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丨莫欺少年

“逆命而利君謂之忠,從命而利君謂之順。”————————【荀子·臣道】

未央宮,尚書檯。

王允高坐首席,左右分別坐着尚書僕射士孫瑞,尚書楊瓚。

楊琦坐在最下首,將上午在宣室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王允等人,劉協或是知道了什麼,或是察覺出了臣子私下有什麼動靜,這個變數如果把握不好,將會事敗人亡。

“國家素來謙和忍讓,縱是董仲穎也挑不出差錯,今日聽你這麼一說,國家這些年耳聽宮中,眼望朝野,並非無所作爲,只是礙於時局,所以纔不飛不鳴,默然無聲。”士孫瑞說着說着便笑了,眼底滿是欣喜;“小小年紀,便有楚莊齊威之姿,真乃我大漢之福。”

一旁的楊瓚也是頷首道:“確實如此,自荀司空首倡大義,伍越騎拔刀刺董以來,朝中士人皆欲殺董賊久矣,據公挺所言,國家對董卓早有不滿,只是怨我等隱瞞,未與陛下事先交流心跡。吾等只需……”

“只需如何?”沉默着的王允突然插話了,語氣冷硬;“國家年少,如此大事若是盡皆告知,稍有不慎,我等死國則已,難道還要陛下與我等同患難嗎?若是能言,荀司空在時何不言於陛下?正是因爲陛下當時年幼,荀司空不欲陷陛下於危難,故而瞞之,等大事既成,再如實相告。怎麼到了如今,爾等見國家略有其才,便忍不住讓陛下行此大事了?”

“國家年滿十二,我等大臣尚可擅做主張,爲君分憂。但陛下遲早是要……”

王允搶話道:“國家及冠親政之後,對今日之事若是有所怨言,老夫當一力承擔。”

楊瓚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王允打斷話語了,雖然早已熟知王允秉性如此,但心頭仍有不快,索性閉了嘴,不再多說。

王允這麼做其實也有自己的想法,眼下劉協的舉動與平常大相徑庭,但他並不相信劉協知道了自己的謀劃。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劉協受了什麼人的唆使,想要掌權親政。

這可真是笑話,如今朝廷亂成這個樣子,哪裡還有空讓皇帝親政?

楊琦聽明白了王允不願想劉協告知幾人密謀刺董的內容,但他身負着劉協的託付,不得不詢問王允的意見:“陛下想讓司徒去宣室一趟,親口回答那個問題。”

“陛下所問,我已答過,大可與陛下言,老夫的回答還是那樣。至於去宣室,過會兒太師就要到長安,老夫要帶羣臣出城迎接,恐怕無暇入宣室朝覲了。公挺隨侍陛前,應勸陛下多加靜養,太醫令脂習不是說了麼,要少思慮。”

話一說完,王允便帶着士孫瑞和楊瓚走了出去,他們要在外面召集其他尚書、侍郎,然後步入未央宮前殿,與三公九卿們匯合,一起趕往橫門迎接太師董卓的車駕。

楊琦也起身隨行,半途卻被自家同族的楊瓚拉到隊伍後面的角落裡,悄悄的對他說:“你回宣室照顧陛下,迎接董卓犯不着讓所有人都去。”

“是。”楊琦性情耿直,見自家人當面,忍不住抱怨道:“司徒太固執了,我看國家今日言行,處處與常人無異,絕不能以孩童看待,若按司徒那樣做,日後定有大禍!”

楊瓚此時也是甚爲苦惱,王允性格剛烈,矢志報國,這是他所欽佩的,也是他甘冒風險,與其密謀刺董的緣故。而他與王允並不是一路人,這一點王允也知道,雙方只是暫時聯合,一致抗董。等抗董之後呢?王允作爲首謀,威權一時無兩,而弘農楊氏又豈會甘居人下?

是時候要給自己人預謀後路,以爲進身之階了。

“如果國家真如你所說,能夠擔負大事,你便以光武事之。”楊瓚一手捉住楊琦的手,一手撫背,兩人甚是親密的動作,旁人知道這對本家是在聊些秘事,都自覺的避開,給二人留下一個表露心跡的空間。“王子師沒有容人的雅量,只可結一時之盟。你在國家身旁,可見機行事,事後在朝廷,王楊分庭,亦無不可。”

楊瓚緊了緊握住的手,然後鬆開,走到尚書檯前的隊伍裡去了。楊琦不發一言,尋了個空當,獨自走回了宣室。

劉協沒有下牀,依然是半靠在牀頭,手上拿着一卷書,在細細的看着。楊琦知道,從初平元年以來,王允便和太史令王立常在良日吉時入宮,爲劉協誦讀一章《孝經》。今天雖然是良日,但百官都要去迎接董卓,劉協只能自己拿着書讀了。

“如何?王司徒可說何時來見我?”見楊琦進來,劉協垂手放下書,捲了起來,神采奕奕,全然不似剛得了一場大病;“我料想王司徒不會來,畢竟有眼前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只能派你代爲答覆,是麼?”

在短短時間裡,楊琦早已熟悉了劉協非一般的聰敏,此時對答也很得體:“國家所料皆中,司徒要帶羣臣去橫門迎接太師,稍後還有關東軍事與太師商量,故讓臣代爲請罪。陛下所託之問,司徒說,與早先所答一致。”

“所答一致?”劉協笑容斂去少許,出奇的沒有多說什麼,反倒是又招手讓楊琦坐在他榻邊,顯然是把他看做是親信,他語氣還是很和煦的說;“侍中到近前來,我適才問過馬侍中,說起了侍中你當年在孝靈皇帝前的一段往事。”

“當初孝靈皇帝問你,他與孝桓皇帝比起來,孰優孰劣。”劉協不待楊琦回答,像個剛學會一個字的孩童,迫不及待的顯擺道:“你說他二人比起來,就像是虞舜與唐堯相比一樣。”

這可不是什麼好話,楊琦雖然剛直強項,但還是聽得冷汗直流,而劉協卻裝作不懂的樣子問道:“這話是什麼意思?馬侍中不願意說,非得要我親自問你。”

馬宇行爲散漫,好出大言,素來爲楊琦所不容,多次藉資歷加以呵斥,如今正好藉機讓楊琦在劉協哪兒丟一次面子。可惜楊琦強項,即便是孝靈皇帝當面都敢出言譏諷,又何況是一個小皇帝?

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
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