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

“昨宵個錦囊佳製明勾引,今日個玉堂人物難親近,這些時坐又不安,睡又不穩。”————————【油葫蘆】

皇帝不願讓自己遇刺的消息傳到掖庭,讓宋都她們擔心,是故嚴令掖庭令苗祀保守消息。可沒想到宮禁虛設,攔不住流言,還是讓人知道了。

椒房殿東閣內,宋都叫住了廊下嚼舌根的宮女們,好奇的問道:“你們剛剛再說什麼?我好像聽到你們再說皇帝哥哥。”

宋都彎着眉眼,雙手背在腰後,像審訊犯人似得打量着她們:“說,你們是不是在講皇帝哥哥的壞話?”

“貴人冤枉啊,國家對我等向來寬厚有加,我等哪裡敢私下說國家的壞話。”其中一名宮女叫屈道。

宋都料她們也不敢這麼做,無非是要嚇唬嚇唬她們罷了,好出一出平常她們拿自己當小孩哄的氣。宋都儼然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確實算是個孩子,她揚起下巴,道:“那你們說,你們剛纔在議論什麼?”

邊上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沒人願意出聲。

宋都也察覺出不對勁了,她雖然單純,但也不傻,這兩天宮裡發生的變化她都看在眼裡,比如萬年公主劉姜幾次來看她的時候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比如掖庭裡的黃門、宮女們較以往更愛在角落裡竊竊私語。

一定有什麼事情在瞞着她。

“你們說呀!”宋都頓足道,這回她是真生氣了:“是不是皇帝哥哥出事了?”

那幾個宮女也不答話,就一齊低頭跪在地上,安靜的像排木偶。

貼身服侍宋都的采女郭氏看不下去了,俯身勸道:“貴人休要亂想,國家乃天子,自有蒼天保佑,怎麼會出事?”

“那爲什麼她們都怕成這個樣子?你們肯定有什麼事情在瞞着我。”宋都瞪着郭采女,說道:“她們不敢說,那就由你來告訴我,不然的話我就找壽姐姐、找公主去。”

這已是一個十一歲的宋都所能說出的最威脅人的話語,郭采女悄悄給宋都身後跪着的宮女們打了個眼色,那夥宮女如蒙大赦,拈起裙角悄無聲息的跑了。

“這個事萬年公主也知道,國家就是怕貴人們擔心,所以纔不許我們私下流傳。”郭采女比宋都高出許多,爲了避免宋都長久仰視,她特意蹲在宋都面前好言勸道。

宋都突然委屈道:“可你們這樣卻讓我更擔心了呀,皇帝哥哥又是好久不來看我,我每回想去宣室,掖庭令都要攔下我。到現在你們有事都還瞞着藏着,我聽人說當了貴人說什麼話在宮裡都有人聽,可你們偏偏把我當小孩子!”

郭采女實在不忍心看下去,冒着風險,在宋都耳邊說了幾句。

果不其然,宋都聽了大驚失色,連聲道:“那、那皇帝哥哥有沒有事?如果沒事爲何不來尋我?”

郭采女輕輕嘆道:“我說過國家自有蒼天保佑,哪裡會有什麼事,不過虛驚一場罷了。只是此事一出,朝廷內外都亂作一團,國家抽不開身來掖庭,自然也就不願讓貴人平白擔心。”

“我要見皇帝哥哥,我好想皇帝哥哥,你能不能帶我去見他?”宋都低頭垂淚,拉着郭采女的袖子苦苦哀求道。

郭采女本想拒絕,但轉念一想,此事既然已經告知宋都,事後若是掖庭令得知,必然少不了追究。既然如此,倒不如直接帶宋都去宣室見皇帝,以皇帝寬和的脾性、以及對宋都的寵溺,多半不會生出什麼觸犯聖怒的事來。

而自己這回幫了宋都,一來能讓宋都對自己更爲倚重,二來宋都對身邊人十分友善親熱,日後有人怪罪下來自然有宋都出面保全。

想到這裡,郭采女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掖庭令苗公不許掖庭嬪妃擅入前殿,這也怨不得他,因爲這是幾百年前傳下來的祖制,誰也不能輕易逾越。”

“我知道,可是我想……”

“是,貴人,我明白貴人心裡很想見國家一面。”郭采女小聲哄道:“我聽說以前的嬪妃不是沒有進入前殿的特例,貴人如今擔憂國家現況,正好可以作爲一個特例。”

見宋都還不甚明白,郭采女一字一句的說道:“貴人可以偷偷的去宣室。”

“啊?”宋都不由得驚叫了一聲,她趕緊捂住嘴巴,緊張的說道:“這、這如何能做到?”

