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

“樹葉強大,比居同勢,各結朋黨,競進憸人。”————————【兵要】

袁氏子弟,哪能這麼輕易的敗亡?

雖然心裡對袁術極爲痛恨,但袁紹依然對自己家族抱有極大的自信,只是他嘴上卻沒有這麼說:“有朱靈與曹操二人領兵,收回陳留想必用不上一個月?”

“諾。”田豐接着簡短的問道:“卻不知陳留既下,又該使何人駐守?”

這本是一個將手伸向陳留的機會,不僅能爲袁紹出一口氣,而且還能適當削弱曹操的勢力。可袁紹忽然面無表情的看向田豐,站在那裡沉思了許久,這麼一件利弊明晰、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在他眼中卻猶如是一道艱難的抉擇。

“此戰過後,就命朱靈帶兵駐守封丘,讓張邈繼續回陳留當他的郡守吧。”

雖然封丘屬於陳留郡,讓朱靈駐守封丘等若是把住了陳留郡一部分兵權,也算是將勢力延伸到陳留。但這跟田豐預先的想法,重新袁紹手下信得過的自己人做陳留太守,可謂是大相徑庭。

田豐心裡一驚,忍不住皺起了眉頭,沮授在一旁搶先應下:“明公睿鑑,如此正可使天下人知道明公寬愛,饒是張府君也必將慚愧、感激於心。”

袁紹淡淡的笑了笑,復又說起別的事來:“聽聞劉虞已到幷州了?”

“諾。”郭圖接口道:“已與王公打上交道了。”

“如何?”袁紹轉過身去,拿起筆吸飽了墨,似乎在思考要寫些什麼。

郭圖是最瞭解袁紹對風雅的熱忱,私下裡接見幕僚時,常要一邊在手頭上做些雅事,一邊談論軍務政事,好似只有這樣才能顯出他貴爲士族的不凡、以及對任何俗事都能舉重若輕的態度。

於是郭圖輕輕一笑,小步上前,走到袁紹身邊坐下,將劉虞與王允在幷州的幾次較量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期間還偶爾插句題外話,誇讚袁紹寫的字。

田豐搖了搖頭,與沮授站在那裡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元皓。”袁紹在聽完幷州近來的幾個消息後,用空着的左手拍了拍身邊的一個空位,頭也不回的招呼道:“何不近前來坐?”

田豐在心裡重重的嘆了口氣,隨即與沮授二人上前圍着袁紹,在他身邊坐了下來。

“劉伯安到底是不如王公的手段高明,這纔多少天,如此就屈服了。”袁紹停下了筆,擡頭看向田豐,說道:“位列三公,宰輔執事,難道比我當初要給他的強?請他登基,他自詡忠貞;請他承製封拜,他還是扭捏作態。如今王公幾句話就讓他自甘入轂,願爲驅使,就爲了那點權勢?真是可笑。”

郭圖笑着說道:“興許在劉虞眼中,一步步走上去,秉政中臺,燮理陰陽,這纔是正途。”

“正途?”袁紹轉過頭,看向身前寫了一半的紙張,冷笑道:“我走的難道就不是正途?”

郭圖訕訕的笑着不說話,田豐卻在一旁冷着言語說道:“明公走的自然是匡扶社稷,興復漢室的正途。”

袁紹這才哼笑一聲,在皇帝與袁術等人連兵逼迫他放歸劉虞以及天使裴茂之後,他痛定思痛,與田豐等人商榷密謀了一樁大事。這回王允主動聯繫劉虞、試圖再度作爲,其中就有袁紹在背後的支持。王允雖然對皇帝有所改觀,但仍沒有改掉他以往秉持的政治理念,依然是選擇聯繫關東諸公,禮待士人。所以王允對皇帝掌權之後的種種政策都不以爲然,尤其是見到黃琬等人無力攔阻皇帝之後,更是想有所匡弼。

所以這時候袁紹的及時出現,不僅肯定了王允的功績與做法,並且表示願爲王允後盾,支持他重返朝堂,這就是王允敢於如此行事的最大底氣。

只是王允一廂情願的將以袁紹爲代表的關東士人視爲正人君子,還以爲袁紹只是會在地方上聲援自己,卻根本沒有想過袁紹其實是在利用他。

“如今太原各地豪強的部曲、精壯都已被劉虞聚集、編練成軍,交由龐德統管。若是算上夏育掌握的匈奴精兵,總數約有二萬餘人。”郭圖憂心道:“若是河東那批人鬧將起來,這批部衆可能會給計劃造成麻煩。”

“那就讓他們暫且安分點,莫教人抓住了把柄,至少得等到冀州解決了陳留、以及青州的禍患,我們才能騰出手來西向。”袁紹說完,又吩咐道:“對了,記得知會朱靈,在打之前,先聯繫於夫羅,就問他還想不想回美稷做單于。他若是想,就趁早背棄我那兄弟,臨陣之時,幫我軍一把。不然的話,就等着坐看朝廷拜右賢王當單于統領匈奴吧。”

“若是有於夫羅這個名正言順的單于迴歸幷州,必然會對朝廷封拜的監國去卑產生齟齬。兩相交兵之下,幷州正當其衝,屆時劉虞手下的兩萬人就脫不開身了。”田豐向來是袁紹陣營大戰略的策劃者與主持者,論及軍謀,他比郭圖要厲害得多:“只要時機成熟,明公可借平黑山之名,兵入太行,幷州有王公代爲轉圜,料想劉虞也做不得什麼。等張燕被逐入上黨,河東等地便見機起事,於夫羅也將在幷州糾集部衆。屆時大軍西向,諸軍合兵,可一氣吞下幷州、河東。”

袁紹不動聲色的聽着,他看似雲淡風輕,其實心裡非常激動,這從他拿着筆不自覺的在紙上依次寫下‘幷州’、‘河東’、‘弘農’等處地名與相關人物就能看出來。

只聽田豐繼續說道:“只要王允與於夫羅在幷州拖住劉虞,明公命人帶兵南下弘農,那麼楊氏必然服軟。屆時明公將坐擁黑山餘部、河東、於夫羅、及本部兵馬共十萬之衆,屆時再勒兵西進,上疏天子請求入朝侍奉。”

“朝廷手下不乏精兵名將,無論是皇甫嵩,還是南北軍,都是一時難啃的骨頭。”郭圖潑了盆冷水,說道:“進圖幷州、河東倒是可行,入京畿卻未必輕易。”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