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奇談能揚名

時下人們對於善談之人,多以"三寸不爛之舌"謔之。然而在東漢末年,"誇誇奇談"竟是一份不錯的職業。如謂不信,請看許劭生平。

許劭,出生於公元150年,字子將,汝南平輿,即時下河南省平輿縣人。

許劭年輕時便因節操端正而名揚鄉里,他的特長是善評人物,類似時下小學教師期末給每個學生撰寫評語,不過出於鼓勵需要,這些評語含"金"量較高,再有一個不同的是,現在的小學教師注重書寫,許劭則着重口評。

許劭有個堂哥,名叫許靖,兩人在識人方面,各有千秋。弟兄倆初始以評鄉黨人物爲主,後來"放眼天下",且每月換個題材,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汝南"月旦評"風俗。

基於許劭所評之人的性格特點、命運走向精準,因此在信息傳播工具匱乏的東漢末年,能夠得到許劭的點評,恰如時下某人上了"頭條"般,影響極大。

《後漢書許劭傳》中載:許劭初到汝南郡府擔任功曹,即時下辦公室主任時,連太守徐璆都十分敬重於他,生怕許劭給他一個"差評"。郡府裡的其他官員及吏員,知道許劭已成他們的同事後,無論衣褲搭配,還是言行舉止,皆變得小心謹慎起來。

千萬不要認爲這是言過其實。事實上,許劭還讓名人俊士忌憚於他。大家知道,袁紹的家族有着"四世三公"之稱。袁紹辭職濮陽縣令返回老家那次,一路伴行的親朋好友、豪車禮物之多,令人瞠目。但在行將進入汝南郡境內時,袁紹卻把簇擁他返家的那些賓客及隨從,全都分散打發,裝作素不相識。內中有人不解,袁紹悄然告知:"我以這種聲勢浩大的排場回家,萬一讓許子將看見,豈非自討沒趣了嗎?"

袁紹忌憚許劭的原因,在於許劭的"倔"一一有次許劭與一些德學兼備的長者,前往潁川郡一遊。到了潁川后,大家都去看望東漢名士陳寔,只有許劭不去。東漢名臣陳蕃的妻子去世,回鄉安葬,鄉里人都去參加葬禮,許劭又是沒去。事後有人究源,許劭答:"太丘(陳寔)水平太高,太高水平的他,我不敢望其項背;仲舉(陳蕃)性情孤傲,性情孤傲的他,我不敢與其溝通。所以我又何必爲難自己呢?"

從中可見,許劭的個性之強。惟因如此,曹操也被他所小覷。范曄編寫的《後漢書》載:曹操尚無形成氣候之時,曾經置辦厚禮,前往許劭住地拜訪,十分謙遜地要求許劭談談他的相運。許劭打心眼裡瞧不起曹操,王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予點評。曹操洞察了許劭的心思,就乘旁人不注意時,悄然威脅許劭。許劭不得已,就說:"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譯成白話文就是:"你啊,屬於社會平穩時的動亂分子,社會混亂時的英雄人物。"曹操品咂回味了一番,高興地告辭而去。

孫盛編寫的《異同雜語》則描述,曹操去問許劭:"你如何看待我這個人?"許劭不語。曹操纏着問他,大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模樣。許劭無可奈何,只得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罷大笑。

另外,《資治通鑑》所錄內容,也是同上,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許劭對曹操的點評,描寫成是在"不樂意"的情況下給出的。但《魏晉世語》卻載,橋玄勸說曹操去拜訪許劭,曹操得到了許劭的"熱情"接納,由此聲名鵲起。

許劭畢竟是個文人,文人的清高,體現於"相輕"。許劭有個名叫許相的堂哥,擔任過東漢的三公,但許相這人,喜歡諂媚宦官。朝野皆傳他的三公並封侯,源於宦官的"關照"。許相位高權重,多次派人邀請許劭入朝爲官,許劭以許相沒有德行爲由,至死沒有理會許相。

許劭的同鄉李逵,爲人正直,情趣高尚,志向遠大,許劭與他交好,後來兩人觀點不同,分道揚鑣;許劭也與堂兄許靖不和,原因是許靖到汝南郡報考吏員,時爲郡守功曹的許劭,竟然拒絕錄用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許靖。此事傳開後,輿論一片譁然,人們無不認爲許劭原來是個妒賢嫉能之人。

不久,司空楊彪徵召許劭,請他入京做官,但許劭沒去。有人不理解,說這麼好的機會,別人求之不得,你卻放棄。許劭說:"時下社稷,小人得志,漢室將傾,我不想自找苦吃,我想去淮南東海一帶避難,只有這麼做,才能保護全家老幼。"於是前往江蘇省徐州市。

許劭到達後,徐州刺史陶謙以禮相待,甚是周到。但許劭卻有不安之感,他告訴他的門生,說:"陶恭祖表面上極爲尊重賢才俊士,內心卻不是那樣。他現在對我雖然很好,但這種情況不可能維持長久,此所謂'近則不恭'是也!遲走,不如早走,早走,不如主動走。"於是許劭選擇投奔揚州刺史劉繇。許劭走後不久,陶謙果然收捕了那些看好陶謙、住于徐州的賓客。

但許劭也有走眼的時候,而且這次走眼,爲他自己的命運打下了不利的伏筆。劉繇早年相識太史慈,知道太史慈才能不淺,現在見太史慈來投,劉繇欲讓其掌管軍權,便徵詢許劭。許劭認爲不可隨便相信並重用一個剛來不久之人。劉繇覺得有理,便讓太史慈帶着一個小卒,前往敵陣偵察。不想太史慈行至一個叫神亭的地方,與帶着十二員悍將的江南小霸王孫策相遇。太史慈也是不懼,縱馬就與孫策單挑起來,結果孫策取了太史慈縛於槍頸上的那綹紅纓,太史慈則取了孫策的頭盔。孫策雖然丟了面子,但心裡卻有了收納太史慈之意。

