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

“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淮南子·兵略訓】

建安四年夏初,秋谷未出,但好在擁有冀州之後,大軍短時間不缺糧草。五月底,皇帝趁張遼與袁熙、高幹在河間大戰之際,率領南北軍及樊稠等部兵馬出安平,沿漳水東進,直擊南皮。在平原國的監軍謁者魯肅、中郎將太史慈也率于禁、李典等部兵馬北上,連破重合、東光等縣,在南皮城下與皇帝會師。

此時皇帝已知雍涼羌胡不成氣候,遂不再顧忌,揮軍直入,途中更是將涼州的捷報曉諭三軍。軍中將士這半年來多是憂心鄉里家小,士氣不高,如今知道家鄉平安,全軍上下當即就振作了起來。

南北軍本就精銳,饒是南皮乃渤海重鎮、袁紹起家之地,積粟十萬,居然在一開始險些頂不住官軍猛烈的攻勢。袁紹不得不鼓起勇氣登陴拒守,與幾名將校喝令殺敵,這才勉強守住。大軍退後,劉曄督造的霹靂車在城下一字排開,再度發揮了極具視覺衝擊的作用,河北袁軍從未見過這樣犀利的工程兵器,一時嚇得抱頭鼠竄、哀嚎遍地,就連沒見過此物的于禁、李典等將也是當時被嚇了一跳。

李典白着臉對於禁咋舌道:“國家有如此利器、精兵,也無怪乎能振興漢室。”

于禁也感慨道:“五年修養,便憑關中一隅,橫掃天下。這是漢祚未絕,得天之助,還是國家一人之力?”

他們沒有繼續再說下去,而是默契的對視一眼,心裡既是在慶幸城中被石雨洗禮的不是自己,又在暗自堅定早已選擇好的立場。

“南北軍今日上陣只是爲了殺袁軍銳氣的。”在於禁等人後面坐鎮指揮的監軍謁者魯肅目睹飛石如雨,轟飛無數磚石碎屑,早已看過霹靂車威力的他語氣平淡的對太史慈說道:“南北軍當用於野,接下來的攻城之戰,還是要先留給於文則他們。”

太史慈自然懂得前期攻城的時候,就是要藉此最大程度上消磨于禁他們這些外兵的實力,他如今統率的兵馬也有不少,零零總總算起來有兩萬多人。這些人裡除了跟他一起打過仗的校尉陳到還算認識以外,其餘人都不是他的親近。消耗他們的實力,做起來並不難,太史慈相信只要他一聲令下,多的是人爲了急於表現、昭示態度,會上趕着請求打前陣。

畢竟死的是兵,不是將,只要有功勞,一將功成萬骨枯又何妨?

只是讓太史慈犯難的是,有個疑難需要與魯肅拿個主意:“魯君應當知道。陛下命我所節制的,實則可分爲兩部兵馬,一部是于禁、李典等原屬徵西將軍麾下,另一部則是關羽、張飛等原屬劉侍中麾下。”說到這裡,他頓了頓,觀察下魯肅的神色:“魯君,我不知陛下屬意於誰,如何纔好辦事呢?”

“關、張是猛將。”沉默了一會,魯肅看着太史慈會意的神色,忽然慢慢悠悠的轉了話風:“所以厲害的,得先留在後頭。”

太史慈抿了抿脣,他此時方覺不能以貌取人,本來看着魯肅的面貌還以爲對方是個忠厚老成的,誰知想法卻也這麼跳脫:“我知道了。”

你根本就不知道。

魯肅不着痕跡的乜斜了眼太史慈,心裡忍不住想着。皇帝心裡有宏圖壯志,愛惜將才,藉由攻城的機會消耗這些人的兵力,只是爲了打磨銳氣,方便以後任用驅使。他們這些人裡要是有人想改換門庭,效命於皇帝,就一定得出死力表態。捨不得部衆、不肯出死力的,日後自然會當做立場不堅定、被皇帝逐漸邊緣化。而捨得付出代價、用實際行動來與以前劃清界限、證明自己另投新主決心的,自然會在事後得到豐厚的回報。

這段時期的攻城,就是皇帝在藉此考察于禁、李典等人能否堪用。至於關羽、張飛,他二人與劉備情同手足、恩若兄弟,輾轉顛沛也不曾背棄,可見這不是尋常辦法就能分化的。所以在皇帝眼裡,關張二人身上的標籤其實比于禁等人的還要牢固。

