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

“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勢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閒,大事可濟。”————————【後漢書】

朝廷委派的使者以蘭臺令史蔡邕爲主、議郎種劭爲副,二人攜帶金帛綢緞、玉器珠玩等物正滯留於營門之外。

種邵是太常種拂之子,爲人堅忍果毅。這不是他第一次奉詔出使,當年大將軍何進後悔私召幷州牧董卓,於是派他前往董卓軍中宣詔,命董卓返回駐地。

誰知董卓不願,還派軍士拿刀威脅種邵,種邵當時全然不懼,高舉着詔書大聲呵斥旁人,於是士兵紛紛不敢上前,董卓因此辭屈,於是還軍夕陽亭。

近來朝中屢屢有人響應爲持節出使,雖然有心懷叵測之徒,但也有像種邵這樣忠貞之輩。

皇帝在得知這個故事後,特意將其遴選出來,擔心蔡邕不夠硬氣,便讓種邵充當副手。

此時種邵身負皇命,等候許久,還不見有人出來迎接,知道是被人故意冷落,於是心頭大怒,上前罵道:“爾等真的是要做亂臣賊子,竟連天子派遣的使者也敢不敬了嗎!”

軍中有不少是在當初親眼見識過種邵不懼強兵在側,敢於當面指責董卓的人,見到這隊使者中有種邵,紛紛變了臉色,趕忙進帳通傳。

不消一會兒,校尉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揭帳而出,見到當初董卓親近的蔡邕後,衆人不失熱情的將其迎入帳中。

李傕等人將蔡邕奉上主座,蔡邕也知道此時不是客套的時候,順勢就座,種邵坐在他的身側。

“自東都一別,蔡公愈發精神了。”李傕剛一說完,就有人從旁附和道。

“是啊,是啊,我等聽說蔡公入獄,本來還在擔憂,如今看到蔡公安然無恙,我等就放心了。”

看到西涼諸將一個勁的親近蔡邕,刻意忽視自己,種邵也不動怒,只冷言旁觀着。

衆人客套完,便打算進一步的言談。

他們本來已經做好了明日交戰的具體事宜,誰知道情況突變,長安朝廷主動釋放了和解的信號,讓他們大爲驚奇,不知道朝廷在如今軍心士氣高漲的情況下,還派使者來做什麼?

衆人各執一詞,最終還是在賈詡的建議下出帳迎接,畢竟天使都到門口了,無論如何都得先接觸一番,瞭解虛實再說。

李傕環顧衆人,有意裝出一副主將首領的樣子,沉聲說道:“蔡公當年在太師手下任事,可以說是自己人。”

剛從獄中釋出的蔡邕眉眼一突,在心裡罵道:‘誰跟你這等逆賊是自己人!’

他忍不住瞥了眼神色冷淡的種邵,心裡惴惴,生硬的別開話題:“老夫素知諸位將軍忠義,此番起兵無非是迫不得已,並非執意要與陛下、朝廷對抗。”

這頓時引起了衆人的話頭,只見耿直的樊稠在榻上立起身子,大聲說道:“蔡公說的是極!要不是王允老兒看不慣我等涼州兒郎,非要拿一年不再赦的規矩來置我等於死地,誰願意與朝廷作對!”

樊稠話音剛落,他手底下的王方、李蒙等人紛紛隨聲附和:“是啊,我等也是迫不得已,還請蔡公在陛下面前替我等好生轉圜,赦免我等之罪。”

叛軍內部早在弘農聚兵時便開始分作兩派,一派以牛輔舊部、實力雄厚的李傕、郭汜等人爲主,他們的打算是一鼓作氣拿下長安,徹底掌控朝政。

另一派則是董卓舊部、實力一般的樊稠、董承等人爲主,他們跟隨造反本是迫不得已。直到新豐大勝之後才逐漸嚐到好處,此時在長安城下受挫、攻城無望,赦免的事情又看似有了轉機,幾人的心境又開始動搖了起來。

李傕見情況有點不對,急忙插話道:“朝廷當初要是早些下發赦詔,或許我們還能改過自新,如今罪孽深重,恐怕早就難以回頭了。”

這時種邵眉頭一豎,反駁道:“怎麼就無法回頭?正所謂‘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當年韓遂因朝廷一時失當,跟隨羌胡叛亂,攻打郡縣,對蓋京兆的說辭不也是這個嗎?他哪裡是無法回頭,還不是捨不得手下兵馬,執意要與朝廷作對!”

這話簡直指桑罵槐,說得極不客氣,李傕臉上被氣得漲紅,他正欲發作。

只見蔡邕立即打起了圓場:“也不是這麼說,韓遂即便從賊造反,但也心存社稷,上個月不還呈上降表,請求陛下赦免其罪嗎?知錯就改,爲時不晚,如今朝廷有寬恕之念,諸位若真有歸順之心,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如若不然,朝廷的軍威諸位也都看到了,自然知道對抗的下場。”

“韓遂等人當真投降朝廷了?”李傕等人驚疑不定的說道。

這本是機密,蔡邕卻一五一十的說道:“這事豈敢亂說?韓遂、馬騰等人不僅上了降表,還說要帶軍來長安請封呢,算算時日,也就這幾天了。”

涼州以馬騰、韓遂爲首的叛軍幾次三番侵犯三輔,李傕等人曾在董卓手下與其打過好幾次硬仗,對各自實力都有所瞭解。如果連韓遂這樣的人都投降了朝廷,而且還要帶兵來長安,那這場仗就很難打了。

長安城裡的兵馬雖然上陣的次數較少,但是進退有序,兵馬強壯,上至將校,下至士兵,無不奮勇殺敵,這是在場衆人今天都看到了的,做不得半點虛假。

更何況長安城還有皇甫嵩與趙謙等人帶着一干身經百戰的老兵鎮守,尤其是皇甫嵩,他的威名整個天下幾乎無人不知,要想從他手下搶奪長安這座雄城,不知道要花費多少血汗。

如果韓遂等人投降朝廷的事是真的,那這場仗還有繼續打下去的必要麼?

別看如今叛軍手下有十萬之衆,按現在這個形式,沒十天半月根本打不下長安,若是韓遂等人帶兵來了,城中的禁軍與外來的韓遂等人兩面夾擊,那時衆人就連涼州老家都要回不去了!

衆將皆驚疑不定,顯然在很多人的心中,拿下長安已經不是一個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一個做不做得到的問題。

尤其是在出了今天皇帝親登城頭,引起叛軍內部軍心動搖的事情後。哪怕李傕再怎麼絞盡腦汁的穩定軍心,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看似強盛的十萬大軍,其實早就變作一盤散沙,再也聚集不起來了。

樊稠聽了蔡邕的話,大喜過望,也不顧李傕、郭汜等人難看的神色,追問道:“敢問蔡公,不知我等若是就此歸順,朝廷將如何安置我等?”

“來時陛下便有明言示下,說是過去的事不僅一概既往不咎,而且還會下發封賞,以嘉諸位不懼亂命的氣節。只要諸位繼續爲國效力,便依然是我大漢的將軍。”蔡邕說道。

衆人以樊稠爲首,紛紛喜笑顏開,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變作叛賊,而能繼續做大漢的將軍了。

唯有賈詡在一旁聽得不對勁,朝中如今不是王允當政麼,怎麼不該是‘王司徒有明言示下’,而是‘陛下有明言示下’?另外,這個‘不懼亂命’的亂命,是指不懼王允的亂命麼?

這怎麼也不像是掌握朝政的王允該說的話!

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
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