基於沒有重用有智、有勇、有義、有情的太史慈,加上指揮失誤,劉繇遭遇敗勢,帶着殘部逃往豫章郡。期間孤軍奮戰的太史慈被孫策所俘、並感動於孫策的誠意。不久劉繇被殺,許劭在驚悔中去世,時年46歲。

許劭有個胞哥,名叫許虔,兩人享有"平輿之淵二龍"尊稱。

張讓乃是朕父親恃才傲物狂張裕內心蘊善難勝奸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心不足蛇吞象蜀漢擇降何其慘曹操家事亦傷心再續衛瓘敗與煌蜀漢精銳壯聲勢因果輪迴苦作舟如意算盤害許貢進了曹營言不發姜維乃悲情人物有過對比無傷害嗜血之魔公孫度順我者昌需約定傳奇一生看虎侯子不繫父見董允救火隊長皇甫嵩智商高低看嘴巴恃才傲物狂張裕有初無末之孫皓三國鼎立論首功玩火自焚蘊因果生於憂患死於樂仕途沉浮似狼狗英雄難過美人關青黃不接是大忌關羽的三種死法在國連憂之愍侯單騎逃竄蘊怪異獻身勇士貪財奴涼州能安靠張既謹慎務實贊顧雍善惡蛻變一念間文臣武用屬衛瓘黃忠龐德試比高子不繫父見董允陰溝翻船爲哪般德趣益彰頌羊祜無中生有話周倉聰明反被聰明誤傳奇一生看虎侯勇猛大義令人敬人若作孽不可活性情中人虞仲翔晚節不保名遭辱如意算盤害許貢禍國殃民枉爲臣兄弟相殘隱戀情單騎逃竄蘊怪異語不驚人死不休身材顏面很重要三國隱士第一人曹子建獨佔八斗生死不渝在磊落生於憂患死於樂黃權堪與法正比三國時期龍虎狗每況日下咒司馬外粗內細慈蘊悍料敵如神看滿寵界橋之戰顯麴義好人壞人難分辨殺雞儆猴武與文在國連憂之愍侯路人皆知非笨蛋賦名之改蘊陰謀假作真時真亦假身材顏面很重要曹魏狗熊知多少奇謀迭出看荀攸如意算盤害許貢界橋之戰顯麴義能掐會算賽諸葛曹昂一死百事改青黃不接是大忌再續衛瓘敗與煌親人蒙難痛無奈過河拆橋爲哪般劉君子初是高士大丈夫兮太史慈法正不死無三國子不繫父見董允華歆乃是一好人知恩圖報順天理生死不渝在磊落家教事關成與敗假作真時真亦假曹昂一死百事改後聖大名歸周羣人見人擁拜于吉好人壞人難分辨柿子要揀軟的捏絕處逢生公孫恭人怕出名豬怕壯年齡是個大問題過河拆橋爲哪般劉備之死該怪誰關羽落敗於自身
張讓乃是朕父親恃才傲物狂張裕內心蘊善難勝奸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心不足蛇吞象蜀漢擇降何其慘曹操家事亦傷心再續衛瓘敗與煌蜀漢精銳壯聲勢因果輪迴苦作舟如意算盤害許貢進了曹營言不發姜維乃悲情人物有過對比無傷害嗜血之魔公孫度順我者昌需約定傳奇一生看虎侯子不繫父見董允救火隊長皇甫嵩智商高低看嘴巴恃才傲物狂張裕有初無末之孫皓三國鼎立論首功玩火自焚蘊因果生於憂患死於樂仕途沉浮似狼狗英雄難過美人關青黃不接是大忌關羽的三種死法在國連憂之愍侯單騎逃竄蘊怪異獻身勇士貪財奴涼州能安靠張既謹慎務實贊顧雍善惡蛻變一念間文臣武用屬衛瓘黃忠龐德試比高子不繫父見董允陰溝翻船爲哪般德趣益彰頌羊祜無中生有話周倉聰明反被聰明誤傳奇一生看虎侯勇猛大義令人敬人若作孽不可活性情中人虞仲翔晚節不保名遭辱如意算盤害許貢禍國殃民枉爲臣兄弟相殘隱戀情單騎逃竄蘊怪異語不驚人死不休身材顏面很重要三國隱士第一人曹子建獨佔八斗生死不渝在磊落生於憂患死於樂黃權堪與法正比三國時期龍虎狗每況日下咒司馬外粗內細慈蘊悍料敵如神看滿寵界橋之戰顯麴義好人壞人難分辨殺雞儆猴武與文在國連憂之愍侯路人皆知非笨蛋賦名之改蘊陰謀假作真時真亦假身材顏面很重要曹魏狗熊知多少奇謀迭出看荀攸如意算盤害許貢界橋之戰顯麴義能掐會算賽諸葛曹昂一死百事改青黃不接是大忌再續衛瓘敗與煌親人蒙難痛無奈過河拆橋爲哪般劉君子初是高士大丈夫兮太史慈法正不死無三國子不繫父見董允華歆乃是一好人知恩圖報順天理生死不渝在磊落家教事關成與敗假作真時真亦假曹昂一死百事改後聖大名歸周羣人見人擁拜于吉好人壞人難分辨柿子要揀軟的捏絕處逢生公孫恭人怕出名豬怕壯年齡是個大問題過河拆橋爲哪般劉備之死該怪誰關羽落敗於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