看着得到授意後的太史慈命人去請諸將會議,意氣風發的樣子,魯肅覺得幸好對方是從皇帝身邊出來的,不然這一身武略就白費了。諸將在帳下聚齊後,太史慈當面授予機宜、分派指令。由李典領兵兩千配合將軍樊稠進攻南門,于禁則與路招等將率兵四千進攻東門,至於關羽、張飛、陳到等部則按兵不動,充當後備。軍令既下,諸將紛紛領命而去,魯肅也親自繞城而過,趕赴城北的皇帝軍營中,將此間做好的安排一一奉告。

“這樣的佈置就很好,南皮雖大,但到底不如鄴城堅固。袁紹雖爲主將,但麾下堅守之心也未必比得上昔日鄴城守軍。”皇帝手上捏着塊磨刀石,正仔細擦拭着一柄長劍,這柄劍雖然劍格上的白玉被磕破了一角,略顯殘破,但看他珍惜小心的程度,顯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在子敬你來之前,樊稠立功心切,要請戰做先鋒。看他勇猛敢戰的份上,我已許他三日之期,這三日由他主持攻城。”

說到這裡,皇帝頓了一頓,將手中長劍微微擡起,從側面看過去,那柄長劍的劍刃雖然鋒利,但仍是有不可磨滅的劃痕。皇帝嘆息一聲,他的本意似乎也只是將劍刃重新磨鋒利,至於其上的劃痕,倒是不在關注之列了:“這三日他要怎麼攻城,就怎麼攻城。我已囑咐了劉子揚,這回也同樣囑咐你一聲,讓太史子義他們多讓着些。”

像是剛看了劍鋒的緣故,皇帝的目光裡有幾分寒意,這意味不明的神色讓魯肅一時難以揣測。他能通過自己的才智與觀察,看出皇帝對於禁等將分化收服的心思,卻由於對長安朝堂缺乏全面的認知,竟是看不出某人如日中天的背後,竟隱藏着洶涌的危機。

魯肅下意識的認爲樊稠是當朝太尉、外戚董承的親信,所以皇帝任用也是理所當然:“臣謹諾。”

“你回南城時,再替我傳句話下去。”皇帝此時磨好了劍,將其穩穩的插進一隻嶄新的鮫鞘中,鞘上綴着暗色的翡翠,除開那缺了一角的白玉劍格以外,被劍鞘遮住了劃痕的長劍立時變得華貴起來。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將劍交給一幫侍立的穆順,再又看向恭敬候聽的魯肅:

“先入城者侯,賜千金。”

這句話彷彿是一碗補藥,頓時讓全軍上下齊齊振奮起來,有出戰任務的恨不得現在就趁夜色登城作戰。不僅是普通士卒被激發出了對封侯爵賞的狂熱,就連將領們也都摩拳擦掌,躊躇滿志。可誰知到了第二天,天色突然昏暗,黑雲從天邊滾滾而來,霎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

已經立下軍令狀的樊稠不肯浪費時間避雨休戰,催促着麾下部將、以及分佈在南城、西城的于禁、李典等將合力攻城。在隱隱的雷鳴聲中,將士們身披輕甲手持斫刀,在主將的號令下發起總攻。

因爲風力太大,許多守軍根本無法在保持身體平衡的條件下拉開弓弦。箭矢被風吹去了準頭,樊稠率大軍趁勢攻上城牆,揮刀亂斫,在城頭展開血戰。樊稠自持甲厚,衝入城頭陣中亂砍亂殺,在他身上,涼州人剽悍的作風顯露無遺,哪怕身中數創也渾然不覺,依舊繼續砍殺。他一連砍倒了十餘個人,大呼暢快,正要指使麾下隨他廝殺,一聲怒雷突然在頭頂炸響。

大雨如注澆下,狂風呼嘯,竟都朝着城西的方向吹過去。樊稠被風雨淋得滿臉是水,剛抹了一把又立即被風雨淋上,這個時候,鮮血已經順着鎧甲從他裡面的戎衣浸出來,一片血紅。他眼前的景象模糊了一下,樊稠登時心驚,連忙趁着昏暗的雨色朝着四周胡亂揮舞幾下斫刀,便在親信的護衛下二話不說,匆匆撤離。

