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各展其謀

見身旁衆人都忿忿不平,曹操立時恢復了自然,回顧左右哈哈一笑道:"趙賊計窮於此乎!此等膚淺的激將法也用將出來,實在是貽笑大方!"說完,身旁衆人也跟着笑了起來.彷彿想用這笑聲來掩蓋心中的憤怒!

那人朗聲讀完,關上卻全不爲之所動,也只好無功而返,回去向趙信繳令了.

趙信也不以爲意,即遣呂布、典韋二人各領一隊人馬輪流去關下罵戰,大軍則就地解甲休息.罵戰就罵戰,關上立刻組織了人手跟趙軍對罵,這也沒什麼.但當諸將看到趙軍就地解甲休息全然不把他們當回事,人人都激憤不已.勇將嚴顏對曹操道:"王上,趙軍辱我太甚,臣請出兵擊之,以振我軍威!"他不說還好,這話一出口,衆將紛紛出言附和.

仔細看了看關前趙軍的陣形,曹操斷然道:"此必是趙信詭計,衆將不可妄動,謹守此關爲是!"衆將乃憤憤而止.

大軍壓境的感覺是那麼的讓人透不過氣來,曹操何嘗不想擊退趙軍呢!但如今之勢,他曹操已經輸不起了,要再跌個跟頭的話,只怕永難翻身了,曹操冒不起這個險了!

從早及午,趙軍罵的興起,似乎全然忘了他們此來的目的,根本沒有一絲強行攻城的跡象.曹軍士氣雖然受了些影響,但看到趙軍成了動口不動手的"君子",關上衆將士地警惕性也慢慢的隨之減弱。甚至還有人拿趙軍開起了玩笑.

曹操卻深知趙信用兵不依常法,自始至終都未敢掉以輕心,就算自己下城去了,也要吩咐司馬懿、沮授等人嚴密監視趙軍的動靜.

日頭逐漸西沉,趙軍卻依然在關下罵個不亦樂乎.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讓人渾身暖洋洋的,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那時曹操正在關上。遙見趙軍旌旗一動,心想趙軍大概要退兵了.接着。只聽得趙軍陣中響起一陣鑼聲,正在關下罵戰的這隊趙軍倏忽之間便退走了,趙軍大隊亦卷旗撥馬而走.

看着趙軍作勢退去,曹操心中一下子輕鬆了許多,竟然不自覺地出了口氣,突然驚悟,知自己終不如趙信。心中不免又有些頹喪.

相對於曹操複雜的心情,對於趙軍地退去,關上的守軍不過在那指指點點而已.

心中雖然輕鬆了許多,曹操始終弄不明白趙信此次爲何而來,大軍臨陣,卻未發一刀一箭就退走了,難道純粹是引軍來挫守軍的銳氣不成!但依趙信的爲人,難道他的用意會僅僅在此而已麼?這一點殊令人想不通.

孔明等謀士心中亦在暗思此事.到如今。孔明纔算明白什麼叫作大勢所趨了!自馬騰被趙信滅後,他已經沒得選擇了,只能全心全意的輔佐曹操,纔有那麼萬分之一的可能完成劉備地遺願.這個可能性是那麼的渺茫,以至於智計百出的孔明這段日子以來爲此而煩惱不已.

趙軍陣形整齊的緩緩退去,大有一去不回頭之勢.突然間。一陣急驟的鼓聲從趙軍陣中響起,如山的吶喊聲頃刻間響了起來,此起彼伏,聲震雲霄,一隊隊的趙軍齊齊掉頭,一齊往關下直衝而來,那排山倒海、雷霆萬鈞的氣勢,彷彿一道巨大地衝擊波撞擊在衆人的心坎上,使得人都快窒息了.!

面對這突然的變故,守軍的反應明顯顯得有些遲鈍。有人探頭下望。心驚膽寒,有人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誰都沒有料到趙軍這時候會突然掉頭來攻,一時間,關上人頭涌動,守軍爲之而忙亂起來.

一見趙軍掉頭往關下衝來,曹操急令各軍各就各位,準備應付即將到來的攻擊.

快速突進地趙軍有如一陣旋風,須臾之間就殺至關前.

