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

“玉人貪睡墜釵雲,粉消妝薄見天真。”————————【憶江南】

王斌一頭霧水的離去,前腳剛走,掖庭令苗祀就過來了,他站在殿門邊,往裡探看,時不時打量皇帝的臉色。

皇帝這時正好擡頭,一眼就看到鬼鬼祟祟的苗祀,心裡正覺得奇怪。

反倒是穆順大邁一步,走到苗祀跟前。他素知苗祀人情練達,善於保全,自己又與苗祀起過齟齬,此時不知道對方是在打什麼主意。但還是讓穆順心裡非常警惕,說道:“內謁者掌內外傳旨通報之事,掖庭令要求見陛下,爲何不先由內謁者轉告?還弄得如此古怪?”

皇帝沒有說話,也拿探詢的眼光看着苗祀,並在等待他的回答。

以前穆順還在尚藥監時,對自己處處阿諛奉承,如今仗着皇帝的寵信,居然連他都不放在眼裡了。苗祀心頭不悅,斜瞟了穆順一眼,爲自己抗辯道:“奴婢有急事要求見國家,卻一時沒尋到內謁者,還以爲陛下不在宣室,便想先來看看。”

穆順有意報當日之仇,假意責備道:“既然你已看見國家了,那剛纔何不進殿?反倒是探頭探腦,形跡可疑。”

這簡直就是得理不饒人,苗祀在心底冷笑一聲,不再理會穆順,索性把頭埋了下去,盡顯委屈,一副請皇帝主持公道的樣子。

見苗祀態度不恭,讓穆順有些着惱,本來自尚書檯奪權一事之後,穆順見宦官勢弱,故而打算與苗祀摒棄前嫌,聯合對外。在此之前,他便想着先敲打敲打苗祀,好讓他知道宦官之中將以誰爲主。

哪知苗祀根本不怕穆順的敲打,還擺出一副有理的樣子。如此一來,倒顯得穆順仗勢欺人了,礙於皇帝在場,他一時發作不得,只得咬牙記下這筆賬。

團聚宦官共抗士人,那是穆順的一廂情願。苗祀雖然在身體上是個宦官,但他曾經也是士人中的一員,天然的就對士人有好感,如何會支持穆順的打算,再者說,他又豈會樂意讓一個小輩騎在自己頭上。

皇帝對穆順狐假虎威的做法視而不見,甚至有意扶持穆順去制約心向士人的苗祀。宦官是把雙刃劍,既能維護皇權,制衡士人;又能危害社稷,造成暴政。

見火候差不多了,皇帝示意穆順讓開到一邊,給苗祀自辯的機會:“你有什麼事情,可如實說來。如果是又是那些話,就不用說了,我這幾天沒有心思,不想去掖庭。”

當日苗祀也是爲了請皇帝臨幸掖庭,中途卻因穆順的事情攪了局,那次皇帝正在跟苗祀槓上,事情便不了了之。沒想到過了幾天,苗祀又來了。

勸諫皇帝多臨幸妃嬪,好爲皇室誕下子嗣,這是掖庭令的職責所在。但重點是,首先皇帝得要有這個能力啊,一個十二歲的童子雞,和妃嬪躺在牀上睡一覺就能生孩子了?

皇帝表示能不能不要這麼綠。

拋開皇帝個人身體硬件不達標以外,皇帝本人其實是對宮裡那些十四五歲的蘿莉提不起興趣來,想玩養成又沒有時間,更何況現在是搞這種事的時候嗎?

苗祀看也不看穆順一眼,稽首道:“是,國家憂心社稷,兼以大病初癒,實在不宜操勞。可是宋貴人最近幾天夜難安寢,茶飯不思,說是想見國家一面。”

“請太醫了沒有?”皇帝問完,腦海中立時浮現出一個古靈精怪的少女,在宛轉的廡廊上不停的奔跑,一邊跑還一邊回頭看,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這是皇帝本身記憶中,爲數不多的一抹亮色。

皇帝也受到身體原主人的情緒感染,掛念道:“確實是很久沒有去找她了。”

說完皇帝便立時有了動作,他連衣服也沒有換,徑直往門外走去。苗祀緊跟着皇帝的腳步走下殿階,但始終落後一兩個臺階,他躬着身子說:“已經請了,太醫診斷說是憂思所致,只要國家前去探望一下,便可治癒。”

穆順知道皇帝要去哪兒,趕緊先跑下去預備車馬和鼓吹。

但凡在宮中任事的人,就沒有不知道宋貴人的,貴人名叫宋都,是扶風平陵人、故常山太守宋泓的女兒。

三年前皇帝在雒陽被立爲帝,董卓想在士族當中選一批女子進宮,鑑於董卓往日劣跡,士族又對風雨飄搖的皇室沒多少信心,都不願意將家中女兒送進宮裡。

只有不其侯伏完和故常山太守宋泓願意把女兒送進宮中,於是雙雙得封貴人。

這兩個貴人中,伏貴人自然就是歷史上的伏皇后,忠厚老成,不爲皇帝所喜。而宋貴人年紀比皇帝還小一歲,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活潑好動,很討皇帝喜歡,是皇帝最親近的玩伴。