劇烈的暴雨像是天漏了一樣,後續登城官軍越來越少,袁軍開始趁着大雨展開反擊。雖然于禁在東城是順風,作戰處境不利的是袁軍,但作爲主將的樊稠在西城吃了虧、匆匆鎩羽以後,于禁也不敢冒險戀戰,順手砍下一名袁軍校尉的頭,便指揮着部下退了。

這一戰在皇帝看來簡直虎頭蛇尾,樊稠丟下千餘人不顧,匆忙撤離,折損最多;于禁步步穩慎,很大程度上保全了實力,損失最小。本來能一舉克敵的戰鬥全因爲暴雨而不得不中止,樊稠心裡驚懼,這一回失敗可不是上回在魏郡那麼好糊弄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失敗的樊稠不敢怠慢,當夜在皇帝御營外跪伏請罪,最後皇帝還是好言勸慰了他一番,讓樊稠繼續戴罪立功,等雨停再戰。

在勸慰樊稠的時候,皇帝曾冷不防的說過一句讓樊稠心驚膽戰的話:“我記得你麾下多是涼州兵馬,精銳自不用說,怎麼今日在城頭上還沒來得及退下來,就一戰而降了呢?”

樊稠嚇得差點吐露實情,他的精兵在當日早被張郃、蔣奇二人伏擊殲滅,如今大都是敗退時從附近塢堡劫掠強徵的部曲青壯,數量雖然與當初持平,但戰力已是明顯下滑。這個變化自然瞞不過皇帝身邊那一羣謀士良將毒辣的眼睛,樊稠強顏說道:“當時有暴雨雷電,天威可怖,縱然是末將都有些腿軟,遑論其他?”

“喔。”皇帝似笑非笑,對他揚了揚手,示意他退下:“既如此,那你去吧。”

樊稠離開之後輾轉反側的想了一夜,認爲自己的事情遲早會瞞不住,尤其是當日親手打敗他的張郃,如今已經投降、歸張遼統率趕往河間。如果他多說一句不該說的話,那麼樊稠諱敗的事蹟就會立即暴露出來。他思來想去也沒有辦法,最終還是隻能將主意打到賈詡身上。

“賈公當年仁義,在長安城下救過卑下一命,卑下這些年無以償還。如今事急,卻還想來尋賈公開解,實在是萬死!”樊稠當年投機取巧,抱上董承大腿以後便與賈詡拉開了距離。如今又厚顏相求,讓他先是不斷反省自責,然後再說明來意:“眼下我已犯大錯,還望賈公看在朝中涼州人式微、立足不易的份上,顧念點當年共事的情誼,救卑下一把!”

賈詡眯縫着眼睛,沉靜的面容讓人看不出絲毫情緒,對方夤夜造訪,看似魯莽,其實早已存了逼迫之心。此時若鬧得皇帝、或是其他人知道了,賈詡就與樊稠脫不開關係了。他心裡氣惱,語氣卻仍是溫和從容:“你且起來,我等涼州人勢力孤單,本該同聲共氣。這些年你雖與我疏遠,但卻使我少了許多猜嫌,我倒是該謝你纔是。”

樊稠愣了一愣,竟分辨不出對方話裡的真情假意,他只顧着道:“還請賈公救我一救!”

“誒。”賈詡無奈的嘆了口氣,任由他跪伏在地上,輕聲說道:“我救不了你,但別人能救下你。”

“賈公是指太尉?”找董承出手幫忙確實最好,但長安到這裡千里之遙,一來一回又如何趕得及?樊稠將自己的考慮如實相告,又說道:“太尉援手難伸,在下也只能央求賈公你了!”

這話說的實在是不明智,若非賈詡心裡已有定計,此時更是幫也不會幫他的:“你雖是犯了一件事,但卻需要做兩件事才足以挽救。第一件在於長遠,就是寫封言辭懇切的信,將事情說清楚,託人帶去長安,請太尉看在脣亡齒寒,以及曾經同爲袍澤的份上出面相幫;第二件則在於眼前,此次攻城正是大好機會,一旦攻破南皮,就是大功,那時將功折罪,我也好在天子身前爲你美言幾句。”

樊稠聽後高興不已,可他又面有難色:“可是末將麾下的精兵折損過半,要說攻城……”

言下之意,還是想讓賈詡爲他出破城之策。

賈詡幫人幫到底,順口言道:“于禁、李典、關羽等將驍勇,彼等的兵馬在這三日之期裡,不是都任你調用麼?”

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
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