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

?最後趙信才把成立海軍的想法道出.這實在是令三人有點難以理解."海軍"這個詞對於他們來說太新鮮了,也太陌生.果然,趙信關於海軍的構想纔剛說完,便聽荀彧問道:"主公,不知主公組建這麼一支海軍不知作何之用?"郭嘉、龍充二人雖不能理解趙信爲什麼非要建立海軍,但卻隱隱知道趙信這是爲了對付倭國在作準備,事情很明顯,自從倭賊入寇青州之後,才令趙信生出這樣的想法的.荀彧的態度很明顯,依趙信所說的海軍的規模和建造海船的費用,還有其他各種費用加起來,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造這樣一支在荀彧看來是不知所謂的海軍,趙信實在是有欠考慮.?

對於這點,趙信考慮再三,決定還是搬出所謂的民族大義來說服衆人,因爲趙信實在找不出其他的比較像樣的理由.趙信直接道:"不瞞文若,成立這支海軍主要是爲了將來征討倭國之用."?

這個解釋荀彧當然並不滿意,郭嘉、龍充二人也極想聽聽趙信心裡究竟打的什麼算盤.荀彧詫異道:"主公,倭國與我遠隔重洋,其人向來又臣服於大漢,異日主公得天下,自然也會臣服於主公.倭人此次來犯,已被主公狠狠擊退,想來不敢再來.倭人雖然可恨,可只要主公掃平天下,到時只需一紙明詔可定倭國,何必爲了這些未開化之人興師動衆的?"?

若按當時的想法,荀彧這番話說的極爲入情入理.此時趙信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一統天下這件大事上,而不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準備對付遠隔重洋的倭國.尤其是倭國向來是稱臣於漢朝的,正如荀彧所說的,只要趙信一平定天下,只怕到時連詔書都不用送,人家倭國就會自然來朝.在荀彧等人看來,倭國根本不值得大費周章的去對付.趙信此舉大有畫蛇添足之嫌.他們又如何能理解趙信身體裡流着的炎黃子孫的鮮血決不容許趙信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放過中華民族的生死仇敵,這是心裡有愧無愧的問題,偏偏趙信又是一個強烈的民族主義者,要不然還好一點.先前是沒想到,如今既然已經想到了,就決不能視而不見.?

趙信對此已經早有準備,笑問道:"文若以爲倭國離我中國遠還是不遠?"對外或稱大漢,或稱中國,"中國"之意乃是處於萬國中心的意思.如今大漢已經灰飛煙滅,不便再自稱爲"大漢".?

這哪裡是個問題,除非趙信認爲荀彧是個白癡!荀彧一聽,便知趙信絕對還有下文,只要一接口,恐怕就難以逃脫趙信設好的圈圈.這還是戰國時期舌辯之士慣用的伎倆,見到要說服的對象,就先設一辭引他們回答,然後再慢慢引導他們認可自己.明知一接口就極有可能會被趙信說服,荀彧還是不得不接口.一來極想知道趙信究竟用什麼理由說服自己,二來趙信爲君,不容他不回答.便簡略的答道:"極遠!"?

趙信笑笑,復又問道:"倭國與我遠隔重洋,爲何此番有了饑饉之厄就想到要派人來中原劫掠糧食?"?

這個問題倒頗值得深思,荀彧想了一下道:"倭人向以五穀和魚蝦爲食,必是國中歉收,糧食不敷,魚蝦又不足以補其所缺,所以纔會遣人來中原劫掠."?

趙信把頭一點,高聲道:"文若說的極是,可文若想過沒有,自有漢以來,倭國一向臣服,何以今日竟敢縱兵渡海來犯,此皆因倭人得知我中原大亂,以爲有機可乘,才遣人來劫掠青州沿海各地."?

荀彧點頭道:"主公所言甚是,只是他們已被主公全部剿滅,狠狠的教訓了他們一番,想必從此不敢正視中原."潛在的意思就是既然已經教訓了他們一番,此事也應就此瞭解,何必爲此大費周折.?

趙信知道荀彧說這話的意思,便道:"倭人本爲屬國,今卻行趁人之危之事,其心可誅這四個字是絕對逃不掉的,這點想來文若也是認同的,這姑且不談.倭人在青州沿海各地所行燒殺劫掠之事,文若和奉孝是沒有見到,補之與我可是親眼見到的,其人行徑簡直禽獸不如,令人髮指,只此一點,就決不能輕易放過他們."趙信說話時深惡痛絕的神情令荀彧、郭嘉二人震動不已,不由一齊看向龍充.後者無言的點點頭,看來是想起了那幾日的所見所聞,心情也很是沉重.?

荀彧默然.郭嘉多少聽過一點倭人的行徑,但沒有親眼見過,感受也不是很深.再說在這亂世,人命如草芥,死一些人是很平常的.?

