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

“五軍交至,必有其力,此擊強之道也。”————————【吳子·應變】

“寧我負人,無人負我乎?”郭嘉洗淨了手臉,安靜的站在曹操身後,屋外的雨聲嘈雜,他知道曹操的心裡一定很不安靜:“這下曹公稍安了吧?”

“男兒丈夫,沒什麼過不去的。”曹操依舊看着雨,淡淡道:“自從反正歸順以來,我便知道遲早會有今日。”

人以利合,以利分,曹操很久以前就能冷靜的接受這些事情,早年的熱血感性總會隨着年紀的增長而散去。何況這是必不可少的陣痛,理智、冷靜纔是一個合格政治家必備的素質,曹操望着雨出神沒多久,忽然說道:“朝廷接下來行軍用兵,是如何籌劃的?”

郭嘉伸手在檐下接了幾滴雨,正色道:“張遼已然帶着張郃、法正一行兵馬奉詔北上了,彼等麾下兵馬算上鄴城降卒,少說也有兩萬人。等到了博陵,匯合劉虞所部殘兵後,便可直攻易縣。”

“易縣?此處位置絕佳,截斷此路,袁家父子就將分隔兩地,的確是妙招。”曹操其實還有話沒有說,當初袁紹與公孫瓚最後大戰的焦點就是易縣,如今袁氏最後的生死之戰也是易縣,其中巧合,不免讓人唏噓。

曹操口中說道:“只是袁本初在渤海休整了一個冬春,再如何也該養出幾分銳氣來了,危急時候,他不會眼看着幽州有失的。”

“曹公是說牽招?”郭嘉自問自答的點點頭,輕鬆說道:“說來好笑,曾經坐擁精兵良將無數的袁紹,手下竟只有一個牽招可堪大用了。”

他將伸出去接雨的手收回來,隨意的甩了甩上面冰涼的雨珠,繼而說道:“曹公可知道劉備與牽招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爲刎頸之交?天子招劉備入清河陛見不是沒有來由的,不論朝廷有無這個打算,有周公瑾、太史子義等行跡在前,劉備如何也是會主動說降牽招。”

“劉玄德自詡仁義,這是他會做的事情。”曹操譏笑一聲。

“到那時牽招麾下數千精騎,安能不率衆來投?”郭嘉似乎覺得很沒意思,也不知是看透了這些、還是覺得沒能更刺激的打上一場:“至於在袁紹派至河間主持軍事的外甥高幹,他實在算不上什麼人物,不足道也。”

不是所有人僅憑一個‘君臣之義’就會盲目擁戴袁紹,自從袁紹擅自擁立劉碩爲帝以後,身邊不少人對此頗有微詞。他強盛時自然沒有這些聲音,而當他落到如今這般田地時,不滿他倒行逆施、不願給袁氏陪葬的一羣人便漸漸膽大起來。何況皇帝纔是貨真價實的漢家正統,如今大義、形勢都在皇帝這邊,不是誰都像審配這般一門心思的做反賊。

譬如冀州各處紛紛反正,向皇帝示好的豪強、譬如各郡投降倒戈的袁氏部將,大廈將傾,他們自然要作猢猻散。牽招也是同樣,他本來面臨的難題是頭上有袁熙、高幹兩個袁氏親族約束,如今有劉備這個引薦人、又有張遼大軍壓境,製造機會,牽招投誠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更何況,曹操知道皇帝已爲此遣派了越騎、長水兩營騎兵過去助張遼一臂之力:“以張遼之勇、法正之謀,燕趙之間,不過數戰可決。旬月以後,當是兵圍南皮,合力破袁的時候了。”

“當不至如此迅疾。”郭嘉搖頭否定道:“討服袁熙之後,仍要防備入寇幽州的烏桓、鮮卑等族。而袁紹蓄養日久,必會趁隙作亂,且觀天子只是移師武邑,不作進取,就知道南北軍不單要策應燕趙戰事、還要時刻留心雍涼。”

曹操略一思忖,便已明白,雍涼一亂,家小俱在關中的南北軍勢必會士氣大挫、軍心不穩,稍有不慎恐怕譁變都有可能。所以皇帝只派張遼率所部兵馬迎擊袁熙,而沒有率領全部兵馬與張遼互爲配合,同時出擊,剿滅袁氏。可是讓他疑惑的是,韓遂既然都能威脅到關中了,怎麼皇帝麾下的南北軍還沒傳來任何一絲不好的動靜呢?

