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

“此義易明,銅山西崩,洛鐘東應,不以遠而陰也。”————————【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

“琴與琴之間尚是如此,琴瑟之間亦是,聲音彼此調和相諧、共振增聲,《詩》曰‘喤喤厥聲,肅雝和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皇帝看着猶在震驚之中的馬鈞,神情平靜的說道,心裡卻是過足了傳道教授的趣味。

劉琬不是馬鈞那樣窮苦人家出身、從小沒有書讀,連好不容易買一本《孝經》,捧在手上視若珍寶,結果還發現是字句錯漏的。劉琬的父親是曾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的名臣、侍中劉瑜,廣陵靖王的後人,家中典藏如林,從小就涉獵廣博。剛纔看完琴師的演示之後,如何不曉得這一幕正是出自《莊子》裡的故事?

雖然不是很明白皇帝這麼做是什麼意思,但出於一個官員的基本素養,他還是拱手附和了幾句:“陛下所言頗合樂理,臣等受教。”

皇帝看了劉琬一眼,似乎並不是很滿意對方的這個迴應,好在他的期望並未放在劉琬身上,而是看向馬鈞。

“可是,臣、臣不明白。”馬鈞不像劉琬、張固這樣懂得人情世故,反而有一種單純,他聲音不大,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爲什麼一弦動,另一弦則起,二者之間如何會有共振?”

劉琬一驚,他沒想到馬鈞會這麼老實,萬一這個問題把皇帝難倒了,皇帝豈不是很沒面子?關於聲音是由什麼產生、又是靠什麼傳播,古人一直沒有在這方面做很深入的研究,往往都將其扯上未知的‘怪力亂神’。即便如此,如果不是像劉琬這樣博覽諸多陰陽家、道家的雜書,那些只修習正統經典的儒生恐怕連‘兩琴共鳴’的典故都不知道。

他生怕皇帝答不出來,徒然招惹禍端,只好搶先說道:“臣聽說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之鐘無故自鳴,聲振不止。乃詔問太中大夫東方朔,其曰:‘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鍾先鳴’,後五日果有郡守上疏某處山崩。可見陰陽之氣,能使二者雖處遠地,猶能相應,而琴瑟有夫妻之感,正合乎其義。”

馬鈞一臉恍然的樣子,古人都很相信鬼神與陰陽之說,何況此時正是讖緯大行其道的漢代。縱然是講求實際,鑽研格物的馬鈞,一時也不能倖免,看上去像是被劉琬給說服了。

這副神色看在皇帝眼裡,卻讓皇帝有些不高興了,他本來想借此引起馬鈞對聲學原理的探究興趣,沒想到中途被自作聰明的劉琬給帶歪了話題,差點就要把馬鈞引到唯心上去了,這讓皇帝如何甘心?他佯怒的看了劉琬一眼,嚇得對方瑟縮着脖子,不敢繼續言語。

然後皇帝傾起上身,將劉琬所說的話置若罔聞,顧自對馬鈞說道:“你能問出這個問題來,可見我確實未曾看錯於你。至於你所問的,你得先知道爲何一物必得經敲擊、彈撥,方始發聲呢?你回去以後不妨先自己想,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纔會知道何以共振。”

“臣謹諾。”馬鈞遲疑了一下,帶着滿腹的疑問應諾道。

馬鈞其實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只是他的聰明並沒有表現在經學上的造詣以及治國理政上的能力,而是突出在技術領域。在皇帝看來,他手下並不缺治國理政的大才,缺的是馬鈞這樣能提高生產技術與生產力的科學家。要想持久的提高生產力,絕不是僅僅研製出幾個機器就能了事的,關鍵還是在於最基礎的科學理論與原理——這也是格物院建立的宗旨。

皇帝打算從韓暨、馬鈞、張固這兩代人開始逐漸灌輸探究事物原理的思維方式,希望能借此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只要有了這個體系,再搭配上合適的制度,就能爲天下培養出源源不絕的科研人才,新技術就會如雨後春筍般主動冒出來,而不是全靠皇帝一個人用後世的知識來被動的推進。

聲學是物理學最基礎、也是最簡易的一門,皇帝打算從此着手,先試試馬鈞他們的能力。

說完了這些,皇帝再次看向劉琬,劉琬此時正爲皇帝對馬鈞那句‘未曾看錯於你’而震驚,他實在沒想到馬鈞在皇帝心中還有如此地位。難怪這回特意點名要他覲見,靈臺那羣趨炎附勢的屬吏自己糊塗倒也罷了,險些還連累了他。好在劉琬自忖平日處事公道,沒有爲難過馬鈞,尚且還有的補救。

劉琬腦海中閃過無數個念頭,正在這時,卻聽皇帝說道:“你適才所言東方朔的故事,正可引爲佐證。既然是五日之後得聞遠處山崩,依地方傳訊的速度、路上所耗時日,可知是先有山崩,而後纔有鐘鳴。山崩之聲,使銅**振,沿用至此次地動儀有警之事上,孰非是地動之音,使儀器自動?”

面上仍帶疑色的馬鈞此時聽了,心裡恍然,似乎從皇帝提到的這些例子中抓到了什麼,彷彿一扇緊閉的門扉終於被人推開,眼前豁然開朗,色彩繽紛。

與醉心於‘萬物之理’的馬鈞不同,劉琬更傾向於領會皇帝適才說的這些話背後的深意,皇帝這話看似模糊的解釋了地動儀爲什麼會動,其實卻把一切都推給了未知,而這個‘未知’又讓馬鈞自己去探索,這就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當然,皇帝也沒想過劉琬會明白什麼,地動儀究竟有沒有效用尚未可知,他也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光憑史書中的那幾句記載並不能完全徹底的讓皇帝信服,而且就算有用,也存在着實用性和普及的問題。但既然此時已有當年張衡所研製的舊物,又有當年見證過地動儀的老人口口相傳的事蹟,那就不妨讓馬鈞去研究一番。

哪怕不能將其修復如初、或者是修復以後的功能不盡如人意,沒有史書上誇的那麼神奇,馬鈞也能通過對這個儀器內部結構的研究,進一步加深對機簧、儀器製作的瞭解;從中學習到前人的智慧,這纔是皇帝真正想要見到的。

至於這一回地動儀究竟是爲什麼會突然生效,皇帝並不想過度的去揣測它,或許這只是個巧合,又或許。

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
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