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崇關羽爲武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體現文化的載體,離不開"文武"兩字。"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就是人們用來頌揚自己家鄉的必用之語。

但文化這個東西,也得講含蓄。有次參加鎮一級的招商活動,鎮領導用了"我們這方山水,文武比翼齊飛,文武相得益彰,文武如沐春風"排比句,窘得坐在臺下的我,冷汗溼衫。你說他說錯了吧,好像沒有,你說他說對了吧,又似乎不是。不過有一點,當年應邀參加慶典、坐在我旁邊的一個省城客人,對我附耳道:"大了,吹大了,吹得太大了。"

一個集鎮,充其量最多也就轄統二十來個行政村吧,你把那麼多的"文武"罩在"彈丸之地"上,全鎮兩萬餘個男女老幼,能承受得起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吹牛不上稅!不上稅的吹牛,其實也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只不過這個分支,常被代表正統、正直、正義的中國文化不待見罷了,比如阿Q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典型的扭曲式吹牛。

不說吹牛的事了,還是說說真正的值得人們仰視的文武聖人吧。說到聖人,孔子,屬於公認的文化聖人,簡稱文聖,那麼與文聖對應的武聖,又是誰呢?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簡單到你只要稍懂一點三國曆史,就能答出是關羽!是的,武聖就是關羽,世稱關公。

關羽成爲武聖,不光僅限於他的武功高強,更爲主要的是他踐行了"仁義禮智信",但武功應該是基礎,如果關羽的武功差強人意,武聖之冠,鐵定輪不到他。那麼在三國史上,體現關羽武功高超的有哪些橋段呢?耳熟能詳的有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擒于禁殺龐德等。但歷史上真實存在並能真正體現關羽武藝高超與指揮才能的,當系斬顏良之戰與水淹七軍之戰。現予述之,以饗讀者。

關羽的成名之戰,叫做"白馬之戰"。白馬在三國時期是個縣,亦即時下河南省安陽市的滑縣。滑縣地處黃河中下流的沖積平原上,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左傳》記載,滑縣在夏商時期稱爲"豕韋氏國";在西周時期隸屬衛國管轄;春秋時期改稱爲"曹邑";戰國時期,曹邑隸屬於魏國。《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二級管理制度,曹邑以境內的"白馬山"爲名,更名爲"白馬縣",隸屬東郡。《漢書》記載,西漢初期,劉邦廢除東郡,白馬縣延續舊名,隸屬樑國管轄。東漢末年,隸屬兗州的東郡管轄。說了那麼多"白馬縣"歷史,目的在於提醒文首那個"吹大了"的領導:"有些事,吹不得!"

話說公元200年春,錯失征討曹操最佳時機的袁紹,突然腦瓜發熱,親率十萬精銳大軍,開始伐曹。已經趕走劉備並牢牢控制了徐州地區的曹操,調兵遣將,與袁軍相峙於官渡。當初因保護劉備家室,導致行動遲緩而被曹軍圍堵山上、不得已暫降曹操的關羽,出於報答曹操收留之恩,也隨曹軍出戰。於是白馬一役,便成關羽的成名之戰。

話說袁紹率軍入駐黃河北岸的黎陽,即令大將顏良率部圍攻由東郡太守劉延駐紮的黃河南岸戰略要地白馬縣。得知袁紹如此部署,曹操採納謀士荀攸"聲東擊西"之計,先將袁紹大軍調離駐地,然後令張遼、關羽二將,率部日夜兼程,快速出擊正在圍攻白馬縣的顏良所部,一舉解了白馬之危。此戰中,關羽獨自勇闖敵營,在萬軍叢中直逼顏良,取其首級如探囊取物!關羽從此聲名大振。

說罷白馬之戰,再道關羽輝煌之戰。有人認爲,"千里走單騎"中的"過五關斬六將",最能體現關羽的輝煌。對於這一觀點,暫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留存,允我先將"襄樊之戰"作一敘述。

公元219年,獲取漢中的劉備,"實在難以拒絕"跟他打拼天下的兄弟們"苦勸",成爲"漢中王",並大封臣將。著名的蜀漢五虎將就誕生於這一時期。消息傳到荊州,關羽殊爲不滿,大發諸如"誓不與黃忠、馬超同列"等牢騷。爲安撫關羽,劉備與諸葛亮指派大臣費禕前往荊州勸導。十分詭異的是,兩人"親切"會見後,關羽不僅消了牢騷,而且還非常積極地開始籌備北伐曹魏事宜。

關羽北伐初始,勢如破竹,打得駐防樊城的曹仁,頻向洛陽討要救兵。曹操一邊嚴令曹仁堅守,一邊遣派曹植領軍前往。不想曹植在出徵前夜,竟與幾個文友喝得酩酊大醉。曹操雖然怒其不爭,但也無奈,只得倉促改爲于禁與龐德領銜去救,從而導致于禁陷入萬劫不復之煉獄,龐德登上青史留名之祭壇。

身爲主將的于禁,由於不懂漢中複雜的地理環境,加上其時暴雨如注,洪水氾濫,因此雙方一經接觸,曹軍便居劣勢,最後于禁被俘投降,龐德示忠就義。這就是三國史上有名的"水淹七軍",亦稱"襄樊之戰"。

戰況報至洛陽,曹操發了兩個感嘆:一是想不到曹魏元老級的大將於禁會屈膝投降;二是想不到"半路出家"曹魏的龐德會盡忠獻身。感嘆之餘,曹操考慮遷都,以避關羽兵鋒。好在此時謀士賈詡給他出了個妙計:聯合一直爲索還荊州而努力的東吳孫權,請他出兵在關羽背後"打上幾槍"。

伴隨孫權的橫插一槓,關羽開始遭遇"滑鐵盧",直至敗走麥城,被孫權部將潘璋屬下圍捕所殺。

於是有關"千里走單騎"中的"過五關斬六將",乃屬關羽輝煌之戰的觀點,再度冒出。理由在於,關羽落難於襄樊之戰尾聲、卻被幾個小將小卒殺戮,談何輝煌?

