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帳驚豔

次日趙信正與衆人在帳中議事忽聞城中有人求見.趙信大是訝異與郭嘉、龍充二人對視一眼都是滿眼不解之色.

此次正是逢紀親自出馬欲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趙信退兵.見到趙信逢紀恭敬的行了一禮.

趙信笑問道:"先生此來爲何?"眼下兩家正值交戰之際逢紀突然來見自然令人疑惑.

逢紀道:"此番乃是奉了我家大王之命來與大將軍講和."

聽見講和這個詞趙信差點笑了出來袁紹憑什麼與他講和轉而一想看來袁紹也收到了劉表、馬騰兩家出兵的消息了否則怎會有這樣的舉動如此看來袁紹是吃定了他趙信必會退兵所以纔會派人堂而皇之的來講和.趙信自己滿懷信心的能退兩家兵馬別人卻都認爲趙信非得回軍去救不可這事令趙信想來就覺好笑.既然袁紹這樣認定了這可是他自己送上門來的不妨狠狠的敲他一筆何況對趙信來說只不過是提前一點收回遲早屬於他的東西而已又有什麼不可呢!

趙信便不露聲色的道:"如今鄴城旦夕可破我憑什麼袁本初講和你不妨回去告訴袁本初乖乖開城納降否則城破之時難免玉石俱焚."說的雖然斬釘截鐵趙信卻故意加進去一點猶疑的語氣令逢紀認爲他底氣不足好耍弄逢紀一番.說不定還能趁機找到破城良策雖然趙信已有定計但是計策又不會嫌多.

逢紀一笑道:"我家大王誠心誠意的與大將軍講和大將軍何必拒人於千里之外呢!"

趙信斜據案上換了換姿勢道:"誠意在哪裡我怎麼看不到?"

逢紀答道:"就在帳外."

趙信哦了一聲道:"既如此就讓我看看袁本初的誠意到底怎樣!"

逢紀道:"大將軍稍待片刻."說完轉身出帳去了.俄而帳外擡進許多金銀財寶逢紀跟在後面身後一老媽子扶着一名頭蓋紅巾的娉婷佳人走了進來.

逢紀快步走了進來掏出一張禮單奉上對趙信道:"我家大王誠意如何大將軍何妨一觀!"

趙信毫不在乎的接過禮單掃了一眼不以爲意.

逢紀見了忙道:"除了這些財帛外我家大王還另送上女子一名侍奉大將軍左右."

說罷便令老媽子扶着那佳人走上前來令那老媽子將頭巾攬起.紅巾攬起的這一剎那間帳中頓時豔光四射偶一瞥見那女子的臉龐只覺豔如春花媚如明月難以形容.衆人只覺心馳神搖情難自禁.

早已見過那女子美貌的逢紀也不例外呆了一呆始而對趙信道:"不知此女還入得大將軍之眼否?"

此時趙信尤自沉醉於那女子的美貌之中聞言才恢復過來連聲道:"入得入得."

逢紀見趙信這個樣子以爲趙信也不過如此而已也不見得高明到哪裡去外間將趙信傳的神乎其神想來盡多誇大之辭.逢紀便趁機道:"此女甄氏乃是我家大王千挑萬選出來今獻於大將軍以表我家大王心意."

趙信一副急色模樣道:"好好一切都好說."

逢紀道:"那議和之事……"

趙信頗有點不耐煩的道:"事情就這麼定了先生回去覆命就是了."語氣中好似在怪逢紀耽擱了他的好事一般.

逢紀仔細打量了趙信一眼揣度趙信所言是真是假見趙信這個樣子不便再多說什麼臺階已經給趙信了若他真心想退兵自會退去若他死盯着鄴城不放也不能耐他何.便即告退道:"既如此逢紀便告退了."

趙信睬也不睬他還是郭嘉等人送將出去.

等逢紀一出帳趙信頓時換了一副樣子一臉正經的讓那老媽子帶甄氏下去跟適才急色的樣子實在是天差地別.須臾郭嘉等人回到帳中趙信一擺手示意衆人就座.

坐定之後典韋急道:"主公我們真的要與袁紹講和麼?"典韋適才是被衆人扯去送逢紀的若非如此典韋根本就沒有這種自覺.

郭嘉笑道:"典將軍就是怕沒仗可打!"

典韋憨笑一下表示算你瞭解.

龍充雖然跟趙信時日尚淺但也知道趙信絕非是適才表現出來的那種人就算多少有點爲那女子的美貌所動大半還是裝出來給逢紀看的.雖不知道趙信這樣作的目的是什麼但事出有因趙信必有其用意這一點龍充可以肯定.雖然龍充也想知道趙信究竟是爲了什麼但龍充爲人持重不肯輕易出言相詢生怕被趙信看輕了.

趙信見衆人都在等他說話便開聲道:"既然袁紹想讓我們退兵那我們就不妨遂了他的心願退他一退趁他不備殺他個回馬槍."

