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魯充與法衍同是扶風郿人,又是西州豪族出身,與法衍門第相似,有通家之好。是故得知法衍拜爲廷尉正之後,出於好友情誼,第一時間便趕來拜會。

兩人見面後,魯充笑嘻嘻的說道:“充給廷尉正賀喜了!”

法衍苦笑道:“你可別說笑了,我正準備去貴府上找你呢,可曾用過飯?”

魯充謝道:“來時已用過了,不勞季謀兄費心。”

於是法衍請魯充上座,說道:“你久在中臺,處樞機之要,知道的肯定比我多。關於我爲何突然拜爲廷尉正,參與蔡中郎等案,若有方便告訴的,還請不要吝嗇。”

“這事倒也不奇怪。”魯充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嫌廷尉宣璠對王司徒一味阿附,心裡不喜,而蔡中郎一案事關重大,是故派了趙侍中持節參與審訊。”

法衍說道:“是這樣沒錯,但又如何把我牽扯進來,我平日裡可從未在陛下面前說過什麼出奇的話。”

魯充說道:“季謀兄昨日不是奉詔與趙侍中一同逮捕了衛尉張喜麼,趙侍中擔心自己疏於律法,招架不住宣璠。所以看你是關西人,爲人安守本分,不屈節阿附的份上,向陛下推薦了你。”

法衍這才恍然大悟,沒想到事情的起因出自這裡。雖然他知道趙溫在短短時間憑藉傾力搭救蔡邕,在朝中聲名鵲起,很快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但讓他奇怪的是,趙溫的聖眷難道已經到了僅憑一面之辭,就能讓皇帝不加考察便任用所薦之人嗎?

魯充對此也很疑惑,他說起了今天早上擬詔拜法衍爲廷尉正之前的事情:“記得陛下知道你的名字後,特意讓人來尚書檯取你的籍冊文書,又問了些有關於你家世、親族的話,這才讓人過來宣詔。”

法衍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想了半天也是無果,索性不再琢磨它,說起別的來:“那依你之見,我該如何做?”

魯充說:“我看陛下行事,絕非庸主,此時命你參與審理大案,正是天賜良機。季謀兄若是想振興家業,在本朝留下一份功績,在下勸你行事多與趙侍中一道,盡力救出蔡中郎。若是並無此念,那就秉持公義即可。”

想了想,魯充他又補充說:“不過你也不用太過憂慮,趙侍中也是克己守正之人,陛下在對待蔡中郎之案一直不急不躁,似乎早有打算,你只需從中亦步亦趨,以觀其變就好。”

法衍點頭稱是,但暗自想,可是這麼一來,皇帝派誰來做審訊的第三方不是都可以麼?爲什麼要把這個不費力就能得到好處的事情交給他,難道趙溫的面子就真那麼大嗎?

天色漸漸黯淡下來,法正見兩人談的差不多了,便帶着蒼頭進來點燈,並更添茶水點心。

看到年僅十六的法正不卑不亢的衝自己行禮,魯充突然問道:“賢侄最近在讀些什麼書?”

長輩發問,法正如實答道:“最近在看《公羊春秋》。”

魯充突然說道:“《公羊春秋》原是微言大義,只是百年以降,內容逐漸繁瑣,且推崇讖緯之學。鑽研春秋,當以《春秋左氏》爲主。”

法正唯唯受教。

魯充起了考校的意思,拈鬚問道:“你雖不在朝中,但也能借尊君的爵祿得窺朝局。我今日不與你說三家《春秋》,只想與你談談這局勢,你不妨試着說一下。”

縱談天下,是時人最喜歡一種聊天風尚,法正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如今朝廷在王司徒治下,雖不說吏治清明,府庫充足,但好歹做到了奸佞絕跡,百姓安定。依小子淺見,王司徒若是能外撫諸侯,內聯朝臣,潛心經營關中,不消十年,則朝廷威望必勝於從前。”

魯充不住的點頭,興致盎然的問道:“你這說的這是如果,但實際上呢?”

這個追問不是那麼好答,對於法正來說,也不是答不上來,他一邊思索一邊說道:“實際上王司徒做事自有主張,蔡中郎一事導致人心大失,臣下不附,再加上李傕等人聚兵虎視陝縣.......小子很擔憂現今的局面,以前也曾不止一次勸過家君,早早回家自守,遠離風波。”

魯充早就知道法正從小就有不凡之處,他雙手按在膝上,半身前傾,問道:“聽你這麼說,你現在可是改主意了?”

“是,因爲沒料到陛下聰明有爲,所以想到這會是個轉機,故而適才也在勸說家君與趙侍中一同主張寬赦蔡中郎。”法正坦然道。

魯充哈哈大笑,轉而看向法衍:“當年孝桓皇帝始置秘書監,用以典司秘府藏書。如今陛下重設,雖依然歸屬太常,典司圖籍,但除了秘書令由黃門侍郎射堅轉任以外,餘下郎官,皆從公卿名士家年輕才俊中擇取,典書是假,伴讀是真。族中子弟,若是能入秘書監,不僅能一窺秘府藏書,增進學問,而且還能與陛下自幼長大,培養君臣情分。是以近來京畿諸郡世族大家,無不重視。”

法衍不知道魯充好端端與法正說話,突然會跟他說起這個,他莫名道:“這事我自然曉得,卻不知與我有什麼干係?”

魯充以手撫股,激動道:“令郎才智不凡,國家今年十二,令郎年方十六,相差無幾,何不如趁此機會,讓令郎去試一試?”

法衍一怔,顯然是沒想過這個事情:“這、可是我聽聞這次是要在公卿世族,及名臣之後擇選,我不過區區廷尉正,恐怕不夠資格。”

“此言謬矣。”魯充移席就近,到法衍面前說道:“我聽到傳言,陛下有意放開範圍,六百石官員皆可舉薦子弟,各郡守亦可舉薦優秀童子,此次擇選,務求公正,五日之後所有舉薦的子弟都將在承明殿一同參與策試,擇優錄取。”

“未見得,名門子弟有祖上恩蔭,父輩庇護,陛下若是盡擇寒微無名之士,怕是公卿們也不會答應。”法正忍不住自言自語,未料到聲音太大,被法衍二人聽到了。

長輩說話,晚輩置喙是件極爲失禮的事情,法家自法正祖父玄德先生通傳儒學以來,對禮制甚爲看重。此時法衍面帶不悅的瞪着法正,欲要發作,法正臉上一紅,急忙告罪道:“小子失禮,還望恕罪。”

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
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