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簽字儀式(2)

國歌結束後,林峰將軍走到麥克風前,持稿在手,神色肅然地宣讀停戰命令。在停戰命令裡,他重申敦促帝國結束戰爭的《合平公告》基本內容之後說:“今天,我們各交戰國的代表,聚集在這裡,簽署一個莊嚴的文件,從而使和平得以恢復。涉及截然相反的理想和意識形態的爭端,已在戰場上見分曉,我們無需在這裡討論。

作爲地球上大多數人民的代表,我們也不是懷着不信任、惡意或仇恨的情緒相聚的。我們勝敗雙方的責任是實現更崇高的尊嚴,只有這種尊嚴纔有利於我們即將爲之奮鬥的神聖目標,使我們全體人民毫無保留地用我們在這裡即將取得的諒解,而忠實地執行這種諒解。”

最後他說道:“在這莊嚴的儀式之後,我們將告別充滿血腥屠殺的舊世界,迎來一個十分美好的世界,一個維護人類尊嚴的世界,一個致力於追求自由、寬容和正義的世界,這是我最熱忱地希望,也是全人類的希望!”

隨後,他指着桌子前的椅子,嚴肅地宣佈:“現在我命令,獵戶帝國遠征軍總司令代表,在投降書指定的地方簽字!”一名獵戶人代表首先走上來,仔細審視桌上兩份投降書無誤,再回到自己位置。

接着阿勒克斯走上前,摘下禮帽和手套,斜身落座,不料手杖卻從臂彎滑落到地上,他只好狼狽地揀了起來,一面想放置他的禮帽和手套,一面又從口袋裡掏筆,手忙腳亂,一名他的隨員走上前,遞上筆並替他拿好手杖。

可他面對地球人投降書,卻又不知道要簽在哪兒,林峰迴頭招呼他的一名參謀:“告訴他簽在哪兒!”在參謀人員的指點下,阿勒克斯在兩份投降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接着,藍波走上前,他沒有入座,似乎想要保持一點軍人的威嚴,除去手套,看也沒看投降書就俯下身草草簽名。

林峰接着宣佈:“盟國最高統帥現在代表各交戰國簽字!”。林峰神定氣閒地落座,開始簽字,一共用了四支筆,第一支筆當場就送給了陪同簽字的地中海艦隊司令,其他三支筆分別送給中國@政府檔案館、臺灣省政府和他的夫人。

簽完字以後,林峰起身回到麥克風前,“現在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代表簽字。”林峰再次出列。隨後,美國邁克馬倫將軍代表美國在投降書上簽字。接着,英國海軍上將、法國陸軍中將、德國海軍上將、加拿大陸軍中將等等依次代表各自國家簽字。

林峰最後致辭:“我們共同祝願,世界從此恢復和平!現在儀式結束。”

按照預定程序,儀式結束後獵戶帝國代表應該取一份投降書離艦,一名獵戶人代表走到桌前,拿起應由己方保存的投降書,但他只看了一眼就匆匆招呼其他代表,他們隨即開始交談,林峰轉身對負責儀式事務的一名中校說:“去看看出了什麼事情?”

一名獵戶代表向林峰解釋到,投降書不能生效,因爲納降方簽字有誤!原來加拿大代表簽在法國代表的位置上,接下去其他人都籤錯了地方,最後的西班牙代表不得不簽在文稿的最底下。

林峰弄清楚情況後,囑咐手下人立即改正。隨後工作人員接過投降書,用鋼筆劃線更正,並簽上自己的名字作爲證明。

獵戶帝國代表團這才接受投降書,於是和平終於實現!獵戶帝國代表團還未離艦,天空中便傳來陣陣轟鳴,人們不由得擡起頭看,十架“海東青”排着整齊的對形從“孟子”號上空掠過,緊接着,一批又一批中國飛機呼嘯而過,人們還來不及數清數目,隆隆聲響中,越來越多的飛機飛過“孟子”號,朝着歐洲的方向飛去!

戰爭中,航空兵立下了赫赫戰功,今天他們完全有理由以這樣宏大浩蕩的陣勢,來參加簽字儀式!

由於簽字儀式結束後,獵戶人已不再是交戰的對手,因此獵戶帝國代表團走下舷梯時,中國海軍禮儀哨兵給予他們例行的禮遇,向他們敬禮,阿勒克斯表情冷峻還禮,代表團其他成員也都還了禮。

同時林峰下令撤消此前下達給運送獵戶帝國代表團的“昆明”號驅逐艦不向獵戶人提供茶水、香菸等招待的命令,以表示不再將獵戶人視爲敵人。

當獵戶帝國代表團離艦後,作爲主人的林峰在艙室用上等茶葉招待各國簽字代表,因爲中國海軍軍艦禁酒,所以林峰爲不能向各位貴賓提供烈酒而深表遺憾。雖然沒有白酒,但氣氛仍然非常熱烈,因爲從這天起,持續多年的槍炮聲終於平息,和平終於降臨了!