但我以爲,輝煌與否,不應以生死而論。關鍵在於"襄樊之戰",威震華夏,導致曹操萌生遷都欲避。假如這也無緣輝煌,那麼何謂"輝煌",請君示解。

試以打油詩結束本文:孔子之後無文聖,世崇關羽爲武聖。文武雙聖立乾坤,神州浩蕩其精神。

大材小用惜龐統閃爍星中有羊祜因果輪迴苦作舟擅變之鬼公孫淵蜀漢擇降何其慘孫吳穩固贊呂範蜀漢擇降何其慘人生如戲嬉人生三國時期龍虎狗三國鼎立論首功豬般隊友最可怕審時度勢一良將清濁太明害張溫身材顏面很重要謀士成堆牌難打三國鼎立論首功殺雞儆猴武與文爲嚴將軍頭謳歌最是封建屬株連因果輪迴苦作舟功勳卓著震敵國不愛紅裝愛武裝絕處逢生公孫恭塗脂抹粉郭皇后審時度勢一良將明蒙暗混可排憂人心不足蛇吞象死後蒙恥嘆全琮青黃不接是大忌內事不決問張昭死後哀榮實堪傷人物性格隨境變不愛紅裝愛武裝有初無末之孫皓生死不渝在磊落孫吳穩固贊呂範吼罵亦可致人死後聖大名歸周羣禍福相依堪唏噓馬失前蹄話輕敵語不驚人死不休進了曹營言不發鐵肩道義宗預擔進了曹營言不發卸磨殺驢亦明智斡旋高手是孫乾睜眼閉目盲錢財親人蒙難痛無奈趙忠乃是朕母親附馬朱據有點冤假仁真奸最是壞人生如意好完美嗜血之魔公孫度名不符實滋國殤假仁真奸最是壞假作真時真亦假順我者昌需約定昏饋靈帝毀江山華歆乃是一好人重情厚誼擅外交五年黃樑美夢苦蔡邕一生令人噓劉備是兒壞孫好以刀畫面祭倉慈狹路相逢勇者勝曹子建獨佔八斗人見人擁拜于吉三國官名今日解關羽落敗於自身假仁真奸最是壞孫吳穩固贊呂範獻身勇士貪財奴馬失前蹄話輕敵秦宜祿啊尋你樂自我膨脹害彭羕慧眼識才忒重要恃強凌弱燒自身曹操最恨哪三人黃權堪與法正比人怕出名豬怕壯每況日下咒司馬華歆乃是一好人三國三帝不正統單騎逃竄蘊怪異挾天子以令諸侯兩面三叨是譙周父女惡行天地怨無中生有話周倉神人難分侃左慈遊刃有餘賽幽靈義重如山贊臧洪夫妻反目爲哪般假仁真奸最是壞三國鼎立論首功蔡瑁並非將幹害不講做意在中意清濁太明害張溫德不配位害社會路人皆知非笨蛋
大材小用惜龐統閃爍星中有羊祜因果輪迴苦作舟擅變之鬼公孫淵蜀漢擇降何其慘孫吳穩固贊呂範蜀漢擇降何其慘人生如戲嬉人生三國時期龍虎狗三國鼎立論首功豬般隊友最可怕審時度勢一良將清濁太明害張溫身材顏面很重要謀士成堆牌難打三國鼎立論首功殺雞儆猴武與文爲嚴將軍頭謳歌最是封建屬株連因果輪迴苦作舟功勳卓著震敵國不愛紅裝愛武裝絕處逢生公孫恭塗脂抹粉郭皇后審時度勢一良將明蒙暗混可排憂人心不足蛇吞象死後蒙恥嘆全琮青黃不接是大忌內事不決問張昭死後哀榮實堪傷人物性格隨境變不愛紅裝愛武裝有初無末之孫皓生死不渝在磊落孫吳穩固贊呂範吼罵亦可致人死後聖大名歸周羣禍福相依堪唏噓馬失前蹄話輕敵語不驚人死不休進了曹營言不發鐵肩道義宗預擔進了曹營言不發卸磨殺驢亦明智斡旋高手是孫乾睜眼閉目盲錢財親人蒙難痛無奈趙忠乃是朕母親附馬朱據有點冤假仁真奸最是壞人生如意好完美嗜血之魔公孫度名不符實滋國殤假仁真奸最是壞假作真時真亦假順我者昌需約定昏饋靈帝毀江山華歆乃是一好人重情厚誼擅外交五年黃樑美夢苦蔡邕一生令人噓劉備是兒壞孫好以刀畫面祭倉慈狹路相逢勇者勝曹子建獨佔八斗人見人擁拜于吉三國官名今日解關羽落敗於自身假仁真奸最是壞孫吳穩固贊呂範獻身勇士貪財奴馬失前蹄話輕敵秦宜祿啊尋你樂自我膨脹害彭羕慧眼識才忒重要恃強凌弱燒自身曹操最恨哪三人黃權堪與法正比人怕出名豬怕壯每況日下咒司馬華歆乃是一好人三國三帝不正統單騎逃竄蘊怪異挾天子以令諸侯兩面三叨是譙周父女惡行天地怨無中生有話周倉神人難分侃左慈遊刃有餘賽幽靈義重如山贊臧洪夫妻反目爲哪般假仁真奸最是壞三國鼎立論首功蔡瑁並非將幹害不講做意在中意清濁太明害張溫德不配位害社會路人皆知非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