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

“遂乃驍雄,而未免寇難。”————————【真誥】

“起來!都起來迎戰!”王昌面色一白,一連將好幾個趴在地上撿金餅的士兵踢翻,待他好不容易與樑興各自招呼起一批人手準備迎上去時,卻見孟達早已帶着屬下兵馬緊緊守護在他們的主將蓋順身邊。

多年的戍邊讓蓋順的性情愈加沉穩,不知從何時起,當初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也蓄起了長鬚,眉目間鋒芒內斂。他早已在最前方排列好陣勢,臨戰前似若不經意的瞥見匆匆趕來的樑興與王昌,語氣裡隱藏怒火:“全軍就屬爾等所部最亂,回去後都給我領罰!”

樑興有些不服氣,很多人都在搶金銀,憑什麼就只說他軍紀不行?他仗着平日裡蓋順對他多有倚重,遂將責任推卸到王昌身上:“將軍,末將本來捉了一名敵將,本想或者獻給將軍,誰知王昌趁我不備將其殺害!末將與其爭執,這才耽誤了……”

孟達好奇的將目光投了過來,平淡的樣子像個事不關己的局外人。

“夠了!”蓋順見敵騎已然掉頭,立即喝止了樑興的狡辯,他知道王昌曾經的劣跡,搶人奪功的事情他也不是沒做過……

王昌感受到蓋順那蔑視嫌惡的眼神,心裡頭先是一陣火氣,猛地又被澆滅了。都過去這麼久了,自己不惜每戰先登、以命搏命,就這樣都甩不掉身上的污名麼?

他緊握着刀柄,也不反駁,默不作聲的走到薄薄軍陣的最前面。

可樑興偏要報復他似得,他走到王昌身邊,譏笑着說道:“真是可惜了,這麼忘死殺敵是爲了什麼呢?你今後一生或許也就這樣了。”

“你想說什麼?”王昌緩緩將刀拔了出來,這道陣線雖然得到了蓋順與孟達的及時組織,但由於人數不足仍有許多薄弱之處。他緊盯着幾乎轉瞬間就要策馬奔來的敵騎,面沉如水,看也不看樑興一眼。

樑興嗤笑一聲,也慢悠悠的拔出佩劍:“我是說,當年被你欺侮的人如今已是國家口中的‘上將軍’,而你呢?你再怎麼爬也不會爬上去的,畢竟……誰會爲了你而去得罪貴人?不把你踩死都已是蓋將軍的寬仁了。要是我的話……”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王昌就已知道要說什麼了,沒錯,徐晃確實是坐鎮一方、功名赫赫。像他這種曾得罪過徐晃的人,不知有多少人會拿他出氣以討好徐晃的歡心,這些都是王昌應得的,但王昌每每這麼一想,除了感激蓋順沒有這麼做以外,心中更多的是前途的彷徨。

到底還要殺多少人、受多少傷,纔會讓人對自己改觀啊。

王昌握緊了手中的刀柄,看着近在眼前的敵騎猛地衝來,他突然怒吼一聲衝上前去!

閻行見張濟、蓋順等部兵馬因爲哄搶輜重而軍隊紊亂,心頭大喜,當即與蔣石點齊剩餘騎兵,試圖衝擊敵陣,扭轉敗局。

張濟這邊也發現了情勢不妙,開始催促着麾下部衆上馬接戰,只是所有人都被金銀迷花了眼,縱是張濟下達軍令也收效甚微。沒有辦法,張濟只好許下重諾,帶領數百名親兵策馬迎上前去。他到底是晚了蓋順一步,涼州兵的軍紀也不如蓋順嚴整,等到蓋順都已經差不多集結麾下兵馬做好防守時,張濟這邊仍是亂作一團。

閻行瞧不起眼前那夥身材稍矮的益州人,心裡又頗爲忌憚張濟手下強悍的涼州兵。儘管奮力殺敵,閻行催促着騎兵在蓋順臨時組建好的敵陣中衝殺了一陣,也沒有取得多少戰果。反而在一開始未能徹底攻破蓋順陣線之後,閻行就知道這次突擊已是失敗了。

再加上韓遂早已率領兵無戰心的羌胡聯軍丟盔棄甲、翻越山坡逃走了,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損失慘重的閻行無法,只得眼睜睜的放棄了這次大好的機會。

