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多多益善

八月,趙信領着三萬大軍完好無損的回到汝南,另外還成功的帶回了蔡邕.回到汝南,趙信先派人送蔡邕到自己府上,令他父女二人相見.自己帶着隨他出徵的衆人去官衙會見汝南的各手下,聞得趙信回來,衆人早已安排好自己的份內之事,齊聚趙信官衙.

趙信見下面有了幾個生面孔,先不忙着說正事,對荀彧道:"文若,看來我去長安的這段時間,又有不少賢才加入我軍,還請文若爲我介紹一番."

荀彧知道自己這個主公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所以令新近來投的人今日都來見一見趙信.

荀彧指着一個青面大漢道:"主公,這位是琅邪徐盛徐文鄉."趙信忙點頭示意,心想這也是個有名的人物啊,心中高興,微笑滿面.

徐盛上前道:"徐盛參見主公."

趙信連忙下來扶起徐盛,道:"文鄉,不必多禮,恐怕日後還要多多仰仗文鄉."

徐盛忙道:"主公言重了,徐盛自當爲主公效力."

趙信道:"文若,不知文鄉現在在何處視事?"

荀彧道:"主公,我看文鄉有勇力,所以我認爲文鄉功名應在軍中,未曾安排文鄉視事,想等主公回來主公親自安排文鄉."

趙信點點頭道:"那就讓文鄉先到文遠哪裡去,等文鄉熟悉了軍中事務後,我再爲文鄉安排,不知文鄉以爲如何?"

徐盛道:"盛一切聽從主公安排."

趙信轉頭對張遼說;"文遠,那明日你就帶文鄉到你營中,安排文鄉熟悉一切."

張遼連忙答應.

荀彧又指一個身材瘦長的中年文士道:"主公,這位是彭城張昭張子布."

趙信心想今天是什麼日子,好事連連,連孫權手下的第一文官也來到自己這裡,自己這裡現在真可謂是人才鼎盛了.

張昭忙上前要行禮,趙信趕忙攔住,對張昭道:"子布不必多禮,我也曾聞及子布的大名,只是事務繁忙,未曾親自去請子布,是我之失.如今子布遠來,我心甚慰."

張昭忙稱不敢,趙信問荀彧道:"文若必然跟子布談過了,文若以爲該如何安排子布?"

荀彧道:"主公,子布之才,遠在荀彧之上,主公可以州事付之子布."

趙信道:"文若何其太謙,你與子布,各有所長,不必計較誰高誰低.子布新來,對州里的事可能還不太熟悉,子布先就給文若當副手吧."

張昭大喜,見自己初來趙信便以如此高位相就自己,深感自己沒有來錯.原來,聽到汝南這邊招賢,張昭只是抱着見識一番的心態,誰知見到荀彧後便爲荀彧的才學所折服,深感自己比不上荀彧.當談到一些對政事的見解時,荀彧的想法更令張昭大開眼界,誰知荀彧告訴自己說有很多都是主公趙信的想法,張昭便感到趙信名不虛傳,看來值得自己輔佐,所以便在汝南呆了下來.

荀彧也沒有安排張昭做事,只是每日有空時跟張昭聊聊,兩人多覺得從對方哪裡學到不少,沒多少時日便成了一對知交好友.

見完了其他一些不知名的人才,趙信由於今天又得到兩個大才,心中歡喜.擡眼看到孫策和江東衆將也在列中,心想怎麼要跟他們打個招呼,對孫策道:"伯符,近日在汝南還好麼?"

孫策心想好得了纔怪,你趙信把我晾在一邊,盡安排一些瑣碎的事務來煩我,這樣下去何時纔有出頭之日.而且竟然讓江東這千餘人自成一軍,雖然錢糧不少,可是這些人跟來汝南之前相比也沒有多大的長進,看看人家趙信的士兵,孫策覺得自己父親留下的這幹人馬跟人家簡直沒法相比.想安排衆將去偷點師,可是趙信手下那幫人,不是守口如瓶,就是顧左右而言他,根本掏不出一點東西來.看到這種情況,孫策也知道趙信在防着自己,可是他自己也未必安了什麼好心,再說,如今孫策在趙信手下可什麼也不是,趙信連個空頭的職位也沒安排給他,只說孫策還需歷練一番,而且等孝過了才能名正言順的出來視事,搞得孫策也無可奈何.

此時孫策心裡可是把趙信恨得牙癢癢的,見趙信問自己話,不得不做出一番恭順的模樣,忙答道:"回趙叔父,孫策承蒙叔父照顧,如今在汝南一切安好."