萬騎奮蹄,千軍昂揚,眼前激起的塵頭,鋪天蓋地,藉助風力,飄上關來,迷的曹軍都睜不開眼來.大軍過處,大地爲之劇烈顫抖起來,轟鳴聲由遠及近,傳入守軍的耳內,變成了恐懼.

在曹操決定退守陰平、劍閣、梓潼一線時,就打定了主意要佔據地利死守嚴防,不惜一切代價擋住趙軍前進的步伐.在劍閣、梓潼二處下足了功夫,事前徵調了數萬民夫,日夜趕工修築防禦,在趙軍到來之前,劍閣和梓潼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城湯池.

趙軍的突然來攻雖然使得曹軍有點暈頭轉向,但其準備卻是充分的,曹操又治軍有方,軍令嚴明,軍心很快就穩定了下來,組織起了嚴密的防禦.

冒着箭林石雨,趙軍不計艱險,飛快的突進到關下,一架架雲梯豎了起來,久經操練,剽悍異常地精兵猛將一個個矯健地向關上攀去.

這支趙軍的戰力已經不能用讓人瞠目結舌來形容了,其行進之快,猶如電閃雷鳴一般,其攻擊力之強,狂風驟雨亦不足以喻其勢.這真是不發則已,一發則翻江倒海,驚天動地.

在這場攻堅戰中,這支經過難以想象地嚴格操練的趙軍的威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守關的曹軍雖然人數與之相當,甚至還略佔上風,但雙方一交鋒,高下立判,雖有險關爲助,守軍還是像烈日下的冰雪一般,撞上趙軍就"消融"了.

看到這支兵馬付諸實戰的威力,趙信顯得極爲滿意,這樣的效果,也不枉他花了這麼大的心血和財力物力來打造這支鐵軍.

雖然曹操、孔明等人對趙軍的戰力已經估計的很高了,但這支趙軍的出現。明顯顛覆了他們以往對趙軍地認識.他們怎麼也沒料到趙信竟然雪藏了這樣一支無堅不摧的兵馬,更想不到趙軍竟然練成了這樣一支駭人聽聞的兵馬!之前,看到這支雄壯的兵馬,還只是感觀上的感覺,如今雙方這一交戰,曹操、孔明等人才知道什麼才叫作真正的精兵.看到這支兵馬如此驚人的戰力,曹操心中又不自覺地泛起一陣乏力的感覺。心中情不自禁地衡量起來,要是趙信麾下還有數不盡擁有這般戰力的兵馬的話。還有沒有與趙信繼續鬥下去的必要!

趙信這支兵馬幾乎是按照訓練特種兵的要求來訓練的,經過歷時兩年的嚴格訓練才成軍,其戰力當然決不能等閒視之.趙信訓練這支兵馬地初衷決不是爲了對付曹操,此時不過是拿來一試其威力而已.

在守軍的死守嚴防下,關上的防禦仍就像薄的不能再薄的窗紙一樣,大有一捅即破之勢.

熱血橫撒在關上,一個接一個的曹兵倒了下去。而關下也躺了不少的屍體,有趙軍的,也有曹軍地.

趙軍這突然打擊是生效了,守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相對於曹操對損兵折將的痛心,趙信則來的更強烈些,這支兵馬在他眼中是如此的寶貴,決不能容許在這樣的攻堅戰中折損太多地人。加上天色已晚,趙信便果斷下令退兵.

見趙軍如雨收雲散般退去,有了此前的教訓,血戰之後的守軍卻絲毫不敢鬆懈.

曹操心中是波濤翻滾,感慨萬千,久久不能平靜.這劍閣是守住了。可在曹操心中,彷彿連成都都已失去了一般.見識了趙軍如此的戰力,也難怪曹操會有這樣的感嘆.

諸將俱都面如土色,今日之事也太險了,趙軍要是繼續猛攻的話,只怕今夜就要丟關失地了.面對曹操,諸將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卻只能無言以對.

這麼多人當中,只有一個司馬懿是隻聞趙軍之威,未識其真面目。今日一會。卻教他完完全全明白爲什麼以曹操之才、孔明之智卻屢屢敗於趙信之手,被人壓制的只能苟延殘喘。偏安一隅了.在見識到趙軍戰力的剎那間,他已清楚的看到了曹操等人渺茫的前途了.對於他這樣一個人,又豈能甘心與曹操等人一同埋葬!

