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

“導之以逆,而反誅逆;教之以叛,而反討其叛!莊公之用心亦險矣!”————————【東萊博議】

“王邑向來以穩爲主,不是急於求成之輩,如今纔不過四個月,剛剛打開局面,豈是說有成效就能見到成效的?”皇帝收回了目光,轉而看着賈詡,淡淡說道:“那些人比我還急。”

賈詡說道:“朝廷諸公似乎各有各的打算,臣當初也對陛下說過,王邑此人能否擔起重任,除了他本人,更多的還是在於陛下的看重。”

“我一向看重於他。”皇帝緩緩站起身來,悠悠的在原地踱着步子,倏地轉過身來對賈詡說道:“還記得起先你我之間商議好的籌劃麼?河東豪強,非得等他們自己受逼不過,主動撕了這副君子士人的麪皮、或是朝廷找到足夠的由頭,才能行之以雷霆之威,將那些不服管束的豪強連根拔掉!只有這樣,才能殺雞儆猴,震懾住所有人。”

皇帝喟嘆一聲,從肺腑里長長透了一口氣,語氣變得暗啞陰沉:“在此之前,就得學‘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或是效仿我與你說的溫水煮蛙的譬喻。無論是哪一點,王邑都做得很好,我又豈會因別人的幾句閒話而怪罪於他?不僅如此,過了年,我還要給他派幾個幫手過去,跟他一起做這些事。”

說着,皇帝突然用手點了點桌案上的那幅杜操的真跡,意有所指。

賈詡怔了怔,他知道皇帝一直有意先拿河東開刀,一來是給河東鹽鐵官營的政策掃清障礙,二來則是殺人立威。只是賈詡這時才隱約發現,皇帝卻是還想試圖徹底打破地方守令私下徵辟功曹掾屬的成規。

一直以來,上至刺史、郡守;下至縣令、縣長無不是自行徵辟地方士子爲別駕、功曹等掾屬,尤其是在三互法執行以後,外地人任本地官,爲了掌握當地情勢、便於施政治民,常常徵辟當地豪強士子。而此時距離先秦不遠,東周諸侯卿士大夫之間的統屬關係仍有傳遞,掾屬視徵辟自己的長官爲主君,彼此結成一定層面上的‘君臣’關係,密不可分。

無論是爲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掌控,還是爲了加強皇權,都得要打破這一陋習。然而歷代雖然也有朝廷主動遣派人員爲郡功曹、縣丞的先例,但並沒有因此而形成一個制度,更沒有禁絕地方長官自行徵辟的權力。

要改變一個所有人都遵守數百年的政治規則與習慣風俗,其難度並不比打一場平羌戰爭要小。

皇帝對此籌劃已久,從一開始藉由屯田之事,將農曹掾設爲郡縣的長期編制,並由朝廷掌握農曹掾的人事權,到新設太學制度,規定太學生結業策試之後,以成績授予中央至各府屬吏。旁的人,例如楊氏即便看到了端倪,也一時尋不到恰到的時機與理由去反對。

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皇帝可以說是步步爲營,如今有了前面的鋪墊,再只需將河東豪強嚴打狠殺一次,就可以趁勢而爲,一口氣將鹽鐵、任官等事全部解決,還能進一步塑造自己的權威。

“所以我說了這麼多,賈公還想請辭麼?”

賈詡睜大眼睛看着皇帝,猝不及防的遭此一問,身上一顫。在他知道王邑遭人攻訐之後,於是以退爲進,上奏疏藉口家母病重,請辭歸盡孝。

他知道皇帝是不會允准他離開的,這無非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而已,如若不然,恐怕還會有人順着王邑攀咬到賈詡的頭上,朝中看不慣賈詡爲人的並不是少數。

只是眼下黃琬、董承等人言之鑿鑿,說王邑久任無功,這對王邑的聲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即便皇帝強行擔保下來,繼續使王邑推行縱容河東豪強的策略,也至少要做出一些讓步。

賈詡欠了欠身子,正要答話,見皇帝擺手示意,從桌案的一邊拿起一份奏疏,走過來遞給賈詡,口中說道:“眼下還有一場好戲沒看呢,你可不能走。”

“這是……”賈詡雙手接過皇帝遞來的奏疏,上下快速瀏覽了一遍,忽然怔道:“日食?”

這奏疏乃太史令王立所上,太史令隸屬於太常,掌天時、星曆,但凡國有瑞應、災異,都由他負責掌管記錄。這次他所上的奏疏重要的內容就那麼短短几個字:“正旦當日蝕。”

正旦,就是正月初一,那一天正好是一年一度的歲旦大朝,皇帝也正準備在那一天正式接見關東各州郡以及藩王使者、上計吏、外邦及異族酋長。可以說是少有的一次盛會,可偏偏那一天是甲寅朔,太史令根據以往的經驗與規律,監測出那一天會發生日食。

在古代,日食並不單純的是一個天文現象,在天人感應學說創立以來,凡是日食這樣的災異,一開始都是昭示着天子德行有虧,直到後來則演變成由臣子代受罪責。所以一旦出現日食這樣的災異,朝廷往往都要罷黜一位三公,以解君王之過。

“他們要逼我處置王邑,我何不就此進一步,行以攻代守之計?”皇帝笑道,黃琬、馬日磾等人都是三公,跟王邑比起來,自己現今的權位纔是最重要的不是麼?

賈詡手上拿着那根奏疏,有些不確定的說道:“只是天道渺遠,太史令未必能預測得準。”

“太史令王立,當初曾也是與王允共同入禁中,給我教習、誦讀《孝經》的臣子啊。”皇帝不勝慨嘆,悠着步子款款說道:“這就跟當初照料我飲食,如今幾經貶遷,任太宰丞的孫篤一般,都是曾經王允手下的小人物。僥倖逃過了那一次的清算,我也從沒將他們放在眼裡,可如今,王允竟還想着藉由他們在背地裡行事,我豈能就此放過?”

“賈公,無論這日食算得準或不準……”皇帝用手指輕輕點了點賈詡手中拿着的那份奏疏,慢慢悠悠的說道:“總會有人要被我拿來以一警百。”

章節又發反了qaq

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
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