衆人恍然大悟心道原來如此只是卻不解趙信爲什麼在逢紀面前作出那番樣子若說要趁其不備殺他個回馬槍答應他議和之事也就是了.其實趙信這麼做也不過是心血來潮況且逢紀回去一說袁紹必然看輕趙信戒備之意必然減低不少這樣一來成事的機會就更大了.

逢紀回城備言議和之事提及趙信見了甄氏美貌之後的神態語氣多有不屑.趙信答應退兵袁紹心情大好和沮授等人沒事開始貶低趙信爲人.說到後來趙信在他們口中簡直一無是處分文不值.這就是所謂的在心理上藐視敵人袁紹等人明知趙信不是這樣的人卻將他說的如此不堪真是聞者心驚聽者牙癢可是於趙信卻分毫無傷.

次日袁紹剛一起身沮授便遣人來報東西兩門外趙軍有所動靜兵馬似在收拾行裝拆帳折蓬.下半日連南門外的趙軍也開始動了起來.袁紹大喜過望沒曾想送出個微不足道的女子和一批金銀財寶就能讓趙信退兵.當即重賞了沮授三人又吩咐三人密切注意城外趙軍的動靜嚴防有詐.袁紹跟趙信打交道也有些時日了自然更加小心決不會輕易相信趙信就這樣退兵了怎麼都得經過反覆確認袁紹才能安心.

第二日城外已經看不到一個趙兵了趙軍營寨也全都被拆掉了遠遠望去好像根本沒有經過戰事一般.城中袁兵見趙軍退去都以手加額慶幸不已城中頓時一片歡聲雷動.袁紹等人自然半信半疑一邊派出探子查探究竟一邊令兵馬加緊戒備不令稍有懈怠.城中衆將士聞知此令都心懷怨懟不知袁紹這般所爲何來.

探子去了半日快馬回報趙信大軍確實一路往南行去並未停留.袁紹心底信了大半可是兀自不敢放鬆戒備派出更多探子嚴密注意趙軍動態城中嚴加戒備沒有絲毫放鬆.上次吃的虧夠大的了三十萬大軍折了大半麾下猛將折損殆盡令袁紹心有餘悸不得不小心從事.

到了第四日探子回報趙軍已經去的遠了袁紹這才放下心來確定趙軍是真的退去了.就在這時鞠義率領北地兵馬趕到.添了三萬生力軍袁紹更加放心了.派人去打探黎陽的情形有出兵奪回黎陽之意.

看來趙軍是真的退去了這隻有一個解釋那就是趙信後路吃緊必是分兵趕去救援了.袁紹等人越想越覺得有理否則趙信怎會這麼幹脆答應退兵而且退得如此之快如此徹底.袁紹雖然爲人沒有什麼雄才大略可趁火打劫的事誰不會做呢.這樣看來趙信是無暇顧及北面了袁紹自然想從趙信手裡將黎陽奪回甚至還妄想將戰火引至趙信境內呢!探得黎陽城中只萬餘兵馬駐守袁紹便欲沮授等人商議令鞠義領三萬兵馬去取黎陽爲謹慎起見袁紹又令楊奉領兵一萬隨後接應.

誰知鞠義才領兵出西面傳來壺關失守上黨已失的消息.這些日子袁紹等人將注意力全放在了南面根本就將高幹身死兵敗幷州已經無人保守的事給忘了.等鞠義兵馬到了袁紹才令人呂威璜領兵去守幷州一開始是沒想到就算想到了也不敢輕動那時袁紹等人整日提心吊膽生怕趙信使詐根本不敢派兵馬出城.

趙信等人卻早就已經盯住幷州了僞應退兵暗中遣張郃領兵五萬去取幷州.張郃領兵一路急行輕而易舉的襲破壺關留下數千兵馬鎮守壺關張郃率大軍便往上黨而來.幷州兵馬盡被高幹帶往黎陽此時整個幷州境內加起來恐怕也不過萬餘兵馬而且還四散在各地憑上黨一地兵馬又怎能與張郃大軍抗衡聞知張郃兵來盡皆望風而降.

袁紹等人收到這個消息之後面面相覷根本不知如何是好趙信怎麼還會有心思分兵去襲幷州難道劉表、馬騰兩家還不夠他應付的如果趙信能夠應付兩家兵馬又怎會答應退兵呢事情交織在一起任袁紹等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眼下根本就沒功夫去取黎陽了救援幷州要緊袁紹便急令鞠義回軍去救幷州.鞠義領兵去後袁紹等人這才稍稍放心楊奉就留在鄴城幷州有呂威璜和鞠義兩路人馬前往已經是袁紹所能派出兵馬的極限了.袁紹摸不清眼下的局勢自然小心翼翼一切以穩妥爲上身邊能多留一些兵馬自然比較妥當就將楊奉留在鄴城.