“南北軍是朝廷的精銳,也是天子用來應對不測的一支兵馬,武邑往東可入渤海,往北可至易縣,由此可震懾袁紹不敢妄動。”郭嘉看出曹操眼底的疑惑,輕聲笑道:“至於爲何軍心不見亂,除了天子治軍恩威並施、深得人望以外,再等曹公有朝一日親入南北軍,見到所謂的‘夜校’以後,就知道緣故了。”

他能這麼輕描淡寫的與曹操介紹,其實是早在覲見皇帝時,近距離的見過一次,當時便稱奇不已。也就是那個時候,他才斷定南北軍橫掃天下之勢不可阻擋,無論是換哪個將領,都無法取代皇帝在南北軍心中的地位。

曹操對此不免心生好奇,只是看郭嘉神秘的語氣就知道這定又是皇帝的手筆,他不止一次的感慨了:“只恨我不得早一日面見陛下,若非天佑漢室,焉能有此英惠之主?現在想來,當初靈懷皇后孕時,屢服猛藥而胎穩不動,又數次夢見負日而行,可見誠乃天賜。”

這個故事的來源並不可考,起初人都當是笑談,可越到如今,就越有人信以爲真。

郭嘉略嘆一口氣,似若無意道:“孝武皇帝未誕時,孝景皇后王氏也是夢日入其懷。”

曹操訝異的抖了抖眉,不再說什麼。

安平國,武邑。

就在曹操上疏請求增派樂進隨軍西行被皇帝准許以後,他立即打點兵馬,率部沿黃河西上,至清河匯合夏侯惇以後,便一路全速西行而去。在此期間,荀攸也見到了自稱無依無靠,趕來請求託庇的郭嘉。

“天子突然下這樣的任命,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後想起來卻合乎情理。像他這等割據一方的藩臣,自當要學會接受朝廷的予取予奪,你看那劉備、孫策,一旦反正,誰還敢留戀着徐州、江東及舊部不放?劉備更是詔書一下,即可封鎖府庫,只攜張飛等舊部、餘者皆留下恭候調令,不敢有絲毫怠慢、片刻拖延,孫策雖仍在淮南,但亦不遠矣。”荀攸緩緩吐了一口氣,看了眼曹操寫給他的信件:“兗州諸地、青州強兵都是曹孟德的心血,遠非劉備、孫策所能比,要想割捨,實屬不易。可他卻沒有絲毫猶疑,這卻是讓我心服的地方,此人真無愧梟雄之姿。”

“陛下調曹公深入幷州,援助羌亂,是陛下對曹公的信任。這其中有好有壞,不可盡言,皆在陛下之心。”郭嘉低聲笑道,衆多士人中,除了賈詡,也只有他敢與正經嚴肅的荀氏玩笑了:“荀君也是,一句也不肯提點他,在陛下面前,居然反其道而行。”

荀攸不禁正色,輕輕搖頭道:“我到底是陛下的臣子,理應爲陛下謀事。曹孟德雖有雄才,但如今步步兇險,既已在我等的助力下順利反正歸附,又有自立謀生之心。那麼此後他能走多遠,都要看他自己。”

郭嘉揚了揚眉,有些意味不明的看了荀攸一眼,他覺得很多人涉入朝堂久了,會越來越沒有人情味,尤其是在這個將會比以往還要激烈的朝堂中,冷靜精明的計算會是越來越多的人所必備的特質。

可這偏不是郭嘉所喜歡的,所以他隨性、散漫,欣賞用兵冷靜凌厲的曹操、欣賞酒醉吟詩時慷慨豪放的曹操、欣賞感懷故友而獨自憂鬱的曹操。只有這樣人才是複雜的、多面的,纔會讓冷漠的朝堂多一點暖。

“曹公既選擇去西北,就只需在那裡等陛下大勝凱旋了。”郭嘉手指有節奏的敲擊着桌案,聲音輕盈:“我觀陛下對其抱有厚望,往後的路必將越走越寬……還是那番話,對此人,不能再抱着駕馭烈馬那樣的用心了,互結盟好,纔是長遠之道。”

荀攸拿起茶碗喝了一小口,淡淡道:“這個道理我自是明白。”他似乎不想過多的談論這個關於以後的話題,這個事情就連計略深遠的他都深感頭疼,鬥不過,又不敢鬥破,只能最大程度求妥協。

他輕嘆了口氣,忽然看向百無聊賴到把桌案當樂器的郭嘉,道:“你既不隨軍去幷州,又不留下替曹操照看臧霸、于禁,充當信使,跑到軍前來做什麼?”

