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紅人

本想着趁天黑前趕回家,李逍心裡還念着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的媳婦的。可還沒走到南門,結果一隊人馬過來,詢問了幾句確認他就是李逍之後,請他掉頭。

來請他的是司農寺卿。

司農寺卿,這是李逍如今的頂頭上司。

司農寺,大唐九寺之一。大唐的九寺五監與六部的區別,在於六部是主掌政令,寺監則具體實行。打個比方,文化部負責一些政策性的文化產業的規劃佈局,而具體的監管、准入則往往是新聞出版****負責。

說白了,一個是統籌定策,一個是實際執行。有些類似於中書門下和尚書省,也是一個決策,一個執行。

正因此,雖然大唐朝廷六部中有戶部,好像也管着農業、糧食這塊的,但其實具體的還是由司農寺管着。

司農寺的具體職責,就是掌糧食積儲、倉廩管理以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總上林、太倉、鉤盾、霢官四署及諸倉、司竹、諸湯、宮苑、鹽池、諸屯等監。凡京都百司官吏祿稟、朝會、蔡祀所須,皆供焉。藉田,則進耒耜。

管的很雜,但凡農業、糧食這塊,基本上都由司農寺管。

李逍的玉米監,就是劃在司農寺的上林署下,地位跟司竹監等是差不多的。

司農卿從三品,級別很高,紫袍大佬,按後世的說法,那就是高官甚至是副國級了。

畢竟大唐的宰相們,也都掛着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銜,有些宰相們的本職還往往是四品的侍郎呢。

上林署設有令、丞,令是從七品下,甚至比起李逍這個玉米監還品級低,不過這不奇怪,畢竟司農寺下的四署,和諸監的關係其實算是平行關係。

上林署掌苑囿園池,植果蔬,以供朝會、祭祀及尚食諸司常料。冬季,藏冰。

而司竹、玉米等各監,各管一樣具體事務,比如司竹監,就是專管跟竹子有關的,種竹子,以及爲宮廷製作竹子器具等。而一些宮苑監,則專門負責管理一個宮苑,鹽池監,則專門負責管理某一鹽池。

司農寺卿品級挺高,從三品,但比起戶部尚書來權力是差一些的。畢竟,六部尚書裡,經常有尚書甚至是侍郎能夠直接進中樞當宰相,但幾乎不會有九卿能夠當宰相。

朝中唯有一個御史大夫宇文節以五監之職拜相,那也是因爲人家以前就是宰相侍中。

皇帝一道旨意下達,還是經過了中書的詔令,下詔司農寺新添一個玉米監,還特意指派了新的監正,司農卿哪敢大意。

特別是當這位司農卿聽說今天皇帝還特意召了這位新玉米監留堂用廊餐後,越發謹慎了。

宰相的廊餐,他堂堂從三品的紫袍大臣都還沒吃過一次呢。而李逍原本一介布衣,居然直升六品官,還獲得賜廊餐的榮耀,這如何讓這位司農卿敢大意呢。

李逍趕到皇城的司農寺衙門前時,這位司農卿更是親自帶着寺中官員們來到衙前相迎。

這倒是大大讓李逍意外了一把。

再怎麼說,他也不過是一個還沒正式上任的六品官而已,而這位頂頭上司可是從三品啊,九卿之一。

“這位應當就是陛下親授之玉米監李太監了,真是年少有爲啊,果然一表人才,我司農寺得添大將一員啊。”

司農卿劉祥道笑着上前迎接。

這場面,讓許多在場的司農寺官員們都有些暗暗驚心,從三品的司農卿迎一位從六品的監正,這可真是少有。

不少人看着李逍身上的白色布衣,甚至都一頭霧水,這又是哪裡冒出來的一尊大神啊,怎麼以前沒有聽說過呢。

李逍站在那裡有些尷尬,他一個人也不認識,雖然知道這些以後肯定是自己的同事們了。

“在下藍田李逍,見過諸位,還不知當如何稱呼。”

劉祥道很平易近人的道,“某便是司農卿劉祥道,魏州人。”

一聽這位看起來跟個私塾老先生似的人就是司農卿李逍還是很意外的,雖然這位本來就穿着紫袍,本應早就想起來的,畢竟能穿紫袍的大臣可沒幾個,司農寺裡更是僅此一位。

大唐官員的官袍各按品級服色,只有三品以上才能服紫,四五品的着緋,六七品的穿綠,八九品的穿青。

紫色在這個時代是最難染的一種顏色,也因此被定爲最高級官員的官袍服色,除了少數有大功而不到三品的臣子,會被特賜服紫外,一般官員不到三品可不能穿紫袍。

“屬下不知劉司農在上,失禮失禮。”

劉祥道倒是十分平易近人的一把拉起李逍,“以後咱們就是同一個衙門裡辦事的同僚了,不必如此客氣。”

這時,劉祥道還主動爲李逍介紹起一邊的諸位司農寺官員們。有兩位從四品的少卿、六個從六品上的丞,以及下面的四署署令,還有署丞、監正、監副、監丞等等。

官不少,畢竟是朝廷頂級衙門之一,一時李逍不停的行禮,倒有點頭昏腦脹,連人名都沒記下來幾個。

他暗暗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做官之人。

當官的,起碼認人記人的本事得強啊。

見完一圈人,大家都誇李逍年輕有爲云云,劉祥道還親切的挽着李逍的手進了衙門。

一邊走,他還一邊問他跟英國公李績的關係。

“我跟英公真不是親戚,就是英公去我家吃過幾次飯而已。”李逍實話實說。

劉祥道暗道信你纔有鬼,如果不是親戚,堂堂當朝宰相,英國公李績爲啥要去你一個鄉下小地主家吃飯?況且,剛剛英國公可是特意派了自己身邊的一位衛隊長過來傳話的,話裡話外之意,可是讓他對李逍多加關照的。