說實在的鞠義和呂威璜兩路人馬能不能救下幷州袁紹等人根本是一點底也沒有且不說壺關已失兩路兵馬要想救幷州非得先攻下壺關不可.其一壺關能不能順利拿下是個問題其二就算能拿下壺關說不定到時張郃兵馬已經全取幷州了其三就算能及時拿下壺關能不能敵得過張郃兵馬還是個大問題.

鞠義去後袁紹等人才靜下心來分析眼前的局勢.奈何局勢實在太過撲朔迷離千頭萬緒的怎麼也理不清個條理出來.一動不如一靜袁紹等人便決定靜觀後效謹守鄴城按兵不動.

入夜袁紹好不容易纔進入夢鄉忽地西門外傳來震天喊聲袁紹驚覺連忙披衣起來.正欲傳人來問個究竟南門、東門相繼傳來喊殺聲.袁紹一時間不知生了什麼事竟然無所適從.正彷徨間親衛衝擊來氣急敗壞的道:"大王大事不好趙軍又來攻城了東、南、西三門都有趙軍來攻此刻攻城甚急大王早作準備."

袁紹聞言差點坐倒身子一踉蹌扶住一旁的柱子這才穩住身體失聲道:"你說什麼?"

那親衛又將剛纔的話重複了一遍.

說的明明白白不容袁紹不相信.趙軍竟然回軍來攻了那所有這一切豈不都是趙信弄出的假相而已他的後方根本就沒有威脅.自己等人還天真的以爲趙信必會在三方夾攻下顧此失彼以爲趙信只是在等個臺階退兵這些根本就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趙信假意答應退兵不僅分兵去取幷州還率大軍潛回來取鄴城玩弄衆人於股掌之間.恍惚一剎那間袁紹想通了所有這些事.想及自己終是無力與趙信抗爭袁紹忽然一下子覺得很疲累往日的雄心壯志消失殆盡整個人看上去好像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此時沮授、逢紀、郭圖三人正分頭趕往三門去督戰呢.袁紹身邊連個商量的人也沒有袁紹也只能令人傳令死守各門其餘的只能聽天由命了.守不守得住只有看天意了.這樣一想袁紹反而靜下心來.

趙信大軍圍定鄴城猛攻了一夜還是沒將鄴城拿下.雖然是趁其不備突攻城可城中兵馬這些日子以來一直都是嚴陣以待尤其是袁紹等人聞知趙信分兵去取幷州之後城中的戒備更是森嚴不少.趙信此番假意退兵就是爲了想攻袁紹個措手不及誰知袁紹卻學乖了自趙信退兵之日起一直沒有放鬆戒備.雖如此趙軍突然出現在城下還是令城上袁軍吃了一驚差點就被趙軍攻上城去若非沮授等人來得及時指揮調度有方憑城上先前亂糟糟的袁兵恐怕遲早會被趙軍攻破城池.

天明時分趙軍悉數退去沮授等人這才鬆了口氣.趙軍這般攻勢要是再堅持下去恐怕鄴城早晚會被攻破.沮授安排人手嚴密監視城外讓士卒輪流休息這才下城去回報袁紹.

袁紹提心吊膽的過了一夜片刻也不得閤眼比及天明殺聲漸息知鄴城終於守住了緊繃的心絃一鬆袁紹就此沉沉睡去.等沮授、逢紀、郭圖三人趕來報知昨夜戰事時袁紹剛睡去不久.三人不敢打擾袁紹能休息沮授三人卻不敢休息生怕趙軍日間又動攻勢三人還得上城只略坐一坐喝杯茶水稍稍提提神便又各自趕回各門去.

昨夜一戰雖未能拿下鄴城可趙軍還是人人精神大振彷彿鄴城已在掌中一般.休息的休息守寨的守寨人人各施其職各安其位整個軍營看上去是那麼生氣勃勃那麼井然有序那麼精神.營寨雖是連夜立起的可依然是那麼嚴謹深合兵法.倉促間能立起這樣的營寨不得不讓人佩服趙信治軍有方.

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49章 周瑜相投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97章 洛陽戰起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章 誤回三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39章 爲官廬江第31章 誅殺董卓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51章 救援徐州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83章 削平吳郡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13章 疑鬼暗生(上)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8章 重逢佳人第65章 大意中計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97章 洛陽戰起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25章 求才大計第60章 陶商受傷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0章 外出訪賢第5章 謀劃出仕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43章 預先佈置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80章 初戰袁紹第73章 傷折二股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31章 誅殺董卓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8章 狡詐小人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47章 兵戰兇危
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49章 周瑜相投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97章 洛陽戰起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章 誤回三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39章 爲官廬江第31章 誅殺董卓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51章 救援徐州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83章 削平吳郡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13章 疑鬼暗生(上)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8章 重逢佳人第65章 大意中計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97章 洛陽戰起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25章 求才大計第60章 陶商受傷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0章 外出訪賢第5章 謀劃出仕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43章 預先佈置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80章 初戰袁紹第73章 傷折二股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31章 誅殺董卓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8章 狡詐小人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47章 兵戰兇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