皇帝坐在鑾車上,腦中回憶着這具身體與宋貴人的種種往事,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感情觸動了皇帝來自後世的靈魂與心絃,在他穿越之前,也有這麼一個人,存在於他幼時的記憶中。

車駕很快出了前殿,從一旁的宮道直接行使到了前殿後面的掖庭。

得到消息後,宋都帶着若干侍女宦官出殿迎接皇帝,宋都雖然年紀小,但畢竟出身豪族,有板有眼的行完禮後,皇帝便讓衆人退下。

這個時候宋都的小孩心性就表現出來了,她捉住皇帝的手,又是擔心又是埋怨的說道:“皇帝哥哥爲什麼這麼久不來找我呀?宋都知道你病了之後,每天都在擔心你,可皇帝哥哥連一句話都不讓人帶過來。”

說完,她竟蹙起了眉尖,眼角流下兩行淚來:“皇帝哥哥是不是不要我了,以前你可是天天都陪我玩的。”

皇帝本能的伸出手去捏對方的鼻子,笑着哄道:“最近事情太忙,我實在脫不開身,這不得了空就過來了麼?聽掖庭令說你最近幾天茶飯不思,說是想見我?”

宋都的鼻子不知是被捏的還是哭的,有些發紅,她彆扭的說道:“哪有茶飯不思,掖庭令盡在哪裡亂說。”

“哦?”皇帝看着對方傲嬌的樣子,心裡泛起一絲喜愛,忍不住捉弄她:“既然沒有什麼事,那我就先回宣室了。”

宋都當了真,立即着急了起來,連哭都不哭了:“啊,不要!我、我、哎呀!我頭好暈!”

皇帝哈哈一笑,這麼多天騎馬鍛鍊所付出的汗水終於有了成效,他將吵着鬧着的宋都一把抱起,往殿內走去。

宋都又羞又怕,手挽着皇帝的脖子,把頭埋在皇帝胸前不敢擡起來。

皇帝今天剛在上林苑騎完馬,回來後又立即趕往中臺訓斥尚書,這一路馬不停蹄,雖然事前更衣沐浴,但身上還是有些許汗味。宋都輕嗅着皇帝身上的汗味,臉頓時就紅了。

兩人來到殿內,皇帝將宋都緩緩放下,各自坐好,皇帝問道:“這幾日我不在,你都過得可還好?”

聽到這裡,宋都立時從少女的憧憬中回過神來,嗔道:“一點都不好!皇帝哥哥就知道忙,都不來找我了。”

見皇帝正欲解釋,宋都立即說道:“我知道董太師死了,現在是陛下做主,事情忙些。但陛下也不能一刻都不來看我呀,陛下不知道宋都一個人在這裡有多沒勁,幾次都想跑去宣室找你,可都被掖庭令攔着了。”

皇帝奇道:“不是還有伏壽麼,她不願陪你?”

“她?”宋都吐了吐舌頭,“壽姐姐太沒勁了,做什麼事都要講規矩,悶得很。”

皇帝笑了,伸手從案上拿過一隻杏子,在手上把玩着,心裡想到;‘伏壽的性子沉穩有度、落落大方,不如宋都跳脫,這段時間自己沒來掖庭,她一句怨言也沒有,能識大體,在這個年紀的女子中已經很了不得了。’

“好了,我也知道你在掖庭憋悶的久了。過些時日等我空閒下來了,再帶你去上林苑如何?到犬臺宮騎馬也好、或者是在昆明池乘船、若你喜歡,還可以去扶荔宮等處摘新鮮的杏果。”皇帝近日常常去上林苑,對上林苑的遺蹟景觀如數家珍。

宋都的眼眸亮了下:“真的嗎?可是我聽說,上林苑早在一兩百年前就燒乾淨了。”

“那只是離宮殿宇在王莽、赤眉之亂的時候遭到了兵燹,化爲焦土。”皇帝拿着杏子,在手上轉來轉去,就是不吃它:“但是上林苑的昆明池、果林等景物都有留存,我們去了就回,不留宿,也自然就不需要離宮落腳。”

“好呀。”宋都高興的說道,她把肘撐在桌案上,身子半傾,一雙有神的大眼睛看着皇帝,忽閃忽閃的、靈動極了。“那皇帝哥哥什麼時候纔有空閒帶我去上林苑?對了,皇帝哥哥也要把壽姐姐帶去,她像我祖母一樣,整天悶在屋子裡不出來,再這樣會發黴的。”

皇帝呆呆的看着宋都連珠炮似得說話,宋都機靈、跳脫、純真的個性深深感染到了他。這是皇帝穿越以來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人,這樣一個不以他是皇帝而心存畏懼、刻意討好;不以身在宮中而磨去棱角、故作成熟。

他現在算是真的明白,爲什麼每當回憶起這局身體原本的主人與宋都在一起的記憶時,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感到快樂。

因爲她是劉協生命中唯一的亮色。

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零七章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章 得行道焉
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零七章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章 得行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