他甚至還特意暗示,皇帝對李逍可是特別看重的。

要不是這樣,他堂堂九卿之一也不可能對一個屬下如此。

要知道,他劉祥道也算是標準的官二代了,他爹可是貞觀之時的中書侍郎和吏部侍郎,還被賜爵永平縣男爵。若不是因病早死,說不定他爹也是當朝宰相之一。

第304章 萬萬沒想到第310章 全部帶走第249章 跑馬圈地第162章 妄人第181章 紅人第2章 物是人非第107章 爆竹、煙花第9章 舌尖上的豬頭肉第251章 官升一級第110章 迎好孕第360章 點石成金第324章 補刀第241章 後花園裡的棉花第24章 下套第200章 主動出擊第386章 斬王奪城第229章 不毛之地第250章 攤派第195章 冒名頂替第58章 野蒜炒雞蛋第222章 玉米發芽第115章 天降雷霆第107章 爆竹、煙花第362章 丟人現眼第317章 和稀泥第127章 誤人子弟第96章 高陽的野望第396章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第189章 擂鼓吹角,聚將點兵第326章 打屁股第14章 大鍋飯第331章 奸臣第414章 六大都護府第243章 皇帝顯身第117章 珍珠奶茶第66章 一條捷徑第351章 上了賊船第36章 投獻第324章 補刀第154章 分田、承包第396章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第111章 收網第348章 殺進平壤城,活捉寶藏王第161章 玉米第9章 舌尖上的豬頭肉第329章 甲騎具裝第50章 八百畝地第269章 臣有滅士族之法第124章 擠破門檻第275章 共享書籍第409章 樓船鬥艦第71章 水淺王八多第380章 武裝升級第270章 絕戶計第311章 亂杖打死第403章 大唐的娉禮第237章 長安大,居不易第418章 上官婉兒第129章 惹怒君王第290章 樹旗第49章 佔便宜第234章 乞骸骨第341章 襄陽第198章 偶像第336章 扶上馬再送一程第160章 又是他第9章 舌尖上的豬頭肉第321章 絕殺第235章 胖狐狸第362章 丟人現眼第4章 欠拍的黃瓜第32章 破家縣令第97章 紙上談兵第419章 大明宮覲見第326章 打屁股第352章 見好就收第420章 皇太子的十萬個爲什麼第128章 我要你做我的廚子第70章 家魚第137章 旬末第394章 狂倭第98章 武昭儀第277章 誘惑第400章 九將鎮國第48章 太極與八卦第76章 陰招第127章 誤人子弟第35章 你小看我了第390章 賜雙旌雙節第380章 武裝升級第314章 隔壁老王第330章 起草廢后詔第111章 收網第235章 胖狐狸第140章 程咬金第156章 率獸食人第165章 欺君第89章 長安四公子第233章 死結第287章 添香紅袖,情長春淺
第304章 萬萬沒想到第310章 全部帶走第249章 跑馬圈地第162章 妄人第181章 紅人第2章 物是人非第107章 爆竹、煙花第9章 舌尖上的豬頭肉第251章 官升一級第110章 迎好孕第360章 點石成金第324章 補刀第241章 後花園裡的棉花第24章 下套第200章 主動出擊第386章 斬王奪城第229章 不毛之地第250章 攤派第195章 冒名頂替第58章 野蒜炒雞蛋第222章 玉米發芽第115章 天降雷霆第107章 爆竹、煙花第362章 丟人現眼第317章 和稀泥第127章 誤人子弟第96章 高陽的野望第396章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第189章 擂鼓吹角,聚將點兵第326章 打屁股第14章 大鍋飯第331章 奸臣第414章 六大都護府第243章 皇帝顯身第117章 珍珠奶茶第66章 一條捷徑第351章 上了賊船第36章 投獻第324章 補刀第154章 分田、承包第396章 雖千萬人吾亦往矣第111章 收網第348章 殺進平壤城,活捉寶藏王第161章 玉米第9章 舌尖上的豬頭肉第329章 甲騎具裝第50章 八百畝地第269章 臣有滅士族之法第124章 擠破門檻第275章 共享書籍第409章 樓船鬥艦第71章 水淺王八多第380章 武裝升級第270章 絕戶計第311章 亂杖打死第403章 大唐的娉禮第237章 長安大,居不易第418章 上官婉兒第129章 惹怒君王第290章 樹旗第49章 佔便宜第234章 乞骸骨第341章 襄陽第198章 偶像第336章 扶上馬再送一程第160章 又是他第9章 舌尖上的豬頭肉第321章 絕殺第235章 胖狐狸第362章 丟人現眼第4章 欠拍的黃瓜第32章 破家縣令第97章 紙上談兵第419章 大明宮覲見第326章 打屁股第352章 見好就收第420章 皇太子的十萬個爲什麼第128章 我要你做我的廚子第70章 家魚第137章 旬末第394章 狂倭第98章 武昭儀第277章 誘惑第400章 九將鎮國第48章 太極與八卦第76章 陰招第127章 誤人子弟第35章 你小看我了第390章 賜雙旌雙節第380章 武裝升級第314章 隔壁老王第330章 起草廢后詔第111章 收網第235章 胖狐狸第140章 程咬金第156章 率獸食人第165章 欺君第89章 長安四公子第233章 死結第287章 添香紅袖,情長春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