可以利用月球土壤和岩石製造水泥和玻璃,同時還可以冶煉鋼鐵。

在月球表層,鋁的含量也十分豐富。月球土壤中還含有豐富的氦3,利用氘和氦3進行的氦聚變可作爲核電站的能源,這種聚變不產生中子,安全無污染,是容易控制的核聚變,不僅可用於地面核電站,而且特別適合宇宙航行。據悉,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計爲715000噸。從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噸氦3,可得到6300噸氫、70噸氮和1600噸碳。

一旦中國有了這些豐富資源,就完全可以避免走後來那種以損害國內環境爲代價來發展經濟的路子。

以上這些都是林峰必須搶先佔領月球主要原因,況且現在地球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比他更瞭解月球的戰略地位,即使他們有心恐怕也沒有技術與其競爭,唯一有能力登錄月球的則是美國,不過此時美國還沒有大規模開發月球的能力。因此,可以說目前是開發月球的最佳時期,套用中國的一句俚語就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宇宙聯邦里科技最發達的美利堅研發的這艘超級戰艦相當給力,滿編制可載五百名*作指揮人員,兩千名戰鬥保障人員,兩萬五千名戰鬥機器人,在星際時代人類很少赤膊上陣了,大部分都是一些智能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智能化很高,只是沒有自主意識。

另外這艘超級戰艦還有一千名後勤保障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在超級戰艦內部小型工廠繼續製作戰鬥機器人,以供應戰役、戰鬥的消耗。在這小型工廠內有一件聯邦最先進的智能機牀和各種先進設備,以滿足戰時需求,能夠及時修理各種損壞的機器人。

華族在派特工竊取這艘超級戰艦目的之一其中就是獲得這件智能機牀。林峰隨後有檢查了一下核聚變反應器,發現其工作正常,星際時代人類主要能源就是從核聚變中獲得,核聚變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可以被人類應用到各種場所。

唯一讓林峰感到遺憾的是,食物和水只能維持半年時間。好在林峰暫時沒打算長期在月球生活,他只想將月球作爲一個資源基地,爲他在地球發展提供各種資源,畢竟現今地球資源已被西方資本國家瓜分完,即使還剩一些也輪不到林峰,還有一個日本在旁虎視眈眈。

日本經過戰後十幾、二十年發展經濟上已逐漸趕上或者超過了英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作爲一個島國日本本身沒有資源所以他們對資源的需求更加強烈,因此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日本利用其強大的經濟條件,明裡暗裡收購了許多國家的礦產這其中包括中國、巴西、澳大利亞等資源大國。

休息了一段時間,林峰駕駛着小型登陸艇行駛在月球表面,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建基地,最後選中一處四面環山的盆地,此處四面環山便宜隱蔽,地勢平坦容易施工。

林峰先派兩百名工兵機器人在山壁處挖掘山洞,作爲停放超級戰艦的倉庫。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林峰已經將挖空了一座山峰,裡面足夠足夠大,裡面甚至裝了一座人造小太陽,可以模擬太陽光解決了照明和能源問題。

在這個山洞內,林峰打算建一個小型工廠製造各種機械,所需資源就從月球獲得,這些工廠當中全部是智能機器人負責*作,由超級戰艦的主控電腦負責控制他們的工作進度。

兩個月以後,月球基地基本建設完成,包括一座核聚變能源站,一組信息發射和接受系統,一座小型機械工廠,有了這些東西,林峰就能夠生產一些簡單的需要的東西。

1970年的中國政治環境不太穩定,大陸中央政府正搞運動,臺灣也處在蔣某人的高壓統治下,林峰要選一處作爲發展基礎,以未來眼光看還是選擇臺灣比較好。

這是因爲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來看,蘇聯力量正值巔峰,處於戰略進攻;歐美勢力不得不戰略退縮,爲此他們極力希望拉攏中國以對抗蘇聯。而且此時臺灣還沒有想十幾年後那麼被美國牢牢控制住,目前,臺灣還是蔣氏父子當權,美國的勢力相對還比較弱。

如果林峰能一舉控制住臺灣的話完全可以避免十幾年後美國老是拿臺灣問題刺激中國。況且,大陸目前政策不利於林峰的一些計劃實施,另外中國有句話叫船小好調頭,因此,臺灣纔是林峰發展的最好選擇。

確定了目標,林峰就開始爲登陸臺灣做準備了,五百名戰鬥機器人,一架小型飛碟,這些戰鬥機器人外形全部是仿照人類,表面是人造皮膚,三米以外分辨不出他們是機器還是人類。由於沒有火藥,他們的武器系統都是激光槍和電磁炮,除了這些還有一欠名戰鬥機器人待命。

爲了不被發現這架小型飛碟使用一些僞裝系統,地球上的雷達和衛星是發現不了的。唯一缺陷就是空間太小,五百名戰鬥機器人塞得滿滿的,看來將來要專門設計一種運輸船,來滿足小規模戰鬥後勤需求。

公元1970年3月15日夜,東南亞各國不少欣賞夜景的市民都目睹了ufo現象,林峰一行在整個世界又掀起一輪不明飛行物熱。各地不少專家學者都對發生在亞洲的UFO現象進行解讀。正當世界各地都在熱議外星人的時候,林峰正在臺灣島千米上空尋找降落點。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於臺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臺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臺東縱谷平原,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臺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臺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它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羣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爲130公里。由於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

不光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裡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裡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裡。

在行政區劃上,臺灣省全省原本共轄基隆、新竹、臺中、嘉義、臺南5個省轄市,臺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16個縣。後來臺灣當局於1967年將臺北市定爲“行政院院轄市”。之後,在1979年又將高雄設爲行政院院轄市。此外,還設有所謂“福建省政府”,轄金門、連江(馬祖)2個縣。林峰希望通過和平政變的方式獲得臺灣的統治權,他不想給臺灣民衆帶來戰亂,當然如果有人不識時務就別怪他心狠手辣了,想到這,林峰駕駛飛碟朝着臺北飛去。

第50章 臺灣迴歸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一百零七章 衝突之後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89章 建設月球第35章 廣交會(上)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64章 進軍波斯灣(2)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87章 收復蒙古第162章 前哨戰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35章 廣交會(上)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99章 UFO之謎第84章 清算“印尼”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29章 “假冒風潮”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267章 “核大戰?”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44章 琉球海戰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91章 道德建設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164章 揭幕戰(1)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30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5)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175章 火星保衛戰之生命之路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215章 俄羅斯參戰第87章 收復蒙古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194章 中國危機之俄羅斯倒戈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33章 巡視南海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
第50章 臺灣迴歸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一百零七章 衝突之後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89章 建設月球第35章 廣交會(上)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64章 進軍波斯灣(2)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87章 收復蒙古第162章 前哨戰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35章 廣交會(上)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99章 UFO之謎第84章 清算“印尼”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29章 “假冒風潮”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267章 “核大戰?”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44章 琉球海戰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91章 道德建設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164章 揭幕戰(1)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30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5)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175章 火星保衛戰之生命之路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215章 俄羅斯參戰第87章 收復蒙古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194章 中國危機之俄羅斯倒戈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33章 巡視南海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