趙軍退去了,關上諸人卻沒有一絲喜色,臉上卻反而堆滿了濃密地烏雲.

曹操身爲一軍主帥,此時卻不得不振作起來,強顏歡笑地道:"今日一戰,全賴衆將士用命,才得擊退趙軍!"遂下令犒賞三軍將士.面對趙軍如此強勁的攻勢,曹操似乎也只有以此來安撫一下曹軍了.

安排了衆將輪番巡夜,曹操領着衆謀士匆匆下城去了,一回到公廳,立即揮退從人,剛剛坐定,連茶水也顧不上用,便急對衆謀士道:"諸位,今日之事都親眼見了,趙軍如此戰力,實在不可小覷,如今之勢,諸位可有應付之法?"趙軍地戰力又豈是曹操口中的"不可小覷"這四個字可以形容的!

兩家兵馬的戰力相差如此之懸殊,趙信今日還僅僅只動用了四萬兵馬而已,要是他揮全軍來攻的話,其後果衆人連想都不敢想!

有昔日陽平關之勝,曹操本以爲憑着險關要地或可與趙軍相持的,哪知今日卻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然冒出這麼厲害的一支趙軍來,一下子將曹操的所有部署都給打亂了,教他立時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面對眼前的局勢!

見衆謀士一聲不吭,曹操急道:"事急矣,諸位先生俱乃才智之士,難道都無以教孤乎?"

話說下許久,孔明才道:"敵軍勢大,我軍力弱,唯今之計,只有以奇計破之,不可力敵."

曹操彷彿溺水的人一樣,一下子就抓住了孔明這根稻草不放,忙出言道:"先生才智冠絕羣倫,必有妙策教孤!"

孔明稍作沉吟,鄭而重之道:"兩軍交戰,以糧草爲先,如今趙信其人,深知兵法,兼其手下郭嘉、徐庶等人亦頗通兵法,劫糧之舉勢必不成.若劫不得糧,依如今兩軍實力之差距。唯有棄了劍閣,與曹仁將軍合兵一處,同保梓潼,若事再不濟,只能退守涪城,甚至成都!"說到這裡,看曹操的面色已變得十分難看。便停住不說.

曹操原本指望孔明真能想出什麼奇思妙法來,哪知道他說了這麼多。是廢話連篇,等於什麼也沒說,臉色自然就不好看了,擺手道:"先生不必再說了!"

"王上且容我說完,"孔明非但不聽,反而接着道:"王上每於退兵之際,可設法將趙軍引入城來。預先在城中安排妥當,然後縱火燒之.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趙信雖然多智,亦不能時時防備,或有成功地機會也未可知!即便不能,將城池燒成一片白地,亦能稍阻趙軍."在劫糧不成的前提下。這成了眼前唯一的辦法.

"王上,此策恐不可行,趙信行軍用兵極爲小心,就算我軍退走,他也決不會舉全軍入城的,幾次三番之後。必將打草驚蛇,還如何能行火攻之計."沮授出言道,他跟了趙信一段時間,論到對趙信的瞭解,這裡的人誰都沒有他深,在此事上他自然最有發言權.

"不然,趙信雖然多智,亦不過是一凡夫俗子,若要教此火攻之計得逞,需得王上狠下心來。又得冒些風險才成!"

曹操聽說。知孔明必有道理,忙問其故.

孔明遂道:"趙信深通兵法。只有出其不意,纔不至使他起疑.趙信麾下有如此雄兵,我料他必定認爲破我軍必矣,明後兩日內,趙信必定還會舉兵來攻,到時,王上可令三軍將士死命抵擋,到危急關頭,王上也不要去動用後備梯隊,就勢讓趙軍取了城池,則趙信等人勢必不會起疑,到時其必會揮大軍趁勢入城,火攻之計或許可行."此計說不定還真能奏效,不過,如此一來,守軍必然大半會喪於趙軍之手,而且曹操也需在最危急關頭帶人出逃方成,不能排除被趙軍趁勢追上的可能,這其中地關節,每一步都得計算得十分精細,稍有差錯,便會弄假成真,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了.此策不過是孔明昔日在新野所用計策地翻版而已,不同的是,此次孔明打算讓曹操付出大代價來,讓趙軍在那樣的情勢下不得不墜入他的算中.

