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齊煙翠家的東廂房裡面找到的佛珠,是不是和一清住持脖子上的佛珠一模一樣呢?”李雲帆問。
“莫非說的沒錯,一模一樣,顏色和大小,完全一樣。”
“你提到佛珠的時候,一清住持的反應如何呢?”
“一清住持的心裡素質非常好,他說話不緊不慢,聲音不大不小,回答問題的時候不急不躁,從容鎮定,他的表情和眼神也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所以,很難捕捉到他臉上和眼睛裡面的信息,他走進禪房的時候是什麼樣,走出禪房的時候還是什麼樣。”
下面是嚴小格和靜悟的談話記錄:
“三裡寨繆志文的案子,你知道嗎?”
“有所耳聞。”
“聽你的口音,好像是本地人。”
“石鼓寨人。”
“就是智覺寺前面的石鼓寨嗎?”
“是。”
“你父親是?”
“田大幫。”
“你母親叫什麼名字?”
“齊煙翠。”
“你是多大年紀到智覺寺出家的呢?”
“二十一歲。”
“你爲什麼要到智覺寺出家?”
“一言難盡。”
“請你跟我說說。”
“阿彌陀佛。”
這大概就是僧人說話的特點,在暫時找不到合適的詞的時候,就用“阿彌陀佛”來對付一下。你還不能說他答非所問,因爲這句佛門真言裡面似乎涵蓋了所有的答應。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到目前爲止,靜悟每次的回答都沒有超過四個字。語言精練到如此程度,還真需要一點文字和思維上的功夫。
“請你跟我說說。”
“不堪回首。”
在佛門中,靜悟的文化有了不小的長進,他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很精到。
“我很想知道你出家的原因。”
“往事如煙。”
靜悟的意思大概是,往事已經成爲昨日的煙雲,還提它做什麼呢?
“你今年多大年紀?”嚴小格換一種問法。
“三十二。”
“二十一歲出家,二十一歲,正是一個人開始真正展望未來的年齡,你卻在這時候出家,一定是遭遇到什麼事情。”
“我爹去世——家裡生活——沒了支柱。”靜悟即使說長話,也要把句子段成四字一節。
“家裡的生活沒了支柱,不是還有其他親人嗎?”
“他們都——疏遠我們。”
“你指的是你父親的家人嗎?”
“是的。”
靜悟說的是事實。
“他們爲什麼要疏遠你們母子呢?”
“不知道。”
“你出家還有其它原因嗎?”
“我娘——精神上——收到刺激,她——經常發病。”
“什麼病?”
“瘋瘋癲癲。我的童年——是在——恐懼中——度過的。”
“沒有找醫生看嗎?”
“看了,但看不好。”
“還有其它原因嗎?”
“沒有了。”
“據我們所知,你和張翠珍相好過,有沒有這回事情呢?”
“我們——只是在——一起長大,長大後——一起唸書,只此而已。”
靜悟是想撇清自己和“11,7謀殺案”之間的關係。
“我們聽說你和張翠珍曾經私定過終身,你的母親齊煙翠曾經請三裡寨的甄先生到翠珍家提過親。”
“這——我不知道,大概是——我娘——看我們——在一起——長大,所以,才請——甄先生——出面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