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

“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尚書·說命上】

馬日磾深呼吸了幾口氣,大聲罵道:“那個混賬!這是要妨害我馬氏滿門啊!”

在旁的馬畢深感慚愧,說來這事也是他沒辦好,到底小看了馬訪利益薰心,才老實了沒多久,便又開始肆無忌憚了起來。如今馬日磾是馬氏的頂樑柱,是萬萬倒不得的,馬畢在一旁勸慰了好久,馬日磾這才緩過氣來,不過已是神色灰敗,目光黯淡了。

就在這時,外間忽然一陣喧鬧,馬畢起身看去,卻是小黃門穆順奉命造訪。

穆順與勉力起身的馬日磾互相見禮過後,開口說道:“國家聽說司徒有恙,特派了太醫令來診治。又擔心席上規矩頗多,司徒拘於禮教,未曾盡興,是故特送了幾盒膳食,賜予尊府上下一併進用。”

說着,穆順似若無意的看了馬畢一眼,轉身從跟來的中黃門手上拿來一方食盒,雙手奉給馬畢。馬畢戰兢的接過,穆順見狀,也不多留,施施然回宮覆命了。

馬畢掂量了下食盒的輕重,不禁鬆了口氣,只是當他打開食盒的時候卻愣住了。只見那食盒中放着一盤油炸的蝗蟲,個個全須全尾,沒有去首除足,黑亮的眼睛反射着室外的陽光,炯炯有神、仿若活物。

“這……”馬畢心裡發毛,尚未說話,便只見馬日磾的臉上頓時沒了血色,在生理與心理雙重壓力之下,終於忍受不住,躬着身子嘔吐起來。

“明公、明公!”

未央宮,釣臺。

皇帝站在欄杆邊上,低頭看着欄杆下,自從朝廷開始大規模的放任使用昆明池、滄池等池澤用水以後,再加上久經不絕的酷旱,關中的水域面積銳減,就連未央宮中的滄池也未能倖免。水位減退以後,裸露出來的地面很快就被曬得乾燥龜裂,四下無風,幾隻白色的水鳥在乾裂的土地上慢悠悠的走着,試圖在縫隙深處的淤泥中找尋藏着的蝦螺。

“陛下。”穆順悄無聲息的走了過來,奉上了一碗冷飲:“司徒上疏告病了。”

皇帝轉過身來,伸出右手接過冷飲,卻不急着喝下:“太醫令怎麼說?”

“司徒到底年邁,身子虛弱,吃不得太多油膩的東西,今日膳食不乏此物。司徒回去的路上又遭受炎日暴曬,多有不適,幾次嘔吐,眼下雖是好了不少,但精神卻恍惚得很。”穆順迎上皇帝的目光,輕聲說道:“太醫令說,唯恐熱毒入體,得多靜養。”

“到底是我思慮不周,一番好意,卻成了過失。”皇帝輕嘆了口氣,低頭飲了口冷飲,其實馬日磾會有這副動作在皇帝的意料之中,對方多半是噁心極了,所以纔會有這些不良反應。就像是後世人在嶺南一帶親眼見人生吃竹蟲,縱然不是自己吃,也會噁心反胃一樣。這本來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懲處,馬日磾若是機警,這些天就會一直告病不出,像尚書令楊瓚一樣,如此也能保有幾分體面。

穆順趕緊拜倒,驚駭的說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心念天下黎庶,爲了救治蝗災,日夜憂嘆。好不容易想出讓百姓食蝗,以渡過艱難的法子,豈能因此一例而擱置?奴婢以爲,司徒年紀大了,身體不免有些隱疾,若是盡然歸咎於蝗蟲上,倒是有失偏頗,即便是太醫令也不敢妄自下次論斷。”

“此話難得。”皇帝讚許的看了眼穆順,看來這半年多以來讓穆順跟着聽衆人議論政事,長了不少見識,他點頭道:“起來吧。”

“謹諾。”穆順聽出了皇帝語氣裡的滿意,欣喜的應了一聲,低着頭站起來,跟在皇帝后面。

皇帝才從清涼殿來釣臺沒一會,這回又打算起駕離開了。在臨去前,皇帝看着水榭廊下低垂不動的帷幕,以及池中央將要與地面連成一體的漸臺,忽然說了句什麼,聲音輕微,連近旁的穆順都險些沒聽清楚。

“池水一少,風也跟着消停了。”

建安元年八月十二,公卿百官奉詔祈雨禮畢,天氣不僅仍酷熱難當,反而連前些天太常陳紀祭祀華山,好不容易起的風、聚的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朝臣惶恐,不知道這一次更高規格的祈雨究竟哪裡出了差錯,就在惶然無計之時,左馮翊又發生了亂子。

原來左馮翊經過前年的大肆整頓,水利設施十分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百姓農田勉強得到灌溉,減少了部分損失。但由於大量水源用於農桑畎畝,導致其餘地方用水不足,許多草木因爲河流乾涸而枯死。散居此處的羌人部族大都是半農半牧,沒了草料與水源,爲此損失了大批牛羊不說,又眼紅於左馮翊官府對漢人百姓的接濟,於是起兵造反,聚衆數千,寇擊雲陽等屬縣。

左馮翊的羌人大都是當年朝廷征討東西羌時所收降、安置在關中內地的後裔,勢力弱小、部落貧乏、又缺乏能人組織。本來這等叛亂根本不夠此時的朝廷放在眼裡,但如今正處多事之秋,弘農等地早先也因旱蝗而發起叛亂,各地民情不安,羌人叛亂的時機又太過蹊蹺,難保不會讓人多想。

更何況北軍長水營有不少當年從左馮翊徵召來抵禦李傕等人的羌胡義從,非我族類,朝廷怎麼也要提防着些。

爲此,皇帝特意宣詔承明殿衆人,當即下詔,以光祿大夫皇甫嵩爲車騎將軍,領北軍中候兼中壘校尉高順、步兵校尉趙雲、射聲校尉嚴顏等兵馬萬人平息羌亂。爲了防止羌人叛軍從左馮翊北上逃至安定、西河等郡引發連鎖性動亂,又從涼州調來護羌校尉楊儒,領麾下兵馬五千人於安定郡設防阻擊。

緊接着,皇帝在所有祈雨的行動都徒勞無功之後,終於下詔有所表示:“告司徒、錄尚書事日磾、太尉承、司空溫,及諸卿各府。朕素聞成湯遇旱,齊景逢災,並不由祈山川而致雨,皆由至誠發乎於心,乃降甘霖……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普天喪恃,幽顯同哀,神若有靈,何忍見黎庶遭難?唯當考躬責己,以待天譴。”

不等朝臣有何表示,皇帝又極有效率,毫不見絲毫拖沓的前往未央宮前殿東廂,露坐請雨。這份詔書責己而非罪己,但態度之誠懇,一時連那些急迫催促着皇帝儘快出面求雨的人都無話可說。

接着,皇帝又詔令靈臺令劉琬,爲其擇選良日,預備大雩之禮。

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
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