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

“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書·堯典】

初平三年十二月初八。

皇帝在退朝之後,於宣室正式召見濟北王太子劉政、東海王次子劉琬、琅邪王弟,陽都侯劉邈等劉氏宗親;以及在朝爲官的旁支,如宗正,逯鄉侯劉鬆、幷州刺史,襄賁侯劉虞、左中郎將劉範、治書侍御史劉誕、奉車都尉劉璋等人。

除此之外,隨使臣入朝的一批孝廉、茂才等士子與郡國上計吏中也有些許宗親。皇帝爲表親親之義,在經過宗正府的勘合後,特下恩詔,准許這些遠房親戚入宣室會面。

宣室內,十幾位漢室宗親按血緣親疏依次落座,坐在最前面的毫無疑問是光武皇帝一脈的藩王小宗,在中間相對而坐的則是劉虞與劉鬆,再往下則是西漢皇帝的後代,屬於出五服的遠親。

這些遠近宗親在經過一開始的生疏尷尬之後,在皇帝來之前,很快劃分爲了三個小團體,各自聚在一起促膝長談、言笑晏晏。

現任藩王的旁支親屬們難得相聚,互相論資排輩之後,便開始聚在一起敘論各自家國之事。儘管面前的桌案上擺滿了他們很少、甚至很久沒有吃到過的溫酒炙肉,他們仍擺起了皇親的架子,對這些視而不見,用意志抵住了誘惑。

這不僅是基於王子皇孫的體面,更是拘於宴飲的規矩,在皇帝來之前,誰也不能動箸。所以這些人只能不停的喝水以消飢火,用說話來轉移注意力,在與人交談的間隙,眼神時不時地像刀子一樣飛快的從發着熱氣的炙肉上剜過,然後又若無其事的繼續與人清談。

血緣親近的王室成員湊在一起,另一邊的劉虞與宗正劉鬆等朝中爲官的宗親也同樣聚在一起說話。

濟北王太子劉政他們之間談論的無非是各自國內的風情民俗,順帶感慨一下世道艱難,彼此沒有什麼利益糾葛,說話也坦誠許多,你來我往倒真像個一大家子似得。而劉虞這邊則不一樣,他們除了是宗室以外,更是朝廷大臣,彼此說話自然要多幾分顧忌。

宗正、逯鄉侯劉松年紀約有四、五十歲了,在這個時代,如此年紀的人幾乎都是須發花白,鬢角全是皺紋。尤其是他身子單薄,兩眼渾濁,樣貌比真實年齡還要老上許多。

劉虞的聲望雖然比名不見經傳的劉鬆要大,又曾是對方的前任宗正,但站在對方面前,仍不敢小瞧這個垂垂老者。

因爲他的父親是孝靈皇帝的老師、前太尉劉寬,劉寬在世時的聲望巨隆,甚至與楊賜等人齊名。而劉鬆作爲通儒、名臣的後人,父親劉寬身後有大批門生故吏作爲政治遺產,其本身又有才能,而且還是宗室。尋常人隨便滿足以上任何一個條件,都能在官場上順風順水,仕途一片光明。

可劉鬆偏偏全部滿足,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所謂物極必反、過猶不及,正是因爲有這麼多的優勢,以至於劉鬆在繼承父親的爵位後,絕不會有更大的晉升空間,最多隻能做到宗正——這還是孝靈皇帝報答師恩的緣故。

劉鬆是漢高祖十六世孫,按輩分,劉虞還是劉鬆的叔祖:“很久沒能與叔祖一同敘談了,上一次還是在雒陽的時候吧?叔祖授任幽州,將宗正事務交代於我。當日教導,對我大有裨益,我也一直銘感於心。”

“這談何說起?”劉虞不敢託大,擺手謙抑道:“你本來就德行具備,才堪此任,哪裡用得着我教導?只是這麼些年來,委屈了你纔是真的。”

劉鬆的白眉輕輕抖動了一下,旋即露出不以爲然的神色,樂呵呵的笑道:“難道只有做三公纔算是爲國效力嗎?做縣吏同樣能修己安民,這說起來也都一樣,沒什麼委屈不委屈的。能看到朝廷有明天子在上,中興可待,宗室屢出能臣,我心裡就很高興了。”

談及宗室,劉鬆便笑着往左右看了看,目光中帶着期許,又對旁邊幾個在朝爲官的宗室和顏悅色的點了點頭。作爲晚輩的左中郎將劉範、治書侍御史劉誕等人見了,立即拱手施禮,唯唯稱是。

劉虞轉過目光,深沉的看了劉範等三兄弟一眼,忽然問道:“你們近來可有書信通於蜀中?可不要久離父母,連書信問候這點孝道不盡了。”

“啊?”奉車都尉劉璋沒反應過來,還以爲是劉虞誤解了自己等人不孝,這要是說出去了,罪名非同小可。他立即老老實實的辯白道:“我等有過書信……”

話還沒說完,行二的治書侍御史劉誕悄然捉住了劉璋垂下的右手,暗中捏了捏,示意他噤口。

“回稟叔祖。”作爲長兄,左中郎將劉範比劉璋要老練的多,他趕緊接過話頭:“歲旦就要到了,這些時日,我等兄弟確實思念蜀中父母,也曾給家君傳過家書。只可恨米賊張魯盤踞漢中,阻絕道路,不僅是朝命,就連商旅、信使都不得南下。我等兄弟與家君不通音訊,在心裡都很牽掛家君。”

劉虞注意到了這個劉範背後的小動作,他神色不改,微微頷首,像是接受了這個理由,繼續說道:“張魯在漢中蠱惑百姓,割裂州郡,行跡殊爲敗壞,等朝廷騰出空來,遲早是要南下動兵的。爾等兄弟若是能與蜀中劉君郎聯繫,那便是再好不過;如若不能,倒也無妨,只要他認清形勢就是了。”

“唯、唯。”劉範等人趕忙答應了下來,一番交談下來,尤其是劉虞最後那‘認清形勢’四個字,劉璋倒是沒有什麼,反倒讓劉範與劉誕俱是心驚膽戰、冷汗直流。

劉鬆在一旁看着劉虞擺出長者的架子敲打後輩,也不說話,只在原地笑吟吟地撫摸着頷下長鬚。

對方剛纔無論是對劉範這些小輩、還是對他,話裡話外藏着什麼意思,劉鬆心裡其實都明白。只是他打定主意了要恪守中立,不偏不倚——這也是他長期屹立朝堂而不倒的自保之道,絕不會爲了劉虞幾句話而輕鬆動搖立場。

至少,現在還不會。

劉鬆看了看劉虞、劉範,又擡眼往前看向那些王子皇孫們,他那一片陰翳的雙眼,在混沌中很好的隱藏了懾人的精光。

在漢代對藩國有繼承權的兒子的稱呼向來是‘太子’,在之後則是改爲‘世子’。《漢書》: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子簡王錯嗣,錯爲太子時,愛康鼓吹妓女宋閏,使醫張尊招之不得,錯怒,自以劍刺殺尊。

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
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五百七十一章 登進異途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