他們忙趁夜色潛行走在山道之中,最後好不容易追上韓遂的隊伍,麾下也只有十數騎了。陸陸續續、不斷有掉隊的羌人丟了馬從後面跟了上來,他們走在深夜的山間,左轉右拐,又沒有熟知地形的嚮導,很快就迷了路。

此刻在身後的喊殺聲不知何時已陡然消失,濃濃的夜色中沒有追兵,只聽得見身後還是前方的人從懸崖上摔下去的慘叫聲。

聲音隨寒風從山谷底往上吹來,聽起來悽慘至極,令人脊背發涼。

惶惶如敗家之犬的軍心好不容易隨着寧靜的夜色安靜下來,韓遂沉默不言,帶領衆人沿着山道向西行去。天上烏雲密佈,一輪明月在雲層中時隱時現。因擔心張濟率騎追來,韓遂不敢下令舉火,只好趁着偶爾露出的月色摸黑而行。每走一段就停下來查看,這樣走走停停,總算好不容易走出山谷。

山谷口地形平坦,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衆人又飢又渴,累的實在走不動了,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韓遂於是一邊命全軍原地休整,一邊派人從附近的鄉聚捉來鄉民帶路。

休息的時候韓遂命各部將、部族酋長清點隊伍,結果從雍縣組織敗逃時好不容易糾集的兩萬來人,長途跋涉、經過一番苦戰之後,到如今只有七八千人、二三百匹馬,至於糧草輜重,早已被他們嫌累贅丟棄在道路上了。

韓遂依靠在一棵大樹邊,他想起自己幾次寇亂西北,雖各有勝負,但也未曾遭遇如此慘敗。還記得去年率衆十萬,合圍冀城,震懾皇甫嵩不敢帶兵接戰。到如今自己輕信小人,貪心冒進,多年來好不容易聚集的羌漢精兵一朝化爲烏有。他日就算能逃回金城,這些吃了大虧、什麼好處也沒有的羌胡部族又豈會再度聽他號令?

他其實早已精疲力盡,一心只想着逃回涼州,無心再戰,最好是永遠躲在金城割地自雄,就像當年縮在隴西自稱平漢王的宋建那樣。如今幾次戰敗的結果讓韓遂無比悔恨,唯一能爲他出主意的成公英卻又遠隔重山,他環顧四周,竟不知是該繼續逃往何處。

有羌族首領過來問計,見往日足智多謀的韓遂竟在此時也拿不定主意,不禁大失所望,便有幾人偷偷聚在一起,商量着說:“我手裡現在就只剩斫刀一把、馬鞭一條。生來就沒有這般狼狽的時候,想我先祖曾也歸順漢廷,受過蛇鈕印綬。如今韓文約已不堪跟隨,我等雖不至於拿他獻敵,也不能再繼續跟着他走下去了。”

“是啊!”興國氐王低聲說道,他看了眼遠處靠樹養神的韓遂,又看向剛纔說話的百項氐王:“皇甫公用兵從未失策,既然我等入關中就是一個圈套,那再往前走,誰知道會遇見什麼!倒不如就此脫離,間道回各自部族修養,我看漢廷強盛已如日東昇,你我還是早些遣使稱臣罷了。只要能每年相安無事,就是多給些牛馬,又能怎麼樣呢?”

幾人皆低聲稱是,於是便商議妥當,開始趁着夜色帶領族人偷偷走上小道,又往山谷裡逃去了。

閻行在衝殺時左肩被流矢射中,傷口未來得及包紮,雖疼痛鑽心但面色坦然。他沒系統的學過兵法,但也頗知人情,見韓遂滿腔愁苦正無處發泄,就趕來勸慰他說道:“當年秦國孟明視被晉軍所俘,後來放還,尚且能重整大軍,一雪前恥。如今明公無論是欲要保全、還是忍辱再戰,都應打起精神才行。”

韓遂嘆了口氣,轉頭看着他最欣賞的青年,苦笑道:“皇甫嵩還是那個皇甫嵩,而我卻連以前的自己都不如了。”說着,他的目光越過閻行的肩膀,徑直往對方身後的黑暗裡看去:“更何況,此去街亭,是否能生還涼州尚且兩說,遑論其他?”

閻行正欲再說,肩膀上冷不防傳來一陣劇痛,他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又聽韓遂說道:“走了多少人?”