“我能拿于禁他們有什麼辦法?我身體孱弱,顛簸不得,只好來荀君這裡躲清閒了。”郭嘉撇了撇嘴,其實以他軍師祭酒的身份,還是很能指揮得動于禁等一行人的。就算新任監軍使者來了以後,也多少要給他幾分面子。可他一半是躲懶,一半是要徹底替曹操與此地脫離關係,所以纔將這塊攤子甩給太史慈。

“你如此隨性,別人是可以劾奏你擅離職守、貽誤軍機的。”荀攸有些不高興對方不把任何事放在心上的態度,哪怕他總是有十足的把握,也會讓人覺得他態度散漫。荀攸仗着比他年長,不免責備道:“要是太史慈鎮不住臧霸、于禁那些部將,出了事……”

“最刺的刺頭樂進已經跟着曹公走了,留在平原的都是急着表現立功的,太史慈爲人勇武善戰,誰還會不服他?”郭嘉不以爲然的搖了搖頭,根本沒有將此事的後果放在心上:“再者說了,新任的監軍使者乃是殿前羽林郎魯肅,荀君不是提到此人多謀有智,善撫衆心麼?平原不會有事的……”

魯肅在皇帝大敗袁紹過後,挾大勝之威,單騎入河北,接連說降清河、安平兩郡國,臨近的鉅鹿郡也望風拜表。皇帝很是欣賞他的才幹,這次遣他來做監軍使者用作酬功,也無旁人多說什麼。

郭嘉想了想,又說道:“也別說什麼袁紹了,他要是有那個膽量,我當年也不會從他麾下脫身遠走。”

此時袁紹雖龜縮河間、渤海二郡,但兵馬也有二三萬,加上袁熙麾下兵馬,五六萬良莠不齊的軍隊勉強能與皇帝正面對決。只是皇帝此時兵力佔優,所部精銳,堂堂正正的合戰無疑是以卵擊石,要想破局,只能另闢蹊徑。

按照荀攸、郭嘉的推演,袁紹要想翻覆局勢,就只有孤注一擲,趁張遼與袁熙、高幹在河間大戰的時候,出其不意攻打平原。那時正處於主將曹操抽調精兵西去,太史慈尚未建立威信的虛弱時刻。只要袁紹成功擊潰太史慈這萬餘兵馬,便可將剛收復不久的青州再度收入囊中、並趁虛攪亂徐州、兗州。

只要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地方再度亂起,袁紹就能衝破封鎖、打亂佈置,有機會渾水摸魚、博得一線生機。

“且不論袁紹有無這樣的膽量,劉備麾下關羽、張飛等將已被抽調遣往平原,天子率大軍親鎮武邑,按兵不動,就是爲了防此不測。”荀攸冷哼一聲,雖然這是他們所推演出來的袁紹最後的機會,但他從心裡還是不覺得這個戰術有何可行性。

似乎單隻爲了反駁荀攸,郭嘉忍不住說道:“也不是不可行,倘若曹公稍有……”

“好了!”荀攸突然有些不耐,斷喝道:“真當南北軍只是爲了防備袁氏?”

郭嘉只縮了縮脖子,眼神中卻毫無懼意,他細細盯看着荀攸,像是發現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情:“陛下既然放心讓曹公率兵途徑身後腹地,便一定有防範之策。我如何不知樊稠屯駐趙國、前將軍仍在兗徐之間是何用意?只是……”

他頓了頓,目光看得荀攸很不自在:“荀君,你真是一心只爲陛下謀事麼?”

荀攸豁然變色,他看着郭嘉戲謔的神情,立時驚怒不已。

這就對了,捉弄得逞後的郭嘉低頭只顧淺笑,他不禁想道,一直雲淡風輕的人,還能算是人麼?他認識荀攸也算久了,卻一直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真實感情,如果真是反對皇帝內心深處的謀劃,以妥協的目的求退讓是行不通,可荀攸偏又不想下狠心。

可見無論是誰,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相識久了,總得要有點感情的啊。

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
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