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

“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德之報。”————————【易·繫辭下】

趙岐這次奉命出使,有這麼幾個政治任務:第一是給孝懷皇帝、靈懷皇后以該有的儀制遷陵改葬;第二是爲了向天下人宣告皇帝親政、儘量消除王允的被免對關東諸侯的影響力;第三是體現皇帝一直以來的宗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打擊一切必須打擊的’,拉攏朱儁這樣的忠臣,讓他們以身作則,爲王前驅。

在獲得朱儁的擁戴之後,趙岐便準備與副使裴茂分道揚鑣,由裴茂北上,去找袁紹、劉虞和公孫瓚等人;而趙岐則在辦完遷陵一事後,便親自南下,去找劉表和袁術。

趙岐的觀點與皇帝不同,他一直以來都是綏和關東這個政治觀點的堅定支持者,對於皇帝視關東牧守爲諸侯、爲大敵的態度有些不以爲然,甚至認爲皇帝在這件事上太固執了。依趙岐之見,只要自己好生動以忠義,以朝廷之威,未必不能說服他們重新奉迎天子。

皇帝幾次想說服趙岐,卻礙於對方是帝師的身份,一直不好把話說重。索性這次出使需要用得着他在海內的名望,剛好讓袁紹、袁術這些野心家用實際行動告訴趙岐,甚至是朝中所有還對關東抱有希冀的人:這世道已經變了,禮義綱常已經不足以約束這些人的野心了。

說完了對朱儁的任命,趙岐方纔試探性的說道:“聽說公偉次子皓,少有才行,可堪當世俊彥。只是到如今都未曾出仕,實在可惜,若是不嫌,不如由老夫代爲舉薦?”

朱儁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朱符,現爲交州刺史,只是性格暴躁,名聲不好。而次子朱皓年少時就表現出與衆不同的才華,知書達禮,最受朱儁偏愛,這麼些年時時帶在身邊,耳提面命,用心培養。

聽到趙岐的話,朱儁如何不懂對方的暗示,他想自己手綰兵權,鎮守在外,確實要有個兒子留在京城充當‘質子’,讓朝廷放心。當初劉虞任幽州牧、劉焉任益州牧的時候,不都是把兒子留在京城爲官了?

這是朝廷約定俗成的規矩,朱儁問心無愧,自然不會拒絕,也不會在自己這裡搞特殊化。

“犬子才智淺薄,難成大器,如今有勞趙公提舉了。”

“好說、好說。”趙岐溫和的笑道:“老夫忝爲帝師,在陛下面前好歹也能說得上話。不說別的,秩六百石的秘書丞,老夫還是能爲令郎君請到的。”

同樣是秩六百石,也會因爲職權不同而分高低貴賤,就好比刺史、北軍中候就比將作丞、祠祀令等小官要權重。

秘書丞也一樣,自從王凌調任長安令以後,這個位置就一直空着。隨着秘書郎在皇帝身邊的逐漸被重用,秘書監的地位也跟水漲船高。朱儁聽趙岐說起過秘書監與日俱增的權勢,這回讓他那從未出仕的兒子在官場的起點就是秘書丞,可以說是待遇非常優渥了。

而趙岐也不過是做個順水人情而已,他之所以敢打包票,無非是皇帝早就有言在先,此時借自己的口說出來,一是爲了市恩於朱儁,畢竟這段時間他都要在朱儁的配合與保護下辦事;二是爲了展示自己的權勢,讓對方不會小覷自己。

趙岐人老而精,在這方面的小心思極多,藉着天使的威望與自己大儒的聲名,在朱儁主辦的宴會上略施手段,便將衆人折服。

朱儁當即表示,爲了全力支持朝廷的屯田政策,將上表請任命自己的親信張超(此張超不是張邈的那個弟弟張超)爲典農校尉,與朝廷派遣過來的河南尹、農曹掾一起,仿照關中屯田之法,在河南全面推行。

底下這些人裡有朱儁自己的部署,也有徐州刺史陶謙、荊州刺史劉表等人聽聞趙岐要來,特意派來觀望的使者。

朝廷威望尚存,再加上趙岐的威望與朱儁的背書,在聽到趙岐對朝廷、對皇帝的介紹與態度之後。過了幾天便紛紛告別離去,表示要勸服各自的使君明府,讓他們重新奉迎朝廷。

宴會結束之後,趙岐與裴茂再次見了朱儁一面,他介紹道:“這是侍御史裴茂,別看他是此行副使,其實陛下爲了增其威望,特意讓其行司空事。說起來,他的職權倒是勝於老夫。”

“不敢,趙公謬讚了,趙公德望俱全、名實兼備,在下區區不才,一切都得以趙公爲主。”裴茂謙遜道。

兩人互相謙讓,目的就是爲了讓朱儁連帶着重視起裴茂,不能真的拿他當個副使看。

朱儁心裡有數,緩緩說道:“河北局勢紛亂,倘若裴君欲往幽州去,其間恐怕會遇到許多關隘。”

這個關隘自不是地形上的阻礙,而是指人。

“渤海太守袁紹因緣際會,得韓馥相讓冀州,奮武將軍公孫瓚因事與袁紹結怨,二者在界橋等地連番大戰。”朱儁擔心裴茂不明情況就往北走,特意提醒道:“除此之外,還有黑山軍、匈奴流毒東郡等地。裴君若要前去,當小心爲上。”

“黑山軍於毒、白繞、與匈奴於扶羅等人不是在去年就被曹操擊敗麼?”趙岐插話道:“我記得袁紹特爲此上表拜曹操爲東郡太守。”

“卻是如此,只不過於扶羅等人作爲流寇,在東郡等地四處竄逃,不可不小心戒備。”朱儁解釋道:“不過在河南等地尚可放心,有我在,擔保一方無虞。”

趙岐點頭讚道:“公偉是朝廷良將,真乃漢室翼輔。”

“那不知趙公接下來要如何做?”朱儁問道:“在下雖然不才,也願盡綿薄之力。”

“這也得麻煩公偉派精兵護送裴君北上,只要到了鄴城,有袁紹在,當不至於讓朝廷的使節受委屈。”

朱儁仔細考慮了一下,拍板道:“徐州刺史陶謙曾遣兵三千予我,其中不乏丹陽精卒,我從中調選銳士,再從麾下選派親信,湊成一千,交付裴君。”

裴茂急忙拒絕道:“這可使不得,前將軍眼下正當安定河南,專務民生,若無精兵坐鎮,豈能威懾宵小?況且在下此去是代天子宣慰,而不是領軍征伐,切不可帶這麼多人,免得讓人疑心自危。”

朱儁一想也是,如果爲此而鬧出誤會,耽誤了朝廷出使的任務,那不就是他的罪過了?

於是朱儁改口道:“我正巧要給故人送些東西、慰問起居。這路上不靖,怕出意外,不然將這三百人與裴君的隊伍合在一處,或是在後面隨着,彼此之間也能互相照應。”

趙岐也很贊同這個折中的方案,他眼前一亮,道:“不錯,多年不見,我也有意慰問這位故人的起居。”

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
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零四章 渭橋踏麥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