趙信掃了三人一眼,沉重的道:"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今國中大亂,戰禍連結,四方異族全都虎視眈眈,屢有進犯中原之意.倭國離我甚遠,我所取的就這一個'遠'字.正因爲它遠,又隔着海,所以纔要藉此機會不遺餘力的將其掃平.其他各族聞知,必不敢再生窺視之心.如此一來,可免除一些刀兵之禍."?

自黃巾亂起,國中兵禍連結,日漸孱弱,無暇外顧,致使許多異族趁機而起,尤其是北方的鮮卑、烏丸,西邊的羌族,屢次寇邊,劫掠州郡,搶男虜女,囂張日甚,這些荀彧、郭嘉、龍充也是深知的.聽趙信這麼一說,都不由得眼睛一亮,此正所謂殺一儆百.倭國距離如此之遠,尚且被蕩平的話,其餘各族尤其是北方各族恐怕不得不好好思量一下,一般情況下必不敢再輕易進犯.不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與人抗衡的實力,誰敢輕犯趙信虎威.由這一點看來,就是花再大的氣力去征討倭國都是值得的.?

荀彧再也無話可說,可以說已經徹底被趙信說服,不,應該是徹底認同趙信的主張.?

趙信之所以不遺餘力的說服荀彧,是因爲荀彧在成立海軍一事上起到關鍵作用,要是荀彧能一心支持此事的話,只要他上心,事情會進展的快一些,順利一些.當中涉及到太多的環節,許多地方都需要他出面調節.造船、募兵的財力物力也能更好更快的到位.否則若是趙信沒先說服荀彧,而是強自下令施行此事的話,事情也不是不能辦,但荀彧多少會有些不情願,甚至會有牴觸之心,這樣一來,各種事宜遷延日月不說,得不到荀彧的有力支持,各個方面的協調恐怕會大成問題.這也不是說趙信制肘於荀彧,要看荀彧的眼色用事,主要是趙信需要荀彧心甘情願的辦理此事.?

連荀彧也同意了,郭嘉和龍充就更沒什麼意見了.何況,龍充私心裡只怕希望趙信花越多的精力在此事上才越好呢!要是趙信真的無法說服荀彧的話,只怕龍充會站出來想辦法幫趙信說服他.總之,一句話,能因此把趙信拖住越久越好.?

事情定下之後,四人開始商議一些關於成立海軍的細節.主要是造船方面和兵馬操練方面的問題.當務之急是趕緊籌備建立一個大型船塢來建造海船,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趙信的意思要將原來建造江上戰船的船塢擴建,同時建造海船和一般戰船.這樣一來,在原來的基礎上發展建造海船也比較容易.其實對於造船技術趙信倒不是很擔心,相信以現有的技術定能建造出大而堅固的海船來.早在秦始皇時期,徐市就曾領數千人坐船東渡倭國,所以趙信堅信現在的技術已經足夠.何況趙信從那留下的兩個倭人口中得知,倭人並不是從倭國直接渡海而來的,當中曾在馬韓中轉.爲征討倭國,趙信曾研究過這時的圖籍,加上他自己的地理知識,選定了進軍的路線.從青州出海,到馬韓,再沿海岸線南下,到馬韓南部,再渡海去倭國,這條路線最理想不過.?

關於建造的海船的規模和數量:結合從倭賊手裡奪過來的海船的規模,初步定下了每條船要能載人一千三百人左右的規模.數量則根據設想的造船能力,初步定在六十到七十之間.?

兵員則從沿海各地募集.至於其他的細節當日是來不及相商了,只好放到以後再商議.?

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草船借箭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72章 伏擊程普第60章 陶商受傷第30章 臨淮魯肅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47章 詐敗取城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73章 傷折二股第46章 堅守不出第5章 謀劃出仕第75章 收服呂布第6章 名震洛陽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58章 子矛子盾第41章 驚險異常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章 誤回三國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7章 得見才女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4章 奇襲董卓關於vip第62章 原來是計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87章 鳳雛初出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37章 出巡各地第66章 喜得臧霸第44章 追殺孫策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46章 堅守不出第88章 事難求全第76章 人算天算第21章 智放文聘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2章 以人換馬關於vip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91章 賢士未名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5章 欲取何人第30章 臨淮魯肅第68章 狡詐小人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72章 連連得手草船借箭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87章 鳳雛初出第22章 張遼顯威
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草船借箭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72章 伏擊程普第60章 陶商受傷第30章 臨淮魯肅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47章 詐敗取城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73章 傷折二股第46章 堅守不出第5章 謀劃出仕第75章 收服呂布第6章 名震洛陽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58章 子矛子盾第41章 驚險異常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章 誤回三國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7章 得見才女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4章 奇襲董卓關於vip第62章 原來是計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87章 鳳雛初出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37章 出巡各地第66章 喜得臧霸第44章 追殺孫策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46章 堅守不出第88章 事難求全第76章 人算天算第21章 智放文聘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2章 以人換馬關於vip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91章 賢士未名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5章 欲取何人第30章 臨淮魯肅第68章 狡詐小人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72章 連連得手草船借箭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87章 鳳雛初出第22章 張遼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