剛剛結束的這次地外戰爭,是人類歷史上動用人力、物力最多,傷亡最爲慘重的戰爭,遠遠超過了二戰中的損失。據估計,死於次戰的人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10倍多。1/2以上的死者爲平民。

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參加了這場大戰。有近7千萬俄羅斯人死於地外戰爭,佔其當時人口的50%。中國失去了1500萬人。相比之下,西方國家的損失要更重一些。法國死亡3800萬人,英國死亡4600萬人,美國死亡5000萬人,德國死亡4000萬,意大利損失3100,西班牙損失了5000萬。在東歐國家中,總共損失了大約8000萬人。非洲損失大約超過1億多人,而亞洲中東地區則損失超過了6000多萬,再加上南美5000多萬,全球損失超過近6億人。

如果再加上被對方扣留的奴隸,地球人總共損失了超過20億人,如此以來全球各大文化圈的人口對比發生了嚴重變化。在戰前經過統計發現,在全球主要有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東方文化圈(漢字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亞文化圈)和東歐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一,拉丁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主要是以白種人的居住地爲主,包含歐、美、澳等地。總人口爲25億以。

二、東方文化圈(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代表儒學文化和後來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國、越南、朝鮮等國,以及以華語作爲民族語言之一的新加坡。總人數爲30億多。

三、伊斯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

阿拉伯文化圈,代表伊斯蘭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國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蘭教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伊朗、巴基斯坦等)。伊斯蘭文化圈的區域主要在: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東南亞以及非洲,總人口爲3.16億。

四、印度文化圈(南亞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老撾、柬埔寨等。總人數約8.4億。

五、東歐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斯拉夫文化圈,代表東正教文化,包括俄羅斯、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

東歐文化圈的範圍:主要是在俄羅斯、東歐以及巴爾幹半島等地為主;總人數爲10億多。

但是現在除了中國沒有受到大的損失外,其他幾個文化圈的人口都在急劇減少,如果這次中國能夠幫助獵戶人將他們手中的人口成功轉移走的話,那中華文化圈的人口就有可能首次佔到全球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這對於將來中國統一全球並同化其他文化圈的民族相當有用,林峰一直都十分相信中華民族的同化作用。中華民族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在歷史上,多次受到外來民族的入侵,多次處於異族的統治和壓迫中。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外來的侵略民族逐漸喪失了他們原有的民族特性,逐漸融合到中華民族之中,成爲了它的一分子。因此,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但沒有被滅亡,反而更加壯大。

以至於發展成爲現在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族,令後來的人感到極大的不可思議。這種現象,被人們稱爲民族同化。民族同化在歷史上並不罕見,但是中華民族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爲明顯。

根據林峰的計劃中國要在不久的將來統一全球,民族同化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只有實現了民族同化,中國纔算是完全完成了全球一統。爲了實現這個目標,這也是林峰主張幫助獵戶人轉移歐洲人的主要原因,只有當其他民族的人口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中國巨大的人口優勢就會顯露出來。

此時參加完表面的簽字儀式之後,林峰已經悄悄來到獵戶人在歐洲的中心,在這裡他將幫助獵戶人將歐洲人統統轉移到獵戶人的飛碟上,然後送到獵戶帝國當奴隸。至於歐洲人最後的命運如何,這就不是林峰所能想到的了。

朋友新書:哈利波特與肖恩)

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231章 “講和?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66章 反腐打黑第47章 戰後餘波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33章 巡視南海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277章 夏威夷王國復國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231章 “講和?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35章 廣交會(上)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81章 “拯救”趙雅芝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223章 排白法案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45章 戰爭尾聲第204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完)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175章 火星保衛戰之生命之路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36章 廣交會(下)第162章 前哨戰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231章 “講和?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88章 國慶閱兵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34章 軍事演習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260章 合縱連橫
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231章 “講和?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66章 反腐打黑第47章 戰後餘波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33章 巡視南海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277章 夏威夷王國復國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231章 “講和?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35章 廣交會(上)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81章 “拯救”趙雅芝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259章 非洲戰役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223章 排白法案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45章 戰爭尾聲第204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完)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175章 火星保衛戰之生命之路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36章 廣交會(下)第162章 前哨戰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231章 “講和?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88章 國慶閱兵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34章 軍事演習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260章 合縱連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