趙信心道,雖然你裝得很好,可是看到那些江東舊將一起站在你身後,儼然自成一系.而且,身後衆人神色微妙,明顯對在汝南所受的待遇有些不滿.須知大家都是聰明人,這裡恐怕沒有人會比你們笨,衆人看到你們這個樣子,還不離你們遠遠的.

趙信道:"那我就放心了,伯符,如今你母親和你衆弟、妹在哪裡?"

孫策突然心裡一陣冷颼颼,見趙信問到自己的親人,孫策便感到很不妙,可是如今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何況趙信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關心自己,但孫策知道趙信絕對不是關心自己,而是要想辦法把自己牢牢掌握在手中.

孫策機靈的道:"多謝大將軍關心,如今我母親和衆弟、妹都很好,他們住在丹楊我舅父吳景那裡."

趙信道:"伯符,我一干部下的家眷都安置在汝南,如今既然你在我手下做事,我當然不能厚此薄彼,不如你把你母親和衆位弟、妹接到汝南來,也好就近照顧,全了孝道."

這頂大帽子扣下來,孫策差點不知道如何回絕趙信.孫策心想你說得好聽,還不是想把我的家人控制在手中,以此來要挾於我,到時我還不任由你擺佈.

孫策這邊還正想着怎麼回絕呢,那邊趙信又對孫策身後衆將道:"你們也一樣,既然你們作爲我的部下,我會一視同仁,你們各自都把家眷接到汝南來吧."

江東衆將剛聽到趙信要孫策接家眷來汝南,便已經冷汗直冒,這件事棘手非常,趙信擺明了要控制孫策家人,生怕孫策一個應答不對,恐怕今日衆人便休想活着離開.哪知道還沒替孫策擔心完,趙信又把矛頭指向自己等人,這下衆將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件事.眼睛盯着孫策,心想先看孫策怎麼應對再說.

這時,孫策急得直冒肚子都青了,不知道找什麼藉口纔好,驀地心中一動,便想出一計.忙對趙信道:"大將軍,我衆位弟、妹年紀幼小,如今我父已喪,正需有人教導,策舅父就是慮及此點,才把他們接到丹楊,好時時教誨."

趙信心中冷笑不已,孫策剛纔的神色是完全落入了趙信的眼裡,趙信也進一步確定孫策絕對不會臣服於自己.趙信先不說話,眼睛看向江東衆將.

衆將見趙信看了過來,衆人恨自己沒有孫策急智.韓當腦筋轉的快一點,道:"大將軍,我離家多年,久不曾聞及家中音信,就不麻煩大將軍了."

衆人見韓當找了這樣一個藉口,也忙仿效起來,有的說自己與家人已經失散多年,有的說自己家人都已經不在了,反正這時也顧不得忌諱了,有的說自己家人爲黃巾所害,反正各種各樣的藉口都有,五個人有五種不同的藉口,唯一相同的就是都不願自己家人來汝南.

堂下趙信衆多部下聽得目瞪口呆,明白的都知道他們在找藉口,不過這些藉口五花八門,都有些離譜了,哪有五個人的家人都有不能來的理由;不明白的還在爲他們的家人和他們的遭遇而唏噓不已.

郭嘉、徐庶等趙信的心腹謀士冷眼看着衆江東舊將的表演,心想這幫人還真是沒有頭腦啊,妄想在主公這裡討便宜,恐怕到時被主公賣了都不知道,主公小小的擺他們一道,這幫人就手忙腳亂了,就這些人恐怕成不了什麼大事.

孫策看着這幫父親舊日手下,也不禁感到深深的悲哀,這幫人對自己父親的忠心可嘉,可是要是自己手下就這幫人的話,還能成什麼大事.想到這裡,想到在趙信這裡受到的挫折,孫策不由後悔自己沒帶周公瑾來,這段時間也沒個人給自己出謀劃策的,感到處處不如人意.

趙信看着這些人的表情,一時覺得很有趣,自己還真沒有想到這些人有如此的一面.這些時日,趙信已經讓郭嘉派人把這些人的底細都調查的清清楚楚的,見這些人在自己面前信口開河,趙信不由想耍他們一耍,道:"呂子衡(呂範字子衡),我好像聽說你的家人就在壽春啊,而且還生活的好好的,你怎麼說他們都被黃巾所害了?"

