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

“爲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而安危之萌應於外矣。”————————【漢書·賈誼傳】

當然,如今的朝局依然還在皇帝的掌握之中,所以他並不擔心勢力的此長彼消,會給他的權勢帶來多大的影響與削弱。而且出於個人的利益來講,眼下這個局面也正是他所樂於見到的。

他斟酌着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先徵孔融入朝爲議郎,等詔對之後,再量才施用。至於衛將軍呂布,彼有過在前,又有功在後,念在朝廷正處用人之際,中臺以詔書削一半食邑,另以戒書斥之即可。此外,再改任其爲安漢將軍、守北海相。”

從秩中二千石的衛將軍降到秩二千石的國相,又削減了食邑,勉強可以看作是貶謫,這樣呂布戰敗而逃的處置也有了,朝廷面子上也說過得去。

何況‘守’就是守官,也就是暫時試用的意思,如果不能勝任北海相,則會被撤職。皇帝的最終決議,無疑是與荀攸最初的設想有所不同,但荀攸也不能說什麼,只唯唯稱是。

皇帝含笑點頭,藉着方纔的話題說道:“二袁並立關東,看似雄於一時,其實這些年爲了侵併實力,沒少得罪旁人。這些人位卑職輕,忠於王室,只是暫時無法出頭罷了。如果朝廷能給他們這個機會,必能成長起來與袁氏抗衡。”

他傾其上身,對荀攸虛心問道:“荀君以爲東平相曹操如何?”

曹操?荀攸立時從這句話裡聯繫到了荀彧,他不敢多說,保守的說道:“略有所聞,只知道此人曾領兵打敗青州黃巾,武功赫赫,在兗州一地頗爲威勢。”

皇帝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但旋即也立即明瞭,荀攸這麼謹慎主要是還是擔心自己跟荀彧的關係,會讓他生出疑心,畢竟伴君如伴虎,誰也不知道君王對一個人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潁川荀氏,世出人傑。袁紹幕府中的荀諶、曹操手下的荀彧,都與你有血親。”皇帝揮手止住了荀攸要說話自辯的勢頭,他有意藉此機會寬解對方,以免荀攸心裡常存着這根刺,妨礙了君臣關係,倒顯得他這個皇帝不夠大方:“正所謂‘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只要心屬漢臣,勤於王事,無論是在朝、還是在地方,我都不會因此而心生嫌隙。”

荀攸聽了,立即拜伏道:“陛下寬宏,不以人罪事,真乃明主。臣既奉職於陛下,自當憂心王事。臣必對彼等曉以忠義,說其棄職來投於陛下。”

皇帝聽了心裡叫好,但挖別人牆角的事又透着不那麼光明正大,因此刻意壓抑了笑容,不言聲算作默認。

荀攸略一思索,便知自己把話說得太滿了,於是及時補救道:“只是彼等皆臣從父,身爲晚輩,臣亦不能嚴詞強求,如若不成,還請陛下寬宥。”

皇帝知道這個時代的士族很少會把全部身家放在一人身上,最著名的諸葛亮、諸葛瑾兄弟就是典型的例子。更何況各爲其主,他們能選擇依附,肯定有屬於自己的考量和想法。

荀攸這麼說只是聊表慰藉,最後能不能來人,皇帝也沒有放在心上。除非是以天子的名義下詔徵辟,可這麼做就沒了轉圜的餘地。雖然漢代拒不受徵的例子很多,但真這麼搞,不僅是皇帝的面子,就連朝廷好不容易樹立的威嚴也會受影響。

“此事不可強求,再說了,天下賢才雖多,我有荀君一人足矣。”

這話讓荀攸大受感動,他立即移席,對皇帝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稽首大禮,無不誠服的說道:“愚臣才智鄙薄,至微至陋,何以能受陛下此語!”

“你且起來。”皇帝趁熱打鐵,親自走上前去將荀攸扶起:“我平生最不喜有人妄自尊大,也不喜有人妄自菲薄。方今天下大亂,正是你等智士勞心之時,我能得與荀君謀事,天下何憂其不平!”

荀攸擡起頭時,眼睛已經有些溼潤了,他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臣敢不爲陛下竭盡智忠,以定天下!”

皇帝將荀攸扶到席上,又轉身走回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等荀攸趁此緩過心神,方纔說道:“這次趙公、裴茂等人出使關東,以節徵辟、舉薦了大批關東士子;除此之外,還有大量自薦於朝的年輕賢士,各地州郡派送上計的幹吏。朝廷不能寒了他們的心,得一一妥善安置,不知荀君對此有何方略?”

荀攸冷靜下來後,很快又恢復了以往的那種從容幹練,他拱手說道:“以往州郡推舉俊彥,都要接受公府策試,策試內容爲明經、明律、治劇三科,加上茂才,是爲察舉四科。陛下設太學新制,更定五科,故而臣淺見,不如在往例的基礎上更添新規,以太學五科進行策試,量才施用。”

對荀攸給出的意見,皇帝都覺得滿意合宜,不過這些人大都來自關東,他們入朝以後必然會壯大黃琬的聲勢,讓關東士人在朝堂的話語權愈重——這也是馬日磾倍感危機,急於拉攏劉虞的緣故。

眼下朝廷局勢經過幾次風波,終於形成三足鼎立的均衡態勢。皇帝高高在上,其餘的沒有任何一方能單獨抵抗皇帝的意志,至於聯合,關西與關東本來就有畛域之別,尤其是在皇帝馴服董承之後,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皇帝正打算在明年的時候開始新一輪的改革,需要的是在現行的官僚體制內補充新鮮血液,用一批幹練的官吏替他推行新政,而不是一批只知道伏闕上書說這也不可那也不可的庸蠹。

但這話卻不能擡到明面上說,即便皇帝與荀攸的關係已經到了互表赤誠的地步,彼此之間的立場問題還是得注意的。皇帝一邊思量着,心裡有了主意,徐徐說道:“我預備在太學五科之外,另設旁科,名叫‘吏治’科,今後各地州郡舉薦的良吏,都要先到吏治科進修,學習朝廷大政、體悟上意,進修合格後,方可遷職錄官。”

皇帝的口氣不像是和荀攸商量,反倒是想定了的旨意。

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
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