“很簡單,我們只要走到椒房殿的正殿階下,出了宮門,從後閣往南就是宣室殿。到了哪裡之後,即便是有中郎、侍郎們在階上,他們也不會將貴人攔回去,只要國家知道貴人你來了,必然會見你一面。”郭采女腦中立時繪出了一副路線圖,並將它詳細的說與宋都聽:“接下來該說什麼,就不用我說了。”

約莫過了一個多時辰後,天色逐漸昏黃,只見悠長的宮道里有點點燈燭在緩緩移動,卻是郭采女與宋都二人執手持燈,往宣室而來。

長長的甬道似乎永遠也走不到頭,這是宋都入宮以來第一次走到掖庭外面,她發現原來除了她住慣了的椒房殿以外,未央宮裡居然還有那麼寬廣的天地。那衆多的古樸的樓閣、莊嚴的殿宇,讓她目不暇接。

走過這一段路後,前方豁然開朗,宋都睜大了眼睛,再次見識到了另一番壯觀的景象。

高大壯麗的門闕,飽經滄桑的殿閣。

未央宮建於龍首山上,坡上有主殿四間,依次是前殿、中殿路寢、宣室殿以及更衣後閣。四間殿宇由南往北逐漸升高,一重高過一重,一望無際,好像直通天界。

宋都在郭貴人的攙扶下站在前殿的石階下,她仰望着這座連綿的宮殿羣落,氣喘吁吁地說不出話來。

與掖庭不同的是,未央宮前殿很少有宮女出沒,郎衛在陛前持戟站立兩旁,井然有序。

“站住!爾等何人,敢擅闖前殿。”

郭采女被嚇了一跳,壯着膽子說道:“這位掖庭宋貴人,因事求見國家。”

“宋貴人?”那執戟郎中狐疑的看了宋都二人,由於皇帝閭里遇刺,就連宮中這幾日都是戒備森嚴。執戟郎中見是兩個弱女子,心裡稍微寬解,但還是公事公辦的向上級通報。

不多時,只見小黃門穆順遠遠的走下階來,看到娥眉微蹙,因受累而發這虛汗的宋都時,更是加快了腳步。

穆順幾個大步邁到宋都面前,恭敬的說道:“奴婢見過宋貴人,還請貴人隨我入宣室,國家正等着貴人。”

宋都與郭采女這才鬆了一口氣,幾人拾級而上,很快就來到了宣室殿前。

穆順推開了殿門,讓宋都進去,留下他與郭采女在外。

宋都小心的走了進去,聽見隔間帷幕屏障之後,隱隱有萬年公主的聲音。

“陛下未免太不知事,如今天下尚未太平,外間遍地都是匪徒,陛下這個時候微服,可曾考慮過後果!”宋都沒有想到向來超然物外、從容淡定的萬年公主劉姜居然會如此動怒,毫無顧忌的將皇帝責備了一番:“若是京兆尹他們來的稍晚一些,那豈不是、豈不是……”

劉姜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仍舊氣憤不平,皇帝在一邊真真像個犯了錯的孩子似得任由劉姜在哪裡不停的埋怨,一會說小黃門穆順阿諛教唆,一會說侍中趙溫他們不加以阻攔,反倒任由皇帝施爲。

說來說去,其實都是在暗裡說皇帝的不對,皇帝不敢反駁這個在他心中高冷威嚴的姐姐,賠笑道:“是、是!皇姐說的是極。經此一遭,我以後再也不會這麼貿然出行了。”

劉姜冷哼一聲,氣也消了不少。看到皇帝一副賣乖討巧的模樣,她習慣性的伸出手去捏了捏皇帝的臉頰,皇帝心智成熟,身體卻還是十二歲孩子的身體,雖然經過將近月餘的騎馬訓練,身體結實了不少,但臉上依然是又柔又軟,讓人捨不得放手。

皇帝突然被人這麼一弄,頓時僵住了,劉姜回過神來,也覺得這樣不太對,立即把手收了回去。

這是姐弟之間當年嬉戲打鬧時極爲常見的舉動,如今隨着皇帝幾次與王允扳手腕而不落下風,他在宮中與朝中的威權益重,就連劉姜都不敢做出這種輕浮的舉動了。

皇帝知道劉姜這純粹是出於維護皇帝的面子與威嚴,而並不是擔心會觸怒他。儘管如此,皇帝心裡還是有些失落,慢慢成爲一個孤家寡人的感覺,並不是那麼讓人好受。

他打起精神,抓起劉姜的纖手往自己臉上湊,腆着臉說道:“皇姐,這回確實是我不對,我本意是想着親訪民間,察看百姓疾苦。哪知時機不對,遭遇了這種事情,你便原諒我這一回吧?”

劉姜看着皇帝故意做出撒嬌的樣子討她開心,又好氣又好笑,把手從皇帝手中抽了回來,無奈的說道:“你呀,還真是讓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宋都在幕後悄悄看着,心裡想到,別看皇帝這幾日變得成熟穩重了些,其實心裡還是跟她一樣畏懼這個喜怒不形於色的萬年公主。

看到皇帝被劉姜捏着臉撒嬌的模樣,宋都忍不住嗤的一聲笑了出來。

“是誰?”

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
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