呂範一下子呆了,心中大罵自己笨蛋,自己的家人原本就在趙信的領地內,自己還不如爽快點答應了.哪知看身邊衆人都找了個藉口,自己一時緊張就把這件事給忘了,跟着衆人編了個藉口.

趙信看着呂範的樣子,心中那個痛快,直想放聲大笑,只能苦忍着.

孫策和江東衆將尷尬不已,呂範的這個謊言被趙信揭穿了,那堂上這些人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麼?很明顯,這一干江東舊將都在胡說八道.

一時,堂上鴉雀無聲.趙信看也戲弄的他們差不多了,對呂範道:"既然子衡的家人,已經在壽春了,那也不必麻煩接到汝南來了,反正都一樣.至於伯符和程、黃等幾位將軍都有自己的理由,那我也不好勉強."

一會,衆人退去,趙信留下幾個心腹重臣,聽了一下這些日子汝南的情況,完了之後,衆人散去,趙信也急忙回府.

回到府中,蔡琰和貂禪迎了出來.見趙信平安回來,人是更加城上了,臉上也多了幾分剛毅,二女心中無限歡喜,圍着趙信問這問那的,趙信含笑一一回答.

三人到了內堂,蔡邕已經含笑站在裡面等候了.趙信忙快步上前,道:"有勞蔡老久候了,趙信心中着實不安."

蔡邕道:"子誠跟我客氣什麼,如今子誠身領兩州,自然當以公務爲重."

這時趙信心中估摸着自己接這個老古板來汝南說不定是個錯誤,今後要想跟蔡琰親密一些的話,恐怕的躲着他了,而且他來了,蔡琰恐怕心裡也有了一層顧忌.

吃飯的時候,蔡邕對趙信府中的凳子、桌子等東西新奇不已,拉着趙信問東問西.當知道這些東西是趙信設計的,而且這凳子坐上去比以前那樣坐舒服多了,蔡邕對趙信大大讚賞一番.

吃完飯,趙信和蔡琰撇開蔡邕和貂禪,兩人跑到後花園一個隱蔽的角落談情說愛去了.趙信攬着蔡琰的腰肢,聞着身旁佳人的體香,趙信心中無比的舒暢,不想出聲破壞氣憤.

蔡琰見趙信半天也不出聲,不由偷偷看了趙信一眼,剛好接觸到趙信投過來的眼神.兩人眼神一接,看着彼此眼中的深情,兩人都不願就此閃開.就這樣,二人都情深似海的看着對方,彷彿時間永遠停在了這一刻.此時,兩人感到彼此都融入了對方身體裡似的,對身旁的萬物再也沒有一絲旁騖.

感覺過了好長好長的時間,二人同時醒了過來,彼此笑吟吟的看着對方,眼中蘊藏着無比的情意.趙信握了握蔡琰的玉手,輕輕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琰兒,握真想這一生就這樣靜靜的和你呆在一起到天荒地老,到海枯石爛."

蔡琰正想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這句話中的深深情意,心裡象吃了蜜糖似的,一時甜蜜無比.海沒有完全反應過來呢,"天荒地老、海枯石爛"又給了她無比的震撼,心中細細品味着這句話.

шшш_ ttKan_ ℃o

趙信見蔡琰在想什麼似的,剛想說話,蔡琰無比溫柔的對趙信道:"大哥,你說得真好,琰兒聽着大哥這些話,心都好像飛出去了."

趙信調笑道:"琰兒,你的心可不能飛走,我要緊緊的抓住你的心,要抓牢一輩子呢!"

蔡琰道:"大哥,你還不知道麼,琰兒如今的心已經全部都在大哥身上了."

趙信見蔡琰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心中無比高興,二人一時情話綿綿.

趙信這次到長安去帶了三萬大軍,這三萬大軍一走,留守的兵力就顯得不是很足.郭嘉在趙信走的這段時間可是對這件事深深擔心,如今見趙信回來了,便趕忙過來和趙信談談這個問題.郭嘉道:"主公,我今豫州和淮南兩地都無險可守,除去防守各處城池的兵馬,我軍的機動兵力就顯得不夠了.如今境內百姓安樂,生活富裕,錢糧堆積無數,主公看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兵馬以備不時之需?"

趙信笑道:"奉孝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我在長安時便想過這個問題了,這樣吧,等我召荀彧和其餘人等來,商量看看增加多少人馬比較合適."

一會,荀彧、荀攸、徐庶、田豐、魯肅、張昭等人都來到趙信官衙.

趙信等他們都就座後,開聲道:"今日找你們來,是想跟你們商量一下擴軍的事宜."