沮授復又質疑道:"就算火攻之計能行,倘到時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又將如何?"

孔明笑道:"亮觀天象,算定三日內不會有雨,若趙軍於三日內來攻,此計當是可行."

到了這種關頭,在曹操看來,不冒險肯定是坐以待斃,還不如行險一擊,總比坐等趙軍攻破關隘的好.

議定之後,曹操連夜便着人挑選了三千精銳,讓他們拖去戎裝,或使他們僞裝成百姓,或使他們隱匿關內隱秘處,又使人於各處準備了各種引火之物,復又秘密使曹休、曹純、嚴顏三將領五千兵馬屯於關後,以備大用.考慮到兵馬的不足,怕到時不能成事,便星夜遣人往梓潼曹仁處取萬五兵馬來接應.彼時張遼正引兵屯於梓潼城下,爲防梓潼有時,曹操又教夏侯敦秘密使黃權引兵萬五出成都,徑往梓潼,相助曹仁守城.

萬事俱備,只待趙軍來攻,便好就中用計.

回到大寨,趙信笑把日間的戰況跟郭嘉提了一下,郭嘉亦是欣喜異常.

"奉孝,你若是曹操,見識過我軍如此戰力後,會怎樣?"

"王上,我若是曹操地話,最好的選擇,莫過於立即引軍退出劍閣,避一時是一時,不過幸好我不是!"說着,笑了起來.

"說真的,奉孝,你真的認爲曹操等人如今是束手無策,坐以待斃麼?"

"王上,如今之勢,若論兩軍的實力,我軍自然必勝,可依曹操、孔明二人的爲人,決不會甘心束手就擒的,此刻必定在絞盡腦汁設法對付我軍."

"奉孝說的是,但奉孝難道以爲他們有扭轉乾坤之力麼?"趙信笑道.

"王上,當此將競全功之際,還是謹慎一些爲是,所謂小心無大錯!"

"奉孝之言是也!"

"王上,其實曹孟德此番行這堅壁清野之計是大大地失策了,就算王上目下按兵不動,成都不日亦將會落入王上囊中."

趙信哦了一聲道:"奉孝,這怎麼說?"

郭嘉氣定神閒的道:"王上試想,曹操匆匆忙忙間將漢中、武都等數郡百姓裹脅至成都以西,不過是想堅壁清野以拒我軍而已.那時我軍壓境,對方匆忙行事,裹脅這麼多百姓到成都以西已是不易,糧草能帶走的自然都帶走了,不能帶走的就地焚燒了事,可其時糧未熟,百姓們身上又能有多少糧草呢,這麼多百姓在成都以西安身,口糧勢必無法支撐,而曹操又連年用兵,府庫中必然沒有多少存糧,供給軍用都未必夠,如今又添了這麼多嗷嗷待哺的百姓,糧食又豈能支撐得住,不久必將不戰自亂矣!"!~!

第61章 順水推舟第6章 名震洛陽第41章 驚險異常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6章 名震洛陽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8章 一場鬧劇第96章 南陽鏖兵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20章 荊州出兵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72章 伏擊程普第5章 謀劃出仕第84章 敵酋喪膽第98章 戰火四起第59章 若即若離第80章 初戰袁紹第34章 蔡邕消息第84章 敵酋喪膽第60章 陶商受傷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53章 神箭揚威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5章 收服呂布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34章 蔡邕消息第26章 貂禪到來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40章 桅檣之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9章 經營汝南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36章 多多益善第39章 爲官廬江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64章 開門見山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38章 江中遇險第42章 大權誰掌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69章 牛渚一戰
第61章 順水推舟第6章 名震洛陽第41章 驚險異常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6章 名震洛陽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8章 一場鬧劇第96章 南陽鏖兵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20章 荊州出兵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72章 伏擊程普第5章 謀劃出仕第84章 敵酋喪膽第98章 戰火四起第59章 若即若離第80章 初戰袁紹第34章 蔡邕消息第84章 敵酋喪膽第60章 陶商受傷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53章 神箭揚威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5章 收服呂布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34章 蔡邕消息第26章 貂禪到來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40章 桅檣之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9章 經營汝南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36章 多多益善第39章 爲官廬江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64章 開門見山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38章 江中遇險第42章 大權誰掌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69章 牛渚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