“這……”閻行的面色爲難起來,竟不知該怎麼說。

“你沒有攔着他們,這很好,多少給彼此留了一份情面。”韓遂像是早已留意到身周的動靜,卻定定的像根木頭,若是回到十年前,他麾下倘或有人擅自逃離,自己是一定會追上去剷除,以儆效尤。

可是現在他不知怎麼突然累了,就像羈鳥戀舊林,老狐死首丘,韓遂現在無心去想這些,他白天的時候即便與張濟等人敵我數量相近,也沒有想過要拼死一戰。

韓遂是真的喪膽了。

閻行心裡突然跳出這樣一個念頭,嚇得他冷汗直流,他深受韓遂提拔,對韓遂自也是崇信至極。如今連對方都灰心喪氣,自己失望之餘,又很不甘心:“明公,他們自以爲脫離大軍就能逃過追殺,實在是愚不可及!彼等手上人命無數,只要部族、居處仍在雍涼,朝廷又豈會輕易放過他們?剛纔逃走的只是零星,始終跟隨明公的長離羌仍在此處,隨時可戰!”

韓遂似乎爲對方的話所鼓舞,眼睛如螢火般亮了亮,說道:“你說的在理,他們擅自逃了,何嘗不是爲我迷惑身後追兵?只要彼等引開張濟、蓋順,我等就能逃至街亭。”

他的部下多是由長離羌組成,既精悍也最忠心,韓遂心裡想着,只要有五千人,一路小心謹慎,足以平安護送自己抵達涼州。

有了希望,韓遂似乎又恢復了些許往日的精明:“不,我等不能去街亭。”

閻行忍住肩頭隱隱傳來的疼痛,奇道:“這是何故?”

“當日探報所傳,圍攻陳倉的正是張濟、蓋順二將。今日彼二人皆在此間追截我等,可見陳倉必是失守,更是已在皇甫嵩手中。”韓遂縝密的想着說道:“皇甫嵩既然肯誘我深入境內,調遣張濟、蓋順等兵掉轉鋒芒向內,那麼北地郡的徐榮也當在調遣之列。”

“徐榮?”閻行想起朝廷在西北的軍事部署中,此人駐守在漢陽郡西北處的北地郡,此地西接雍涼,東臨幷州,北面就是鮮卑。麾下兵馬幾近萬餘,而且距離街亭也是非常的近:“幷州兵力微弱,單靠段煨一人不足以威懾州中鮮卑、烏桓等族。徐榮要防備鮮卑,未必會調來攔我……”

“張濟、蓋順二人撤軍回師,何曾顧忌過武都、漢陽的得失?我想,皇甫嵩既然要將我圍殺於此,就更不會畏懼鮮卑的動靜……眼下我等纔是應儘快剷除的大患,只要我等沒了,各自爲戰的鮮卑又有何懼?”韓遂嘆了口氣,他看着閻行欲言又止,便說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皇甫嵩完全可以調集張濟、蓋順、徐榮多路兵馬,合兵五六萬與我會戰,卻爲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

“是因爲他用兵穩健?”冷風從閻行的傷口上吹過,他疼的抽了下嘴角。也是,羌胡叛軍來去如風,雙方加起來十數萬人長期對峙,將會對後勤帶來嚴重的負擔、甚至會影響到關東的戰事。以極小的代價速戰速決、換取最大的收益,纔是皇甫嵩的真正目的。

“徐榮本來駐紮於幷州上郡,從他偷偷移師西行,駐守北地郡的時候我就應該有所警覺的,其人正好讓開了安定郡這一條道,讓我得以兵入三輔。”韓遂沒有回答閻行的話,他在心裡仔細回憶着雍涼的地形以及各處方位,估算了一會行軍路線後,又擡手指向西北某處:

“如今皇甫嵩早有準備,必是已傳令徐榮自北地出兵,進駐安定,更甚者已經攻佔街亭,斷我去路。所以我等起行不能再往街亭走,而是要往北去,走安定郡,進入武威,繞行至榆中。”

“往正北去?”見韓遂毅然決定放棄捷徑,選擇繞路,閻行立時吃了一驚。如今全軍的糧草輜重都被丟棄在路上,選擇繞道,意味着會出現大量減員,兵馬所剩無幾,到涼州還怎麼自保?

韓遂看出了閻行的疑慮,難得露出了一分笑:“放心,只要回了涼州,我還是我。”

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
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