荀彧見郭嘉早已到來,便知道趙信和郭嘉對擴軍之事早已商量過了,看來擴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剩下的只是擴軍多少和兵源的問題了.於是起身道:"不知主公要增加多少兵馬?"

趙信道:"文若,我找你們來,就是要聽聽你們的意見到底增招多少兵馬才比較合適."

荀彧道:"主公,如今我們錢糧充足,養個四五十萬兵馬也不會有問題的,所以主公在錢糧一事上儘可放心,不會拖了主公後腿.對於軍務,主公比我精通不知多少倍,一切聽從主公吩咐."

徐庶、魯肅等人心想荀彧還真是厲害,一來就把握住主公的意思,而且還不着痕跡的大拍了趙信的馬屁.

徐庶對軍中事務比其他幾人都要熟悉,見衆人不說話,就開聲道:"主公,如今我軍總共有十六萬兩千兵馬,留下足夠的兵馬守城後,我軍大概就只有三四萬的機動兵力,我認爲這機動兵力需增加個四五萬.加上我軍早先制定的進軍江東的計劃,需要的兵力大概也在四五萬左右,所以我認爲擴軍八九萬就差不多了."

田豐這時道:"元直說得是不是多了點,我看有個五六萬也差不多了."

荀攸道:"這新練一軍,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現在多增一些兵馬,以後就不會因爲兵力的問題而妨礙了主公的大事,況且以我們的人力、財力都足夠支撐這支大軍."

魯肅見荀攸說得有理,也道:"主公,公達說得有理,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多一些兵馬有備無患."

張昭剛來不久,還不大熟悉這些事務,而且也不大摸的準趙信的心思,所以也不敢出聲.

趙信見衆人都表述了自己的看法,惟獨張昭在一旁無言,知道張昭心中有所顧忌,想鼓勵張昭一下,再加上心中也確實想聽聽張昭的看法.於是對張昭道:"子布,說說你的看法."

張昭見趙信問及自己,心中有點突兀,不過卻不急不慢的道:"主公,近日昭略聞軍中之事,知新成一軍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如果這一年左右時間內有大事發生的話,那麼這新軍就不能派上大用場,到時恐怕只有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行程主公需要的戰力."

趙信見衆人都很明白的表明了自己的意思,只有田豐稍稍有點意見.心想要顧及一下田豐的面子,對田豐道:"元皓,你的意思怎麼樣?"

田豐見衆人都同意了徐庶的意見,此時趙信問自己的意見,那就表明趙信很看重自己.心中感動,還怎麼能不識相呢!忙對趙信說:"主公,就按大家的意思辦吧."

趙信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擴軍八萬,從汝南招募三萬,南陽一萬,信陽一萬,合肥兩萬,壽春一萬,由各城守將執行招募事宜,文若和奉孝居中統籌一切.新兵招募完畢後,統一到汝南來訓練."

處理完這件大事之後,趙信心想不知道周泰、蔣欽二人水軍搞得怎麼樣了,看來抽空自己得去壽春看看,順便巡視一下各地的防務和這次的招兵事宜.

第41章 驚險異常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0章 外出訪賢第24章 幕後黑手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5章 欲取何人第23章 未雨綢繆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25章 求才大計第97章 洛陽戰起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5章 欲取何人第51章 救援徐州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79章 兵敗吳郡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7章 高官厚祿第91章 賢士未名第30章 臨淮魯肅第5章 謀劃出仕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5章 謀劃出仕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21章 智放文聘第39章 爲官廬江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65章 大意中計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8章 進兵汝南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1章 汝南練兵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49章 周瑜相投第26章 貂禪到來第28章 閒來遇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45章 兵發九江第66章 喜得臧霸第7章 得見才女第81章 無功而返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7章 高官厚祿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2章 北海結義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55章 糜府之戰
第41章 驚險異常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0章 外出訪賢第24章 幕後黑手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5章 欲取何人第23章 未雨綢繆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25章 求才大計第97章 洛陽戰起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5章 欲取何人第51章 救援徐州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79章 兵敗吳郡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7章 高官厚祿第91章 賢士未名第30章 臨淮魯肅第5章 謀劃出仕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5章 謀劃出仕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21章 智放文聘第39章 爲官廬江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65章 大意中計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8章 進兵汝南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1章 汝南練兵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49章 周瑜相投第26章 貂禪到來第28章 閒來遇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45章 兵發九江第66章 喜得臧霸第7章 得見才女第81章 無功而返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7章 高官厚祿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2章 北海結義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55章 糜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